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变动不居
明代
颍州兵备道驻劄
变移探赜
作者简介:陈业新历史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技术史专业)主要从事历史地理、灾害史与环境史研究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历史地理视野下的芍陂水资源环境变迁与区域社会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学术界(月刊)总第 期.变动不居:明代颍州兵备道驻劄地变移探赜陈业新(上海交通大学 人文学院 上海)摘 要兵备道是明代地方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加强区域卫所屯田明廷于弘治初年在凤阳府设置了南直隶地区最早的兵备道 颍州兵备道 从其设置到明末颍道驻劄地先后 次迁移于凤阳、寿州、颍州、宿州四地尤以寿、颍二州为主反映了颍道的独特性及其社会控制重心之所在 颍道驻劄地频繁变移的原因多重包括兵备道职能及其灵活性特征、卫所等军事力量的空间分布、颍寿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颍道辖地广袤以及驻劄地所在区域阶段性社会形势等 明代颍道驻劄地的经常性迁移折射了其区域社会变迁和明廷据此而变的社会控制等情状关键词社会控制治所迁徙兵备道颍州明朝:./.一、引 言乾隆江南通志云:明代“统兵之制大略有三一为都督府一为镇戍将领一为督抚兵备”所谓“兵备”就是明朝地方国家权力结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兵备道明实录、万历明会典、明史、地方志书等文献对明代兵备道有较多的记载学界对此也有一定研究但诚如论者所言受材料所限等因学界迄今对明代兵备道个案研究不够以致影响整体上认识明清兵备道的演变及其折射的社会变迁颍州兵备道(以下简称“颍道”)设于弘治四年()是明代南直隶地区较早设置的兵备道但文献关于其驻劄地的记载多有不同 如嘉靖南畿志、乾隆江南通志记其治于颍州的同时又分别载称“弘治六年徙于寿州寻复于颍”“初驻寿州(弘治)十年移驻颍州”同一文献对其驻劄地记载不一其本身即反映了该问题的复杂性 相关研究成果对此未曾关注或付诸阙如厘清这一问题既是颍道研究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对明代兵备道进行专门性深入研究的必要基础 有鉴于此本文对明代颍道驻劄地变动情状及其动因等相关问题加以探析二、颍州兵备道驻劄地变动考述自弘治时设置伊始终讫崇祯时期颍道先后图 明代凤阳府州县、卫所及寿颍地区巡检司分布示意图曾以凤阳、寿州、颍州、宿州为其驻劄地(见图)(一)初驻凤阳兵备道为按察司分职机构其官员通常由按察司副使或佥事充任(后来布政使司参政、参议也有担任此职者)但明代南、北直隶即“两京不设布、按二司守、巡诸员无所属则寄衔于邻近省布、按司官”颍州辖于凤阳府隶属南直隶其兵备道寄衔于邻近的河南按察司但河南按察司驻于开封距其提督地区较远不便专理 弘治三年直隶巡按杜忠因此奏疏朝廷:“河南佥事史俊奉敕提督直隶安庆等二十八卫屯种向因住劄该省巡历不便以致屯政废弛 乞令移居凤阳”尚书李敏覆准提督安庆等 卫屯种是颍道职官重要职守如果我们把史俊据此移居凤阳并整饬安庆等卫占垦作为颍道设置之始那么其最初的驻劄地即凤阳 只是此“凤阳”究竟是凤阳府治所还是凤阳府境内的其他地区?顺治颍州志:“初命河南按察司佥事提督庐凤淮扬四府、安庆二十八卫兼理刑驻劄寿州”似乎其治所为寿州然嘉靖南畿志则明确载颍道乃“弘治六年徙于寿州”据此可知巡按杜忠所奏、尚书李敏所准的“移居凤阳”即驻劄于其府治凤阳 移治的动因是其佥事驻地开封与提督地区相去较远“以致屯政废弛”为加强安庆等卫屯政管理明廷令其佥事移治凤阳整饬屯政并在短期内取得效果(二)驻节寿州.“弘治六年()徙于寿州”颍道何时由凤阳迁治寿州相关文献记载不甚清晰 如嘉靖颍州志:弘治四年颍州知州刘让“奏请添设兵备 初命宪臣史公俊、申公磐住劄寿州”嘉靖河南通志:“颍州兵备道弘治四年建按察司佥事领之”因刘让“请添设兵备”“于是.