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OBE视角下课程思政的逻辑建构路径与方法.pdf
下载文档

ID:2749725

大小:1.29MB

页数:4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1-2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OBE 视角 课程 逻辑 建构 路径 方法
一、引言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教育模式,又称为成果导向教育、能力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或需求导向教育。OBE教育模式是基于以成果为目标导向,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进行的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知行合一。1OBE教学模式突出教学与能力之间因果关系,优化教学设计和保障机制来实现能力提升和目标实现的效率与成果。把目标作为逻辑起点,从反向考量实现目标的需求与条件,创造条件来支撑推动目标实现。OBE教学设计始终围绕支撑目标需要的理论、逻辑、条件、并以这个范畴的要素作为因变量,在教学全过程围绕需求探究机制。OBE从理念到实践逻辑建构是避开试错的思维,所有实践过程与环节都围绕既定目标展开,所以各项举措都针对性强、效率高。结果导向设计的前提是分析出思政课的难点与痛点,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思政课改革就是要改变难点形成的原因,找准原因需要以新的技术手段推动评价方式方法升级,从定性向定量的转化是一个发展方向。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难点1.思政教育主体(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近年来各大高校将课程思政这一任务提上教学工作日程。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高校教学工作强调“课程思政”2的重要性,并将“思政”内容作为课程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作为思政教育工作OBE视角下课程思政的逻辑建构路径与方法胡业生(蚌埠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蚌埠233030)摘要:以工程论证的理论范式和审查视角分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合力形成机制,发现从科学视角建构立德树人的底层逻辑与价值输出是打通科学与人文的桥梁,是对培根铸魂大思政格局的有益探索。科学视角细分结果导向内涵,拓展持续改进的路径范式、系统思维统摄思政对人教化与转化是新工科、新文科共同的逻辑交集,彼此边界拓展融合是合理机制形成的关键。在大数据科学的帮助加持下,困扰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五个方面的难点,即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动机各有不同、教学内容单一乏味、师生互动极其有限,以及教学评价不合理将有望得到突破。关键词:逻辑建构;知行合一;系统论;课程思政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44X(2023)07-0030-04收稿日期:2023-03-15基金项目:2022年度安徽省重大教改项目“基于OBE逻辑框架思政教学理论实践一体化研究阶段性成果”(jyxm0910)作者简介:胡业生(1974-),男,安徽五河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科技哲学。2023年7月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Jul.2023第40卷第7期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Vol.40 No.730胡业生:OBE视角下课程思政的逻辑建构路径与方法中的主体,应该对教育工作内容起主导作用,对整个课程内容的制定,专业内容与思政内容的占比,同向同行的结合方式等方面均应具有整体把控的能力。但是在高校现有的教学工作中,除了“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教师以外,大部分非思政专业教师的思政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教师仅仅是为了完成课程思政任务而勉强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并未将专业知识与思政知识充分结合。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于各大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是亟待解决的。2.思政教育客体(学生)主动性不高。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覆盖了每一个教育阶段,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想品德”与“政治”课程,高中教育阶段的“政治”课程,3以及高等教育阶段的各门思政课程。这些课程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了解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变化的规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系列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课程。作为思政教育客体的学生在整个学习生涯中都会接受这方面的教育。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教育仍以应试教育为主,往往导致学生对于考试中容易提高成绩的科目较为注重,而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甚重视。尤其是在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普遍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学习的主动性不高,往往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枯燥乏味,晦涩难懂,学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对于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方式主要以死记硬背为主,缺乏深入思考,缺乏结合自身实际的知识内化过程。对于其他专业课程中加入的课程思政内容更是采取一种一带而过、敷衍了事的态度。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不仅与应试教育的现状有关,更与学生在思政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较差相关。3.思政教育内容局限性较强。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课程主要包括“政治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科学社会主义概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国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国革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思想政治教育原理”,除了思想政治专业学生以外,非思想政治专业学生涉猎的思政相关课程较为局限,且仅以公共课程的形式开展,主要涉及内容局限于“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些课程对于学生而言内容晦涩难懂,与实际生活结合不紧密,因此学生通常抱有一种得过且过、浑水摸鱼的学习态度,难以真正从中获得启发,从而对自身的三观培养、人格养成产生影响。对于教师来讲,思政课程内容往往倾向于政治、历史、理论方面的内容,非思想政治相关专业教师往往很难将思政内容与专业理论结合,通常出现课程思政内容与专业课程连接不紧密,无逻辑关联,思政牵强的现象。4.思政教育过程中主、客体互动有限。