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因斯坦的德国国籍探微.pdf
下载文档

ID:2751622

大小:4.83MB

页数:12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1-2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爱因斯坦 德国 国籍
科学与人文科学文化评论第2 0 卷第2 期(2 0 2 3):5-1 6爱因斯坦的德国国籍探微方在庆摘要尽管内心深处不认同自己的德国籍,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前,爱因斯坦的国籍问题并没有给他带来实质性的麻烦。但当他1 9 2 2 年获得了1 9 2 1 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后,情况就变得复杂了。虽然诺贝尔奖表彰的是个人成就,但公众与官方都将其看作一种国家荣誉。这样一来,爱因斯坦国籍问题最后演变成一场外交风波,爱因斯坦被迫卷入其中。利用爱因斯坦来为德国争光,是主导这场喧嚣外交风波的背后因素。令人筛嘘的是,随着德国在1 9 2 6 年加入国联,德国科学界重回国际科学大家庭,德国当局对待爱因斯坦的态度又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最后演变为将其驱逐出境。爱因斯坦的德国国籍曾给他带来过些许便利,但更多地是困扰甚至羞耻。只有坚持科学国际主义,创造条件让科学家发挥自己的创造天性,才能为人类发展、世界和平作出贡献。关键词同爱因斯坦诺贝尔奖普鲁士科学院德国国籍中图分类号N09:04文献标识码A爱因斯坦的国籍本不是问题。但在他1 9 2 2 年获得1 9 2 1 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后,情况就复杂了。虽然诺贝尔奖表彰的是个人成就,但公众与官方都将其看作是一种国家荣誉。这样一来,爱因斯坦国籍问题最后演变成一场外交风波,爱因斯坦被迫卷入其中。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后来移居美国,加人了美国籍;他在布拉格德语大收稿日期:2 0 2 3-0 3-1 4作者简介:方在庆,1 9 6 3 年生,湖北天门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尤其关注爱因斯坦与科学在德国的发展。2023年3 月1 4 日本文以“爱因斯坦的德国国籍问题”为题发表于公众号“返朴”,本次发表有少许修改。2023年3 月1 4 日本文以“爱因斯坦的德国国籍问题”为题发表于公众号“返朴”,本次发表有少许修6科学文化评论第2 0 卷第2 期(2 0 2 3)学任教时,按照规定,必须宣誓成为奥匈帝国公民;他持有瑞士护照,是瑞士人;在他晚年时,以色列政府还试探性地邀请他担任第二任总统。还好他没有应允,否则国籍一项上还要加上以色列了。1879年3 月1 4 日,爱因斯坦出生在新成立的德意志帝国(符腾堡王国)乌尔姆市的一个犹太家庭,自动取得了德国(符腾堡)国籍。就在这一年,德国历史学家特赖奇克(HeinrichvonTreitschke,1 8 3 4 1 8 9 6)喊出了“犹太人是我们的不幸”的口号。总体而言,那是一个欣欣向荣的时代,德国上下充满蓬勃向上的朝气,争取在各个方面超越英法,成为欧洲最有影响力的国家,逐渐演变为凝聚德国社会共识的动力。与此同时,社会上呈现出的出逼人的军国主义和民族主义,这让爱因斯坦十分反感。而他的亲戚分散在欧洲的比利时、西班牙,还有南美洲的阿根廷,他更愿意成为一个“世界公民”。从爱因斯坦的父辈开始,犹太人感受到了一股解放的办量。作为犹太人,明知自已是德国的二等公民,受到各种或明或暗的歧视,但他们再也找不到另外一个国家,能像在德国这样,通过自身努力,就可以获得上升的通道。爱因斯坦的父亲和叔叔曾合伙创办了一家电气公司。起初生意特别好,幼时的爱因斯坦生活在优渥的环境中。1 8 9 4 年夏天,因生意失败,爱因斯坦的父母从德国慕尼黑搬到意大利北部的米兰,寻找新的商业机会,把还没有中学毕业的爱因斯坦孤身一人留在了慕尼黑。因不满学校的军国主义和反犹主义,在该年底,他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放弃学业,来到意大利与父母团聚。