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高水平高职学校治理水平提升的路径选择——基于56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的建设方案分析.pdf
下载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计划 建设 背景 水平 高职 学校 治理 提升 路径 选择 基于 56 中国特色 方案 分析
年第 期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总第 期:“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高水平高职学校治理水平提升的路径选择 基于 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的建设方案分析黄守峰(贵州开放大学 教务处,贵州 贵阳)摘 要:提升高等职业学校治理水平是我国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梳理 份高职院“双高计划”建设方案中有关学校治理方面的内容,探讨提升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治理水平的路径,并分析其中的发展规律,以期推动我国高职教育治理现代化。关键词:双高计划;高水平高职学校;治理水平;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双高计划”建设是我国继“示范校”“骨干校”“优质校”工程之后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又一国家级建设项目,旨在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年 月,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公布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名单的通知,在“双高计划”第一轮建设单位名单中有 所学校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这些学校将如何提升学校治理水平呢?不同地区的不同学校提升治理水平的路径又有哪些共同点呢?本研究对 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以下简称“所学校”)的建设方案进行文本分析,梳理学校治理水平提升的主要途径。一、提升高职学校治理水平的现实意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由此开创了国家治理的新时代。中国教育现代化 提出要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在教育领域先行实现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以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手段全面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高职教育的发展尤其是高职院校治理水平决定着高职教育治理现代化程度。这 所学校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方案是学校建设蓝图,某种程度上也是我国高职学校的建设方向。二、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提升治理水平的内容分析(一)学校治理内容描述 所学校在建设方案中均将提升学校治理水平作为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学校治理建设任务的具体阐述中,平均有 条具体的措施阐述,要点数最多的为 条,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和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均从 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要点数最少的有 条,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从治理体系改革和组织机构改革两个方面进行了描述。教育部“双高计划”建设文件对提升学校治理水平提出了明确的任务要求。总体来看,所学校的建设方案中有关学校治理的内容都契合了这收稿日期:基金项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第五届理事会 年度科研规划课题“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形象传播话语体系研究”();年贵州开放大学重点课题“共生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临空产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路径研究”作者简介:黄守峰(),男,贵州开放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条任务的核心精神。各校在学校治理的主要措施上各有侧重,但基本上都是从治理主体、治理机制、委员会设置以及治理结构等方面进行阐述的。(二)学校治理词频分析在梳理学校治理内容的基础上,课题组运用软件对 份建设方案中有关提升学校治理水平的内容进行词频分析。为了提高高频词统计的精确性及有效性,删除了一些不相干的词组,同时合并了一些意思相同和描述接近的词语。最后,整理出排前 位的高频词语(见表)。可以看出,学校章程、治理主体、二级治理、治理组织、治理结构、治理机制等构成了高水平高职学校治理的主要内容。表 高频词列表序号高频词频次章程(学校章程)学术委员会校院二级治理多元主体(多元共治)专业建设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教材选用委员会治理体系(治理结构)理事会治理质量保障体系内部治理治理机制学代会(团代会)结合建设方案中高频词语所在的上下文,可以归纳出当前高水平高职学校治理的一些共同特征。()遵循大学章程,依法治校的理念深入人心,法治化特征明显。()多元主体认识加深,协同治理的思想日益牢固,学校治理科学化特征凸显。()学术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及教材委员会等院校治理组织日益受到重视,学校治理的民主化特征逐步显露。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提升治理水平的路径选择(一)深入推进依法治校 重视章程的地位,实施依法治校章程是学校办学和管理的“宪法”,是学校依法治校的根本遵循。大学章程是对现代大学法人治理的保障,表现在:章程是现代大学法人制度建立的标志,章程是现代大学法人设立的法律要求,章程是现代大学法人自治的核心架构,章程是现代大学学术自由的重要保障。所学校中有 所学校在建设方案中提到要依据学校章程依法治校,可以看出学校章程的重要性深入人心,重视章程的地位是实现依法治校的基本路径。高水平高职学校提升治理水平,既要明确学校章程在学校治理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又要遵循章程的规定。要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及有关职业教育文件的精神和要求,完善学校章程,明确权利义务和主要任务,厘清大学治理结构,遵循章程规定,实现依法治校。重视制度体系建设,推进依法治校完善的制度体系是高职学校有效治理的基础和前提。只重视章程不够,还需强化职业教育治理制度设计,健全依法治校制度体系,为学校治理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各学校建设方案中关于制度的描述特别繁杂,分类也不尽相同,总体上看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开展建设。第一,构建基于四个层级(学校章程基本制度工作制度部门规章)的纵向制度体系,形成以章程为核心、以各项配套制度与规章为支撑的内部制度体系。建立健全事关学校发展的制度体系,例如关于学校党务工作、教育教学与科研、人事与学生管理、财务与后勤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尤其要建立和完善党委会会议制度、校长办公会议制度、学术委员会工作制度、民主参与制度等核心制度,助力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二,应逐步引入行业企业等外部治理因素。