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7世纪20年代英国外交败局探析.pdf
下载文档

ID:2752513

大小:5.15MB

页数:8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1-2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17 世纪 20 年代 英国 外交 败局 探析
第39 卷第2 期Vo1.39No.2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Langfa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23年6 月Jun.202317世纪2 0 年代英国外交败局探析陆连超,王倩(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西太原0 30 0 0 6)摘要:英国的外交政策在17 世纪2 0 年代发生了反转。这一反转的背景、动因和结局具有显著的复杂性、戏剧性和警示性,对现实外交政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三十年战争初期,英国实行孤立主义外交政策。随后,英国尝试通过与西班牙联姻,间接帮助新教联盟领袖巴拉丁选帝侯复国。然而,西班牙根本没有打算背弃哈布斯堡王朝。在该计划落空后,英国采取更为积极的干涉主义外交政策,与法国联姻结成反西班牙联盟。法国也像西班牙一样并非真心与新教信仰的英国结盟,而是希望通过联姻使英国停止援助本国境内的胡格诺教派。在不同的宗教信仰与利益诉求交织的复杂国际背景下,英国王室受家族利益驱动,幻想通过联姻撬动欧陆强国为自已火中取栗,最终落得彻底失败。从英国17 世纪2 0 年代的外交败局中,我们能够提炼一些决定外交成败的通用规则。这些规则可以为当前复杂国际环境下的外交政策提供借鉴。关键词:三十年战争;英国;外交;拉罗谢尔中图分类号:K561.3317 世纪初,英国在詹姆斯一世(James I,1566一16 2 5)治下实行孤立主义外交政策。所谓孤立主义,是一种可进可退的外交理念,只要不涉及英国的重大利益,就尽可能置身欧陆之外。因此,在欧洲三十年战争(16 18 1648)初期,英国基本采取隔岸观火的态度。在詹姆斯一世统治的最后两年,查理王子与白金汉公爵乔治维利尔斯(GeorgeVilliers,1592一16 2 8)掌控政权,对外政策转向干涉主义,英国由此卷人了欧洲宗教战争。在不同的宗教信仰与利益诉求交织的复杂国际背景下,英国的干涉主义外交以彻底失败告终,为日后延续谨慎干涉欧洲事务的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增加了又一反面例证。英国此次外交政收稿日期:2 0 2 3-0 2-10基金项目:2 0 17 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英国现代化早期国家权威的建立与中央集权问题研究”(17 CSS0 2 5)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陆连超(19 8 2 一),男,天津蓟州人,博士,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主要研究英国中世纪及近代早期史;王倩(19 9 5一),女,河北邯郸人,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世界史。刘成:英国孤立主义外交思想的历史逻辑,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 0 17 年第16 期。刘淑青:17 世纪初英西外交失败原因剖析,怀化学院学报2 0 0 7 年第7 期。6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 7 4-32 10(2 0 2 3)0 2-0 0 6 0-0 8策匆忙转向及其失败的经验非常典型,对现实外交政策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国内涉及斯图亚特王朝早期外交政策转向问题的专项研究很少,就笔者所见,仅有刘淑青的17 世纪初英西外交失败原因剖析一文。该文以17世纪初英国外交政策转向为背景,从乡绅议员与王室在信仰和利益等领域相的视角分析了导致英西外交失败的内在原因。