学者专论命宪臣来守寿州”贻人以似乎弘治四年颍道移治寿州 然而如前所述弘治三年杜忠奏请史俊由开封“移居凤阳”史氏次年驻凤管屯弘治四年因此被嘉靖颍州志河南通志等作为颍道设置的时间并随后载称其道治寿州极易造成该年颍道移驻寿州的误解 实际上河南按察司佥事史俊履职颍道是在弘治六年二月明廷命之“兼整饬凤阳兵备”后亦即嘉靖南畿志所载的“弘治六年徙于寿州”而非弘治四年移治起因与颍州知州刘让奏请增设兵备等官有关“初颍州知州刘让奏:本州地广民豪盗贼窃伏乞增设兵备官或问刑官一员 兵部覆奏:不必增设宜敕俊兼理之故有是命”刘氏乞添兵备等官的理由是颍州“地广民豪盗贼窃伏”但不惟如此 综合相关文献记载概括而言主要原因有:颍、寿地区地绾南北地理位置重要“防御宜严”其“地广民豪”民风“健讼而善谮”盗贼多发该地“州卫相错”“犬牙相制”“兵卫或暴横而罔知纪律”田土“兼并”频繁屯田“荒秽”屯“政日弊而祸乱将作”明孝宗实录所载仅从颍寿地方形势的角度而言但从其他几则文献记载看主要原因还是地方州县与屯田卫所之间的矛盾这一点可从刘让严惩卫所军士的行动中得到印证 康熙凤阳府志:“初州卫异属军强民弱军舍常侵凌百姓 让惩之以法公正自持不少假借纪纲大振 奏请兵备道移镇颍、寿二州 颍至今赖焉”明廷不愿在凤阳单独设立专职兵备道其因有二:一则全国普遍如此彼时兵备道设置并不普遍朝廷只在九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以及那些形势紧张地区增设兵备官员二则明廷常常通过其他举措加强地方防控 这些措施包括“于额设官员内轮次委用”、增设地方职官、添设或调整巡检司、变动行政区划等且弘治初即使是那些此前曾设兵备的地区由于形势变化或节约支出等因除必要者外有些即遭裁革由于明廷不愿“增设”遂有兵备迁治之举 此次驻劄寿州前后经两位佥事弘治十年治移于颍州.正德中后期“驻节寿州”与此相关者主要为正德时任职颍道的三晋人李钺 据明实录、嘉靖河南通志李钺在正德九年()由刑部员外郎升任河南按察司佥事对于李氏任职颍道之事嘉靖颍州志载:“李钺山西高平人 贡士 任佥事正德十三年()至历三年 力请得允进阶副使 致仕”但嘉靖颍州志所记有二误:一乃李氏非山西高平人而为山西太平人 万历山西通志:“李钺太平人 成化间举人 授莱阳令抑强暴邑民便之 同知兖州时平曹州宼赵实擒之又御流贼有功累官河南佥事 平狱革奸权豪敛迹 忤权贵遂引疾归进阶四品”明清高平县志并无李氏事迹记载而雍正太平县志等则记其事迹颇为具体 二为李氏担任颍道职官的时间嘉靖颍州志 等作“正德十三年至”但正德十一年刊刻的治河总考记有明武宗诏令臣僚协同治河的事例其中一段文字即命“颖州兵备佥事李钺”督同凤阳府同知及其所属官夫治理黄河表明至少在此之前李钺即为颍道职官而非嘉靖颍州志等所谓的“正德十三年”对于李钺驻劄寿州之事雍正太平县志记云:李钺“由举人任蓬莱县知县查岀登州卫侵占民田万余亩粮乃得完 密缉一术僧解省党人数千立散 民便之 升登州府通判、兖州府同知平曹州寇赵实擒之 又督修黄河从御流贼有功擢刑部员外郎 转河南兵备佥事驻节寿州革奸平狱权豪缩息 民为之谣曰:颖水鱼虾尽被两缯挟去荆山饿殍只因一李甦回 时颖州知府及兵备皆曾姓也 以忤刘瑾党引疾归进阶四品祀乡贤”据此可知在李钺担任颍州兵备道期间颍道移治于寿州 太平县志所谓的“时颖州知府及兵备皆曾姓”其中“知府”即颍州知州曾鼎曾姓兵备为李氏前任曾变动不居:明代颍州兵备道驻劄地变移探赜大显 曾氏于正德七年末由苏州府同知升任河南按察司佥事九年以佥事任颍州兵备李钺移治寿州之因从万历山西通志、雍正太平县志关于李氏“平狱革奸权豪敛迹”、“革奸平狱权豪缩息”等记载看主要与其时的狱讼不公、权豪势力膨胀有关 正德十五年()郭震接任颍道 嘉靖二年()郭震因平“贼”不力而遭“住俸”不久乃调任陕西苑马寺卿.