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博物馆运营如何应对危机提升质量——以国家典籍博物馆为例.pdf
下载文档

ID:2750262

大小:1.34MB

页数:7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1-2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博物馆 运营 如何 应对 危机 提升 质量 国家 典籍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3,9(4)Science Education and Museums博物馆运营如何应对危机提升质量以国家典籍博物馆为例余木子国家图书馆0?引言随着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属性愈发凸显,博物馆的职能也从“以物为本”转向“以人为本”,不仅具有收藏、保存、研究、展示、利用的基本职能,在大众文化普及、社会公共教育、培育民族文化自信等方面也发挥着日渐重要的作用。然而受疫情形势和社会经济影响,博物馆近几年经营状况普遍不容乐观,无力优化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博物馆文化输出质量、效率和范围,削弱了其作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阵地的积极作用。1?国家典籍博物馆运营面临的困局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典籍博物馆运营困难,陷入多重困局,主要表现在资金、业务、职责、技术等四方面。1.1资金困局:国家财政政策收紧导致传统创收渠道变窄财政拨款减少是造成典籍博物馆经营难以为继的根本原因。我国博物馆大多是公共文化单位,自收自支能力较弱,日常运行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拨款,社会投资和自主创收占比较小,被定级为公益一类的博物馆甚至不允许自主创收。然而受疫情影响,近两年国家财政不断收紧,拨付给博物馆的经费逐年减少,典籍博物馆也面临同样的困境。自疫情爆发以来,上级单位拨付给典籍博物馆的财政经费逐年递减,2022 年甚至同比削减超过 70%,这导致典籍博物馆资金短缺局面每况愈下,一时间难以扭转。资金的匮乏不仅让典籍博物馆基础业务难以开展,如没有充足经费举办展览、讲座、社教活动、开发文创产品;甚至连维持最低标准运行都会捉襟见肘,如设备设施老化无力维护,需投入更多的人力成本保障藏品、库房和展厅安全。典籍博物馆没有多余资金盘活现有资源,致使传统创收渠道受到影响,创收的锐减又让并不乐观的经营状况雪上加霜。典籍博物馆被迫陷入了资金怪圈,需要及时找到新的突破口打破这一恶性循环,见图 1。1.2业务困局:疫情防控常态化导致基础业务开展门槛提高展览是博物馆展示与传播文化最重要的媒介,摘要以国家典籍博物馆为例,分析其在疫情期间从顶层设计、外部合作、多元融合和数字技术等四方面所采取的主要举措,并对其运营效果进行佐证总结,从观众人数、办展水平、新业态发展、综合影响力等多个维度阐述了典籍博物馆取得的良好成效。基于此,笔者以点带面,围绕自身定位、综合实力、模式转型等三方面对博物馆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实施路径进行设想和谋划,力求探索出一条坚实的、有特色的、可持续的博物馆创新发展之路。关键词博物馆典籍运营发展doi:10.16703/ki.31-2111/n.2023.04.011余木子.博物馆运营如何应对危机提升质量以国家典籍博物馆为例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3(4):70-76.实践探索70-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3,9(4)Science Education and Museums是博物馆的业务之基、立身之本,然而疫情防控常态化致使典籍博物馆举办展览面临诸多困难。典籍博物馆的展览主要分为自办展与合办展,合办展又包括巡展、引进展等,疫情不仅对典籍博物馆的自办展造成冲击,对于馆际间展览引进和输出的影响也非常大。首先,疫情防控常态化让馆际间的合作“门槛”不断提高。为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政策,典籍博物馆在馆外人员进馆、跨省交流等方面变得格外谨慎,这导致馆际间的交流合作限制变多、推进困难;其次,疫情随时爆发的不可抗力也给很多正在进行中的合作项目带来阻力。协议终止、合同难履行等现象频发,展品运输、展厅施工、线下交接被迫中断的情况屡见不鲜,对外交流项目因不确定因素随时会被搁置。这些都导致典籍博物馆基础业务开展动力不足、缺乏保障、面临风险。1.3职责困局:文化输出率降低导致社会职责难履行以物教人、以史育人、以文化人是新时代博物馆的重要职责。