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自我
挣扎
对抗
真假
猴王
到甄贾
宝玉
诠释
181本我、自我、超我的挣扎与对抗从真假美猴王到甄贾宝玉的互文诠释韦正春(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19)【内容提要】就文本结构而言,曹雪芹用谐音双关的艺术手法,让西游记里的真、假变成红楼梦中的贾(假)、甄(真),使得两个不同文本的主角移形换位,让真、假美猴王与甄、贾宝玉在文本场域上形成互文,也让甄、贾宝玉在文本结构上形成内证。就文本边际而言,孙悟空与贾宝玉在本我、自我、超我的挣扎与对抗中形成互文。他们来历相同,均是仙石所化;性情相似,都是反对封建专制的斗士;归宿相通,孙悟空皈依佛门,贾宝玉遁入空门。孙悟空一棒打死六耳猕猴,超度“本我,象征佛家涅架,打破“顽空”,悟得“真空”。贾宝玉破除“我执”,看破红尘,选择心寂,皈依三宝。本我自我贾宝玉【关键词】孙悟空超我西游记中的美猴王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塑造的一位经典的主人公形象,与清代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所塑造的主角贾宝玉在角色转化和形象塑造上有着场域的互文。互文性理论认为,文本主人公形象塑造会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每一篇文本都联系着若干篇文本,并且对这些文本起*本文是“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 0 2 1TS085)的阶段性成果。182第二十五辑文学理论前沿着复读、强调、浓缩、转移和深化的作用”,从而形成一个巨大的文本场域,“在一个文本之中,不同程度地以各种多少能辨辩认的形式存在着其它的文本;警如,先时文化的文本和周围文化的文本,任何文本都是对过去的引文的重新组织”。近些年来,“红学”研究者也曾注意到这两部经典名著在文本互文视域下主人公之间的联系。但更多的关注点在甄、贾宝玉关系、形象、婚事等考证。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与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在艺术形象塑造上不仅存在场域的互文,更在原型神话、人物情节、角色塑造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本文以西方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所提出的“本我”“自我”“超我”人格分析理论,对文本解构,试图换一个角度,从真假美猴王到甄贾宝玉,探讨二者的文本场域互文以及对前者的改编与接受,很有研究价值。本我的觉醒一人性本能的痰狂在心理动力论中,“本我”“自我”“超我”是由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在晚年对自已所提出的人格结构理论的一次修正。弗洛伊德通过精神分析认为,人的性格由“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这三部分构成,这三部分在一定的媒介作用下可以进行转换。“本我”亦称为“力比多”,是人格构成的最底层,它没有道德与是非的阈限,遵循“享乐原则”,是生命的原始本能。“自我”是处在“本我”与“超我”阈限之间的媒介,它既有对“本我”性欲的限制,又能依照“超我”的道德诉求,它会根据现实和客观环境来调整内在需求。“超我”是最高道德的化身,是理想化的“自我”。西游记作为我国古代极具代表性的一部神魔小说,主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萨莫瓦约:互文性研究,邵炜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 0 0 3,第5 页。2李飞跃:王昌龄出塞)诗的历史互文与文本场域,文学评论2 0 2 0 年第3期,第121页。3霍夫曼:弗洛伊德主义与文学思想,王宁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 8 7,第21384页。183本我、自我、超我的挣扎与对抗一路降妖除魔,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其中,出现在小说第五十七到五十八回中的“真假美猴王”故事是西游记的高潮部分,把整部小说推向了高潮,故事主要描写孙悟空与唐僧两人之间的矛盾。事由是孙悟空因打杀强盗,与唐僧在处理问题的态度和方式上起了争端,被唐僧赶回花果山。六耳猕猴假冒孙悟空,打伤了唐僧,并抢走了行李。