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江流
传统
村落
特色
文化遗产
资源
乡村
旅游
产业
发展
基于
花江村
考察
思考
?北盘江流域传统村落的特色文化遗产资源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基于花江村的考察与思考杨军昌王学蜜刘姣姣(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贵州贵阳贵州大学人口?社会?法制研究中心贵州贵阳)摘要:传统村落是传统文化的主要生产地和传承地,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传统村落有古朴的建筑风貌、悠久的历史文化和 传统的民俗风情,是中 国重要的文化遗产资源。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是传统村落有别于一般村落的重要基础,也是传统村落产业发展的资源禀赋,决定着传统村落的产业发展的方向与特色。花江村是北盘江流域上的一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其除传统的布依族文化、农耕文化外,尚有其独特的江河石刻文化、古驿道(茶马古道)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而由这些文化组成的特色资源体系,不仅使花江村在所处的北盘江流域布依族地区久负盛名,而且也是花江村发展旅游产业、实践乡村振兴战略的极为宝贵的资源,是花江村实现产业实现特色、绿色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引领。关键词:传统村落;民族特色村寨;特色资源;产业发展;小花江花江,即北盘江贞丰马家坪至马 马岩段,因古时两岸繁花似锦、四季常有落花随江水漂流而下而得名。花江村位于北盘江畔,隶属 贞丰县平街乡,由原小花江村、廖家屯村合并而成,村委会驻地为李家屯组,距乡政府驻地千米,与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板贵乡隔江相望,主要居住有汉、布依等民族,辖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户,总人口人,劳动 力资源为人。花江村平均海拔 米,年平均气温,年均降水量毫米,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地地貌,气候温和。全村面积基金项目:贵州 省民族宗教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贵州省南北盘江流域民族传统生态文化与区域绿色发展问题研究(黔民宗号)。作 者简介:扬 军昌(),男,侗族,贵州石阡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民族社会与经济、民族人口与发展和 民族文化与区域发展等领域。王学蜜(),女,民族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刘姣姣(一),女,民族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人口?社会?法制研究年(下)平方千米,现有耕地面积亩。主导产业有红托竹苏、李子等,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水稻、小麦、花生、油菜、花椒、砂仁等。原小花江村濒临北盘江南岸、鲲鹏山壁下的山间缓坡带,距贞丰县城 千米,海拔高 度 米,全寨户村民全是布依族,总人口人。原小花江村,依山傍水,景色优美,气候宜人,曾为滇黔交通之一,是从贵阳、安顺逾关索岭(今关岭)南行,经兴义走云南的重要交通要道,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民族风情浓郁、地理区位优越,堪称北盘江大峡谷的一颗璀璨明珠。今花江村而为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主要素材取自于此。一、花江村村寨史略如前所述,今花江村原小花江村、廖家屯村合并而成,与平街乡冗染村、云盘村相邻。在年“建、并、撤”前,两村的管辖范围基本未变,即小花江村即经花江南岸鲲鹏山壁下的布依族村寨,廖家屯村主要由廖家屯、吴家屯、李家屯、左家屯、杨家坡等自然村寨组成。从民族分布来看,原小花江村全为布依族,廖家屯村主为明代“调东征西”“调北天南”时在贵州实行卫所屯田制度时,从中原各省西迁的屯兵屯民聚族而居、繁衍分支的多姓村寨,主为汉族。从田野资料可知,廖 家屯、李家屯、吴家屯一带,属山间坝子地段,最早居民为布依族,随着汉族的进人和朝廷屯田制 度的推行,布依族式微,被迫退居周边山地。