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应用
统计学
课程
政教
内容
优化
实施
路径
西部素质教育2023 年 9 月第 9 卷第 17 期“应用统计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优化与实施路径房琳,殷静蔚,邓淑红(商洛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商洛,726000)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指出,经济学、管理学类专业课程,要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知识内容体系构建是课程思政开展的重要支点,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课程所承载的思政目标不清晰、思政元素挖掘不够1,同时思政内容狭隘化、教学方法生硬化的偏差较为明显2。课程是思政育人的基本载体,故如何结合理论知识挖掘思政元素,构建思政内容体系,并巧妙融入教学,使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是教育者需要深入思考的命题。“调查研究是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应用统计学”是介绍收集、解释、分析数据的方法论课程,统计学的方法应用与实践是思政育人适宜的素材。当前,在“统计学”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研究中,已有教学成果多集中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如在随机与确定的关系、变量分布的分析等内容中渗透思政元素3-4。这些成果为“应用统计学”课程思政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但两门课程在知识侧重点上有所不同,“应用统计学”更注重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强调统计分析方法的实践应用。李秀丽5提出,“应用统计”课程的思政教育应该契合课程学术逻辑和学生价值诉求,以培养学生科学意识、辩证思维、人生格局和科学情怀。潘鸿等6通过理论、案例、实验、实践的架构,在“统计学”课程中融入科学精神、专业素养、诚实守信、公平正义、唯物主义五个德育元素。概言之,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统计学”课程思政教学的目标、方向等方面的经验,但现在的研究较少呈现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的过程和路径。对此,本文通过分析“应用统计学”课程思政的切入点,构建课程思政内容体系,创新“教”与“学”的方式方法,提出了可供推广的思政教学实施路径。一、“应用统计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应用统计学”课程思政教学势在必行用真实的数据说真话。大数据时代,运用统计研究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应用,是所有学科、行业中数据分析的灵魂。从应用范畴来看,统计学可应用于几乎所有学科专业,范围覆盖广,受益学生多;从课程属性来看,“应用统计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课程,相较于纯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其知识应用的价值取向不明确,不易把握。因此在“应用统计学”课程中渗透思政育人元素是非常有必要的。具体来说,第一,管理学门类课程思政的建构路向,无论从指导思想、文化资源,还是组织操作层面来说,都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7。第二,现实世界中存在大量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的结论,不同的数据使用和分析方法可能会得到大相径庭的分析结果,这对分析主体的实事求是精神、理性判断思维,乃至职业道德提出了很高要求,故需要在“应用统计学”课程教学中通过思政育人对学生加以渗透和引导。(二)“应用统计学”课程是天然的思政载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及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可在“应用统计学”课程中通过“科学统计方法指导生活,辩证思维方式理解统计”得到自然体现和实现。1.用科学的统计方法指导工作和生活。首先,数据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但只有通过挖掘、提炼和加工才能发挥作用8。应用统计学中对于数据的收集、审核、描述、推断等过程,无一不蕴含着科学、严谨的思维范DOI:10.16681/ki.wcqe.202317008作者简介:房琳(1984),女,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课程与教学。注:本文系陕西省线下一流本科课程项目(编号:2019-160);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XGH21226);商洛学院课程思政示范重点项目(编号:21SFKC05)。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应用统计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后论述了“应用统计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优化,接着提出了“应用统计学”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路径,最后阐述了“应用统计学”课程思政教学反馈。关键词:课程思政;“应用统计学”课程;教学内容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6401(2023)17-0029-05西部素质教育2023 年 9 月第 9 卷第 17 期式。运用所学统计知识科学论证、辩证思考,指导现实工作和生活,是“应用统计学”的课程目标,也是思政育人的应然要求。其次,面对大量数据及不同的解读角度和结论,学生需要学习和领悟科学统计方法在现实中的应用。在面对现实数据结论时,分析方法、论证过程是否科学合理,数据结论是否可行可信,都需要运用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辩证分析,这些现实中的数据案例为课程思政提供了丰富素材。同时,现实生活中的诸多决策都需要数据支撑,以增强其说服力和可信度,而系统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自然体现了实事求是、求真探索的育人元素,有助于实现工具学习与立德树人的统一,并进一步指导现实生活中的分析决策。2.用辩证的思维方法指导统计学习和应用。当前,“应用统计学”课程学习一方面面临很多数据分析的案例解读,对此,教师可引入矛盾观、辩证法、一分为二的哲学理念,引导学生辩证看待已经公开的数据报告,理性分析其合理性,批判性地解读现实应用中的统计调研设计、分析方法、数据呈现方式,以及数据结论等,在领悟统计原理及应用的同时,还能加强辩证思维的训练;另一方面统计学中的“调查研究”“分类分析”等内容,天然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认识论,故教师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指导学生进行理论学习,运用哲学思想帮助学生理解统计方法论,这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应用统计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资源涉及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政治认同、道德修养等思政教育的内容,深入挖掘可以形成课程思政内容体系,为深层次价值导向、文化再生产奠定基础9。在“应用统计学”课程中,教师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四史”教育等主题,挖掘时事案例、文化典故、统计发展中的育人元素,构建课程思政内容体系。(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统计思维现代统计理论知识体系的理论架构源于西方,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归纳演绎思想、神农尝百草的实验精神、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见微知著的预测思想,都深合统计之道。