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一带
一路
遭遇
地缘
冷战
思维
挑战
学术研究
现状
构想
“一带一路”遭遇地缘冷战思维挑战学术研究的现状与再构想*钮维敢(北京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要:“一带一路”倡议及其沿线地区始终是冷战思维主体关注的战略地带,在涉及中国周边的区域、跨区域安全与经济合作,触及当今国际秩序主导大国及其阵营的传统势力藩篱时,经常遭到其发起的地缘冷战思维挑战。从现有研究“一带一路”遭遇地缘冷战思维挑战的文献来看,不仅数量稀少,而且对地缘冷战思维的认知比较笼统与模糊,有将冷战思维与传统地缘学说强行捏合之嫌:一是在用学理解构现象时,没有从政治经济学内含的“历史延续性+现实继承性衍变”的多维度、整体性视角解读地缘冷战思维挑战;二是在解构现象基础上进行理论归纳时,没有关注到地缘冷战思维带来的挑战虽具有地区性,但实则是以地区和跨地区的特性体现着国际政治衍化的全球性。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再研究构想,即从冷战遗留视角界定地缘冷战思维挑战概念并建构相关学理框架,然后以此作为再研究的工具,析出地缘冷战思维挑战的动因及施动路径,再从两个方向,即中国倡议和实践“一带一路”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选择方向,西方大国及其阵营主导世界秩序与护持地区霸权、压制和扼杀“异质行为体崛起分享全球治理权”的方向,解析这两个方向产生冲突的结构性的深层原因,追溯和比较该冲突在不同运行方向上的地缘关系,廓清地缘冷战思维挑战的机理,并提出应对建议。关键词:“一带一路”;地缘冷战思维;挑战;冷战遗留视角DOI:10.16397/ki.1671-1165.2023003001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一带一路”倡议(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简称BRI)提出后,面对国际上与之相关的讨论和外交实践,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及其阵营遏制和绞杀“一带一路”的行径,我国外交机关会予以相应的评论和揭批。而在中国驳斥和揭露西方大国围猎“一带一路”时,冷战思维、地缘政治及地缘霸权等概念经常被提及。实际上,当代冷战思维与地缘政治因素,始终以一体化的方式挑战“一带一路”倡议及其实践。一、提出问题“一带一路”这个关键概念与生俱来地含有自然和人文两种类型的地缘因素。而冷战思*收稿日期:2023-03-05作者简介:钮维敢,北京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国际关系研究。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一带一路 遭遇的冷战思维挑战及应对研究”(19ZDA13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冷战后资本主义阵营衍化及其影响研究”(16BKS073)。关于冷战结束后资本主义阵营继续存在和衍化的论证,详见:钮维敢.冷战后资本主义阵营衍化:进程、特征及影响 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38(1):89-102.1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维主体挑战“一带一路”,在地缘内涵上主要表现为对异质行为体及其实践的排斥、敌视和扼杀。目前,在冷战思维主体资本主义阵营的重大成员国的主流学界,地缘学说发展成熟度高、应用面广,对这些国家制定与“一带一路”相关的外交政策产生了很大影响,这自然也会促使它们从地缘路径设计、地缘方法选择、地缘目标设置等方面去制定战略并推动其实践。首先,冷战思维主体(行为体),大多是熟谙地缘学说的发达国家及其同盟。近现代国际关系方面的地缘学说是从西方形成和发展而来的。促使冷战形成与扩散及结束的主要推手们,如乔治凯南(George Kennan)、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亨利基辛格(HenryKissinger)、兹比格纽 布热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等,被学界较普遍地认为是现当代地缘政治学说的重要代表。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他们大多继续服务于美国政界的全球战略设计。他们站在维护资本主义阵营的立场,研究和思考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及其实践。这些跨界精英人士的地缘政治理论与冷战思维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必然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冷战思维主体所制定的针对“一带一路”的政策走向。其次,冷战结束后,资本主义阵营并没有因为社会主义阵营瓦解而消失,起码冷战遗留的不同名称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以及军事的同盟并没有瓦解,反而还在持续衍化。北约东扩以致2022年俄乌冲突升级就是显例。这些同盟作为冷战遗留问题的存在,加上其领导者美国经常带有冷战思维烙印的地缘外交,对“一带一路”构成挑战。主要表现为:离间“一带一路”参与主体间的关系;策动当地政局动乱;利用当地存在的族群、宗教、文化、种族以及信仰的差异和矛盾,制造纷争,从中渔利;谋划和煽动不同主体间的分裂和仇恨,引起社会动荡;暗中勾结、支持和怂恿在“一带一路”地缘上盘踞的恐怖主义、分裂分离主义势力,不定期破坏和攻击“一带一路”。最后,尽管特朗普政府退出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Agreement,简称TPP),但是不代表美国减弱或终止在亚太地区护持和扩大自身经济霸权的活动。TPP只是被奥巴马政府重新打造,由美国操控、资本主义阵营主要成员中的大国主导的新经济同盟一旦运行,在客观上会对“一带一路”构成威胁。实际上,美国一直敌视“一带一路”,始终都在想方设法予以阻挠和破坏。拜登执政以来延续了奥巴马时期对“一带一路”的外交政策,虽没有直接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omprehensive and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简称CPTPP),但加强了与日本、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合作,以遏制中国“一带一路”的实施。此外,美国还牵头提出了剑锋暗指“一带一路”的“重建美好世界:满足中低收入国家巨大基础设施需求的积极倡议”(BuildBack Better World,简称B3W),启动了“印太经济框架”(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简称IPEF),组建了“芯片四方联盟”(CHIP4)。