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射雕英雄传
英语
世界
译介
模式
研究
第 36 卷 第 5 期 宁 波 大 学 学 报(人 文 科 学 版)Vol.36 No.5 2023 年 9 月 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LIBERAL ARTS EDITION)Sep.2023 收稿日期:2023-02-27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翻译地理学的理论构建及实践研究”(19AYY013);宁波大学教研重点项目“构建案例驱动的翻译教学模式实证研究”(JYXMXZD2022014)第一作者简介:徐赛颖(1970-),男,浙江象山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中国文学外译。E-mail: 射雕英雄传在英语世界的译介模式研究 徐赛颖,任 萍,黄婉婷(宁波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摘要:以英国麦克莱霍斯出版社(MacLehose Press)出版的金庸代表作 射雕英雄传 英译本为研究对象,聚焦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受众以及传播效果五个方面,考察英文译作如何跨越语言和文化障碍,成功将最具中国特色的武侠文化迻译到英语世界并为西方读者所接受,由此洞窥金庸小说在英语世界的有效译介模式,为中国武侠文学“走出去”提供重要借鉴。关键词:中国武侠文学;射雕英雄传;郝玉青;译介模式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124(2023)05-0077-08 DOI:10.20101/ki.1001-5124.202302079中国武侠文学以其特有的侠义与江湖文化,展现着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是华语世界的一颗璀璨明珠。20 世纪 80 年代初,金庸先生的作品如江潮般席卷内地,他凭借“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和越女剑等 15 部小说,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武侠文学一代宗师。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金庸小说就开始了海外传播历程,共被译成日语、韩语、越南语、泰语、马来语等几十种语言。然而在欧美文化圈,金庸小说的“西行”之旅却频遭冷遇。自 20 世纪 70 年代至今,金庸作品仅有 4 部译成英文并公开出版 雪山飞狐 鹿鼎记书剑恩仇录与射雕英雄传(以下简称射雕),这与其在亚洲文化圈译介、传播的影响力形成了鲜明反差。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金庸小说的西方行旅并不顺畅,也正因为极具中国特色,其是否具有可译性也一直饱受学界争议。2018 年,由瑞典裔英国译者郝玉青翻译、英国麦克莱霍斯出版社出版的 射雕(卷一)英译本正式推出。这是第一部由西方主流商业出版社出版的金庸武侠文学作品,引起了英美评论界的热烈评价。从艰难西行到热烈反响,射雕英译本的译介传播取得了巨大成效,这对中国武侠文学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射雕英译本在英语世界的出版发行是中国“侠文化”走进西方世界的成功实践,也是中国武侠文学惊艳的西方行旅。文学作品的译介不仅体现在如何翻译,其推介传播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正如吕俊所言:“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传递过程,其本质是传播。”1 拉斯韦尔是传播学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提出了 5W 传播模式,指出传播过程包括传播者、传播内容、媒介、受众和效果五个要素2。纵观翻译领域,不难发现,翻译作品的传播与拉斯韦尔 5W 传播模式具有相同的路径。为此,我们借用该模式的五个要素并应用于文学作品对外译介和传播的成因研究,把译介过程分成译介主体、译介内78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3 容、译介途径、译介受众以及传播效果五个方面,它们相互独立,但又互相反馈互动,共同促成了译作的生产和传播。