由于英国外交政策转向并非其议论主题,所以没有得到充分阐述。除该文之外,未发现其他对英国此次外交政策转变的专题研究。所以,本文力图对17 世纪2 0 年代英国外交政策反转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进行完整梳理和深入探析,以弥补相关研究不足的缺憾,同时为当今复杂国际关系中的外交政策提供一些借鉴。一、与西班牙联姻计划落空1613 年,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将唯一的女儿伊丽莎白嫁给了同样信仰新教的巴拉丁选帝侯腓特烈五世(FrederickV,1596-1632),特烈五世由此成为查理王子的姐夫。16 2 0 年冬,成为新教联盟领袖的排特烈五世因接受波希米亚王位招致天主教国家的围攻而失去了全部领土,与妻子被迫流亡海外。尽管特烈五世非常诚地请求英国的帮助,但是詹姆斯一世仍然没有直接介入欧陆战争。詹姆斯一世的孤立主义外交策略,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无奈。在17 世纪早期,英国王室根本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撑其在欧陆作战。宫廷开支不但没有缩减的迹象,反而日益增长,与此同时王室领地的收人却在不断下降。正如一位法国观察家所说,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岁发可危,无钱,无友,无名。因此,詹姆斯一世不得不采取间接方案,即通过与西班牙联姻来缓解女婿的压力。英国查理王子与西班牙公主联姻,最初并非英国的外交设想,而是由西班牙外交官贡多马尔伯爵(Count of Gondomar,156 7 1626)于16 14年担任驻英大使期间提出的,但由于双方对于在英国恢复天主教合法地位和改善天主教徒生存状况等问题没有达成共识,该计划被搁置下来。三十年战争爆发后,为防止英国倒向新教联盟,西班牙国王菲利普四世(PhilipIV,16 0 516 6 5)于1622年向詹姆斯一世伸出橄榄枝,希望通巴拉丁(palatine)原指皇家宫廷的高级官员,负责管理特定的皇室领地及领地上的行宫(palatium),这种领地在神圣罗马帝国历史上有多个,被称为巴拉丁伯爵领或依德语音译为普法尔茨(Pfalz)伯爵领。1356年,莱茵巴拉丁伯爵被列入七大选帝侯,代行皇权的范围扩大到法兰克尼亚、施瓦本、莱茵河流域和德意志南部,因而称巴拉丁选帝侯,伯爵领升格为选侯国。以海德堡为中心的巴拉丁选侯家族在1530 年代改信路德宗,1559 年信仰加尔文宗的支系腓特烈三世成为选侯,16 0 8 年腓特烈四世主导建立了新教联盟(ProtestantUnion),1610年腓特烈五世继承巴拉丁领地和选侯头衔。R o b e r t Za l l e r,“In t e r e s t o f St a t e:Ja m e s I a n d t h e Pa l a t i n a t e,A Q u a r t e r l y Jo u r n a l Co n c e r n e d w i t h Br i t i s hStudies,1974,Vol.6,No.2,pp.144-175,esp.157.J.Scott,Englands Troubles,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p.84.Roger Lockyer,Buckingham:The Life and Political Career of George Villiers,First Duke of Buckingham1592-1628,London:Routledge,2014,p.125.61过联姻来巩固英西同盟。英国与西班牙联姻不乏先例,在都铎时代,亨利八世和玛丽一世都曾通过联姻与西班牙建立联盟。作为友好回应,詹姆斯一世于同年2 月派遣外交大使约翰迪格比(JohnDigby,158 0 一1653)前往西班牙进行谈判。为欢迎迪格比的到来,菲利普四世承诺停止对巴拉丁西南部曼海姆(Mannheim)和法兰肯塔尔(Frank-enthal)的围攻。菲利普四世的承诺让迪格比相信,与西班牙的联盟已经和巴拉丁危机的解除紧密联系在一起。迪格比在给查理王子的信中写道:“我现在毫不怀疑,巴拉丁领地和选帝侯头衔将完全归还给腓特烈五世。”在年底返回英国后,迪格比不仅悉力赞美玛丽亚安娜公主(MariaAnna,16 0 6 一1646)的美貌,而且还暗示这一联姻可以获得基督教世界所能给予的最丰厚的嫁妆。