然而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典籍博物馆有效履行这一社会职责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闭馆政策下的典籍博物馆无法做到足时面向公众开放,公众获取文化知识和服务的时长被压缩;另一方面,预约限流政策下的典籍博物馆无法尽数满足观众的文化需求,只有较少观众能够如愿享受到典籍文化的熏陶。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让典籍博物馆的文化服务从“全民共享”变成“限时限量”供应,文化输出总量、范围、效率均呈直线下降,观众投诉预约难、看展难、体验差等现象十分普遍,供给侧和需求侧的严重失衡导致典籍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公信力受到影响。同时,因闭馆时间长、客流量少等原因,展厅等场地资源闲置、展览等文化资源利用率低的状况时有发生,典籍博物馆传播文化的渠道变窄,社会教育职能难以充分发挥,致使其社会职责进一步被削弱。1.4技术困局:追求创新性发展带来的数字化挑战新时代的博物馆不仅要有好的内容、美的形式,更要运用新的方法、灵活的手段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1。我国博物馆早在多年之前便开启了“云”上数字化探索,疫情爆发又为这一探索按下了快进键,一时间云展览、云直播、短视频从刚需转为常态,成为博物馆有效应对疫情、实现智慧转型和创新发展的有力抓手。疫情期间,典籍博物馆紧跟时代步伐,尝试将线下活动转战线上。然而在数据大爆炸的今天,浅尝辄止的探索并未能让典籍博物馆从海量资讯中脱颖而出,数字化转型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全媒体时代,线上内容普遍具有“短、平、快”的传播特点,实现现象级传播需要创新内容形式、拓展传播渠道、了解用户需求2,但典籍博物馆缺少数字加工和新媒体运营等方面的经验。一方面,典籍博物馆缺少相应的专业技术人才推动图 1国家典籍博物馆资金流走向示意图71-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3,9(4)Science Education and Museums线上业务开展;另一方面,典籍博物馆缺少充足的财政资金支撑数字化建设长远发展。技术、人才、资金的不足限制了典籍博物馆的“云”端探索,导致线上发布内容缺乏新意、效果欠佳,对受众而言吸引力不足,传播范围十分有限。2?国家典籍博物馆应对困局的举措与成效2.1应对困局采取的举措面对疫情带来的困局,典籍博物馆多措并举,从政策、资金、业务、技术四方面着手,为有效扭转疫情困境、实现良性发展找到了新的突破口。2.1.1?以完善顶层设计、健全体制机制作为政策突破口为提升应急响应速度和应对危机能力,典籍博物馆不断完善政策措施、逐步健全体制机制,为业务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2022 年上半年 国家典籍博物馆应急情况处置方案出台,在总结过往经验的基础上,从参观服务、安全保障、设备设施、应急处置等方面,对疫情期间观众服务突发事件处理方法加以规范。在此基础上,典籍博物馆在实践过程中将顶层设计落地转化,形成了更为系统、完备、科学的具体措施,体现在展厅限流标准、人员分流对策、便捷式无接触服务等诸多方面,让典籍博物馆在后疫情时代的运营中更加规范高效、有据可循。2.1.2?以拓展外部合作、吸纳社会资本作为资金突破口面对资金困境,典籍博物馆将提升自主创收能力作为重要推手,积极拓展外部合作,加强对社会资本的运用,围绕文化消费新热点、新趋势不断筹划新项目,形成“共担成本、共分效益”的新型创收模式,实现资金的多源补充、良性循环,并不断深化与抖音、哔哩哔哩、耳朵里的博物馆等新媒体平台的合作。具体措施主要体现在:一是转变办展模式,通过引进合办,减少举办新展的前期投入;二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提升馆藏 IP 价值、扩大品牌效应,代替项目开发过程中的经费投入。2.1.3?以跨界多元融合、创新展览模式作为业务突破口当下,传统单一的展览内容已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博物馆需要带给观众更多维的信息,对他们产生情感的激发或思维的触动,增加展览的吸引力3。典籍博物馆不断探索实践,力求融合多重元素,丰富展陈内容及形式,打造跨界复合型展览。一是实现展览主办单位的跨界融合。这种跨行业、跨领域的交流互通,拓宽了展览选题策划范畴,促进了不同领域间文化的融合与发展,也起到了优化运营成本、降低疫情风险的重要作用;二是实现展览与文创产品的跨界融合。将文创商店作为展厅参观的“最后一公里”,让典籍文物借助文创产品这一载体形式,走出展览融入生活,建立起公众居家期间与典籍博物馆的情感联结;三是发挥游艺在展览中的应用。