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顺庆对创建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理论贡献——以《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基本理论特征及其方法论体系初探》为中心.pdf
下载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基本理论特征及其方法论体系初探 曹顺庆 创建 比较文学 中国 学派 理论 贡献 基本理论 特征 及其 方法论 体系 初探 中心
第 卷第期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 o l ,N o 年月J o u r n a l o fL a n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o fA r t sa n dS c i e n c e(S o c i a lS c i e n c e s)J u l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李伟昉(),男,河南开封人,河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主要从事比较文学与欧美文学研究.曹顺庆对创建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理论贡献 以 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基本理论特征及其方法论体系初探 为中心李 伟 昉(河南大学 莎士比亚与跨文化研究中心,河南 开封 )【摘要】著名学者曹顺庆围绕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建设,尤其是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理论体系建设问题,推出了一系列自成一体的有影响的论著,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学术建树,奠定了他在新时期中国比较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其代表性论文成果之一 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基本理论特征及其方法论体系初探,首次对中国学派“跨文化研究”理论特征及其基本方法进行了完整系统的理论阐述,是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创建过程中形成的代表性理论文献,对东西方文学比较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重温此文的贡献,对于我们当下的跨文化比较研究与国际传播,无疑仍然具有重要价值启示.【关键词】曹顺庆;学派倡导者;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基本理论特征及其方法论体系初探;理论贡献【中图分类号】I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 a oS h u n q i n gsT h e o r e t i c a lC o n t r i b u t i o nt o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 o fC h i n e s eS c h o o l o fC o m p a r a t i v eL i t e r a t u r e F o c u s i n go nAP r e l i m i n a r yS t u d yo nB a s i cT h e o r e t i c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M e t h o d o l o g yS y s t e mo fC h i n e s eS c h o o l o fC o mp a r a t i v eL i t e r a t u r eL IW e i f a n g(C e n t e r f o rS h a k e s p e a r ea n dC r o s s c u l t u r a lS t u d i e s,H e n a nU n i v e r s i t y,K a i f e n g ,H e n a n,C h i n a)A b s t r a c t:C a oS h u n q i n g,a f a m o u ss c h o l a r,h a sp u b l i s h e das e r i e so fu n i q u ea n di n f l u e n t i a lw o r k so n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l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c o m p a r a t i v el i t e r a t u r e,e s p e c i a l l y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ls y s t e mo ft h eC h i n e s es c h o o l H eh a sm a d e r e m a r k a b l e a c a d e m i c a c h i e v e m e n t s a n de s t a b l i s h e dh i s i m p o r t a n t p o s i t i o n i n t h eh i s t o r yo fC h i n e s e c o m p a r a t i v e l i t e r a t u r e i nt h en e we r a O n eo fh i s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p a p e r s,AP r e l i m i n a r yS t u d yo nB a s i cT h e o r e t i c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M e t h o d o l o g yS y s t e mo fC h i n e s eS c h o o l o fC o mp a r a t i v eL i t e r a t u r e,i s r e g a r d e da s t h e f i r s t c o m p l e t e a n ds y s t e m a t i c e l a b o r a t i o no f t h e t h e o r e t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b a s i cm e t h o d so f c r o s s c u l t u r a l s t u d i e s a d v o c a t e db y t h eC h i n e s e s c h o o l A s a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t h e o r e t i c a l d o c u m e n t f o r m e dd u r i n g t h e f o u n d i n go f t h eC h i n e s e s c h o o l o f c o m p a r a t i v e l i t e r a t u r e,i t h a s i m p o r t a n tg u i d i n gs i g