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地区
古代
课程
教学方法
运用
实践
43前言袖舞历史源远流长,“长袖作舞”这一形式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伴随我国历史文化进程,袖舞亦代代相传不断发展,成为兼表演性、技巧性、观赏性、教化性、审美性为一体的传统舞蹈形式,是我国舞蹈艺术的重要分支。自战国时期开始,川、渝两地因其社会发展交织密切,在地理环境、历史渊源和风俗人情的相互交融下,这一区域形成了独特的袖舞分类巴蜀袖舞。古代巴蜀地区的袖舞与同时期中原地区袖舞相比,有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和舞蹈风格,也因此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艺术价值。课题项目组将川渝地区从地理上独立开来,纵向挖掘本地区古代袖舞文化资源,将巴蜀地区古代袖舞带入课堂教学,以技艺提升和文化传承作为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实践探寻两者均衡发展的中国古典舞袖舞教学新模式。本论文为项目组“基于巴蜀地区古代袖舞文化传承的袖舞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成果之一,是课程建设中教学方法部分的具体剖析,对实践教学中主要运用到的四种教学方法进行梳理总结,并从教学方式、教学实例、教学成效三方面加以论述,以期为中国古典舞袖舞的教育教学提供多角度的思考空间。1身授法舞蹈是一门以身体动作语言为载体,通过丰富的动作,变化的舞姿和不同的节奏以及面部表情为主要表现手段,从而讲述故事、传达思想、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形式。自舞蹈诞生之初,它的肢体语言性质就天然衍生出“身授”这一教学方式,即教师示范、学巴蜀地区古代袖舞课程教学方法运用实践巴蜀地区古代袖舞课程教学方法运用实践苏欢(四川工商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四川成都611730)摘要:摘要:巴蜀地区古代袖舞是地区文化和中国传统袖舞相结合的艺术产物,被赋予了鲜明的文化特征和舞蹈风格,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艺术价值。巴蜀地区古代袖舞教学课程以巴蜀地区古代袖舞为对象,旨在实现技艺提升和文化传承的双重教学目标。本文为课题项目组实践研究中运用的教学方法阐述总结,对身授法、语言讲授、任务驱动和小组合作四种教学方法进行梳理和探讨,深入剖析这四种教学方法在巴蜀地区古代袖舞教学课程中的运用与成效,以期为中国古典舞袖舞的教育教学提供多角度的思考空间。关键词:关键词:袖舞教学;身授法;语言讲授;任务驱动;团队合作中图分类号:J722.21-4;G642文献标识码:A中图分类号:J722.21-4;G642文献标识码:AApplicatio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Methods for Ancient Sleeve Dance in Bashu RegionSu Huan(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ichuan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 611745)Abstract:Ancient sleeve dance in the Bashu region is an artistic product that combines regional cultur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sleeve dance.It is endowed with distinct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dance styles,containing profound historical heritage and artistic value.The ancient sleeve dance teaching course in the Bashu region focuses on the ancient sleeve dance in the Bashu region,aiming to achieve the dual teaching goals of skill improvement and cultural inheritance.This paper sorts out and explores the four teaching methods of body teaching,language teaching,task driven,and group cooperation,and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se four teaching methods in ancient sleeve dance teaching courses in the Bashu region,in order to provide a multi-dimensional thinking space for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of Chinese classical sleeve dance.Key words:sleeve dance teaching;Personal teaching method;Language teaching;Task driven;team work专业课程建设实践与研究收稿日期:2023-2-12基金项目:巴蜀文化研究中心科研项目,项目名称:基于巴蜀地区古代袖舞文化传承的袖舞课程改革,项目编号:BSYB19-09。作者简介:苏欢(1995-),女,四川成都人,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典舞;舞蹈教育。第 8 卷 第 1 期Vol.8 No.1四川工商学院学术新视野Academic New Vision of Sichuan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2023 年 3 月Mar.202344生观察并模仿,是舞蹈课程最传统也最核心的教学方法。身授法在袖舞的教学中尤为重要,因长袖这一舞蹈用具的特殊性,其舞动过程中的半空形态、力量运用上的轻重缓急、内在的节奏把控以及生成各个袖技时的手部运动路线等,都难以仅仅只用口头上的表述或是文字阅读来学习和理解。如最基础的“收袖”技法,在相关教材中将其描述为“借助腰部的后靠动势,向后抽肘、虎口向上挑腕,将袖身弹起;大臂贴身、小臂外旋,手心向上、四指并拢,拇指向上立起,顺势将袖沿袖缝叠落于手中。”