沙僧从观音处找来孙悟空,因此出现了真假美猴王大战,观音、玉帝、唐僧等无法分辨哪个是真孙悟空,最后如来佛祖识破了假冒孙悟空的是六耳猕猴,孙悟空一棍将他打死,师徒俩得以团聚。有学者指出,真假美猴王其实就是一个人,六耳猕猴是孙悟空的一个分身,孙悟空在行为上叛逆性强,对唐僧欺软怕硬的做法有轻视心理,这是两人产生矛盾的根本原因。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真假美猴王的故事,实质上代表了孙悟空原始欲望的“本我”与理智节制的“自我”之间的较量,最终“自我”战胜了“本我”,真猴王消灭了假猴王,继续护送唐僧西行。孙悟空本是天地孕育生成的一只石猴,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是无父无母,不受任何约束。如西游记第一回描述他的出生极为不凡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进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1孙悟空无父无母,天地所生,仙石孕育而成,其石“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说明其有成仙之资,“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未脱胎之前,已有通灵之意。孙悟空一出生便是自由自在的,后来访仙学艺,进龙吴承恩:西游记,黄肃秋注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5,第3页。184.五辑第二文学理论前沿宫,闯地府,闹天宫,随心所欲。事实上,孙悟空不具备普通人从幼儿时代起通过父母训练所习得的道德观念和善恶之别,他无所顾忌,通过行动去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如占山为王、夺金箍棒、勾生死簿、自封齐天大圣、搅乱蟠桃宴、偷吃金丹等,按照现实的准则来看,其行为已严重触犯天条,为世法所不容,然而这些表现却是典型的“本我”的完全释放,“本我”是先天的本能,它是由最基本的欲望组成的,受“享乐原则”的支配,没有道德与时空的限制,也不考虑现实环境和造成的后果,只追求心里最大限度的满足。孙悟空因性子急与唐僧不合,常因做错事被唐僧驱逐,他内心反对唐僧的“教条主义”管理,生气时甚至想用金箍棒打唐僧,唐僧为了更好地教导孙悟空,便给他戴上了金箍,从此紧箍咒成了他制服孙悟空的法宝,只要孙悟空稍有不从,唐僧便会念咒语,最后孙悟空会因疼痛难忍而被迫屈服。细读文本会发现,在这部小说中,孙悟空有好几次因不服从唐僧而被逐,最后又因无处可去再次回来,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孙悟空为所欲为的个性与皈依佛门后受戒律所限之间的矛盾,这也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本我”与“自我”的区别。纵观全书,孙悟空与唐僧之间较大的冲突共有三次:第一次是在小说第十四回,唐僧将孙悟空从五行山下解救出来,孙悟空在路上因无故伤人性命被唐僧遣责,生气驾筋斗云出走;第二次是在小说第二十七回,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唐僧认为他平白无故伤人性命,不再认他做徒弟;第三次是在小说第五十六回,孙悟空因打死草寇而被唐僧驱逐,于是出现了真假美猴王的故事。将这三次冲突联系起来,我们发现,这是孙悟空的“本我”逐渐被压制而“自我”逐渐强大的过程。从孙悟空的角度来看,他是想忠心保护唐僧,但当他得不到唐僧的理解被逐时,内心的平衡就被打破了。假孙悟空是真孙悟空的“本我”表现,如来佛祖曾点出假孙悟空乃六耳猕猴所变,而真孙悟空属哪类猴全书却只字未提。真假美猴王之战,结果是“自我”完全战胜了“本我”,孙悟空与唐僧之后也无太大冲突,说明孙悟空对佛法的理解和接受。孙悟空和贾宝王光荣: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演变及其影响,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 9 4年第3期,第6 3 6 5 页。2王莉:“真假美猴王”故事的心理学解读,长沙大学学报2 0 0 9 年第1期185本我、自我、超我的挣扎与对抗玉,一个是神话世界中的异端,一个是现实社会中的叛逆,集中体现了吴承恩和曹雪芹的美学理想。西游记的真假美猴王与红楼梦所塑造的甄贾宝玉角色之间存在互文关系。曹雪芹对这段故事进行改编,其述贾宝玉的前身也极为不凡。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埋峰下。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2孙悟空与贾宝玉是两个不同文本和时空场域的人物形象,虽然风马牛不相及,但吴承恩和曹雪芹在构思这两个光辉形象时却有一定的相通之处,他们的来历都和石头有关。