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釉陶俑的分析研究.pdf
下载文档

ID:2751890

大小:4.49MB

页数:6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1-2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北魏 司马 金龙墓 出土 釉陶 分析研究
-113-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釉陶俑的分析研究刘贵斌1 贾延勤2 唐慧娟2(1.云冈研究院 2.大同市博物馆)摘要:为探究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釉陶俑的材料特征、制作工艺,采用超景深三维显微系统、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SEM-EDS)对不同颜色釉陶俑残片的胎体、釉层、胎釉结合层及断面进行微观形貌分析、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这批釉陶俑是低温铅釉陶,胎土富含铁,是以北方典型的易熔粘土作胎,胎、釉系一次性入窑在氧化气氛中烧造而成,釉面的颜色有以 Fe 为着色剂的红褐釉、黄褐釉、浅黄绿釉和以 Cu 为着色剂的绿釉,浅黄绿釉表面局部绿釉的出现与釉料不纯且含有一定量的 Cu 有关,在此基础上对北魏平城时期铅釉陶及复色釉陶制作技术的传承和发展做了探讨。关键词:司马金龙墓釉陶俑 铅釉陶 制作工艺 复色釉陶Abstract:Aiming to explore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an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s of the glazed pottery figurines unearthed from the Sima Jinlongs tomb of the Northern Wei,the microscopic morphology and composition of the body,glaze layer,tire-glaze bonding layer and cross-section of the glazed pottery figurines with different colors were analyzed by three-dimensional microscopic system with super depth of field and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energy dispersive analyzer(SEM-ED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se pottery figures are low-temperature lead-glazed,the clay consists of more iron,and the typical fusible clay in northern China is used as the raw material of its body.The body and glaze layer were fired one-time in kiln under an oxidizing atmosphere.The glaze colors include red-brown glaze,yellow-brown glaze,light yellow-green glaze with Fe as the colorant and green glaze with Cu as the colorant,the appearance of local green glaze on the surface of light yellow-green glaze is related to the impure material of glaze and containing a certain amount of Cu.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lead glazed pottery and multicolor glazed pottery in Pingcheng period of Northern Wei are discussed based on this conclusion.Keywords:Sima Jinlongs Tomb,glazed pottery figurine Lead glazed pottery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Multi-color glazed pottery釉陶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釉陶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北魏建国后,北方的手工业逐渐复苏,陶瓷业包括釉陶开始发展起来。大同在北魏时称平城,公元 398 年,拓跋鲜卑在此建都,雄踞北方长达一个多世纪。1965 年,在大同市石家寨村发现了司马金龙墓,它是有明确纪年的北魏早期墓,司马金龙承袭父爵,官至侍中、镇西大将军、云中镇大将、朔州刺史、吏部尚书,死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 年),赠“大将军、司空公、冀州刺史,谥康王”,其墓葬出土约 360 余件釉陶俑,包括武士俑、骑马武士俑、甲骑具装俑、风帽仪卫俑、伎乐俑等1,釉陶俑阵是国内迄今为止北魏时期阵容最大的俑阵,这些釉陶俑记录着辉煌的平城时代,见证着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融与发展,承载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然而这些器物长期埋藏于地下,出土后又暴露于空气中,受到环境中温湿度变化、微生物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釉面失去光泽、釉面被污染甚至釉层脱落等现象。因此对器物的釉层及胎体进行分析研究,不-114-114-2023 年第 3 期 仅为北魏平城时期釉陶的工艺发展提供依据,而且有利于釉陶的保存与保护。