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植物疗法”与公共图书馆的绿色空间构建.pdf
下载文档

ID:2752105

大小:1.06MB

页数:5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1-2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植物 疗法 公共图书馆 绿色 空间 构建
?年第 期总第 期?本文系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年“学科建设亮点工程”阶段性成果之一。收稿日期:“植物疗法”与公共图书馆的绿色空间构建杨玉涵(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南京 )摘要: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公共图书馆应主动寻求纾解民众心理问题的相关策略,助推大众心理健康事业的进程。将“植物疗法”融入公共图书馆环境与建设,是读者服务的进一步延伸。文章通过对“植物疗法”理论与应用的分析,结合多个公共图书馆的实践案例,提出将其融入公共图书馆环境的思考与策略。关键词:植物疗法;公共图书馆;心理健康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引言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昭示着近年来国家与社会对民众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关注。同年,环境可持续发展与图书馆特别兴趣小组开设绿色图书馆奖,旨在引导图书馆驶向绿色服务、环境友好的生态型图书馆模式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与“第三空间”的公共图书馆,应顺承我国社会实际需要与全世界图书馆发展潮流,将绿色环境与心理健康服务融入图书馆服务。在图书馆心理健康服务中加入“植物疗法”,正是“融心于绿”的有效策略,它指导读者通过与植物共处,获得人体五感乃至情感上的滋养,以其色泽、香气等给予读者身心的疗愈。同时,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融合正是花香与书香“润物细无声”的体现,蕴含着图书馆特有的审美底蕴、文化气质,具有情绪纾解与情趣提升的双重价值。因而,“植物疗法”之于公共图书馆空间构建不仅具有可行性,亦有较高的适配性。“植物疗法”的含义与应用价值 “植物疗法”内涵植物具有对人身心的疗愈作用,这一观点在古老的亚洲、欧洲文化中均可窥见。中医常以植物入药,在春秋战国时期既成理论;欧洲中世纪修道院已有僧侣负责专门的草药种植,一位名为海德加的修女撰写了一套介绍草药特性、作用等的著述。发展至今,在医学意义上的“植物疗法”已渐完备并被定义为借由植物来治愈疾病的医学手段,且在近几十?年第 期总第 期 年逐渐被医学界关注与认可 。本文所用“植物疗法”的含义则是由医学定义延伸出的常识性理论,即植物有疗慰身心之效,故可在特定场所利用特定的植物作保健之用。这种观点在植物药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思路,将景观植物融入了“植物疗法”的运用范围。研究表明,人在观赏植物或身处园林、绿地等景观之中时,生理与心理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产生变化,例如心境趋于平和、心率与血压等逐步平稳,这是由于人类天性中存在亲近自然的本能,而植物环境使之回归到自然状态 。“植物疗法”的作用与意义植物对人的疗愈依托于人类的五感,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以视觉为例,叶绿色吸收紫外线、增强视力,花红色能够增强人的食欲与听力,植物的存在本身就是对人体视觉的疗愈;再以嗅觉为例,“芳香疗法”是通过植物精油中提取的芳香分子与心理反应交互来疗愈身心的方法,它是利用植物芬芳与人体嗅觉的碰触,激发内心的愉悦感 。五感相互作用、相互联结,因此,“植物疗法”在环境、身体、心理等方面具有多重功效。植物作用于图书馆等室内空间时,其环境性功效与心理性功效最为适用且突出。植物使人的生存环境更舒适,对于图书馆,它能起到降低噪声、防火、净化空气的作用。环境性功效进一步带动心理性功效的产生,使人获得情绪的安定与精神的陶冶,缓解压力,甚至在与绿植相伴的过程中削弱社会、工作带给人的孤独与焦虑。另外,人文环境的建立离不开自然景观布置。