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匠精神”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探析.pdf
下载文档

ID:2752919

大小:845.58KB

页数:4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1-2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工匠 精神 背景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策略 探析
第 卷 第 期吉 林工程技术师 范 学 院 学 报 年 月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胡艳敏(),女,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匠精神”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探析胡艳敏(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广东 肇庆)摘 要“工匠精神”是一个人职业素养的重要体现,亦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劳动者精益求精的技艺追求,承载着专注与严谨的“工匠精神”则是推动技术与工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必然要立足于时代前沿,在积极践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同时,将“工匠精神”渗透到课程体系中,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创造良好条件。本文以高校思政教育为主要研究对象,探析“工匠精神”在高校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价值,并给出科学的教育策略,以期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关键词工匠精神;高校;思政教育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随着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国民对于产品工艺的要求日益提升,这使得手工业在不断求新求变的同时,更应注重产品质量的提升,教育事业亦是如此。在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中国教育想要谋求更长远的发展,必然要实现教育观念的更新,以“工匠精神”为导向,提升教师队伍教学素养的同时,为中国培养更多专业技能过硬、品德优良的高素质人才。至此,高校思政教育应积极弘扬与发展“工匠精神”,充分发挥德育效益,真正地实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融合。一、“工匠精神”的内涵(一)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职工面对职业应具备的根本态度,是“工匠精神”最基本的要求。当今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热衷于追求短期既得利益,过分追求高效高产,企业往往将工作视为单纯的盈利手段,而忽略了对精神、文化等内在驱动力的考量,这无疑会给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工匠精神”无疑是一针强心剂,使职工意识到自身的职责所在,明确自身在企业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工作失职将会对企业乃至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而敦促自身以更加认真严谨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二)精益求精“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创新是在不断尝试与摸索中形成的,其中不乏坎坷与艰辛,而成功之人得以在历尽磨难后脱颖而出,正是依赖于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尤其在品牌效应日益突出的今天,良好的服务品质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而精益求精则是企业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工匠精神”是在日积月累的实践中塑造而成的,职工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身技艺,从而形成自身的品牌优势,在获得民众认可的同时,也为自身铺就了更长远的发展道路。(三)执着创新创新对于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是人类走向新时代的重要象征。在科技快速发展的年代,科学技术成为支撑企业发展的重要武器,技术更新的脚步不断加快,而人们为了适应日益变化的社会环境不断地求新求变,创吉 林 工 程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年 月新亦成为高新人才应具备的素养。在“工匠精神”的熏陶下,职工打破传统思维的桎梏,将对职业的热爱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动力,在积极借鉴前人成果的同时开辟新途径,为自身赢得新的竞争优势。二、“工匠精神”在当代高校思政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价值(一)为民族复兴保驾护航 年,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政工作贯穿于高校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思政在当代高等教育中发挥的作用不言而喻。高校教师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必须要扮演好大学生引路人的角色,努力成为先进文化与思想的传播者,身体力行地投入到思政教育工作中。思政是一门具有特殊意义的学科,起到引导大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重要作用,思政教育的科学与否,将直接影响大学生日后的发展。至此,将“工匠精神”渗透到思政教育中,能够引导教师树立起良好的价值观念,以更加积极饱满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为学生树立起真正的学习榜样。(二)为社会发展积蓄力量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离不开人才的支持。现如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互联网拓宽了人类的视野,却也使大学生群体面临着更多的诱惑。在这一背景下,高校思政不单单肩负着端正大学生思想的重任,更要帮助大学生树立起良好的价值追求,意识到学习的意义,以及自身的社会价值。在“工匠精神”的引导下,大学生以革命先烈为学习对象,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将自身价值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有意识地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三)为教育改革创造机会思政是大学生德育的重要阵地,通过思政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引领大学生积极地走向社会,在岗位上更好地发光发热。近年来,高等教育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对教育体系展开大刀阔斧的改革,在突出学科功能与价值的同时,力求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至此,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核心的思政课程体系应运而生,开启高校德育教育新征程。“工匠精神”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正是德育创新的重要体现,其满足培养大学生核心素养的根本要求,积极顺应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内容,为良好的校园风气塑造、高素质师生队伍的建设奠定了有力基础。(四)为创新人才培养开辟路径当今社会的竞争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企业的持续发展更依赖于技能过硬、品德过关的综合型人才。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必然要依托于“工匠精神”构建创新教育体系,立足于生活实际,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技术与思想水平。大学生队伍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未来的主力军,大学生的思想水平与道德修养无疑带动着社会风气,将创新理念植入大学生思想意识中,使求新求变成为社会发展的常态,亦能使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成为祖国发展所需的栋梁之材。