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博士生学术志趣缘何消退——基于2022年Nature全球博士生调查数据的分析.pdf
下载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博士生 学术 志趣 缘何 消退 基于 2022 Nature 全球 调查 数据 分析
第1 7卷 第4期2 0 2 3年7月 J o u r n a lo f H i g h e rE d u c a t i o n M a n a g e m e n t V o l.1 7 N o.4J u l.2 0 2 3 d o i:1 0.1 3 3 1 6/j.c n k i.j h e m.2 0 2 3 0 7 0 5.0 0 8博士生学术志趣缘何消退?基于2 0 2 2年N a t u r e全球博士生调查数据的分析王 倩,蒋贵友(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上海2 0 0 0 6 2)收稿日期:2 0 2 3 0 3 0 8修回日期:2 0 2 3 0 6 0 6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教育学重点课题(A F A 2 0 0 0 0 7)作者简介:王 倩,博士研究生,从事教育政策与高等教育研究;蒋贵友,博士研究生,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网络出版时间:2 0 2 3 0 7 1 2网络出版地址:h t t p s:/k n s.c n k i.n e t/k c m s 2/d e t a i l/3 2.1 7 7 4.G 4.2 0 2 3 0 7 1 2.1 0 2 3.0 0 2.h t m l摘 要:学术志趣是博士生从事学术职业的内在动力,也是影响其科研能力的关键要素。然而,诸多博士生学术志趣消退,逃离科研界业已成为常态。本研究基于2 0 2 2年N a t u r e全球博士生调查数据,使用多元L o-g i s t i c回归分析发现,博士生自身状况对学术志趣消退具有显著影响,学术能力弱、心理健康状况不佳、持非学术动机的博士生更容易发生学术志趣消退状况;导师工具支持与情感支持负向预测博士生学术志趣消退;组织心理健康支持、资金支持、学术支持与职业支持对博士生学术志趣消退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基于此,博士生应明确读博动机,提升自身学术能力,通过多种途径调适自身心理健康状况;博士生导师应增强并发挥工具支持与情感支持的有效性;高校应重点关注博士生的培养过程,提升组织支持的针对性。关键词:博士生培养;学术志趣;培养环境;导师支持;组织支持;学术能力;读博动机文献标志码:A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 S I D):中图分类号:G 6 4 3文章编号:1 6 7 3-8 3 8 1(2 0 2 3)0 4-0 1 0 2-1 2一、问题提出对学术研究的纯粹追求是自洪堡精神发扬以来各国博士生培养的立身之本和重要目标。两个多世纪以来,伴随着博士生规模扩张、学术劳动力市场竞争加剧与供需失衡、学术教职的不确定性风险增加等问题的出现且日益严重1,逃离学术已然成为许多博士生的选择。无论是在加拿大还是美国,仅有不到2 5%的博士生选择继续留在学术界谋求教职2。有关我国博士生的研究也显示,学术部门对博士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有所下降,由此导致学术职业对博士生的吸引力明显减弱。根据2 0 1 7年与2 0 2 1年数据,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非人文学科的博士毕业生选择学术职业的比例下降了0.88.4个百分点3。事实证明,大量博士生在诸多内外因素的作用下自愿或被迫逃离学术象牙塔,学术志趣也在逐渐消退。马克斯韦伯(M a x W e b e r)在其著名演讲 以学术为志业 中将学术生涯比作一场鲁莽的豪赌,认为一个学者如若未曾在内心经历真正的科学体验,没有被所有局外人所嘲讽的独特痴狂,没有能够忍受未来多年沉积的等待,便不会怀有对学术的热情和以学术为志趣的决心4。由此可见,学术志趣是一种持久而稳定的韧性品质,是学者在学术道路上坚持奋斗的强劲动力与壮志雄心。从广义上看,学术志趣被定义为个人对旨在发展学术技能和知识的活动的取向;从狭义上说,有学者将学术志趣划分为学术兴趣、对未来的信心、职业抱负和自我表现四个维度5。