实际上,这一动作从起范儿到完成,仅需数秒时间,便能充分并生动向学生展现出何为“借助腰部后靠动势”、“抽肘挑腕弹起袖身”、“将袖沿袖缝叠落于手中”,配合教师对不同步骤的拆解示范和不同力度把控下的模拟展现,不仅能让学生全方位的观察到各部分细节,展现出这一袖技的完整画面,更能激发学生对袖的学习兴趣和丰富的动作联想。以此类推,袖与身法动势、方向变化、动作幅度之间的变化连接与配合规律,袖舞内在的节奏动势与韵律,及其中蕴含的中国古典审美气质也可以通过教师表演示范中的准确再现和阐释来帮助学生体验、感悟。2语言讲授语言讲授是指教师通过语言传递舞蹈知识,包括动作讲解,知识点分析和舞蹈文化内涵的思想渗透等。巴蜀古代袖舞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对巴蜀地区的历史发展沿革,不同时期的乐舞总体特征,袖舞的风格特点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面对这一部分内容,借助语言讲授,教师能够对巴蜀地区不同时期的袖舞时代风貌、舞蹈表演风格、人文思潮影响、服饰特征变化等进行详尽的讲解。课程中会将巴蜀袖舞与同时代不同地区、同地区不同时代进行横纵向对比,如汉代中原地区崇尚的“翘袖折腰”婀娜之美,对比巴蜀地区的袖舞文物在婀娜之外的谐趣活泼之感;再如明清时期浓缩精炼的“戏曲水袖”所烘托的端庄华贵青衣,对比川剧水袖所塑造的如“七分灵巧三分笑”的花旦、“处处猜疑步步惊”的鬼狐旦等。当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巴蜀地区不同历史背景,不同社会发展境况时,学生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了不同时期的袖舞是如何体现当时审美需求及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在袖舞动作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单一袖技还是训练短句,再到表演性的组合或作品,都需要教师将袖技形成的关键要领,易错的重难点内容,音乐节奏的弱拍、重拍处理等,形成以准确又精炼易记的“口令”进行提示和反复强调。更进一步而言,某个舞段中的内心文本表述或是某个展袖回眸中要传达的情绪情感也都需要教师配合动作示范进行解读,以此更好帮助学生把握关键信息。最后,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也发现,这一教学方法的使用中,教师语言生动性、形象性、精确性尤为重要,舞蹈学生长期习惯于肢体语言的学习和交流,文本内容的学习如不加以设计,极易变为枯燥无味的知识填塞,使学生望而生畏,继而对课程学习产生消极情绪。而生动、详细、准确的语言描述能为学生提供无限想象空间,激发其学习、思考的主动性,以及深入探究袖舞及相关知识领域的兴趣。3任务驱动任务驱动是当今教育界较为提倡的教学方法。该方法着眼于激励学生自主运用已有的学习资源,进行个人或多人合作探索。具体来看,任务驱动教学中,把任务设为主线教学,把学生看作教学的主体,把教师设定为教学的主导。在完成一个个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的求知欲不断增强,从而提升主动探究、勇于开拓进取的能力。巴蜀古代袖舞教学中的任务驱动主要以课后作业形式出现,分为两个部分:肢体实践和理论探究。首先是肢体实践部分,前期学习了基本的袖技、舞姿、和运动轨迹等元素后,教师会要求学生自主创排短句或组合。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探索袖与肢体间不同的组合方式、袖舞中对音乐的不同处理。从教学实践上看,学生在创排过程中不仅积极主动的对已学的知识进行了反复推敲,更提高了运用的能力。部分学生经历这一过程后,更在创新思维上有了明显提升。其次为理论探究部分,这一部分的任务驱动主要采用小论文的方式进行。学期末,每一个学生都需要自选角度,完成一篇以巴蜀古代袖舞为主题的论文写作。通过这样的方式,促使学生主动进入图书馆,积极使用大数据,对巴蜀古代袖舞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苏欢:巴蜀地区古代袖舞课程教学方法运用实践45深入的探索和思考,由此激励学生从单纯的听讲、记忆式学习转化为自主、发现式探究,从被动学习一本教材到积极查阅多种文献资料。4团队合作美国教育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每个人身上,都是数种智能组合在一起解决问题或生产各式各样的文化产品。”、“每个学生个体都以不同的方式学习,表现出不同的智能特点和智能组合。”即每个学生的智能结构各不相同,她们不同的学习经历也造就了她们各自具备不同的学习能力和性格。团队合作这一教学方式也由此而运用到巴蜀古代袖舞教学课堂中。在笔者的班级中,有的学生模仿能力强,但性格浮躁,而有的学生虽然反应较慢,性格含蓄内敛,但在学习上却是踏实认真,一步一个脚印。因此,在学习巴蜀古代袖舞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感知和进度。以唐代的广袖舞为例,模仿力强的学生能够快速的让身体记住唐代袖舞组合中肢体的配合,以及袖的不同运用,并很快的就能将组合准确而娴熟的进行展现。而性格内敛的学生却更热衷于搜索相关文献资料、出土石像图片等文物材料,从中分析体会唐代女性所特有的雍容华贵的气质。更有一些学生在快速掌握舞姿动作后,会迫不及待的用自己的方式串连动作,探索动作和舞姿的不同组合方式与呈现效果,从而创编出自己的组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有针对性的把这些不同类型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让她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具体而言,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理解、接受、并欣赏各自的差异,再结合以上所提到的任务驱动,让学生主动分享各自的不同学习方式和对新知识的个人理解。由此,让她们形成积极的合作小组,在互帮互助下,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知识信息。结语巴蜀地区古代袖舞教学课程中,技艺提升和文化传承是密不可分的双重教学目标。从技艺提升角度,袖舞课程是徒手身韵教学的延伸,通过对袖技、袖形、袖势、袖劲、袖韵的系统训练,袖舞学习能提高学生肢体能动性和情感表达能力。从文化传承角度,作为中国独特的传统舞蹈形式,袖既是服饰文化的依托,也是独具特色的舞蹈道具,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价值,是传承袖舞文化的重要载体。技艺提升和文化传承的相互支持和融会贯通,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艺术教育的宗旨,课程着眼于改善高校舞蹈教育中袖舞课堂“重技艺,轻文化”的现状,通过四种教学方法切入教学中各个侧重点,形成文化和技艺并重的新课堂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