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北宋
金石学
产生
书画
题跋
文学
勃兴
文艺思想
矛盾
古代文学与文化李楠内容提要:北宋以来,金石学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北宋士大夫金石书画鉴藏活动,极大地推动了书画题跋的勃兴。他们一方面致力于对金石书画作品“致用”的史学价值与道德价值的挖掘,另一方面十分推崇其非实用的审美价值。北宋士大夫文艺思想中的“矛盾”,客观上促进了北宋以来文艺思想向个性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关键词:北宋金石学书画题跋文艺思想北宋金石学的产生与书画题跋文学的勃兴兼论北宋文艺思想之“矛盾”有宋一代,金石学、文学、书学、画学高度发展,而自北宋始,金石、书画、文学便有融合的倾向。正如王国维先生所言:“汉、唐、元、明时人之于古器物,绝不能有宋人之兴味。故宋人于金石、书画之学,乃陵跨百代。”金石与书画本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间以考订、鉴赏、评价金石书画为主的书画题跋正是宋人金石研究与书画研究相互融合的重要枢纽。一北宋书画题跋的勃兴在中国考古学史上,“金”主要指殷周时期的青铜器。“石”主要指秦汉以后的石刻。虽然我国金石研究的历史较为悠久,但是专门研究金石的著作直到宋代才出现,这便是欧阳修的 集古录。集古录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金石研究著作,所收金石铭刻“上自周穆王以来,下更秦、汉、隋、唐、五代,外至四海九州,名山大泽,穷崖绝谷,荒林破冢,神仙鬼物,诡怪所传,莫不皆有,以为 集古录”。后附跋尾十卷,但因靖康之难,为躲避战乱,故原 集古录 拓本散佚,唯十卷 集古录跋尾 得以流传。现存 集古录跋尾 共十卷四百余则。集古录跋尾 不仅是金石学研究的重要文献,对北宋书画题跋乃至题跋文之勃兴,都具有开创之功。集古录跋尾 中,欧阳修以题跋的方式对 集古录 中收集的部分金石拓片作说明、评价。“题跋”作为一种文体样式,起于唐、兴于宋,明代徐师曾介绍题跋文时曾言:题跋者,简编之后语也。凡经传、子史、诗文、图书之类,前有序引,后有后序,可谓尽矣;其后览者,或因人之请求,或因感而有得,则复撰词以缀于末简,而总谓之“题跋”。至综其实则有 王国维:宋代之金石学,谢维扬、房鑫亮主编 王国维全集 卷十四,浙江教育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321页。宋 欧阳修:集古录目序,欧阳修全集 卷四十二,李逸安点校,中华书局,2001年,第600页。-19WENXUE YU WENHUALiterature and Culture Studies四焉:一曰题,二曰跋,三曰书某,四曰读某题读始于唐,跋书起于宋。曰题跋者,举类以该之也。广义上讲,写在经传、子史、图书、诗文、书迹、绘画等作品前面的说明、鉴赏性的文字为题,写于其后的文字为跋,在后世的发展中,题跋也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文坛领袖欧阳修金石鉴藏活动留下的题跋文,推动了北宋以来题跋文的繁荣。北宋前期作家别集中,题跋文屈指可数。自从欧阳修后,宋人题跋文的创作数量蔚为大观。明末收藏家、刻书家、文学家毛晋于 津逮秘书 中收欧阳修、曾巩、苏轼、秦观、黄庭坚、陆游、朱熹、洪迈、周必大等宋人题跋20家76卷,其中尚未包含赵明诚、董逌、黄伯思、洪适、楼玥等人数量庞大的题跋文,宋人创作的题跋文数量之大,由此可见一斑。正如毛晋所言:“题跋一派,唯宋人当家。”朱迎平先生在毛晋基础上加入赵明诚、董逌、黄伯思等人的题跋,认为“今存宋人题跋文的总数不会少于 6000 篇”。在6000余篇题跋中,北宋题跋有2000余篇之多,其中书画题跋更占多数。以考订见长的题跋文,在宋代呈现出鲜明的文学性,使其在学术考订愈发精益的同时,更增添了生动活泼的情感体验。对已故碑文创作者的感怀,往往产生物是人非的生命感叹,而对金石题跋意与韵的挖掘,则是对题跋文有了更为自觉的审美追求,这种强烈的生命体验和审美追求,正是北宋金石书画题跋呈现出来的文学特质,推动了题跋文学在北宋的勃兴。