藉此,本文以射雕(卷一)英译本为例,采用描述性翻译研究方法,结合文本比较和量化分析,聚焦上述五方面,解析射雕如何从华语世界走进英语世界,如何成功搭建融通中外的“侠文化”传播桥梁,实现译本的顺利“西游”,由此洞窥金庸小说在英语世界的有效译介模式,希冀为更多优秀的中国武侠文学“走出去”提供可借鉴与参考的范式。一、译介主体 在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译介主体(指译者)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译作的传播效果,因而“谁来译”就显得尤为关键。学界针对文学作品的译介主体各执己见,潘文国指出,要译介中国文学文化,不能单靠西方译入,以防失去传播弘扬中国文化的自主权3。汪榕培针对典籍英译指出,有些翻译不尽如人意,要打入英语国家,翻成西方读者愿意看的文本,还是由英语国家的译者翻译更佳4。基于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翻译现当代中文小说的成功案例,胡安江提出汉学家译介模式,认为此模式应当成为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最佳选择5。尤其在莫言获诺贝尔奖后,许钧强调,以译入语为母语的译者,在中国文学走出去的过程更能取得较理想的译介效果6。射雕英译本的成功译介正是西方母语译者和出版社之间双向选择的最佳范例,也是资本和惯习共同作用的完美体现。布迪厄的文化生产理论认为,资本是一种“积累的劳动”,包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符号资本(又称象征资本)等。其中文化资本直指一种知识形式,一种内化的代码或认知习得;社会资本表现为个人可参与或经营社交网络和关系;符号资本指代某一领域的地位、积累的名声和威望7,各类资本均可通过积累实现相互转化;惯习是“一套定势系统(System of Dispositions),是人在成长、家庭教育、学校学习、工作、交际等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学习、内化及强化了的社会规律”8。资本和惯习在英语世界的文学场域中共同作用,促成了一个作品的生产和传播。译者郝玉青的父亲是英国人,母亲是瑞典人,自幼在双语环境下成长,后在牛津大学和台湾师范大学求学期间学习中文,研读中国文学和历史,曾译山楂树之恋和不少短篇小说,她的经历和成长轨迹一方面为她构建了自身的文化资本,另一方面也为她形塑了自身的翻译惯习,影响着她的翻译动机、翻译观和翻译策略。正是由于喜欢中国文化,她选择承载着中国深厚传统文化的射雕来翻译就不足为奇了。同时,她又是图书版权代理人,做中外图书版权交易的“推手”,长期从事翻译、代理、出版、推广中国文学,与中国作家和知名出版社展开合作,因此对图书的跨文化传播具有相当敏锐的洞察力,也具有向外推介中国图书的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符号资本。作为译者,郝玉青熟悉中国文化、深谙中西方文化差异、熟知西方读者的文化心理和阅读期待;作为出版代理人,她能近水楼台,招募到西方知名出版商,最终促成射雕与麦克莱霍斯出版社的浪漫邂逅,成就了一段“良缘”,可以说郝玉青的译者惯习和相关资本是射雕在英语世界能够成功译介和传播的重要原因之一。正如许钧所说:“翻译是人生的一场相遇,是历史的奇遇;好书遇到好译者,犹如人生遇知己。好作家遇上一个好翻译,几乎就是一场艳遇。”9 故此,射雕的成功译介,是译者对译作的一见钟情,也是译者和出版社的双向奔赴。二、译介内容 译介内容指的是“对原作的择取,译本的删减、变通等翻译策略等,从译什么到怎么译都不是译者单一的抉择,而是受制于以意识形态、诗学准则、赞助人为核心的多种内外部因素”10。射雕讲述了郭靖背负家恨国仇闯入江湖,历经磨难,在黄蓉的帮助下最终成长为一位“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第 5 期 徐赛颖等:射雕英雄传在英语世界的译介模式研究 79 的武侠英雄的故事。虽然有西方媒体将射雕归为“奇幻小说”,但中国武侠文学与西方奇幻小说在创作视角、叙事方式、文化审美习惯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天壤之别,因而中国武侠文学作品在外译过程中,注定会受到诸多因素阻碍。能否成功译介,关键在于译者的翻译之道是否能够做到既忠实传达原作的内涵和风格,又符合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和译入语规范。