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始终出现在国家、社会管理实践中10。早在商、周时期,统计学思想就已萌芽,且在西周时已初具规模,统计组织和报告制度都初见雏形,战国时期更是有了比较系统的思想11。管子 左传 韩非子 等书中都有统计制度、统计思想的记载。如春秋战国时期管仲提出的“士农工商”,是职业标志划分的类型数据分组,体现了统计分组法的分类思想;宋代时期有了次数分布表的雏形;明代徐光启根据蝗灾资料,进行动态统计分析,寻找蝗灾规律;韩非子认为“参伍之道:行参以谋多,揆伍以责失。行参必拆,揆伍必怒”,并依据制度对事物进行参伍验证,既体现了综合分析方法,也体现了因果分析思维12。基于此,教师要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朴素的统计思维,精选中国古代统计应用的案例,将其引入教学,教育引导学生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重民本、守诚信的思想精华,同时对比介绍中国古代、现当代统计制度在国家管理中的应用和作用,培养学生经世济民、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二)统计学家的科学信念与家国情怀教师要深入挖掘统计史中的人文价值素材,即统计学家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搭建课程思政基本框架。如我国首位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统计学家吴定良潜心统计学与人类学的学习和研究,创立“相关率显著性表”,在人体测量学特别是在面骨扁平度的测量方法上有新的创造,被各国人类学家沿用至今。吴定良教授是“国际统计学会”历史上第一位中国会员,于 1935 年毅然回国,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13。另外,还可引入概率统计领域一代宗师许宝騄教授、著名统计学家和计量经济学家林少宫教授、知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专家和统计学家崔书香教授等的故事。统计学及其应用领域的科学家不懈钻研、追求真理、爱国报国的事迹,足以激发学生不畏困难、勇攀科学高峰的信念和报效祖国的家国情怀。(三)统计原理中的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统计学的理论基础,应用统计学的理论、方法也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一种体现14。教师要深入挖掘应用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原理,以及教学案例中蕴含的对立统一、部分与整体、理论与实践等规律,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武装课程内容。例如,在数据收集中强调实践观,体现了实践和理论的相互作用;指出样本和总体概念,体现了局部与全局的思想;推断统计中,利用样本推断总体特征,体现了从部分到总体的分析和统一;抽样分布体现了偶然性与内部蕴含规律必然性的对立统一关系;等等。教师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唯物辩证法融入课程教学内容,指导理论知识的学习应用,并结西部素质教育2023 年 9 月第 9 卷第 17 期合专业知识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使学生在课程实践中体会辩证的思维方式,完成价值塑造。(四)统计实践中的科学精神与价值认同统计实践应用是对社会、经济问题的科学凝练、演绎和分析,其中体现了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教师要在将现实问题提炼转化为科学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归纳演绎的方法;在收集数据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强调秉承科学态度、遵循科学规律的重要性。如作为基础的实证方法,通过统计实务求真求实,从经验直觉向理性分析的方法引导,体现对理性信念的崇尚;数据收集、审核、分析过程中,不以偏概全,体现基本的统计职业道德;日常统计报告的实践案例分析,亦可引导学生不盲从、不偏听,理性看待事物,培养学生批判精神。教师要将统计实践应用的成果引入教学,特别是通过统计数据分析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自然融入“四史”教育,引导学生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应用统计学”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路径教师要结合“应用统计学”课程应用性强、时事案例丰富等特点,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案例教学、项目导向教学、合作研讨教学、实验教学等多元化路径,巧妙呈现课程思政素材和内容。理论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精神的重要性和追寻真理的路径方法;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达到知识应用与价值塑造的统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应用统计学”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框架如图 1 所示。图 1“应用统计学”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框架(一)课堂案例体现价值引领第一,将时事数据案例引入教学。“应用统计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可引入时政分析、科研成果数据案例,将知识应用与经世济民、科学精神培养相结合,以实现思政育人和知识育人的目的。具体讲解时,教师除了从专业知识角度进行分析,还要通过介绍相关背景或事件等,有意识地融入团队协作、民族自信、社会担当等思政内容,以有效开展课程思政育人。如在调研问卷设计中,以中国社科院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 问卷为例,具体分析调查问卷的设计思路,发现其自然体现中国共产党“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并体会我国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中国智慧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政治认同和民族自豪感;统计指标知识点讲解中,选择人社部公布的年度就业关键数据,在讲解绝对指标、相对指标的同时,解读有效性就业等政策,引导学生树立乐观主动、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统计指数教学中,以浙江大学发布的“两山”发展指数为案例,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渗透课堂教学,让学生体会问题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的方法论。第二,将反面分析案例引入课堂。课堂中,教师也可以选择部分统计方法应用不当的数据报告,或者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有争议的数据结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科学判断、理性分析,不盲从盲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理性判断的科学精神。如可引入“平均房价”“七普”数据误差等引发社会普遍讨论的热点话题和数据,将现实问题提炼、转化为科学问题,带领学生从统计数据角度讨论其存在的问题,以及更合理的统计呈现方式。同时,教师要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用辩证思维指导认知,培养批判精神。第三,用传统文化中的统计思想和实践丰富教学案例。教师要将传统文化中的朴素统计思想、中国古代的统计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