古人云:“近山者仁,近水者智。”这句话既蕴含了朴素的自然疗愈理念,表达出山水之于人性情的塑造,亦对后来者的观念有无形的影响。事实上,自然景致是我国文化氛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致山水、植物等景观常被置于图书馆等文化场所 。所谓绿植怡情悦性,一是指植物本身具有安定心神等疗愈功效,二是指其提升了馆内整体格调与人文美学底蕴。公共图书馆绿色空间构建案例 室内空间绿植的身心疗愈:以河北省图书馆与深圳市坪山区图书馆为例公共图书馆多为相对封闭的室内环境,其物理环境质量较室外差,因此,植物及一些自然元素能对公共图书馆环境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如削弱噪声、净化空气等。在图书馆内的人们大多数处于脑力工作状态中,难免有焦虑、困顿、疲劳之感,而有植物陪伴的环境对人们的健康状态与工作效率都有裨益 。另外,“植物疗法”中嗅觉与听觉的疗愈尤能在室内绿植中体现。河北省图书馆在馆内设置了专门的景观花园,采用槐树、银杏、玉兰为主要景观,辅以葡萄架、景观石与月季、蔷薇、芍药等各色花卉植物,构建起与室外文化广场相辅相成的室内自然景观。该馆在植物选择上的要点是无气味、无毒性、易于修剪栽培与习性强健,根据室内空间与少儿服务区的绘画、装饰进行搭配放置,保证整体画面的和谐与美感,尽可能地吸引孩子,促使他们产生阅读兴趣 。少儿阅读服务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的重要内容,让少儿在启蒙阶段感受到阅读之美、阅读之乐,极可能影响其一生的阅读行为,因此,安全、舒适、美好的阅读环境必不可少。景观花园的花香在图书馆空间中流动,于无形中成为空间嗅觉中的“书香”记忆,加深孩子们对阅读的认知与感受 。此外,部分植物有杀菌驱虫的作用,能提高环境之于孩子们的安全程度。深圳市坪山区图书馆在 年入围了 设立的绿色图书馆奖,除了因其践行环保理念、使用绿色材料等在环保方面做出的贡献,深圳市坪山区图书馆充满自然气息的馆舍也是“绿色”的重要体现。该馆的植物幕墙与竹林休息区独具特色,前者以不同种类绿植铺满电子屏四周与部分墙面,在读者视觉疲劳之际起到舒缓、放松眼球的作用;后者将高耸的竹子摆放于厅中,代替墙面或栏杆作为大厅的几处隔断,读者行、走、坐、立其中尤如身处竹林,颇合中国传统读书意境。该举措意在构筑绿色开放空间并提高场馆的保温隔热性能 ,竹子是常见的可观赏植物,有清心去火、抑制病菌的效用,其本身在我国也是特殊的文化符号,是公共图书馆建筑内适宜选取放置的植物。公共图书馆是一个兼具公共性与私密需求的场所,读者在其中是平等互助的,但当沉浸阅读或自主学习时也需要独立安静的环境。从室内设计的角度,多块竹林区域的划分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清新明亮的半公共空间,满足了人们恰当的私密性需求 。同时,竹林清幽,并且能吸收部分噪声,给予读者极佳的视听感受,让其无论是沉浸阅读或休息放松时都能有一个平和从容的心“植物疗法”与公共图书馆的绿色空间构建 态。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公共图书馆等文化场所的功能日趋综合化,其空间功能也在朝着休闲、消遣等提升幸福感的方向转变。室内绿植的设置本质上是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延伸,到馆的读者希求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安静、舒适的人文感受,绿色空间则能于无形中丰富读者的情感体验,提升读者服务的效果。建筑与室外花园有机结合:以宁波图书馆与路易斯维尔公共图书馆为例绿色图书馆成为行业潮流,越来越多新建的公共图书馆选址于森林、绿地、湿地等自然环境周边。室外虽不属于图书馆建筑用地,却是读者来馆的必经之地,是图书馆整体环境的一部分。基于“植物疗法”的室内植物选择与培植、室内花园养护受到诸多因素限制,其实施过程需要馆方持续付出心力,而利用室外的植物来给予读者视觉美感与滋养心神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疗愈方式。需要指出的是,室内绿植能从听觉、嗅觉、触觉等多个维度影响读者的身心,室外花园可选择更多种类的植物,能与不同的自然景观搭配,两种策略各有优势且不相矛盾。宁波图书馆新馆于 年建成,坐落于宁波市东部新城的核心区域。其设计团队来自丹麦,主张为宁波图书馆提供一个“理性、清晰”的布局,因而馆内设计风格以简约为主,其主要的“绿色”是由馆外风光透过窗映入室内,形成天然的“冥想景观”。