受迪格比的诱导,查理认为联姻不仅能够将巴拉丁的领地和选侯头衔归还给腓特烈五世,而且自己还可以娶到一位温柔美貌的公主,并借此改善英国王室窘迫的财政状况。1623年初,查理和白金汉公爵不顾新教议员的反对,急切地启程前往马德里,然而,由于信仰的冲突,英国并非西班牙真正渴望的联盟对象。安娜公主认为嫁给一位新教徒是对上帝的亵渎。她曾公开表示,自己宁愿成为一名天主教修女进人修道院,也不愿生活在一个天主教被禁止的王国里。除了信仰不和,查理王子的自身条件也不符合安娜公主的预期。查理自幼身体赢弱,身材矮小,语言能力迟缓,终生留有口吃或吐字不清的毛病。对于菲利普四世来说,他并不愿意放弃巴拉丁的领地,更不愿意牺牲妹妹的幸福,与英国联姻只不过是权宜之计。所以,联姻谈判注定是艰难且漫长的。3月初,查理王子到达马德里,热烈的欢迎仪式使他误以为婚约将很快缔结。但西班牙首席大臣奥利瓦雷斯(Count of Olivares,158 7-16 45)提出,为缔结婚约,查理王子需要改信天主教。查理听到这个要求后勃然大怒,因为这不仅是对其信仰和尊严的侮辱,而且是他现在做不到的。开局的不愉快没有削弱查理的信心,他仍然相信联姻条件将很快达成。4月6 日,他在给父王的信中说,自己“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以一种更好的心态看待这一事业”。然而,查理低估了谈判的难度,没有预料到罗马教皇会介人其中。鉴于英国迫害天主教徒的惩戒法令(the penallaws)尚未废除,教皇认为公主在没有得到查理改宗的承诺之前不应前往英国,此外还要求英国赋予天主教徒信仰自由,否则不会授予天主教徒和异端教徒婚配的特许状。教皇的介人大大增加了谈判的难度,使谈判性质由两国利益的妥协上升为两种信仰的胜负。在“黑火药阴谋”的阴霾之下,议会绝不会同意查理改宗天主教和在英国实现天主教平权,而且查理和白金汉不敢或许也不愿答应改变信仰。查理坚决不同意将公主留在西班牙作为履行婚约的担保,要求公主随他一起返回英国。直到7月,詹姆斯一世答应暂停迫害天主教徒的惩戒法令,在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实行宗教宽容,西班牙由此也松了口,决定婚礼在9 月 Br e n n a n C.Pu r s e l l,“T h e En d o f t h e Sp a n i s h M a t c h,T h e H i s t o r i c a l Jo u r n a l,2 0 0 2,Vo l.45,No.4,pp.699-726,esp.707.惩戒法令是由一系列的宗教法令组成,旨在维护英国国教信仰。法令主要包括对天主教徒以及不服从国教者实施的各种没收、经济处罚甚至剥夺公民权利的规定。19 世纪初,惩戒法令在天主教解放运动过程中逐渐被废除。“黑火药阴谋(GunpowderPlot)是指16 0 5年罗马天主教徒盖伊福克斯及其同伙将36 桶黑火药运进议会大厦的地窖,准备在11月5日议会开幕时炸死国王的阴谋。英国民众为庆祝此阴谋被揭发,燃起篝火,形成在每年11月5日庆祝“篝火之夜”或“盖伊福克斯之夜”的传统。Roger Lockyer,Buckingham:The Life and Political Career of George Villiers,First Duke of Buckingham1592-1628,London:Routledge,2014,p.159.Brennan C.Pursell,“The End of the Spanish Match,The Historical Journal,2002,Vol.45,No.4,pp.699-726,esp.717.62举行,但公主将于次年3月送往英国。查理为尽快联姻,决定接受西班牙的日程安排,但仍然没有放弃说服西班牙同意公主陪同他一起返回英国。面对查理的软磨硬泡,奥利瓦雷斯虚与委蛇,他告诉白金汉:“自已正在秘密地与神甫们合作,以王子的行程为幌子,也在准备公主的行程”。奥利瓦雷斯的说辞满足了查理内心的期待和幻想。8 月7日,查理收到了詹姆斯一世已宣誓履行联姻协定的消息,进而要求西班牙允诺之前的约定。奥利瓦雷斯告诉查理,如果王子皈依了天主教,他会说服教皇允许公主随同前往英国。白金汉逐渐认识到,西班牙根本没有诚意,只是希望以公主为谈判筹码从英国那里诈取更多的宗教利益。对于查理来说,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不是公主不能随他一同前往英国,而是他发现西班牙根本没有意愿归还巴拉丁的领地。12 日,奥利瓦雷斯向查理提出解决巴拉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