这些举措表面标新立异,实际还是为了地区霸权永存而围堵和遏制中国的地缘影响力。“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地域板块上存在的冷战遗留的纷争,时常会爆发为热点冲突。而在冷战思维行为体的操控和插手下,这些问题又对“一带一路”构成了地缘安全上的现实威胁。总之,国际政治中的确存在地缘冷战思维挑战“一带一路”的现实问题。2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一)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1.从地缘政治角度研究“一带一路”的文献国外有代表性的研究:学者Christian Ploberger认为,如果“一带一路”倡议能成功实施,必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现有的地缘政治格局,增强丝路沿线地区及国家在地缘政治上的国际影响。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两位学者James D.Sidaway和Chih Yuan Woon,把“一带一路”倡议及其实践与19世纪德国帝国主义地缘政治实践相比较,影射中国将要建立帝国霸权政治,进而论证地缘政治与帝国的历史及现状之间的关系。不过,美国大西洋理事会学者Gal Luft认为,美国应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通过影响这个倡议的制度设计和运行机制,将其当成一个新的合作平台,以便在中美关系的其他合作平台失灵时,帮助稳定和缓解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相对于当年冷战之父乔治 凯南的长电报,2021年美国主流智库发表匿名作者的所谓更长电报认为,“一带一路”是建构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秩序的基础。印度学者从维护本国利益的立场研究“一带一路”,认为从不同视域下看待“一带一路”会产生不同的观点,印中关系的复杂性影响着人们对“一带一路”的讨论;与中巴经济走廊(ChinaPakistan Economic Corridor,简称CPEC)有关的主权问题以及印度洋地区更广泛的地缘政治影响,掩盖了“一带一路”的其他方面;印度因加入亚投行、上合组织、金砖组织,而降低了对“一带一路”的重视;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从诞生起就成为“一带一路”的牺牲品;印度倾向于揭示“一带一路”及其具体项目带给所经地区的负面影响,认为这些举措在债务陷阱、腐败、政治争议、负面环境效应和项目总体可持续性方面,给沿线国家和地区造成了越来越多的不良影响,并另起炉灶推出了自己主导的互联互通计划。印度权威的中国研究机构的学者认为,在参与全球治理中,中国试图通过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并在亚非欧等地区广泛实践;中国仍需韬光养晦,在与相关大国竞争中,“一带一路”面临着诸多挑战。印度认为“一带一路”威胁其主权,不利于印度外交布局,因而放弃“一带一路”,并领衔打造了亚非增长走廊(the Asia Africa Growth Corridor,简称AAGC)战略,争取俄PLOBERGER C.One Belt,One RoadChinas new grand strategy J.Journal of Chinese economic and business studies,2017,15(3):289-305.SIDAWAY J D,WOON C Y.Chinese narratives on“One Belt,One Road”in geopolitical and imperial contexts J.Theprofessional geographer,2017,69(4):591-603.LUFT G.Chinas infrastructure play:why Washington should accept the new silk road J.Foreign affairs,2016,95(5):68-75.ANONYMOUS.The longer telegram:toward a new American China strategyM.Washington D C:Atlantic council,2021:48-52.SACHDEVA G.Indian perceptions of the Chines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J.International studies,2018,55(4):285-296.RANA,KISHAN S.China s foreign ministry,fit for purpose in the era of Xi Jinping,BRI and major country diplomacy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J.China report,2019,55(3):193-218.钮维敢:“一带一路”遭遇地缘冷战思维挑战学术研究的现状与再构想 3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罗斯、日本等国的支持。对此,国外有学者认为,“一带一路”和“亚非增长走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部分发达国家实行保护主义的情况下,两者如果各发挥所长,进行优势互补,将有助于从发展中国家方向推动全球化前行,有利于全球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国内有代表性的研究:有学者从美国地缘政治战略演变的历史经验中得到启示,认为“一带一路”是创新未来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理念和举措,通过其可确保我国在欧亚大陆的核心地位,维护这个地区的安全稳定,而顺利实施“一带一路”的关键,在于中国“软实力”是否能在全球得到进一步提升并释放。也有学者指出,“一带一路”的稳步推进,正撼动着美国的全球霸权,极可能会遭遇美国的强力阻挠和反制,所以要未雨绸缪,以防美国外交的战略遏制。在对具体区域的地缘政治进行研究的方面,有学者认为,“一带一路”在印度洋地区虽具有广阔的实践前景,但也面临着复杂地缘政治结构现实主义上的风险,比如美国和印度对该地区的战略控制以及对“一带一路”的排斥、地缘支点国家态度的转向、恐怖主义势力国际化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对此,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认为“一带一路”存在的风险是“地缘政治风险、传统和非安全风险、法律与道德风险、债务风险、中国公司自身管理风险等诸多方面的风险”,并提出了具有包容性、共享性和共存性的政策建议。2.从地缘经济角度研究“一带一路”的文献有学者从能源利益获取与中国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