该馆建于湿地公园旁,附近大面积池塘内栽种有荷花,建筑入口处连接小桥、流水,形成与水生动植物融为一体的画面。建筑四面开放、墙面全透明,使读者身处馆内即可望湿地公园全景 。水际景观在色彩视觉刺激上略逊色于植物群落,但其流动的视觉感受能额外促进人类认知行为的发展。同时,建馆于荷塘景观旁,夏季映日的花红又为绿意增添了色彩。尤其对于老年人群体而言,色彩鲜亮的花卉比纯绿色植物更受青睐 。路易斯维尔公共图书馆位于美国肯塔基州,是当地最大的公共图书馆,并在 年获 图书馆建筑奖。该建筑在设计伊始被设想为公园中的亭子,作为一个社区内的地标,因此选址在该地并不受关注的一片森林绿地内。设计团队力求最大程度地保护与利用森林与绿植,进入建筑后,玻璃墙壁能保证窗外景观与日光不受阻碍地透入室内。同时,该馆建筑平整且低矮,从室内向外眺望时呈自下而上的视角,读者将产生身处森林之感,使图书馆建筑真正地与森林绿地成为一个有机体。我国 版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中对日照、场地声环境、室外热环境等作出了明确要求,有研究者基于此提出绿色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自然光,以提升图书馆的舒适性 。从“植物疗法”视角来看,植物所带来的舒适性是源于其绿色外貌对视觉的舒适性感受,路易斯维尔公共图书馆的室外森林充分利用了自然光和在视觉空间上有极大面积的绿色,能很大程度地使人放松情绪,予人以身处森林而心境平和之感。与室内绿植有所不同的是,室外花园使图书馆在原有的建筑空间条件下拓展了实际的阅读空间。协调、开阔的图书馆空间设计不仅能予人以美的体验,也能从视听角度扩大实用空间。例如,宁波图书馆与路易斯维尔公共图书馆采用的玻璃墙面,直接实现了馆内外的视觉连接,使读者身临建筑之中,即可“阅读”到辽阔的城市景致。与此同时,墙外美景落入图书馆内,馆内也可节省出一定的景观陈设,变相增加了阅读空间。文化符号融于“植物疗法”:以广州市南沙图书馆为例如何传承与发展当地历史文化、传统文化是每一所公共图书馆必须要面临的课题。年,佛山市图书馆获得 绿色图书馆奖,其中一项重要获奖原因即是该馆对当地地域文化的宣传利用。佛山市图书馆在外墙装饰上融入了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剪纸艺术,室内装饰也多次运用了岭南水乡的文化元素,堪称图书馆建筑与地域文化有机结合的典范。植物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有符号意义,可以适当地在图书馆文化置景中发挥作用,使读者在植物的身心疗愈之外获得对当地历史文化特有的归属感、安定感,达成“植物疗法”与文化认同的双重疗愈。广州市南沙图书馆位于广州市南沙新区,是我国首个在自由贸易区新建的图书馆,该馆于建馆之际即作为当地重点形象工程与未来“南大门”文化窗口,担负岭南文化传承与推广的重要职责。因此,设计团队以岭南特有的文化与地理特征为切入口,打造了“蕉窗闻墨香”与“新山水”两重空间意境。其中,“蕉”是指岭南地区常见的芭蕉,在传统文化中有抒发离情与思念的含义;“新山水”则是仿照惠东县与潮汕地区的石滩,用景观石构建起微微隆起?年第 期总第 期 的“岛屿”,铺上草皮,再点缀该地区具有特色的芭蕉、南天竹、花叶良姜等观赏性植物 。不同地理位置的公共图书馆在室内景观设计上各有先天优势与不足,如南沙图书馆地处潮湿多雨地区,传统园林中的水景对书籍存放、空气质量有损害,无法在馆内呈现,但馆内南天竹等植物能有效调节湿度,不致读者感到闷湿、烦躁。芭蕉树除了作为“雨后芭蕉”的文化符号外,还有净化空气、防病治病的功效,其叶形貌大而独特,呈深绿色,气味清新,在视觉与嗅觉上亦能疗愈人的身心。“植物疗法”在公共图书馆应用中的思考与策略 绿色空间构建案例的思考与启示五所公共图书馆分别从室内绿植、室外花园、文化融入景观三方面展现了其绿色空间构建的尝试与成果,内在思路可供其他图书馆学习借鉴。首先,善用室内植物的河北省图书馆与深圳市坪山区图书馆借由适当种类的花木绿植,将馆舍内部进行了区域划分,增加了馆舍的生态美与情感温度,并无形中起到疗愈读者身心的效用,是公共图书馆空间重构时可采用的做法。其次,结合室外花园的宁波图书馆与路易斯维尔公共图书馆巧妙利用了大自然已有的景致,给予读者视觉上的良好体验,方便读者进行眺望、冥想、散步等多种疗愈活动,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边界,其做法适宜在公共图书馆新馆选址与建设时借鉴。最后,融文化符号于景观的广州市南沙图书馆从文化认同的角度带给当地读者亲近感、归属感,留存并宣传了当地文化特色,对于各区域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