综合而言,学术志趣是学术兴趣、学术志向、学术抱负与学术认同的结合体,是学者在自身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支撑下对学术研究的强大信念与坚守。学术志趣具有动态性和阶段性,且随着研究经历的累积而不断发生变化。学术志趣是影响博士生学术力提升的关键要素之一6,是其坚持学术职业取向的内在源泉,更是其持续学术创新的不竭动力7。既如此,博士生的学术志趣为什么会逐渐消退?哪些因素导致博士生不再以学术研究作为自身的志趣和追求?本研究基于2 0 2 2年N a t u r e全球博士生调查数据对这些关键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二、理论模型与文献回顾学术志趣是学者教育抱负与教育坚持的重要体现,已有研究通过诸多理论模型对学术志趣消退现象进行了解释。其中,约翰 P比恩(J o h nP.B e a n)开发的学生流失模型为考察学术志趣消退的影响因素提供了具有解释效力的框架。根据这一模型,学术、社会心理、环境等因素影响着本科生的社会化过程,进而导致学生作出放弃学术志趣的决定。具体而言,学术因素是指学生的学术能力与学业表现;社会心理因素是指学生融入所在学校和院系的主观感受,包括自身的目标、价值感、疏离感、与所在院系及导师联系的密切程度、社交生活等;环境因素包括资金支持、感知到的转学机会、同伴关系等8。近年来,随着研究领域的扩展和研究生教育问题的迸发,心理健康及情绪困境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一些与此相关的理论模型不断涌现。譬如凯伦H亨特(K a r e nH.H u n t e r)等在考察博士生离开学术界的意向时将情绪衰竭作为一个重要因素,构建了基于情绪衰竭、组织支持与导师支持的三因素理论框架9。在自我决定理论的基础上,大卫利特伊(D a v i dL i t a l i e n)等构建了博士生逃离学术生涯的理论模型,认为导师、院系其他教师和同伴提供的支持与激励通过博士生的感知学术能力对其学术志趣和教育坚持产生影响1 0。换言之,当博士生认为组织系统环境无法提供充足的心理支持时,自主调节能力难以得到提升,自我效能感会降低,便不会作出继续学术创新与追求学术使命的职业承诺。总之,已有理论模型证明,博士生学术志趣的消退是个人与其所在学术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结果。在已有诸多理论模型基础之上,本研究以亨特、利特伊等的理论模型为基础,结合调查问卷中的维度设计,构建了影响博士生学术志趣的三因素模型(如图1所示),从博士生自身状况、导师支持与组织支持三个方面考察博士生学术志趣缘何消退。图1 影响博士生学术志趣的三因素模型具体而言,博士生自身状况包括学术能力、心理健康状况与读博动机三个方面。其中,学术能力是博士生学术志趣消退的重要预测因素。当博士生对自身完成学术任务的能力逐渐丧失信心时,便会产生消极的学习体验,这种体验不利于其在学术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这一结论已被大量研究所证实。例如罗珊M毕晓普(R o s e a nM.B i s h o p)等发现,学术能力是博士生研究的基石,学术能力弱的博士生其学术志趣更易消退1 1。从博士生心理健康状况来看,焦虑、倦怠等情绪会在一定程度上消减这一群体的学术志趣。詹尼斯塔布(J e n n iS t u b b)等发现,博士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紧张、焦虑等情绪明显阻碍了科研进程,会导致其由于缺乏学术志趣而退出学术界1 2。从博士生读博动机来看,已有研究发现,读博动机对博士生放弃学术生涯走向非学术职业具有重要影响1 3。导师支持和组织支持对博士生学术志趣的影响在学术界已有较多讨论。从导师支持来301第4期王 倩,等 博士生学术志趣缘何消退?看,导师提供工具支持给予博士生课题帮助、专业联系、研究指导与反馈建议,提供情感支持向博士生表达关心、鼓励与安慰,会帮助博士生形成坚持不懈、坚韧不拔的学术品质。较低的导师满意度、较少的学术指导则会直接或间接降低博士生的学术兴趣,导致其学术志趣消退,从而走向非学术职业1 4。就组织支持而言,博士生在学校组织提供的心理健康、资金、学术、职业等的支持下,会逐步形成并深化学术热情,进而转化为学术志趣,坚定地走向学术道路1 5。反之,组织支持的结构性缺失则会消解博士生的学术志趣。已有研究解释了博士生学术志趣消退的内在机制与生成逻辑,证明了较低的学术能力、不良的心理健康状况、非学术动机、不充分的导师支持和组织支持使博士生无法形成坚定的学术志趣。