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本土
阶级
商业
浅析
中国
动画
阿凡提
系列
叙事
变迁
116创意2023/07“阿凡提”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如早期在新疆地区的口头文学、1979 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真人电影、1980 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木偶片、2012 年少年阿凡提、电视动画老小阿凡提 阿凡提新传之不听话的狗、2018 年的动画电影阿凡提之奇缘历险以及一些以阿凡提为题材进行创作的音乐剧如你好,阿凡提等。“阿凡提”的形象在我国具有典型意义,他是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也是少数民族交流融合的代表。“阿凡提”系列故事叙事变迁的研究,对于了解不同时期不同民族背景下的社会环境变迁以及人们的思想变化有着巨大的意义。从 20 世纪 50 年代新中国刚刚成立时对民族团结的呼吁,到 80 年代动画发展的黄金期,对“十七年”创作经验的延续以及对新中国成立 30 周年的献礼,再到 90 年代经济体制改革下电影制片厂的市场化转型,“阿凡提”系列动画作为中国动画中的重要一环,反映了中国动画的发展与变迁。本文试图根据“阿凡提”在中国动画中的叙事主体、情节与主题思想变化,探究“阿凡提”背后所隐含的中国动画民族化探索道路。当前学界对于“阿凡提”系列的研究多采用两部影片对比的方式,本文则试图从宏观角度出发,由此对“阿凡提”系列的叙事发展进行整体梳理与细节完善。一、建国初期本土化的形象建构“阿凡提”的人物形象及故事原型并非中国独创,而是经历海外漫长的演变,经由丝绸之路逐渐传入新疆地区,并以口语的形式流传下来。根据戈宝权先生考证,“阿凡提”系列故事与阿拉伯国家流传的朱哈的轶事,以及土耳其国家流传的霍加纳斯列丁的故事同出一源1。就连“阿凡提”这个称呼,“其并不是人名,而是一种称号,源自突厥语Efendi,意为先生 老师,是对有学问、有知识人的尊称”2。而在 20 世纪 50 年代,受政治文化等思潮影响,经过知识分子有意识地筛选,“阿凡提”的故事被进行了本土化建构。“阿凡提”的故事从口头文学向书面文学的转变是在1955 年。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大众同地主阶级的矛盾成为我国主要矛盾之一。随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确立,1949 年新疆解放,1952 年土地改革完成,1955 年 7 月,民间文学杂志开始介绍纳斯尔丁阿凡提的故事。随后各个出版社开始陆续出版和阿凡提有关的故事3。在漫长的演变中,作为人物主体的“阿凡提”,从早期故事中存在有傻气吝啬等性格缺陷的不完美形象,逐渐走向化身智慧与正义的人民英雄形象。关于他正面宣扬教义的情节也被删除,更多强调的是他运用聪明才智与压迫阶级勇敢对抗4。“阿凡提”系列故事的主题思想重心由此转向对人民利益的反映。他帮助穷苦人民说话,与宗教、权贵阶级斗争。阿凡提故事的本土文学化传播与书写,不仅是五六十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的传播,也是对人民心中惩恶扬善价值观下英雄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对新疆地区民间故事的重新提炼与建构,对了解介绍民族间多元文化、维护民族团结、构建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也起到重要作用。二、80 年代民族化再探索(一)阶级化的人物与情节塑造1.叙事主体的双重属性直观展示的影像符号,与其“所指”角色延伸的内涵与意义,都对特定时期的文化和思想进行了集中反映。本土、阶级、商业:浅析中国动画中“阿凡提”系列的叙事变迁文/张诗懿摘 要:关于“阿凡提”系列动画的发展一共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20 世纪 80 年代偶动画阿凡提的故事,第二个阶段是以数字技术为载体拍摄的影片,如少年阿凡提和阿凡提之奇缘历险。“阿凡提”作为中国民间文学中的独特人物,以其机智幽默的形象为大家所熟悉。对于“阿凡提”系列叙事变迁的研究,是对本民族经典形象的分析与再充实,对民族化片种“木偶片”发展的补充,同时也是结合时代发展对其主体、主题、情节等叙事层面的变化进行分析比较。以时期为经、以作品为纬,对中国动画的民族化进行侧面印证。