北宋金石书画题跋主要见于欧阳修的 集古录跋尾、曾巩的 元丰金石录跋尾、赵明诚的 金石录跋尾、黄伯思的 东观余论、董逌的 广川书跋 广川画跋 等著作,以及散见于苏轼 东坡题跋、黄庭坚 山谷题跋、范温 潜溪诗眼 中的书画题跋。二北宋金石书画题跋特点北宋与金石相关的书画题跋主要呈现如下特点:(一)考古证今,释疑订谬北宋的金石书画题跋,不仅将金石书画放在书学、画学史上加以研究,欧阳修、曾巩、赵明诚、董逌等北宋金石文献研究者,更重视金石书画题跋在社会历史大背景下的史料价值,提出了以碑文补史、碑史互证、金石证画等观点。金石学开拓者欧阳修曾多次论及正史与自己集得的金石拓片出入较大,他在给刘敞的书信中说道:“昨在汝阴居闲,遂为 集古录目,方得八九十篇。不徒如许之说,又因得与史传相参验,证见史家阙失甚多。”集古录跋尾 中更反复言道:“余所集录与史传不同者多,其功过难以碑碣为正者,铭志所称有褒有讳,疑其不实。至于世系、子孙、官封、名字,无情增损,故每据碑以正史。”因史书出自后世之人,与当世所出的石刻,有较大时间距离,这种时间距离也给予了石刻较史书而言更为可靠的史料价值。可以说,金石正史以传后世是欧阳修集古的宗旨。在欧阳修的影响下,考古证今、释疑订谬也成为北宋金石研究与金石书画题跋创作的重要内容。受其恩师欧阳修的影响,曾巩深谙金石的史料价值,其金石研究也取得了较大成就。曾巩集金明 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第136页。明 毛晋:容斋题跋 跋,津逮秘书,明汲古阁本影印本,1921年。朱迎平:宋代题跋文的勃兴及其文化意蕴,文学遗产 2000 年第 4 期。宋 欧阳修:与刘侍读二十七通 之六,欧阳修全集 卷一百四十八,第2420页。宋 欧阳修:唐孔府君神道碑,欧阳修全集 卷一百四十二,第2302页。二二三年 第二期WENXUE YU WENHUALiterature and Culture Studies-20石篆刻五百卷,名 金石录。可惜的是,曾巩所集的金石篆刻已散佚,目前仅存14首金石跋尾。虽仅有14首,但曾巩对金石碑刻史料价值的挖掘,在欧阳修的基础上亦有所发挥。其后赵明诚、黄伯思、董逌等人创作的金石书画题跋,更显示出对金石碑刻史学价值的重视。无论是以金石书法为研究中心的 金石录(赵明诚著)、东观余论(黄伯思著)、广川书跋(董逌著),亦或是以考辩古人图画故事为基础的 广川画跋(董逌著),都继承和发扬了金石考据之风。北宋金石学家极为重视对历史资料的留存,而这种保护并非盲目存留,对史料留存的过程中,他们以“二重证据法”,将文献资料与碑刻实物相互印证,为历史研究提供原始依据。一方面,以客观求全的态度集录碑文,注重碑刻内容对历史的补充与建构。如 集古录跋尾 卷九中,欧阳修跋 唐郑权碑 言:右姚向书,笔力精劲,虽唐人工于书者多,而及此者亦少,惜其不传于世,而今人莫有知者。唯余以 集录 之博,得此而已。姚向,是唐敬宗时擅书者,姚向曾作 唐岭南节庆郑权碑,笔力遒劲,但未能传世,欧阳修集得该碑文,以补书画史之缺憾。另一方面,注重碑刻与史书的互正,为历史研究提供翔实可信的佐证。北宋金石学家非常重视碑文对史书的作用,集古录 金石录 等金石著作,所收录的碑文,其内容早于 唐书,是较为真实可信的原始资料。在此基础上,欧阳修大力倡导以碑正史。因碑文多为当时所立,所以碑刻所书生卒之年,更为可信,历代史学研究者多以此为据校正史传。因此,无论是对史书中所载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生卒、姓氏、经历、世系、后裔等,还是其中的典章制度、人文地理,北宋金石学家都以碑为据进行了充分的考证。正如 集古录跋尾 卷五 隋尔朱敞碑 跋尾中,欧阳修所言:“余于 集录,正前史之阙缪者多矣。”谈及 大代修华狱庙碑 时,他更是感叹道:“今魏碑数数有之,碑石当时所刻,不应妄,但史失其事尔。由是言之,史家阙缪可胜道哉!然予于史家非长,故书之以待博学君子也。”他们并非盲目以碑正史,而是将碑文与史传相互印证、反复考订,谨慎、详细考证之后,最终确定以碑为据,还是以史为据。欧阳修 集古录跋尾 卷八载 唐韩愈罗池庙碑,该碑志为韩愈任吏部侍郎时所撰,碑刻为中书舍人沈传师书,欧阳修跋曰:“碑后题云 长庆元年正月建。按 穆宗实录,长庆二年二月,传师自尚书兵部郎中、翰林学士,罢为中书舍人、史馆修撰。其九月,愈自兵部侍郎迁吏部。碑言柳侯死后三年庙成,明年愈为柳人书罗池事。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卒,至愈作碑时,当是长庆三年。