分享
“孤”的文学语言嬗变——下至陶渊明 (1).pdf
下载文档

ID:2753036

大小:2.38MB

页数:14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1-2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孤”的文学语言嬗变下至陶渊明 1 文学语言 嬗变 下至 陶渊明
日 富永一登 著杨晓斌张静宜 译译者按:文选 李善注的活用文学语言的创作与继承 为日本汉学家富永一登先生研究 文选 的最新成果,本书旨在利用 文选 李善注的材料探究文学语言的创作与继承。本译文为该书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本文中作者通过考察“孤”字的义项、用法及其流变,以小见大,来揭示汉魏六朝文学语言的继承与嬗变。“孤”的文学语言嬗变*下至陶渊明语言与人共生。换言之,有些语言会在历史发展中得到继承,有些则随时代而流变,有些语言是时代价值观变化催生的产物。在文学语言的领域,变化大多来自诗人的个性,有时甚至是诗人们创造出了新的语言。文选 中的大半作品都是巧妙地将事类引典与诗人自身思想交汇而开花结实的六朝诗文,这是探知文学语言的继承及其创作过程的不二之选,其中李善注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更是无须多言。例如陆机在 文赋(文选 卷一七)中将“警策”(取“用鞭策马,使马骏逸驱驰”之意)用作表达全篇主旨的点睛之笔。该句的李善注通过引证与释义,显示出了语言的继承与意义的流变。这种情况亦见于下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胡风东渐与汉魏文学新变”(项目号:18BZW041)阶段性成果。本译文为富永一登 文选 李善注的活用文学语言的创作与继承(研文出版,2017年)一书中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已获得原作者富永一登先生与研文出版社山本实社长授权。赵振铎在 训诂学史略(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三编第十一章 文选李善注 第二节 体例和引书 中也谈到李善注的有效性:“语言是社会现象,它具有社会性,每个词语的出现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总是前代语言要素的继承和发展。李善这种释义方式正是体现了语言学上这一重要原则。”译者按:在前述第一章第四节中,作者通过具体的诗文例证论证了潘岳、陆机等人对于曹植文学语言的继承。作者所举例证:文选 卷175b8,陆机 文赋:“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李善注:“以文喻马也。言马因警策而弥骏,以喻文资片言而益明也。夫驾之法,以策驾乘,今以一言之好,最于众辞,若策驱驰,故云警策。论语:子曰:片言可以折狱。左氏传:绕朝赠士会以马策。曹子建 应诏诗 曰:仆夫警策。郑玄 周礼注 曰:警,勑戒也。”作者据此论断:潘岳引曹植 应诏诗 中“仆夫警策”的“警策”一词,在 西征赋 中作“发阌乡而警策”,与曹植句同为策马之意。但在陆机 文赋“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中,却用于形容文章。故而李善注在引曹植的语典之前,先指明陆机赋中的用意与曹植原文的意义并不相同。文化视角-117WENXUE YU WENHUALiterature and Culture Studies二二三年 第二期WENXUE YU WENHUALiterature and Culture Studies卷1028a7潘岳 西征赋:开襟乎清暑之馆,游目乎五柞之宫。李注:曹植 闲居赋 曰:愬寒风而开襟。卷112a10 王粲 登楼赋: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李注:言感北风,逾增乡思也。风赋 曰: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卷2224a8 沈约 游沈道士馆:开衿濯寒水,解带临清风。李注:曹子建 闲居赋 曰:愬寒风而开衿。宋玉在 风赋(文选 卷一三)中将临风的快感表现为“披襟”,王粲将望乡之情作“开襟”,与王粲同时期的曹植用“开襟”表达诉说情思之意,而与以上三位不同的是:潘岳将其用作纳凉之意,沈约用其表达洗尽凡尘之意。