面对这样一部具有深厚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武侠小说,郝玉青在翻译时充分展示了译者的“主体性”和“可见性”,体现了译者作为“跨文化传递者”和“文化调和者”的作用。正如铁木志科(Tymoczko)指出,翻译是译者不断调解和决策的过程,译者在源文本和目标文本之间不断调解语言和文化11。源文化和目标文化之间的差异越大,译者就越需要搭建起沟通的桥梁12。为保留人名、武功招式中的中国元素,做到文化保真,同时照顾目标读者及其文化语境,郝玉青灵活采用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力求将强烈的金庸风格呈现给读者,努力做到既忠实原文内容,又保证译文的流畅性。正如她在采访中说:“在翻译射雕时不再纠结词句的翻译,而是重视源文本作为小说的可读性。”135 当源文本与目标文本之间存在叙事冲突时,译者会对译本进行叙事干预,即操纵文本,改变源文本的叙事结构,使译作更符合西方小说的叙事规范和诗学规范,并呈现与源文本相同的叙事效果14。郝玉青对原文的叙事情节也进行了合理删减,使译作更符合译入语的诗学形态和叙事规范,以关照读者的阅读需要,满足读者的审美期待。透过人名、武功招式和叙事情节翻译,郝玉青的翻译策略可窥一斑。(一)人名翻译 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名字都十分考究,极具文化和历史底蕴。不管是 诗经 楚辞,还是 庄子 论语,信手拈来,点化成趣。这些人名除了指称作用,还体现人物性格特征、隐喻历史事件、暗示人物命运。对于人名的翻译,郝玉青的翻译观可归纳为:不设定统一的翻译规范,即不是硬性以音译或意译去呈现,而是从阅读的流畅性、读者的接受性,以及角色名字蕴含的意义等方面考量,采用不同翻译方法。通过对射雕(卷一)英译本的梳理,笔者统计了主要人物 41 个及其译文,并对其翻译方法进行了探究,发现郝玉青大部分采用音译加意译法(约 73.17%);小部分采用音译法(约 26.83%)(表 1)。表 1 射雕英雄传(卷一)英译本中重要角色人名翻译统计 翻译方法 使用次数%音译 11 26.83 音译加意译 30 73.17 郝玉青在采访中说,如果将小说中的某些名字按照拼音来翻译,英文读者会感到平淡,无法理解其中含义15。为此,郝玉青根据人物性格和特征,采用不同译法,努力为读者补偿文化信息。比如,郭靖与黄蓉初遇时将黄蓉误认为是男生,如果把“黄蓉”直接音译为“Huang Rong”,读者也会和郭靖一样产生误解。因此此处采取“文化移植”法,姓音译名意译,“蓉”即芙蓉、荷花,“Lotus”易与女性化产生联想,既关联了故事情节,又关照到读者的阅读体验,减少其阅读障碍。又如,将“包惜弱”译为“Charity Bao”,“惜弱”有“爱惜、怜爱弱小生命”之意,“Charity”意为“慈爱、仁爱”,这样翻译利于更细腻地体现出包惜弱的性格特征,即善良体贴,心慈温婉;“杨铁心”译为“Ironheart Yang”,体现其坚韧刚毅、义气忠诚等等。对“郭靖”和“杨康”的翻译,她采用音译法,译为“Guo Jing”和“Yang Kang”,由于这两个主要人物的名字取自历史事件“靖康之耻”,她在尾注中添加了“靖康之耻”的注释,还补充介绍了中国年号制度和指出“靖康”二字含有祥和与活力的寓意,加深读者的理解。由此可见,郝玉青对人名的翻译别有一番考量,充分发挥译80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3 者的创造性,不拘泥于单一的翻译策略,尽可能地保留中国文化特色,增加读者阅读趣味,帮助读者理解人物性格。从相关读者的评价来看,大多数西方读者对她的翻译方法还是认可的。(二)武功招式翻译 层出不穷的武功招式也是金庸武侠小说的一大特色。不同人物的武功招式不同,使用的兵器也不同,代表着不同的武功境界。金庸小说中的武功招式大多源于唐诗宋词和先秦诸子散文,蕴含丰富的哲理,具有极强的审美价值。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这些蕴含着丰厚中国文化信息的武功招式是翻译金庸小说最大的难点之一。通过对射雕(卷一)英译本的梳理,笔者共统计到 97 种主要的武功招式,并对郝玉青的翻译策略取向和翻译方法进行了分析(表 2)。表 2 射雕英雄传(卷一)武功招式翻译统计 翻译策略 数量%异化翻译 60 61.86 归化翻译 34 35.05 误译 3 3.09 上表可见,郝玉青在翻译武功招式时,采取异化为主(61.86%)、归化为辅(35.05%)的翻译策略。为了实现异化策略,郝玉青运用了直译、直译加音译、直译加注等一些具体的翻译方法。例如,“秋风扫落叶”直译为“Autumn Wind Blows the Fallen Leaves”,凸显出动作如行云流水般流畅,增强读者的视觉体验;“九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