“工匠精神”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土壤,使大学生明确社会发展的内涵,依靠科学技术武装自己,在通力合作中谋求与社会的共同进步。三、“工匠精神”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践行策略(一)将“工匠精神”切实融入到思政课程体系中将“工匠精神”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的第一步,便是要创新思政课程体系。高校应充分意识到思政课程在学生全面素质水平提升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突出思政课程导向性、引领性作用,使学生对社会发展形势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与判断。一方面,高校思政应从传统的教育观念中脱离出来,依靠多元化教学手段打造创新教育模式,侧重“工匠精神”的多角度渗透,而非一味地追求课堂高效。例如,在教学目标的创设上,高校思政在突出办学特色的同时,应充分考量不同专业教学内容上的差异性,针对不同专业制定区别化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对口教育的作用。另一方面,应不断追求教学内容的精细化、层次化,注重对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的考量,科学设置大一到大四的阶段课程。例如,面向大一新生的课程应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主线,在此基础上强化对“工匠精神”的运用与解读;面向大四学生的课程则以“大学生就业指导”为主线,结合企业实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工匠精神”,使高校思政得以循序渐进地开展。此外,高校思政应注重对社会资源的挖掘与运用。高校教师因职业的缘故,对于外界事物的接受速度较慢,在对“工匠精神”的认知上难免存第 卷 第 期吉 林 工 程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在片面的问题。至此,高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邀请企业经营骨干到校开设讲座,分享自身对“工匠精神”的感悟,阐述其在实际工作中的体现,使教师对“工匠精神”有更加全面系统的认识,进而使思政教育内容的呈现更加多元。学校也可为教师提供更丰富的外出学习机会,引导教师走出校园,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身体力行地践行“工匠精神”,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学习榜样。(二)发挥信息化辅助功能,优化思政教育体系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实施带来了便利,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构建丰富的“工匠”情境,使学生可以设身处地地体验“工匠精神”。例如,高校可建立相关社团,可由学生自行设计剧本,自导自演舞台情景剧,在参与到活动的同时,学生能够搜集到更多相关资料,亦能对“工匠精神”产生新的认知。与此同时,教师应注重对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依靠情景化、生活化等实现对“工匠精神”的多角度呈现。例如,搜集有关中国匠人的事迹,利用公众号编辑美文,让学生在阅读后撰写观后感。与此同时,开放投票功能,由学生评选出年度“荣誉匠人”。通过将匠人精神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使这种精神逐渐内化成为学生的个人品质。“匠人”是一个代名词,它并不单指技艺高超的手艺人,更是对各专业领域人才的高度赞美,而匠人精神在教师群体中也有着良好的体现。鉴于此,教师应注重对身边事迹的挖掘与运用,可以是优秀教师数十年如一日的伏案批改作业,也可以是教师甘愿放弃高薪职位、立志教书育人的果毅,通过一个个鲜明的案例,实现对“工匠精神”的具象化表达,让学生感受到“工匠精神”是真实存在的,进而达到良好的隐性教育的效果。制度建设对于思政教育而言同样重要,制度无疑是思政教育得以顺利实施的良好保障。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制度的约束下,高校教育得以系统化地开展,师生也找到了学习与效仿的标杆。高校应结合“工匠精神”内涵,制定学生行为准则,并引导校团委、学生处、食堂、宿舍等共同参与到践行“工匠精神”的行动中,由具有“工匠精神”的管理者带头,使校园整体风气得到净化,进而实现对高校思政工作的优化布局。(三)塑造良好的“工匠精神”弘扬氛围校园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辅助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更有益于学生正确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培养,对此,加强校园文化氛围的渲染是十分关键的。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使无数鲜明的工匠形象展现于学生面前,进而对学生带来巨大的视觉冲击,亦使“工匠精神”更加深入人心。高校应不遗余力地加强对“工匠精神”的宣传,依靠校电视台、广播站等播放匠人的先进事迹,鼓励大学生踊跃投稿,并以学分的形式进行奖励,以此吸引更多学生的参与。与此同时,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园空间,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融入“工匠精神”的内容。例如,将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图片投放到班级等公共场所,创建艺术长廊,放置收集的匠人作品供学生观览等,在与这些可见事物的点滴相处中,学生对“工匠精神”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此外,应积极利用校馆藏资源,不定期向学生展示学校的发展历史、历届优秀师生及科研成果等,以更好地提升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与责任感。(四)开展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高校思政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摆脱枯燥乏味的纯理论教学体系,实现对工匠精神的拟人化、生动化表达,才能使学生产生更加全面的理解。马克思的实践观强调“社会实践是人的思想形成与发展的源泉”,充分强调了实践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至此,高校应构建起长期稳定的思政教育实践机制,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在不断摸索与实践中加深领悟,并明确自己的人生追求。思政教育实践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可利用寒暑假等时间节点,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由学生自行选择学习项目,并自主计划与完成项目,使实践活动真正地得到执行。例如,就“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调查,探访泥塑、点翠等手艺人,了解我国匠人的生存困境,并给出可行性建议。再比如,组织学生参观古遗址,了解古代先贤的发明创造,发扬匠人的榜样作用,引导学生树立起高尚的职业道德观念。此外,应寻求实践活动形式的大胆创新,利用思政教育覆盖性强的特质,实现思政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运用,为大学生提供更加开放多元的实践环境。例如,英语及小语种专业可对国外精英人才进行访谈,了解不同国家在对匠人精神的理解吉 林 工 程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年 月上存在的差异。计算机专业可利用数字化技术制作“工匠精神”主题情景剧,跟拍“匠人”等,在创建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的同时,也能从侧面加强对匠人精神的宣传。四、结语高校思政与“工匠精神”的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下,“工匠精神”成为大学生得以快速适应社会环境、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支撑。高校思政教育应从实际出发,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手段创新等进一步强化对匠人精神的理解与运用,将匠人精神与思政教育工作紧密结合,明确教育方向与目标,将“工匠精神”的学习落实到每一个学生、教师及工作人员,充分发挥“工匠精神”的引领作用,全面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源源不断地输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