考二君官与此碑亦同,但不应在元年正月,盖后人传模者误刻之尔。今世传 昌黎先生集 载此碑文多同而碑云 春与猿吟而秋鹤与飞,则疑碑之误也。”可以看到,以碑为据还是以史为据,是经过严格考订的。第三方面,以金石证画。曾巩于金石题跋中还提出了以金石碑刻辨画真伪的观点。在跋 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 中,曾巩说:杨殿珣:宋代金石佚书目,容庚校补,考古社刊 1936年第4期。宋 欧阳修:唐郑权碑,欧阳修全集 卷一百四十二,第2284页。宋 欧阳修:隋尔朱敞碑,欧阳修全集 卷一百三十八,第2180页。宋 欧阳修:大代修华狱庙碑,欧阳修全集 卷一百三十七,第2171页。宋 欧阳修:唐韩愈罗池庙碑,欧阳修全集 卷一百四十一,第2272页。北宋金石学的产生与书画题跋文学的勃兴-21WENXUE YU WENHUALiterature and Culture Studies近世士大夫喜藏画,自晋以来,名能画者,其笔迹有存于尺帛幅纸,盖莫知其真伪,往往皆传而贵之,而汉画则未有能得之者。及得此图,所画龙、鹿、承露人、嘉禾、连理之木,然后汉画始见于今,又皆出于石刻,可知其非伪也。北宋士大夫间雅好藏画,但所藏之画有的不易辨别真伪,在对欧阳修金石研究的继承与发展过程中,曾巩在欧阳修金石碑刻正史的基础上,还提出可借金石碑刻进一步辨画之真伪。其后,董逌的书画题跋更以金石证画。董逌以考据为长的 广川画跋 一书,有别于其他书画鉴赏、评论类题跋,“凡一百三十四篇,因古画多作故事物象,故此书不重在评论画之优劣,而多作考据之文。其考据详细,或以为题跋故事图画应以此为正宗,然非学识渊博者不能办”。董逌的书画题跋,对金石考据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二)以人论书,人书合一北宋士大夫认为书法与为人关系密切,人之道德品行对书画作品的品格起决定作用,这一点在北宋金石书画题跋中体现得尤为鲜明。欧阳修将儒家伦理思想纳入书法鉴赏之中,追求书品与人品的高度统一,注重人品对书品的影响,强调“人书合一”“书如其人”,掀起了北宋“以人论书”的书评风尚。对书法的品鉴,亦是对书家品德的甄别与评价。在诸多书家中,欧阳修极为推崇颜真卿:“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颜公忠义之节,皎如日月,其为人尊严刚劲,象其笔画。”正气是做人的根本,也是书法之根,颜真卿的刚劲独立、挺然奇伟的书风,皆源于其忠贞刚烈的品格。颜真卿一生以江山社稷为重,安史之乱时平叛有功,德宗时亲赴敌营,终被李希烈缢杀。对此,欧阳修推崇备至,每每见到颜真卿书法石刻都爱不释手,即便碑文残缺也不肯舍弃,集录珍藏以为将颜真卿坚若金石的德行流传后世:“余谓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不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故虽其残缺不忍弃之。”欧阳修“爱其书者兼取其为人也”的“人书合一”思想,在北宋影响甚广。曾巩、苏轼是欧阳修的学生,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而赵明诚、董逌、黄伯思等为北宋金石大家,他们无论从师承上,还是从金石研究的承继上,都与欧阳修的思想有密切关系。他们对书品、画品与人品合一的追求,与欧阳修一脉相承。曾巩在跋 魏侍中王粲石井栏记 中这样评价甄济:甄济者,韩愈所谓阳瘖避职,卒不污禄山父子事者也。其文得之为可喜,而朝议书尤善,皆可爱者也。宋 曾巩: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曾巩集 金石录跋尾,陈杏珍、晁继周点校,中华书局,1998年,第678页。云告译注:宋人画评,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第274页。宋 欧阳修:唐颜鲁公二十二字帖,欧阳修全集 卷一百四十一,第2261页。宋 欧阳修:唐颜真卿麻姑坛记,欧阳修全集 卷一百四十,第2242页。宋 欧阳修:唐颜鲁公书残碑,欧阳修全集 卷一百四十一,第2259页。宋 欧阳修:世人作肥字说,欧阳修全集 卷一百二十九,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