今花江村村委会旁、李家屯休闲广场路边的一棵年的贞丰县挂牌保护 的“古树名木”重阳木被认为这一代历史变迁的无声“见证人”。相传,这一代坝子原为布依族所耕种,休闲广场处原为田块,田块突出的缓坡处建有当地布依族的“粮厅”?。这棵重阳木即被视为“粮厅”的守护者,因而得以壮大和保护。在清代后期,“粮厅”朽毁无存,但居住在附近的布依族村民会依然在“三月三”“六月六”等传统节日来此祭祀祖先、祭祀山神,祈求无病无灾、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这棵在屯中坝子饱经风霜、孤独挺拔的古树,至今枝繁叶茂,不仅赐予当地民众赏景纳凉,而且引发人们发思古之幽情,感岁月之沧桑,吟 时代之巨变。而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视角而言,这里有必要对原小花江村的村史做必要的概说。原小花江村为传统的布依族村寨,村民均为梁姓,开寨于清嘉庆初年,初名“狼更沟”(意为河岸上),又名“水二盘”(意为水土富饶、稻米喷香诱人),再因所临的北盘江两岸繁花似锦、四季常有落花随江水漂流而下,得名小花江。原小花江村临近村寨有李家屯、廖家屯、麻凼、杭洞、吴家屯、下长猫、张家坡、靛坑、长田、七寨、马蹄冲、长猫村等。据 年梁祖昌主编的花江梁氏家谱记载,“梁氏商音,安定郡。起籍于江西省、吉安府人林具卖书巷”。小花江梁氏祖先是在明朝 时期朱元璋推行“调北征南”“调北填南”推行屯田制的时候从江西迁人贵州 的。梁氏始祖人黔弟兄人,落脚贞丰后,辗转各地,各奔四方自谋其生,形成梁姓房。其中四房历经波?粮厅,布依族“至上神”居住之所,是布依村民祭祀祖先、供奉祖先灵位的“圣地”,北盘江流域传统村落的特色文化遗产资源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折,住过贞丰果木、长猫、七寨等地,而后在机缘巧合之下才于小花江定居至今。花江梁氏家谱载曰:梁氏“先祖住长猫时,是当地黄姓大业主家的佃农”“住七寨时,有先辈祭祀凉(粮)厅遗址”。而定居于小花江的所谓机缘,家谱认为是小花江梁氏先辈人“大概是去今花江岩背后的槽子里伐樵或打猎,天气酷热,口渴干燥,遂到岩头上乘风歇凉,俯瞰岩下之惊人!远眺峰峦,虎啸惊天地;俯瞰深渊,尤腾震山河。岩下深处有潺潺之流水声定然有水,去者相互议论,想法到岩下水源处找水解渴,那时之花江,是一片古老的原始森林,林木茂密遮天,藤萝蔓绕,鸟语花香。树之大要十来人方能合抱,可 见之壮观就顺势藤蔓爬下岩脚。松口气,舒展心思,再行至水源处找到水解渴,欣喜若狂,再歇息片刻,各自洞察囚野,祝其土壤肥沃,水源充沛,又是灵山秀水好风光,是个富饶之地,有开采价值。永远定居,前途无限。去者不约而同,若有所思。返回来后,齐家议论云集,反复酝酿,遂向业主述说:祈求资助开垦。经主人默认,应诺所求。亦是再踩路线,带着生活之所需及简 陋的工具,开辟了这片原始处女地。”这里的主人“默认”“应诺”,是梁家兄弟必须向土地黄姓业主“报亩生科缴纳粮租”为前提。家谱载黄家“每年秋收后亲临收租。来之时,全寨的男女老少由把总率领到寨边(今巴磨)跪着迎接”,被训诫此时小花江佃农要谨守不准任何人看望业主、不准男人衔烟杆吸烟、不准妇女在家织布三条戒律,以示主佃之等级关系。这三条戒律,至今以布依语在小花江流传,即“补书骂;补腮哈密龙嘎巴;买扪哈密梭嘎耸”?。而梁姓摆脱与黄姓的主佃关系、真正成为小花江这片土地的主人是在清嘉庆六年。田野调查时,小花江村原老支书梁绍宇拿出家中珍藏的一份地契内容即可看出其中的端倪。该契曰:立卖契 口下长毛(猫)半亭黄思仁同孙正保为用度需逼迫,日时难度,将花江全壮一所卖契与老佃,东抵者这令岜岗为界,南抵阿七寨地三块为界,西抵顶赖寨为界北祗河为界。其 有山林树木、园圃屋基一并在内,脚踏手指四至分明。徐(除)阿七寨地三块、这令地三块不如买数。出卖与花江寨把事梁卜西、梁卜以、梁卜良、梁卜整、梁卜观、梁爆 六人永为业。价共玖逞(层)银四百六十六两整,即日三面议定,黄姓公孙亲手领明交清归家应用,并物(无)私亲货物准拆,一无少欠分厘。其 有 花江丁银五两二钱二分、秋米八斗米二斗、花江五股之一、十股之二,若有大小公差,照利派,黄姓公孙房族人等有力不能赎起,无力不能找补,二比不得异言,论无有押逼等情。水流东海永不回头,恐口无凭,立出卖契一纸为据。凭本族:黄风明黄风理黄思贤黄思文(均画押“十”)凭中人:梁卜西梁卜良黄阿黄阿理瘳基李占敖廖舞(画押)布依语。补 书:指业主。补腮:指男子汉。龙,指烟杆。戛巴:嘴衔烟。买扪:指妇女梭:织布机织的布。其含义为:业主来,跪着迎接的时候,男子汉不准衔烟杆吸烟,妇女不准 在家织布:否则就是对业主不尊重、不礼貌的行为。?人口?社会?法制研究年(下)黄风歧笔押嘉庆六年正月二十一日黄思仁同孙正保(画押“十”)立卖外批:原件存贞丰县档案馆(印章)该契约文书系当年梁氏祖先从长毛,即今长猫寨黄氏购买现小花江村土地的凭证。