在用“孤”字的文学语言中,同样也能见到这种流变。“孤”字作为孤独感的象征用于诗文中,尤以唐诗为甚。无论是与老、幼等表达人生状态的词连用,抑或是用来修饰其他各种各类的词,如景物类的云、山、月等,动植物类的猿、鸟、松等,或游、行、飞等行为,或烛、枕这类的器物等,都可以用来咏叹如隐逸、望乡、别离、流谪、老病,或是孤高、寂寞、憔悴、伤心、悲哀等情感。例如杜甫 秋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登岳阳楼:“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再有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将孤独之情凝于一叶扁舟中而作“孤舟”,该用法始于陶渊明,故其修辞被评价为“象征着文人出仕与隐逸之命运的文辞”。在 文选 正文中,有一百一十三处“孤”的用例(除去三处用为“背离”之意的例子),其中李善注仅有四十五处(引证三十四、释义九、薛综注二)。难道那时产生的新词竟然如此之多?本节将以 文选 文章的用词为中心,来考察“孤”在各时代文学语言中的发展历程,考察的时代下限到陶渊明,因为在文学语言对“孤”的运用中,他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划时代的标志人物。一“孤”的早期义项孟子 梁惠王下 有“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又见于礼记 王制,“鳏”作“矜”)。说文 解释为:“孤,无父也。”可见在“孤”的早期义项中,“鳏寡独孤”中的“孤儿”的含义占主导。在整篇 毛诗 中(包括 毛传),“孤”字仅在 小雅 頍弁 序中出现了一次,除此之外全篇未见“孤”字。以下列出 毛诗 中仅有的“孤”字用例:頍弁,诸公刺幽王也。暴戾无亲,不能宴乐同姓,亲睦九族,孤危将亡。故作是诗也。在该首诗“茑与女萝,施于松柏”处,毛传:“喻诸公非自有尊,托王之尊。”郑 笺:“托王之尊者,王明则荣,王衰则微。刺王不亲九族,孤特自恃,不知己之将危亡也。”此处“孤危”是指王孤立自恃,陷于危险的境地。下句接咏“未见君子,忧心奕奕”,表达了对王“孤危”的担忧。但不能说 毛诗 无“孤”字就无法吟咏孤独感。如 小雅 正月 序中所言“大夫刺幽王也”,表达了大夫们对幽王国政的担忧之情。在全诗十三章中,更有“我心忧伤”“念我独兮,忧心京京”等 以下页数、行数均为胡克家刻本 文选 中的引用之处。卷数与间隔号之后的第一个数字为页数(a、b表示叶面)、第二个数字为行数。日 后藤秋正、日 松本肇:诗语的意象,东方书店,2000年。-118“孤”的文学语言嬗变句,几度咏叹自己担忧国政的心境。其中第十二章:彼有旨酒,又有嘉殽。洽比其邻,昏姻孔云。念我独兮,忧心殷殷。小人们围绕在王的身旁,开筵设宴,邀朋呼友,而我独自一人陷入忧伤。郑笺:“此贤者孤特自伤也。”作者在这里吐露了与屈原相似的忧愁,在终章第十三章的结尾咏道:“哿矣富人,哀此惸独。”其中“惸独”未尝不可解释作“孤独”。不用“孤”字的原因,恐怕还是此时“孤”字的“无父之子”的含义太过强烈。不过,毛诗 中所咏“孤独感”有一个特性,它指的是在社会生活和政治制度中孤独一人的状态,并不是精神层面上对自我孤独的感知,更不具有后代那种从社会生活和政治制度中获得解脱的“孤”的意识。此处附上除 小雅 正月 之外的其他四处 郑笺 用“孤”字释 诗经 之例:郑风 子衿:一日不见,如三月兮。郑笺:君子之学,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故思之甚。如 毛诗正义 所言,释文前半句出自 论语 颜渊 篇,有“孤陋”一词的后半句引自 礼记 学记 篇,说明了独自学习则会导致见识短浅的道理。小雅 鸿雁:爰及矜人,哀此鳏寡。郑笺:鳏寡则哀之,其孤独者收敛之,使有所依附。该处的解释继承了 毛传 中“老无妻曰鳏,偏丧曰寡”之说,而此处的“孤独”正是 毛诗正义 所言“无父之孤,无子之独”,属于值得怜悯的“鳏寡孤独”四者之列。小雅 苕之华:苕之华,芸其黄矣。郑笺:华衰则黄,犹诸侯之师旅罢病将败,则京师孤弱。由此诗序可知,彼时幽王正遭各诸侯围攻,作诗慨叹周室将亡,此句表现了京师孤立无援的状态。周颂 闵予小子:闵予小子,遭家不造,嬛嬛在疚。郑笺:遭武王崩,家道未成,嬛嬛然孤特,在忧病之中。