因此,需要建立覆盖教育教学、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社会参与等方面的制度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校。(二)多元主体协同治理 学校治理主体多元,趋势明显在现代教育治理视域中,政府、高校、教师、学生、家长以及教育机构或团体皆是利益相关者。因此,要实现治理现代化,就必须吸引多元主体参与院校治理。从 所学校的建设方案来看,以上的学校都提到了多元主体参与学校治理。多元主体参与高职院校治理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关于治理主体,各学校在建设方案中表述不一样,课题组在梳理文本后进行了归类,具体见表。可以看出,多元主体参与院校治理是必然趋势。治理主体可以分成外部主体和内部主体。外部主体主要有政府、企业、行业(行业组织)、社会(社区、园区、院所等)。内部主体主要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可分成行政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层级可分出学校、二级学院(系)、教研室等不同层次组织。表 学校多元治理主体描述类别参与主体类别参与主体外部主体政府、地方政府、行政部门行业、行业协会、学会、行业组织企业社区、园区社会团体、社会组织、中介组织院校、院所校友、专家理事会、董事会、校友会、基金会内部主体教师、教授管理人员、管理部门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学代会、团代会、学生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教材选用委员会等)工会学校、学院、二级学院、系 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方式多元多元治理主体参与学校治理的形式多种多样,从外部主体协同的方式来看,主要途径有以下两种。()通过建立理事会、董事会、校友会等机构实现协同治理。例如,有学校提出建立学校、行业(全国性、地方性行业协会)、企业(国内龙头或国际知名企业)、社区等主体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董事会,使多方主体充分参与学校治理。也有学校提出建立政府(教育厅、市政府、职教园区、社区等)、行业组织(专业学会、省职业教育协会等)、企业(合作企业、龙头企业)、省职成教育研究所、学校(管理者、师生代表)等共同参与的学校理事会,实现协同治理。()与其他主体共建产业学院、建立发展联盟、成立发展中心等,实现多元共治。例如,有学校的二级学院提出通过建立职教集团或者校区共建“改革试验区”等方式,吸纳多元主体参与学校治理。从学校内部来看,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主要途径如下。一是成立多种委员会,实现共享共治。例如,有学校提出建立“三位一体”(校学术委员会、专门委员会、二级院系学术委员会)的学术管理体系与组织架构。二是充分利用民主管理制度,实现多元主体参与。学校普遍通过教职工大会、工会促进教师群体参与,通过学代会、团代会吸引学生群体参与。总体上来看,这 所学校倾向于利用学校董事会、校友会、基金会等载体,以学术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为纽带,建立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各界以及学校师生代表等主体参与的治理机制,形成多元共治格局。(三)优化学校治理结构 治理结构的清晰认知学校治理结构是影响学校治理水平的重要因素。在 所学校中有 的学校在建设方案中提出建立健全治理结构。有些学校提出建立“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依法治校、社会参与”的内部治理结构;有部分学校提出建立“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治理结构;还有学校提出建立以“党委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民主权利”为主要内容的内部治理结构。各学校的描述虽然千差万别,但总体的特征和方向是一致的。大多数学校认同“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社会参与”的治理结构。治理结构的优化途径在高水平高职学校的建设方案中,治理结构的优化途径主要有四种。一是实现权力主体良好互动。要建立权力配置和利益平衡机制,理顺学校内部权力配置,协调学院各内部治理主体的权力、职责和利益,最终形成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民主权利等相互支持、相互协调、互动良好的局面。二是突出学术权力的地位。优化内部治理结构要突出学校学术委员会的学术治理地位,建立学术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和教材管理委员会等组织,通过委员会的形式强化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职权。三是完善民主权利实现机制。切实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完善校、院两级教代会对重大事项的源头参与和审议决策制度,真正保障教职工合法权益。完善学生代表大会制度,推动学生自主管理,拓宽民主管理渠道,促进学校民主建设。四是推动社会主体参与。完善由学校、政府、企业、社会等利益相关者组成的理事会机制,充分发挥社会主体在学校治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四)健全主体治理机制高水平高职学校治理机制的缺失必将导致学校治理效能低下,有效、健全的学校治理机制能推动学校治理主体之间进行顺畅的沟通,实现有效的反馈和良性的联动。建立健全学校治理机制是提升学校治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在 所学校的建设方案中,对治理机制的描述多达 种,课题组在梳理的基础上对比较重要的治理机制进行了整理(具体见表)。多元的社会参与机制完善多元的社会参与机制,促使政府、行业、企业、园区、科研院所、校友、学校成为发展共同体。表 治理机制的相关描述序号高频词序号高频词权力运行机制约束机制多元社会参与机制(融入机制)激励机制协同机制质量保证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多元共治机制内部治理机制内部管理机制民主管理与监督机制改革工作机制多方联动运行机制民主管理机制表达与决策参与机制学术组织运行机制一是加强理事会建设,通过建立健全理事会制度,行业、企业、社区等主体能够通过理事会平台参与学校治理,积极、有效地发挥咨询、协商、监督等功能。二是建立校地协同发展联盟,学校深化与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关系,加强社会合作,吸引地方、企业、政府积极参与学校治理。三是加强校友会建设,充分发挥校友的作用,实现共同发展。民主管理与监督机制民主管理与监督机制是院校治理的重要机制,完善这一机制的途径主要有三种。()拓宽民主管理渠道。充分发挥教代会、工会、学代会以及民主党派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中的作用。完善工会负责人、教授代表、教代会代表、学生会代表列席校长办公会或党委会制度,积极引导党外知识分子参政议政、建言献策。设立校长接待日、校务公开专栏、校长公开电话、校长信箱,积极引导和促进各类主体参与学校治理。()完善民主管理运行机制。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院、系两级运行机制,完善两级学生会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机制,完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广泛协商机制,充分吸纳不同层次的主体参与民主管理。()强化监督监控工作机制。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完善校务公开制度,校长每年定期在教代会、学代会上作工作报告,接受教工代表、学生代表的质询。制订教职工代表大会重大事项审议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