万历十七年()“奉命移寿州”顺治颍州志:“万历十七年副使王之猷又奉命移寿州”“(王之猷)万历十七年以副使任 未几移驻寿州”顺治寿州志:王氏“万历年任兵备副使驻节寿州”王氏之所以移治寿州康熙新城县志所载其事迹或可喻之一二:王之猷“丁丑(万历五年)举进士授平阳府推官 至即覆仇狱辨枉狱又释其以微訾煅炼成大狱者 守严洁人不敢干以私 郡中吏廪廪奉法 三年奏最擢礼曹郎 天子念凤阳汤沐邑江淮咽喉重地值大祲民群起啸聚为盗擢之猷观察副使备兵颍寿 议赈、议施粥、议平粜皆有法民相戒不为盗 又戮渠魁张戡等数十人 时值缮兵命民讼者出铁若干铁集而讼息 颍俗市病贾之猷为减之更额则命出石若干砌墩堠市政以平 尝出行县憩传舍闻哭声问之 其人曰:供具直如许皆胥乾没去 顾不能役强者而某弱独役 今将卖女子故悲耳 之猷恻然偿之惩胥 条行邮驿事数款民便之 之猷练乡兵核营伍修军实为备御计民以无恐 江以北为患莫如河 筑堤疏壅岁糜费度支水衡钱数十万 自河决范口啮双沟渰泗城祖陵几成巨浸 河使者更举以属之猷乃遍历水滨望形势从上游缓悬湍使得潆洄而下不至漰泻为堤患”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移治寿州原因有三:寿州距凤阳相对较近且为“江淮咽喉重地”对保证“汤沐邑”安全至关重要彼时的颍寿一带灾害频发岁多“大祲”民人健讼胥吏贪酷社会动荡群盗啸聚“渠魁”辈出而王氏才堪繁剧执法明断为政秉公清廉严洁可胜任兵备副使 总言之乃形势需要 莅任后的王之猷果敢有为为民所爱此次移治寿州其持续时间究竟有多长?我们可从顺治颍州志的记载中寻找线索 该志称对于万历十七年移驻寿州后的历任道员“治迹”其志“以治不在颍”而皆“不书”但该志又云:“朝廷千里之寄总名曰颍道”如欧阳东风、臧尔劝、朱锦、陆梦祖、赵彦、焦公溥、袁楷等“皆世所称名卿考寿志又不载然则此官何所系属安可不志也?当考而补之”也就是说从万历十七年的王之猷始中经欧阳氏再到袁楷任内颍道均驻于寿州 如顺治颍州志载李维祯在万历二十九年()任兵备驻寿州万历四十四年贾之凤出任颍道同样“节驻寿春”翻检顺治颍州志、乾隆阜阳县志等袁楷在崇祯十年()以河南布政司参政任职颍道颍道万历年间长驻寿州可能与神宗怠政有关 据明实录记载万历三十一年()“工科右给事中宋一韩言:国家形势首燕京肩齐晋胁秦楚跨吴蜀履闽广滇黔而中州实为腹心当亟简抚臣以重弹压且令道臣还驻颖州以便控制 不报”可见彼时以寿为治已与当时的颍寿形势不甚适应但宋氏建言终以“不报”而罢 不过顺治颍州志所载似不准确因为据文献记载颍道在崇祯间曾先后移治于宿州、颍州.崇祯十五年()“驻寿州”乾隆寿州志:张如蕙“崇祯间任兵备副使驻寿州为政宽严并济除大奸蠹作养学校 时大兵云 集 如 蕙 多 方 调 护 兵 民 帖 然 寿 人 赖之”光绪年间刊刻的寿州志凤台县志均作如此记载关于张氏任职颍道顺治颍州志、乾隆阜阳县志称其于崇祯十五年以佥事任然 而 崇 祯 长 编 载 崇 祯 十 七 年()“加升张如蕙山东按察司佥事管颍州道事”相较于寿州志等该则记载有几点不.学者专论同:张氏于崇祯十七年莅任其职衔为佥事而非副使其所任为山东而非河南按察司颍道或为其代管 其具体情况如何?为此笔者翻阅了康熙山东通志、雍正河南通志该二志所载崇祯按察副使或佥事职官中均无张如蕙其人而康熙江南通志颍州兵备道职官中则有张氏的记载表明崇祯长编“加升张如蕙山东按察司佥事”之载不确张氏当不曾任职山东 此其一 其二张氏司职颍道的时间崇祯长编作崇祯十七年 然据明末清初南渡录崇祯十七年十一月戊午明廷“升凤阳副使张如蕙太仆寺少卿”弘光元年()四月己未“没守制太仆少卿张如蕙赀充饷”可见张氏于十七年由颍道副使升任太仆寺 少 卿 并 在 次 年 因“忧 去”而 以“赀 充饷”故崇祯长编载其十七年以按察司职官身份“管颍州道事”的记载亦不确当以顺治颍州志等所载崇祯十五年为是 其三关于张氏颍道任上的身份问题 文献记载有佥事、副使不一之说其秩各为正五品、正四品 具体可从其升迁后的职务折射之 南渡录 作太仆寺少卿正四品 若其职为副使迁官太仆寺少卿均四品秩同与称“升”不副 就此而言似初为佥事南渡录之太仆寺少卿国榷、甲乙事案、乾隆信阳州志各作太常寺丞、太仆寺丞、太仆寺正卿前二者官秩正六品低于佥事、副使官秩显然有误太仆寺正卿即太仆寺卿从三品若考虑躐升可能性不大等因素通常其升职前官秩略低一级则其副使官职的记载当不虚就此而言张氏司职颍道时究竟为佥事还是副使尚难断言 正因为如此近人钱海岳南明史笼统记之云:“张如蕙历凤阳副使、寿颍佥事督兵禽剿有功入为太仆少卿忧归”至于张氏驻守寿州的原因与其时明末“大兵云集”背景下民不聊生、奸蠹横行的区域社会形势有关 到任后的张如蕙在铲除奸蠹的同时兴学养民取得“兵民帖然”一时之效(三)驻劄颍州.弘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