其表明的信息有:契约签订前,黄氏与梁氏为主佃关系,契 约订立时双方为买卖关系;黄氏买地的原因是因家道中落而“用度需逼迫,日时难度”;土地买卖范围清晰,“四抵”分明;交易银两“三面议定”,“黄姓公孙亲手领明”,梁氏“一无少欠分厘”;从“黄思仁同孙正保”“黄姓公孙房族人等有力不能赎起,无力不能找补”等字看,该契为断卖契,亦即卖断买断“水流东海永不回头”;从卖方黄氏“本族”多人、“凭中人”有当地梁、黄、廖、李等大姓头人参与,祖孙共同“立卖”并均画押的情形看,该契的订立有着明显的“无有押逼”的充分协商、公议的性质。自此而后,梁姓一族便在今小花江筚路蓝缕而建寨,开土造田而农耕,启馆延师而重教,树规立制而生息,逐渐发展成了北盘江流域具较高知名度的布依名寨。目前全寨共户人,全为 布依族。二、花江村的特色文化遗产资源花江村于年月经评选人列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年月获全国第三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命名,拥有许多珍贵的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涉及范围较广,形成了一方具有鲜明历史底蕴、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的文化遗产体系。这一体系极具代表性者当属铁索桥、摩崖石刻群、茶马古道、红军激战遗迹、传统村落与民族文化、历史名人李晓焱故居等。省级文保单位:“飞虹锁天”铁索桥小花江村铁索桥横跨于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 丰县之间的北盘江花江段上,曾为贵阳、安顺逾关索岭(今关岭)南行,经兴义通往云南的重要交通水上要道。民国贵州通志?舆地志记载:“此桥清季新建,在永宁州东南四十里募役司南,为贵阳、安顺逾关索岭南行经兴义出滇之道,左右皆重岩垒山献,行者危栗”。所谓“清季新建”,系指清光绪二十一年(),系曾任安义镇总兵、时任贵州提督蒋宗汉会同济公盐号等募捐、筹款而建成。历时四载,三建两毁,几易其地,方于光绪二十六年()落成。修桥过程,当年刻于桥头石壁上的修桥碑记可知其详。但“清季新建”前有无铁索桥,贞丰县志?大事记予以 了肯定的回答,其载曰:同治十年(),“官兵总兵何世华奉命驻防盘江。到防后,率所部力遏盘江,扫荡那旦、鲁容、林槐、王母一带义军营垒,义军退守花江铁索桥。十月十三日,何世华等齐抵铁索桥,隔岸开炮轰击南岸义军”。同年,“盘江大水,铁索桥半断。”光绪十三 北 盘江流域传统村落的特色 文化遗产资 源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年(),“水溢盘江,铁桥全断。”?至于铁桥创修的时间、何人主事、桥的规模、桥址位置等无从稽考,但“清季新建”却是表达准确。整座桥全系铁链铸成,全长米,宽约米,距水面高度 米。其中桥面由根铁链组成,每根环,环与环之间紧紧相扣;每根铁链都牢牢挂扣在两岸人工凿出的石孔内部。铁链上铺木枋数百块作桥面;扶栏由根铁链分别在两边一字排开,每边横向链根。桥因风吹雨打,镑迹斑斑,渐成危桥。民国三十五年()夏,牧羊人赶羊群集中过桥,因产生共振致使桥断裂,只是羊葬江中,牧羊者也死亡人。时任贵州省主席杨森下令时关岭县政府组织复修,并于桥北立重修铁索桥碑记详记此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年羊群又压断过半,年贵州省交通厅加固两岸桥墩,更换部分铁链进行维修,亦刻碑载事。年省财政拨款再次维修。年,由于下游董箐水电站建成造成铁索桥处被淹没,便在其上约米择址另建铁索桥,“设计为现代工艺索桥结构,镀锌钢丝绳,原桥承载铁链作为文物置于桥面两侧,每册各四根,桥长米,桥面宽米”,与原铁索桥原址相望所及,是为 当今所见的小花江铁索桥。年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该桥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文保单位:花江摩崖石刻群小花江摩崖石刻群集中形成于蒋炳堂主持修建铁索桥及其之后一段时间,为记载建桥历程、铁索桥景观及其纪念蒋氏善举而刻题,此外,尚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维修、重修铁索桥的石刻碑记。几乎都分布在南岸古道旁,内容基本上以反映花江铁索桥的前世今生为主,数量有处左右。在修建铁索桥过程中,匠师们即在桥南古驿道旁天然崖壁上摩崖雕琢“普陀真境”和“炳堂蒋军门行乐图”等大型摩 崖石刻、岩壁画。桥修成后,过往文人墨客在沿岸 崖壁上留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