n i f i c a n c e f o rt h ec o m p a r a t i v es t u d yo fE a s t e r na n d W e s t e r nl i t e r a t u r e R e v i e w i n gt h ec o n t r i b u t i o no ft h i sp a p e r i ss t i l l o fg r e a tv a l u e f o ro u r c u r r e n t c r o s s c u l t u r a l c o m p a r a t i v er e s e a r c ha n d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 o mm u n i c a t i o n K e yw o r d s:C a oS h u n q i n g;s c h o o l a d v o c a t e;AP r e l i m i n a r yS t u d yo nB a s i cT h e o r e t i c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M e t h o d o l o g yS y s t e mo fC h i n e s eS c h o o l o fC o mp a r a t i v eL i t e r a t u r e;t h e o r e t i c a l c o n t r i b u t i o n自当代中国比较文学复兴伊始,创建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就开始成为众多中国学者的共同心声.如果在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发展史上,首推一位倡导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创建最力的学者,无疑应该是著名学者曹顺庆先生.近四十年来,他紧紧围绕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建设,尤其是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理论体系建设问题,推出了一系列自成一体的有影响的论著,特别是在国外著名出版社出版的英文专著 比较文学变异学,把中国比较文学创新理论话语首次传播到西方主流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将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探讨推向了一个更高更具创新性的阶段.这些卓有成效的学术建树,奠定了他在新时期中国比较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其中,作为他的代表性论文成果之一的 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基本理论特征及其方法论体系初探,成为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创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具有标志性意义.年过去了,我们不妨再来重温一下此文的贡献,对于我们当下的跨文化比较研究与国际传播,无疑仍然具有重要价值启示.曹顺庆先生之所以执着地致力于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理论建设,就是痛感中国学术界长期深受西方理论话语的影响,导致在进行学术研究时“没有一套自己的文论话语,一套自己特有的表达、沟通、解读的学术规则”而处于失语状态,“患上了严重的失语症”.这种“失语症”,也是一种“严重的文化病态”.要从根本上彻底纠正离开西方理论话语就几乎无法说话的被动状况,就必须逐步摆脱西方的话语规则,努力建立自己民族的学术话语,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在国际学术界真正发出自己的声音.由此可以看出,曹顺庆先生之所以提出并致力于中国学派创建的基础是对“失语症”现象的不满,也是他思考、规划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逻辑前提与必然.那么,学派的意义何在呢?学派“是在同一个学科中由于学术观点、研究方法、学术理念、价值取向等方面的不同而形成的学术派别.一个学派,就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学术共同体”.“只有稳定的学术共同体,才能把某种学说、某种理论、某种学术思想推向一定的理论高度,创造具有相对完整并付诸实践的、能够经得起经验的一种理论体系.单个人是没有力量完成这些的.”中国学者创建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其实就是在打造、促成一个学术共同体的形成,因为“它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学术创新能力和文化自觉程度,体现了中国学者为世界学术作出贡献的远大志向”.因此,建立学派不是在学术界拉帮结派,更不是基于某种私利建立一个自我封闭、唯我独尊的小团体.学派的意义在于对中国乃至世界学术发展的有力推动.有学派就有争鸣,学术争鸣是灌注学术生命活力的推进器.这从美国学派与法国学派的争鸣史实,也可以探知其中的规律.因此,年注定是中国比较文学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年份,也是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理论构建出现重要突破的关键年.曹顺庆在当年第期 中国比较文学 杂志发表的长篇论文 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基本理论特征及其方法论体系初探,是在总结中国比较文学大量研究实践经验、融汇了中外学者基本共识的基础上的集大成之作,被认为是“中国学派”的宣言书.该文首次对中国学派的“跨文化研究”理论特征和五种基本方法进行了较为完整系统的理论阐述,是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创建过程中形成的代表性理论文献,对东西方文学之间的比较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论文以百分之二十的篇幅讲跨文化理论特征,近百分之八十的篇幅阐析跨文化的研究方法及其内涵.可见其方法之重要,它是实现跨文化研究任务的具体途径,体现着中国学派跨文化研究的诉求.构建比较文学中国学派需要清晰阐明其自身的理论特征,而且需要从根本上界定区别于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的不同之处.曹顺庆先生认为,跨文化研究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学派的基本理论特征,乃是因为无论法国学派还是美国学派都同属于“古希腊罗马文化之树所生长起来的欧洲文化圈”,它们之间“没有面临跨越巨大文化差异的挑战”,也“从未碰到过类似中国人所面对的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巨大冲突”.因此,“这种跨越异质文化的比较文学研究,与同属于西方文化圈内的比较文学研究,有着完全不同的关注焦点,那就是把文化的差异推上了前台,担任了主要角色”.在这一状况下,中国比较文学的使命就突出体现在“跨越”和“沟通”上.如果说法国学派跨越了国家界线的第一堵墙,建立了不同国家之间的影响关系,美国学派跨越了学科界线的第二堵墙,沟通了无事实联系国家间的平行关系,那么中国则面临着第三堵墙,即东西方异质文化这堵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