本工作以司马金龙墓中无法复原的釉陶俑残片为研究对象,采用超景深三维显微系统、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SEM-EDS)等无损及微损结合的方法对不同颜色釉陶俑残片的胎体、釉层及截面做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一、实验样品和方法(一)样品的来源及其外观特征研究所选样品均来自于山西大同地区的北魏司马金龙墓中无法修复或复原的釉陶俑残损的马腿或残片(图一),具体特征如表一所示。按釉色大致分为三类:红褐釉、黄褐釉;绿釉;浅黄绿釉。(二)实验方法及测试条件超景深三维显微分析 采用日本基恩士VHX5000 超景深三维显微镜观察釉陶样品的釉层、胎体及断面的表面保存情况及病害种类,与传统光学显微镜相比,超景深可实现 20 倍以上的大景深观察,可以聚焦凹凸大的样品表面。样品的制备:用棉签蘸取二次水轻轻擦去釉陶表面的浮土,选取有代表性的釉层截成断面。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 采用 Tescan vega3 扫描电子显微镜和 Oxford X-act 能谱分析仪(SEM-EDS),对样品进行显微组织形貌观察及微区成分分析,测试条件为:背散射(BSE)探头、高压 15kv、低真空环境、束流强度为 10、工作距离 15mm。把样品用导电胶带固定在样品台上,放进样品仓进行分析,未对样品进行喷金或喷碳处理,利用样品台可旋转的功能,进行断面分析,未对断面样品进行包埋。二、结果和讨论(一)釉面超景深显微分析结果通过观察样品残片可知褐釉残片保存较好,大部分釉色莹润明亮;绿釉保存情况较差,釉面缺乏光泽者居多;浅黄绿釉表面光泽感较弱,釉面可见凹坑。选取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超景深显微分析:图二,a、b 分别是红褐釉、黄褐釉,釉面平整光滑,釉中闪黄,均有贯穿釉面的粗细不等的龟片状开裂裂纹,红褐釉表面局部被半透明物覆盖使其失去光泽,这可能是釉面受到大气的轻微腐蚀,在表面生成一层薄膜所致;黄褐釉釉质清亮,釉层中有亮白色的细小的石英晶体类固体颗粒物质;图二,c、d 是绿色釉,釉层表面斑驳且不平整,釉色浓淡不一,图二,c 可观察到绿釉表面有土黄色的锈蚀物,图二,d 显示绿釉面被一层银白色片状物质所覆盖,这种物质俗称“银釉”,银釉作为一种历史记录一般不祛除,但保存时要注意防潮,防污染,否则病变到一定程度会导致釉层脱落2;图二,e、f 是浅黄绿釉,图二,e 显示釉层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凹坑,较大名称外观特征褐釉残片(红褐釉和黄褐釉)胎胎质较粗,胎体大部分是砖红色,个别是灰黑色釉大部分釉层玻璃相明显,釉色莹润明亮,釉色褐中闪黄,色调较均匀,个别釉面被腐蚀失去光泽绿釉残片胎胎质较粗,胎体大部分是砖红色,个别是土黄色釉大部分釉层被腐蚀失去光泽,绿釉表面被白色腐蚀物所覆盖,釉色斑驳,极个别釉面有光泽浅黄绿釉残片胎胎质较粗,胎体呈土黄色釉釉面富有光泽,釉质清亮,肉眼可明显看到有釉泡破裂后的凹坑表一 样品的外观特征褐釉绿釉浅黄绿釉图一 部分样品来源图片-115-115-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釉陶俑的分析研究的凹坑底部露出胎体部分,釉层沿着龟裂纹的方向以及胎釉结合的疏松处脱落,图二,f 显示浅黄绿釉釉层表面局部被白色物腐蚀,腐蚀物与釉层结合不紧密,用手术刀可轻轻刮除,刮除后可看到较薄的釉面或胎体。(二)断面超景深显微分析结果超景深显微镜下,图三,a、c、d 的胎体均为红色,图三,b 的胎体为灰黑色,胎体中均有一些未熔的白色颗粒且胎质较粗,胎釉界面明显且结合紧密。图三,a、b黄褐釉釉层中黄色的颗粒,是褐釉闪黄的来源,利用显微系统自带测试软件进行测量可知,釉层厚度在 118136m 之间;图三,c 红褐釉釉层玻化程度较高,胎釉结合界面相对清晰平整,釉层厚度在 144166m 之间;图三,d 绿色釉釉层粗糙,釉质颜色深浅不一且釉层厚度不均匀;图三,e 土黄胎胎体质地较疏松,胎釉界面清晰,浅黄绿釉透明度较高,釉质清亮富有光泽,釉层厚度从下往上逐渐递增,釉中残留很多大小不一的气泡,气泡直径在 78291m之间,个别气泡破裂后形成的凹坑中被某种白色物质所填,釉泡是釉层在烧制过程中因化学反应产生的气泡不能完全排出而形成的,易受摩擦而破裂,污染后形成疵点。三维景深成像分析浅黄绿釉表面白色腐蚀物厚薄不一,其突破样品表面的最高高度可达 292.6m(图三,f)。观察釉陶样品残片可知,釉层厚的部位容易造成釉片剥落,说明釉层厚度是影响釉陶稳定性的原因之一。(三)釉面、腐蚀物及胎体的 SEM-EDS 分析结果由图四和表二釉陶样品表面釉层的显微形貌和成分分析可以看出,红褐釉和黄褐釉(图四,a、b)釉面平整,Pb 元素含量在 45.253.19之间,说明釉中采用 Pb 为助熔剂,显色元素均为Fe,其它的微量元素 Al、Ca、Cu、Mg、K、Na可能是由于所用矿石原料不纯引入的3。在釉面龟裂纹处的缝隙中有一些颜色发暗的物质,在此处多次打点测试其成分发现,红褐釉裂纹一处 Fe、O 含量较高,另一处 Ca、O、S 含量较高,黄褐图二 不同颜色釉面的超景深图片(a.红褐釉 b.黄褐釉 c、d.绿釉 e、f.浅黄绿釉)图三 釉层断面超景深图片(ae)及浅黄绿釉表面白色腐蚀物的三维成像(f)(a.红胎黄褐釉 b.灰黑胎黄褐釉 c.红胎红褐釉d.红胎绿釉 e.土黄胎浅黄绿釉)aacceebbddff-116-116-2023 年第 3 期 样品/元素PbOSiCFeAlCuCaMgKNaSPCl红褐釉45.2 25.4 13.0 4.3 2.5 3.5 1.8 2.2 1.0 0.8 0.5 46.4 27.1 13.3 2.1 2.3 3.6 1.2 2.0 1.0 0.7 0.4 红褐釉裂纹处31.5 33.3 12.7 3.4 9.6 4.1 1.5 2.3 1.0 0.6 25.9 34.4 12.1 3.0 3.5 4.0 9.3 1.8 0.4 5.6 黄褐釉53.2 25.0 9.9 3.2 1.9 2.7 1.5 1.5 0.7 0.4 51.0 25.9 10.1 3.6 1.8 2.8 1.6 1.6 0.7 0.5 0.4 黄褐釉裂纹处18.8 41.2 7.8 12.0 1.4 2.7 0.8 8.2 0.6 0.9 0.5 5.1 17.5 40.0 11.3 15.0 3.5 4.6 4.1 1.8 1.1 1.1 绿釉39.4 29.5 11.7 7.4 0.6 0.8 3.9 1.4 5.3 40.8 28.1 13.0 5.7 0.7 0.8 3.0 1.4 6.5 绿釉表面腐蚀物46.3 24.4 8.9 9.1 3.9 1.3 4.0 1.1 1.0 48.5 21.9 7.4 10.1 2.4 2.5 3.0 2.1 1.1 浅黄绿釉37.9 34.8 14.7 5.3 1.8 1.2 1.0 0.9 0.2 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