后来经过一年的补习,于1 8 9 6 年秋天,进入苏黎世的瑞士联邦工学院学习。1896年年初,在他还未满1 7 岁时,“在征得其父亲的同意后,他决定放弃符腾堡公民身份”。他这样做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在年满1 7 岁后可以避免在德国军队服义务兵役”(1 ,页2 5 一2 8)。1899年,爱因斯坦开始申请瑞士国籍,他于1 9 0 1 年2 月2 1 日终于获得瑞士公民身份。据他妹妹说,促使他下决心成为瑞士公民,是因为“他爱慕瑞士联邦的政治制度。他选定这个时间来解决此问题,可能是一些更为实际的原因起了作用:他快要毕业了,瑞士公民的身份会使他在政府文职机关中能获得包括方在庆爱因斯坦的德国国籍探微7执教工作在内的职位”2 在获得瑞士公民身份之前,爱因斯坦有五年多是无国籍人士。一1905年,在瑞士联邦专利局工作的爱因斯坦,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发表了改变物理学面貌的五篇论文,改变了人们对时间、空间、质量、能量和分子的看法。之后,他又陆续发表了许多高质量的论文,在学界的影响越来越大。1913年,德国物理学界的大佬级人物-一一普朗克和能斯特专门南下,提出优厚条件,说服爱因斯坦北上。第一步,他们先提名爱因斯坦成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虽然把只有3 4 岁的爱因斯坦推荐为科学院正式院士“并非寻常之举”,但他们深信,作为当时世界科学中心的柏林,没有这个后来被普朗克称之为“当代哥白尼”的爱因斯坦是难以想象的。“我们相信,整个物理学界将认为爱因斯坦加人柏林科学院,是科学院特别有价值的收获。”(3,页4 8 7 一4 8 8)1913年1 1 月1 2 日,德皇威廉二世下达“最高命令”批准了这项提议。1 1 月22日,科学院将这一消息告诉爱因斯坦,并“请求先生现在声明是否接受此项推选”。“如您迁往柏林,宗教和教育事务部部长已宣布准备同意报销您的搬迁费用,数额按实际开支数报销您除固定年薪9 0 0 马克外,科学院还批准给予特别个人年薪1 2 0 0 0 马克。两项薪水在您到达柏林的第一个月起,即行支付.”(3 ,页5 2 6)其实,早在爱因斯坦应允之前,与德皇威廉二世关系密切、神通广大的能斯特就已经通过个人关系,从犹太银行家科佩尔(LeopoldKoppel,1 8 5 4 一1 9 3 3)手中获得了一笔钱,作为为爱因斯坦提供额外工资的必要资金(4 ,p.26)。除了推荐爱因斯坦担任普鲁士科学院正式院士外,他们还允诺爱因斯坦担任柏林大学物理学教授,爱因斯坦有授课的权力,无授课的义务;之外,还要在威廉皇帝学会下面专门成立一个物理研究所,拟让爱因斯坦担任所长。为了吸引爱因斯坦,普朗克等人可谓用心良苦。按照德国相关法律规定,这些职位普鲁士科学院院士是一种荣誉称号,其年薪仅具象征意义。绝大部分院士的薪水都由所任职的学术机构(大学或研究所)发放。大学教授必须满足一定的课时要求,而爱因斯坦不喜欢教学,因此爱因斯坦所获得的柏林大学的教授头衔并不给他带来更多收。而允诺为他专门成立的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几年后才兑现。为此,能斯特等人专门为爱因斯坦设立了“特别个人年薪”,其等级为教授级别中的最高等,每年1 2 0 0 0 马克。其中的一半(6 0 0 0 马克)从科佩尔处获得的资金支付。8科学文化评论第2 0 卷第2 期(2 0 2 3)都属于公务员,任职者需要拥有普鲁士(德国)籍身份。据说在爱因斯坦还未应允之前,他的好朋友,也是犹太人的哈伯(FritzHaber,1 8 6 8 一1 9 3 4)就告之这一点。但无论是爱因斯坦,还是普鲁士科学院,似乎都没有太过强调这一点。爱因斯坦对接受这些职位所提出的唯一的条件,就是要保留他的瑞士国籍。科学院方面并没有对法律状况进行精确审查,甚至没有在档案中注明。爱因斯坦的任命并没有因为瑞士公民身份受阻。在这个时刻,国家利益比爱因斯坦的国籍这个微不足道的问题更重要。普鲁士科学院急着想把爱因斯坦挖过来,没有把加人普鲁士国籍当成必要条件。在“一战”期间以及结束之后,爱因斯坦始终持瑞士护照旅行(1 ,页2 5 一28)。没有人在意爱因斯坦是否拥有德国(普鲁士国)国籍。从几个方面来看,爱因斯坦作为一个持有瑞士护照的犹太人,在普鲁士科学院工作,对双方都有利。