关键词:阿凡提;木偶片;民族化;中国动画117数字艺术在直观的影像符号上,由于“阿凡提”故事最早起源于民间口头文学,口口相传带来的不稳定性使得在随后的书面文本创作中阿凡提形象的描绘是比较模糊,只能通过土耳其博物馆中霍加的画像“戴着大缠头、骑着小毛驴、留着白胡须”2窥见一二。而在偶动画阿凡提的故事的创作中,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塑造出一个骑着毛驴、腰上挂着鼻烟壶、留着山羊胡须,长着像“三个叶子把儿”一样眉毛的智慧形象。这仅从影像的直观呈现上,就烘托出阿凡提智慧灵敏的特点。而在对立面人物的塑造上,以圆滚滚的外形去强调巴依老爷和巴依婆的“胖”,这与精瘦的阿凡提进行对比,凸显统治阶级贪婪和养尊处优的特点。片中角色形象的塑造是出于对现实主义的追求,也是制作者曲建方四次前往新疆进行考察的产物,这是对角色本土化的进一步深入。而角色社会意义的延续,则赋予其阶级符号的属性。首先,单从“阿凡提”和“巴依”两个称呼来看,两者都不是真实的人名,而是智慧者和权贵者的代名词。阿凡提和统治阶级角色在片中是劳动人民与地主的化身。以巴依老爷为代表的阶级统治者们对新疆地区的百姓是想尽办法剥削与占人民便宜,而阿凡提则动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团结劳动人民,故事最终走向好人获益而坏人失意的二元结局。在片头曲“骑上小毛驴,我走呀走四方,爱管人间不平事,要为穷人出口气”的歌词塑造中,阿凡提一直是一位孤身游走世间,凭借语言行侠仗义的“游侠”式人物。故事叙述的核心主要展现他与权贵阶层如财主和地方官的勇敢对抗以及他戏谑幽默的口头语言智慧,对于人物的其它情感塑造如亲情、友情、爱情并未进行描写。因此他与真实的“人”相比,具有一种间离感。十四个故事均未有直接的联系,阿凡提的身份也是各不相同,如兔送信中他是作为地方官的手下出现,而比智慧中阿凡提又作为村子里最聪明的人出现。以寓言故事为叙述载体,使得时间和空间被虚化,人物凭空出现而无社会联系,主题是强调阿凡提对底层人物的关怀,以及对统治阶级的巧妙讽刺,对民间智慧进行诠释,对假丑恶行为进行批判。阿凡提由此被重塑成为站在百姓阶层立场的、维护正义、人格无缺陷的“平民英雄”形象。2.“十七年”叙事经验的延续与二元情节构造“十七年”时期是对一个特殊历史阶段的映照,作为一种集体记忆,深刻留存在几代人的成长经历中。它“单调、重复”,却又因此“鲜明”“深刻”“作为重要的主流文化资源,得到永久性的重视与不断被发掘利用”6。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成为“十七年”时期文艺作品创作的核心,五朵金花 李双双 白毛女 新儿女英雄传等影片相继出现,影片对党的歌颂之余,也表现出强烈的反帝反封精神。同一时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如火如荼进行着动画影片的创作,小鲤鱼跃龙门中“人定胜天”的思想,小号手中典型的人物与正邪价值观对立塑造,渔童中小渔童帮助渔民对当地的贪官和洋教士进行惩罚等都体现“强烈的反映现实生活,配合当前政治斗争的愿望”7。而到了 80 年代,中国动画发展进入第二次繁荣期。改革开放思潮下文学艺术的再创新,创作者们吸收以往经验,并开始进行新的创作。雪孩子 黑猫警长 葫芦兄弟 邋遢大王奇遇记等作品的出现,带有浓厚教育意义,体现中国风格的创新与审美情趣。50 年代的探索在经过数十年沉寂后重新发展起来,技术与人才培养都走向成熟。在这一时期,虽然动画从业者们开始逐渐和国外各大电影节进行交流,但是在故事的具体创作上仍存在 50 年代所延续的阶级对立与宣传教育思想。阿凡提的故事作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建国 30周年的献礼片之一,围绕政治歌颂的目的,在叙事上也贴近主流化的叙事色彩。具体动画片的创作中,人物形象依旧是二元价值观的直接对立,完美无缺胆识过人帮助百姓的阿凡提和粗暴贪婪贪财好色的反面统治阶级进行斗争,而最终的结果是智慧的化身阿凡提化为各式各样的身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百姓解决了各种问题。通过对统治阶级的丑陋愚蠢进行展示,从而凸显劳动人民真善美的一面。在种金子和兔送信的情节中,无论是谎称将金子埋在土里能种出更多金子,还是假装兔子能听懂人的语言去送信,这些情节都凸显出统治阶级的愚蠢轻信以及阿凡提的智慧非凡。而在最后一个小故事真假阿凡提中,国王大臣和财主们认为阿凡提妨碍到自己的利益,想把他抓进监狱。但他们无论如何也找不到阿凡提,便派人假冒阿凡提,自称“要做各位大人的仆人”,破坏他在百姓中的形象。最后当阿凡提揭露统治阶级的真面目后,国王恼羞成怒要抓住阿凡提时,群众自发将他围住并保护起来,摆出了和阿凡提一样双手抱臂的姿势。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深刻表明人民的善良智慧以及统治阶级的狡猾无情。