斯波六郎 中国文学中的孤独感(岩波书店,1958年)中同样引此诗,并评述说:“作者遭到周围的孤立,无处倾诉,于是将自己的忧心咏于诗中。”毛诗正义 此处 郑笺 解释说:“彼小人如此,念我无禄而孤独兮,忧心殷殷然孤特自伤耳。”确是用了“孤独”一词。关于“独”字的含义用法,有用如副词“独自”的,亦有不少从“无子之独”之义中引申而来。在 毛诗 正文中有以下用例:邶风 击鼓“土国城漕,我独南行”,卫风 考盘“独寐寤言,永矢弗谖”,唐风 杕杜“独行踽踽独行睘睘”,唐风 葛生“予美亡此,谁与独处”,豳风 东山“敦彼独宿,亦在车下”。如上所举,各种“独”字的用例可见于十六篇诗中。斯波六郎在 中国文学中的孤独感 中,论述了中国文学中迄止西汉司马相如 上林赋 所见“孤独”一词的意义变迁,认为“主要表现物质生活上无所依靠,而现今一般意义上而言的 孤独 主要指精神上的,二者的内涵有别”。-119WENXUE YU WENHUALiterature and Culture Studies二二三年 第二期WENXUE YU WENHUALiterature and Culture Studies该句乃周成王吟叹其父周武王驾崩而王室不整,此处“孤特”通“无父之孤”。与 小雅 正月 同样咏叹疏离感、孤独感,表达孤高之精神的屈原名篇 离骚 中,也不用“孤”字。在 楚辞 被认为是屈原的作品中,仅 九章 悲回风 中“孤子唫而抆泪兮,放子出而不还”见“孤”字,该句王逸注曰:“自哀焭独,心悲愁也”,“远离父母,无依归也。屈原伤己无安乐之志,而有孤放之悲也”。屈原将自已喻为“孤儿”“放子”,也是用其“无父之子”之意。当然,离骚 中也有抒发孤独感的诗句。譬如,女嬃劝屈原何不与世俗妥协的“夫何茕独而不予听”句中的“茕独”正是这种情况,该句王逸注曰:“茕,孤也。诗曰:哀此茕独。言世俗之人,皆行佞伪,相与朋党,并相荐举,忠直之士,孤特独,何肯听用我言,而纳受之也。”与前举 毛诗 小雅 正月(“茕”作“惸”)中那个担忧幽王政权的作者的心境颇为相同。先秦其他经书、诸子中的“孤”的义项可归纳如下:1 1.失去亲人的失去亲人的“鳏寡独孤鳏寡独孤”“孤”用来表达“无父之子”之意。有如 论语 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中单用一个“孤”字的用法,也有用“孤”字组成二字词,如“孤子”(周礼 天官 外饔 等)、“孤寡”(礼记 月令 等)、“孤独”(礼记 王制 等)、“藐诸孤”(左传 僖公九年)、“孤疾”(左传 襄公二十六年 等)、“孤幼”(左传 昭公十四年 等)、“孤童”(墨子 兼爱下)、“孤老”(管子 幼官图“养孤老”等)、“孤犊”(庄子 列御寇 等,指离开了母牛的牛犊)、“孤驹”(庄子 天下,指离开了母马的马驹)、“弱孤”(尚书 盘庚上)、“幼孤”(韩非子 奸劫弒臣 等)、“老孤”(周礼 地官 遣人)、“主孤”(礼记 杂记上,指丧主)等。这种用法也最为普遍,构成了“孤”最主要的义项。2 2.王的自称王的自称礼记 曲礼下:“庶方小侯,入天子之国,曰某人。于外曰子,自称曰孤。”老子 第三十九章:“侯王自谓孤、寡、不毂。”这种时候多见单用“孤”字的情况。3 3.官职称谓官职称谓(用于三公的辅佐之职:少师、少傅、少保)称“孤卿”(周礼 天官 掌次 等)、“三孤”(尚书 周官)。4 4.特产名物特产名物“孤桐”(指产于峄山之南的桐,是制琴的木材),尚书 禹贡“峄阳孤桐”,孔安国 传:“孤,特也。峄山之阳特生桐,中琴瑟。”“孤竹”(制笛的木材,后用来指竹笛或乐曲名),周礼 春官 大司乐 有“孤竹之管”,郑玄注:“孤竹,竹特生者。”另用于国名、姓的情况也多见。有时也用于地名,如“孤突”(管子 轻重丁)。以上四种情况基本上囊括了这一时期“孤”的所有用例。其他也有如“德不孤”(周易 坤卦 文言传 论语 里仁,表示孤立的状态)、“孤陋”(礼记 学记,孤陋寡闻之意)、“孤臣”(孟子 尽心上,遭君王放逐的臣下)、“孤夷”(墨子 天志下,远方的蛮夷)、“孤愤”(韩非子 孤愤,只身尽忠而不被世俗接纳的愤慨)、“孤特”(韩非子 孤愤 管子 形势解,孤独无助)、“孤独”(吕氏 相传为屈原或景差所作的 大招 中有“孤寡存只”(王逸注:“言三圭之君,不但知贤愚之类,乃察知万民之中,被笃疾病早殀死,及隐逸之士,存视孤寡而振瞻之也”)。虽然也用了“孤”,但也是“无父之子”之意。另,在 楚辞 中所见“孤”之用例仅有东方朔 七谏 沉江 七谏 自悲、刘向 九叹 怨思(二例)、王逸 九思 悯上 四篇作品共计五处。“惸独”亦见于 九章 抽思“既惸独而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