通过开发展览配套游艺活动,提升展览的趣味性和观众的主动参与性,探索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典籍文化,打造沉浸式观展体验。2.1.4?以数字技术应用、智慧展馆探索为技术突破口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5G 等新一代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的加工、利用与传播方式随之发生改变,博物馆行业适应潮流转型升级的步伐逐步加快。典籍博物馆顺势开启探索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业务的新发展模式。疫情时代,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社交方式发生深刻转变,足不出户“云”端畅游成为新晋时尚,这进一步加深了数字技术在典籍博物馆的应用,云看展、直播探馆等活动相继推出。同时,典籍博物馆还先行探索“智慧展馆”这一文化服务新模式,即基于馆舍、展览、展品搭建起完整的博物馆智能生态系统,并借助数字手段打通人、物、数据之间的交流壁垒,实现馆方、展览、观众三方的互通与共享,见图 2。2.2应对困局取得的成效2.2.1?观展人数稳步恢复得益于政策的有效指引和落地实施,在采取预约限流措施的前提下,典籍博物馆观展人数依然实现了快速回暖,2022 年接待观众人数较 2021 年同比增长 17.35%,较 2020 年同比增长 175.09%,在最大程度满足社会公众文化需求的同时,保障了到馆观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取得了开馆期间零感染的防疫成果。同时,在确保展厅疫情防控安全的前提下,典籍博物馆各项基础业务也在有序推进,如根72-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3,9(4)Science Education and Museums图 2“智慧展馆”运作模式据观众需求提供专业讲解、举办特色研学活动,公共教育服务范围覆盖国家党政机关、文博单位、教育机构、社会团体等各阶层人群。典籍博物馆以展览为视角、以讲解为媒介,促进了典籍文化的传播与弘扬,满足了各界人士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方面发挥着日渐重要的作用。2.2.2?自主办展能力不断提升为有效应对疫情,典籍博物馆不断修炼内功,精心打磨展览内容,策划推出了更多精品展览。一是基于跨界融合与外部合作,展览的主题和类型更加丰富。以“邂逅 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为例,该展览由典籍博物馆、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叙利亚文物与博物馆管理总局共同举办,这是典籍博物馆自开馆以来举办的首场中外合作展,也是首场器物类展览,实现了办展主题和类型上的突破。展览三家主办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以票务收入划分收益,有效解决了办展资金问题,为保障展览品质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三方文化资源的交融与碰撞,让展览的呈现形式新颖、别致且独具异域色彩,开展仅一个月便吸引 3 万余人到馆参观。火热的观展浪潮让各大媒体纷纷给予高度重视与跟踪报道,近 80家媒体对展览进行了宣传推广,其中主动来函报道的媒体有 29 家,促使典籍博物馆持续成为新闻热点和文化风向标,展览得到了公众和媒体的多方认可;二是借助数字技术,实现展览质量和数量齐头并进。以“珠还合浦 历劫重光 永乐大典的回归和再造”展为例,该展览在疫情期间从线下发展到线上,已累计推出线上巡展 300 余场,足迹遍布 10 余个省市。典籍博物馆通过数字手段让“云”游看展成为常态,不仅满足了人们在居家、隔离、闭馆等特殊时期的文化需求,同时还因展览质量佳、辐射范围广、惠及公众多赢得了业界的高度认可,斩获了“2021 年度北京市博物馆优秀展览”这一业界专业奖项。2.2.3?新业态不断涌现基于外部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典籍博物馆在新兴业务形态方面不断推陈出新,真正做到了能“博”能“舞”。在数字藏品方面,典籍博物馆利用馆藏 IP 与阿里巴巴鲸探平台开展合作,发布的 5 万件 天工开物数字藏品上线后即告售罄,激发起了大众对传统典籍文化的持续探讨和关注。在研学活动方面,推出“传统动画工作室”研学项目,通过在博物馆里设置画室,将传统典籍与经典动画生动结合,活动吸引了近 3?000 人次参与其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