而幽默戏谑的故事情节,在引导观众发笑之余,也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阿凡提”系列题材的选择,是左翼思潮延续下的产物,也是在“十七年”的发展背景下,跟随党的脚步一路发展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全体工作人员的现实主义精神的表达。阿凡提是与恶势力斗争的典型人物,他给予人民同情和维护。在 阿凡提拍摄札记中靳夕这样写道:“他善于用讽刺与嘲笑对统治者和恶势力进行战斗它能使统治者有苦难言、自吞恶果,它又能使人民借鉴自省,118创意2023/07从笑声中吸取教训。”8木偶片阿凡提的故事是创作者有意识地选择,他“极其聪明而发人深醒的笑语”7也产生着独特的魅力。阶级化的延续在同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真人版 阿凡提中也有所体现。主要情节同样围绕阿凡提为维护百姓的利益而与财主国王斗智斗勇展开叙事。片中多次对作为正面人物的阿凡提使用特写镜头,通过仰拍的使用与强光的照射,暗示着人物的智慧非凡与英雄属性,在镜头语言的使用上仍保存有“十七年”时期鲜明的“三突出”痕迹。(二)民族化的尝试与再探索1980 年阿凡提的故事是以木偶为材料进行拍摄,这对中国动画的民族化具有重要意义。木偶片是美术片的四大片种之一,对于木偶片的拍摄,是对中国传统木偶戏的沿袭,同时也是受到苏联和捷克斯洛伐克等社会主义国家影响对木偶这一新材料进行探索。1953 年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正式扩建为动画片小组和木偶片小组,开始建国后木偶片的创作。20 世纪 80 年代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摄的 阿凡提的故事,是“十七年”期间 小小英雄 小梅的梦 孔雀公主等影片的探索发展后,木偶片走向成熟的代表作之一。它充分吸取新疆维吾尔族地区民族特色,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配乐,都充斥着浓厚的维吾尔族风情,也是我国动画题材中少见的民族题材影片。独特的西域风情描述、取自唐三彩的人物造型、加上靳夕等偶动画大师的经验护航,使得阿凡提的故事成为民族化探索的成功之作。这对于偶动画这个独特种类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和中国动画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而中国动画界对民族化的探索早在新中国成立前便开始了,这与当时的政治导向密不可分,也是文艺工作者们自发的艺术追求。王树忱在新中国美术片的成长中明确强调要“努力制作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革命现实意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秀美术片”10。夏衍、特伟也多次指出,政治是主导一切创作最重要的力量11。从早期万古蟾万籁鸣等人在铁扇公主中有意识地强调抗日精神,到新中国成立之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特伟对探索中国独特民族风格的强调,拍摄出骄傲的将军等影片,中国动画创作者们对于民族化的尝试是出于一种长期的自觉探索的行为,并将在 90 年代的发展中继续延续下去。三、90 年代动画厂转型与数字化演进(一)材料变革与国际化探索改革开放后,国家经济体制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等国营电影制片厂逐渐转为自负盈亏的经营模式。随着技术的进步,中国动画的制作也逐渐转向数字发展的阶段,电视动画和 3D 动画陆续出现。2012 年少年阿凡提 老小阿凡提、2018 年的动画电影阿凡提之奇缘历险都是“阿凡提”系列在新时期新政策发展下的产物。叙述主体与主题也随着年份的变迁进行演变。在 80 年代木偶片中,阿凡提的形象主要参考唐三彩以及创作者亲临新疆对当地服饰进行采风,而 90 年代之后,创作者对阿凡提这一角色的塑造进行了更年轻化的尝试,通过加入家庭元素,如令阿凡提结婚同时拥有一个孩子,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也更能融入社会之中。此外,在叙事主题上,老小阿凡提以老阿凡提和小阿凡提两人四处周游为主线,对低碳环保和反对恐怖主义等主题进行教育宣传。而在少年阿凡提中,通过讲述阿凡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