一方面,“在现代物理学中如此丰富的重要问题中,爱因斯坦几乎没有一个不是以令人注意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观点的”(3 ,页4 8 7 一4 8 8)。普鲁士科学院把能让爱因斯坦招致麾下视为一件非常荣光的事。另外,到柏林之后,爱因斯坦的政治激情被激发出来,经常发表一些与主流观点不同的看法。由于普遍认为爱因斯坦是外籍人士,科学院不用承担相应的责任。另一方面,作为来自中立国的人,爱因斯坦在战争期间可以到中立的外国旅行,也不用像那些年纪相仿的德国同事那样担心服兵役。最能证明爱因斯坦外国人身份的是柏林警察局。迟至1 9 2 6 年1 2 月1 5 日,柏林警察局还要求普鲁士“文化部”提供信息,说明爱因斯坦“是否根据1 9 1 3年7 月2 2 日的帝国和公民法第1 4 条通过任命获得了普鲁士公民身份”(5,p.284)。因为在他们看来,爱因斯坦一直是以瑞士公民身份登记的。尽管存在回忆上的偏差,但可以肯定地说,在爱因斯坦未获诺贝尔奖之前,普鲁士当局和科学院都承认爱因斯坦是瑞士籍这一事实,也没有为他一直持瑞士护照旅行的事实感到困扰。一当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奖时,他正在赴日访问的途中。按理,应该由他所历史上,“文化部”(Kultusministerium)的含义发生过很大变化。此时,它是“科学、艺术和大众教育部(Ministerium fuir Wissenschaft,Kunst und Volksbildung)的简称。方在庆爱因斯坦的德国国籍探微9在国驻瑞典的公使代为出席1 9 2 2 年1 2 月1 0 日的颁奖典礼。问题来了,究竟该由谁代表爱因斯坦呢?德国公使和瑞士公使都宣称爱因斯坦是本国人。爱因斯坦的国籍问题,一下子成为焦点。其实,德国驻瑞典公使纳多尔尼(RudolfNadolny,1 8 7 3 1 9 5 3)心里没底。他在1 9 2 2 年1 1 月2 5 日给外交部发电报询问该如何应对。从外交部了解的情况来看,爱因斯坦实际上是瑞士公民。外交部暂时隐这一消息,没有及时给公使回复,而是让文化部给出意见。该部的实际负责人克吕斯(Hugo AndresKriss,1 8 7 9 1 9 4 5)博士起初并不确定爱因斯坦是否是普鲁士公民,但在他看来,爱因斯坦的科学工作与德国密切相关,他在全世界都被视为德国人。因此,德国公使应该代表爱因斯坦出席诺贝尔奖的颁奖仪式(5 ,Pp.271一285)。由于没有收到外交部的回复,纳多尔尼直接与普鲁士科学院联系。以前疏于法律条文的科学院,这时给了德国公使一个明确答复:“爱因斯坦是德意志帝国公民。”这个回答尽管不完全是谎言,但却刻意隐瞒了部分真相,因为科学院完全知道爱因斯坦还是瑞士公民。当纳多尔尼把这一情况告知瑞士驻瑞典公使时,后者对这一回答感到非常惊。因为据他所知,爱因斯坦到柏林工作后,并未放弃瑞士公民身份;也没听说德国已经让爱因斯坦重新入籍。瑞士公使对于爱因斯坦是否真的获得了普鲁士公民身份是有怀疑的,但在德国公使的粗暴回答后,他放弃了为自己的国家“索要”爱因斯坦的努力。纳多尔尼随后通知诺贝尔委员会,有关爱因斯坦的国籍争论已经平息,他将代表爱因斯坦出席颁奖仪式和随后举行的宴会以及国王陛下为获奖者举行的晚宴。但事情并没有就此了结。在诺贝尔奖庆祝活动后的一天,纳多尔尼从外交部得到消息,爱因斯坦确实拥有瑞士公民身份。这可让他尴尬不已。现在的问题是要保证1 9 2 3 年夏天爱因斯坦到瑞典做演讲时,他的普鲁士国籍得到落实。为此,1 9 2 2 年1 2 月1 8 日,他给普鲁士文化部部长发电报:“请您尽早说明科学院认为爱因斯坦拥有或曾经拥有德国公民身份的原因。”科学院经过详细审查,并请教法律顾问,于1 9 2 3 年2 月1 3 日向文化部提交了一份详细而确凿的报告。爱因斯坦教授是普鲁士科学院的正式院士,因此拥有普鲁士国家预算中规定的职位。按照普鲁士高等院校正教授工资标准,他的收入是属于最10科学文化评论第2 0 卷第2 期(2 0 2 3)高等级的。科学院法律顾问一致认为,爱因斯坦教授是一名间接公务员(mittelba-renStaatsbeamten)。因此,他根据1 9 2 0 年5 月4 日的部颁法令于1 9 2 0 年7月1 日就帝国宪法,1 9 2 1 年3 月1 5 日就普鲁士宪法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