二者皆是灵石所化,受天地精气,在胞胎之时,已吸日月精华,有通灵之意。他们虽同源所生,皆系仙石,但前者是无用之用,即无所用,故天成,得天独厚,钟灵毓秀;后者则是有用之无所用,见弃独留,故自怨自艾。这是曹氏高妙之意,其诗云:“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以浪漫主义的人物形象与现实主义的主人公“互文”以自喻,无用见弃。按弗洛伊德理论,“本我”是天生的,是人格的最底层,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欲望等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最低层次的生理需要。孙悟空从石胎出生后,遇风化为石猴,五官皆俱,四肢皆全,学爬学走,与群猴为伍,与生俱来,这是动物的本能。其出生之后,整日与众猴戏耍,因缘际会,发现水帘洞,成为众猴之王。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但“本我”对此还是极度恐惧,故孙悟空忧愁哀凄,对众多猴子道:“今日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服,朱彤:“从猿到人”孙悟空、贾宝玉思想性格纵横谈,红楼梦学刊19 8 5 年第3辑。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2 1,第2 页。本文所引红楼梦2原文皆出自此版本,不另注。姜超:贾宝玉与孙悟空,红楼梦学刊19 8 6 年第1辑。3车文博主编弗洛伊德文集,长春出版社,2 0 0 4,第2 2 3 2 2 4 页。4186.十五辑第文学理论前沿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注天人之内?”正是出于“本我”的恐惧和对长生的渴望,孙悟空在众猴的鼓励和筹备下离开花果山到三星洞拜菩提老祖求道。求道归故里,剿了混世魔王,“自我”成为混世魔王,往龙宫借兵(定海神针),与牛妖七王为伍,魂闹地府,删减簿籍(生死簿),正是基于“本我”的无意识、非理性、非社会化和对现有秩序的挑战。“本我”具有很强的原始冲动力量,弗洛伊德称其为“力比多”(libi-do),是一种“性的能量”(sexual energy),即“饥饿能量”(hunger ener-gy)的一种形式。王宁先生认为“力比多”的满足至少有三种途径:第一种是通过心理结构中的理智的力量,即通过自我或超我的调节来克服这种原欲;第二种是通过转移到其他目标上去,像艺术家一样,将原欲升华为高雅的精神文化产品;第三种是将“力比多”投射到异性对象上去,如果这种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出现退却,力比多便再度被带回到自我中去。如孙悟空应玉帝旨意上天做“弼马温”,他工作认真负责,将玉帝的天马养得肥体壮。但当听到“弼马温”是个不人流的官时,他就撒手不干了,回花果山逍遥自在。他第二次上天,照看王母蟠桃园,亦因蟠桃宴没有请他,故大闹蟠桃宴,盗太上老君仙丹,彻底不干了,回到花果山。此次风波太大,激怒了玉帝,他遣十万天兵天将,讨伐孙悟空。孙悟空彻底释放本性,一路打上南天门,进凌霄宝殿,高唱“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按照弗洛伊德对“本我”的描述与界定,“本我”只遵循“享乐原则”。从孙悟空闯龙宫、闹地府、搅蟠桃宴等故事可看出,他凡事不顺心意就彻底反抗,从而避免痛苦与不快。孙悟空从五行山下脱困拜唐僧为师,因性子与唐僧不合而多次被逐,紧箍咒便成了唐僧制服他的法宝。事实上,孙悟空内心对教条、观念是不赞同的,假孙悟空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真孙悟空心中不满及反叛的一面。真假美猴王之争,反映的是各自观念的不同,是人性中善与恶的斗争。如来佛祖道出假孙悟空的真实面目,让自我一一真美猴王一月服从现实要求,将本我一一假美猴王一一一棒打死,标志着孙悟王宁:阐释的意义和意义的阐释一重读新感觉派小说,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1学版)19 9 2 年第3期,第9 2 页。187本我、自我、超我的挣扎与对抗空心理矛盾上的斗争结束。0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所塑造的贾宝玉亦是遵循“本我”原则,在情节安排上伏脉千里,草蛇灰线,与甄宝玉形成互文。红楼梦里甄、贾宝玉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一是甄、贾两家都是功勋之后、诗礼之家,都享有接驾殊荣,都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