综上所述,本研究深入分析和探究博士生自身状况、导师支持以及组织支持三项因素对其学术志趣消退的影响,助力当前博士生培养单位的管理改革与博士生教育制度的完善。三、研究数据、变量与方法(一)研究数据本研究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2 0 2 2年 自然(N a t u r e)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的研究生调查。这一调查涵盖了读博(硕)动机、经济状况、对自身学习经历的看法和评价、学习投入度、导师指导、院系支持、精神健康与歧视、职业选择倾向、学术自我效能感等主题。截止到2 0 2 2年7月1 0日,本次调查共收集到32 5 2名研究生的有效样本,其中博士生占比为7 6.8%。在国家分布上,中国博士生样本量占9.3%,美国占2 8.9%,法国和英国各占7.4%,德国占7.2%,印度占4.9%,上述国家的博士生有效样本量均达到1 0 0以上。(二)变量说明变量详细说明及描述性统计情况如表1所示。因变量为博士生学术志趣。如前所述,学术志趣具有动态性,是博士生对学术研究的强大信念与坚守。这一信念绝非一时的兴趣,而是博士生在学术研究过程中经深思熟虑之后逐渐建构的个人真诚选择1 6。这就意味着学术志趣的生成体现的是博士生在综合考虑现实情况之后对学术研究的坚守与追求。基于此,本研究将博士生对题项“与你开始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时相比,你现在从事研究的可能性有多大?”的回答作为衡量博士生学术志趣的依据,将“不太可能”和“有点不太可能”归为学术志趣消退,“同样可能”归为学术志趣不变,“更有可能”归为学术志趣加深。表1 变量说明及描述性统计变量名称变量说明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因变量学术志趣1=学术志趣消退;2=学术志趣不变;3=学术志趣加深1.9 50.8 2 813自变量自身状况导师支持组织支持学术能力学术能力自我评价题项的均分4.1 10.7 5 715心理健康状况0=心理健康状况不佳;1=心理健康状况良好0.4 10.4 9 201读博动机0=非学术动机;1=学术动机0.5 40.4 9 801情感支持17分(1=非常不满意;7=非常满意)4.7 21.8 6 817工具支持17分(1=非常不满意;7=非常满意)4.3 81.8 6 817心理健康支持15分(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2.9 71.0 6 515资金支持17分(1=非常不满意;7=非常满意)3.8 41.5 3 917学术支持17分(1=非常不满意;7=非常满意)4.1 81.4 0 717职业支持17分(1=非常不满意;7=非常满意)3.5 71.7 0 717自变量包括博士生自身状况、导师支持与组织支持。一是博士生自身状况,包括学术能力、心理健康状况与读博动机。N a t u r e调查包含了8种能力的自我评价,具体是数据收集和分析能401 第1 7卷力、设计稳健可重复性实验能力、论文撰写能力、申请基金资助能力、管理复杂项目能力、制定商业计划能力、人员管理能力与预算管理能力,采用李克特5分量表进行测量。本研究参照王传毅等的划分方式1 7,将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设计稳健可重复性实验能力、论文撰写能力作为博士生的学术能力进行分析。至于心理健康状况,本研究根据博士生对“你曾经接受过与学习相关的焦虑或抑郁治疗吗?”的回答,将选择“是”“我想得到帮助,但还没有寻求帮助”“我需要帮助/已经请求帮助,但尚未得到帮助”归为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将选择“不”的博士生归为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对于读博动机,本研究将博士生对“你决定攻读博士学位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作为博士生读博动机的测量依据,将选择“我想从事学术职业”“我想继续我的研究”“对我选择的研究主题感兴趣”设为学术动机,将选择“我想从事非学术职业”“没有博士学位,就没有我想要的工作”设为非学术动机。二是导师支持,包括情感支持与工具支持。导师支持主要以博士生对“你对以下方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