在传统的授课模式中,教学主体即教师处于主动地位,带动整个课程走向,教学客体即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跟随教师的教学节奏被动接受知识。随着课改的深入,高校对教师授课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提出了较高要求,大部分的教师都会有意识地在授课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从而达到提高授课质量的目的。但是在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这种互动明显不足。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是非思想政治专业教师自身思政理论基础薄弱,专业知识和思政内容的结合生硬,缺乏例证,无法引出与学生互动的关键点,往往在课堂思政环节陷入课堂氛围低沉的局面。第二个是学生自身对思想政治教育不甚重视,无法理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往往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抱有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因此无论是对思想政治专业课程还是对其他专业课程的思政部分,都有一种不予重视甚至敷衍了事的心态。在这种不正确学习态度的引导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大大下降,从而降低与教师的课堂互动性。5.缺乏思政教育成效的评价标准。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公共课程通常在低年级以必修课的形式开课,考试方式通常比较单一,以闭卷考试或课程论文形式考核。这种考核形式缺乏新意。应对考试的学生通常以死记硬背,或撰写套用模板的论文来完成任务,更有学生会用在网络上东拼西凑的方式完成课程论文。另一方面,对于非思想政治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内容更加无法通过考试的方式反馈教学结果,大部分专业老师会在课程考核的内容中重视专业相关知识的考核,忽略课程思政内容,即便考核涉及少量课程思政相关内容,考核方式也多半浮于表面,无法通过考核了解学生对课堂思政内容是否产生了共鸣?是否将知识内化?是否通过思考而达到积淀自我的目的?这样的考核形式造成学生无法真正通过课程内容来审视自我、剖析自我、塑造自我。即便有少数学生通过思想政治课程或课程思政,提升了自我的思想政治素养,也无法通过这种传统老套的考核方式体现学生之间的差距。没有好的教学成效评价标准就无法准确反馈教学效果,高校从教者在无法得到教学效果的有效反馈时,也将无法再对教学水准的提升提出建设性方案。因此,一套完善、科学、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评价标准,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31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7期三、提高思政教育效率的路径(一)提高思政教育效率的路径1.加强对教师专业水平的数据分析。思政教师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收集教师的相关数据,以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提供参考。首先,是思政老师的专业背景,从事思政教育工作的教师不一定是接受了思想政治专业的教育。基于全国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现状,大部分教师是来自思想政治相关专业的学科。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若要提高教师的思政教学水平,需要精准筛选出非思想政治专业毕业的教师,再进行专门的专业培训。其次,即便是有思想政治专业背景的教师队伍,仍然存在较大的专业水平的差距。比如有些教师只获得硕士研究生学历,有些教师获得了博士研究生学历,有些教师注重研究,有些教师重教学等等。只有对教师队伍的学习与研究的背景进行详细的数据考察,才能针对复杂的教师专业水平情况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提升方案。2.加强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较大差异,这是任何时代、任何阶段、任何地方都存在的普遍问题。如果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则需要更为全面的数据收集。首先是要寻找原因,为什么学生缺乏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积极性。是因为公共课在学业成绩评分中的比重较低?是因为教师的授课方式枯燥乏味?是因为对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兴趣?还是因为普遍存在的大班授课降低了学习效率?抑或是学生们普遍没有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重要性?等等。针对此类问题,以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相关的数据然后再进行详细的分析,才能进一步针对问题提出具有创建性的解决方案。3.加强对思政教育内容数据的分析。传统的思想教育,内容单一、体系僵化,很难提高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效率。因此,如果能适度扩宽课程,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更为紧密,和不同专业知识的结合更为频繁,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教师和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刻板印象。至于如何扩宽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和体系,仍然需要充分征求教师和学生的意见,从而达到具有针对性的思政教学体系优化。4.加强对思政教育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数据分析。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方式不应该仅仅限定在课堂上。课堂上的互动是一种传统的师生互动方式,它有优点,但也有不足。因此,我们应该借助于更多的教学手段,来增加思政教育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如:增加实践课程,参观思想教育基地,增加学生对思政教育的体验感,而不仅仅只限于对书本知识。利用新媒体进行在线沟通匿名沟通,使得学生能够提出平时不敢提出的问题,从而提高师生互动的效率。同样,我们需要对不同的互动方式进行数据统计,然后进行科学的规划,从而达到提高思政教育效果的目的。尤其是以问题链模式深度研究热点背后的内在关联,以及社会焦点背后的深度原因分析,并以量化手段,分析数据背后关联程度,这样更有说服力。5.加强思政教育成效评价标准的数据分析。思政教育不仅要在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以及师生互动上下功夫,在思政教育的效果评价上更加需要精准的大数据分析。因为这精准衡量思政教育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标准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考试和论文,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为死记硬背或者模板式的论文提供了机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因此与实践应该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对思政教育的评价,应该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优秀作风,以及额外奖励综合来评价思政教育的成效。这就要求我们收集学生更多的思想和行为数据,做出更加合理与科学的分析。这样,才能更为全面和深刻地评价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在数据分析科学研判的基础上,需要建构出来一套新的教学范式与逻辑,以遵循信息化时代信息内化吸收的规律。在新的范式和逻辑体系建构中需要遵循相应的原则。四、课程思政逻辑构建的原则及路径1.课程思政逻辑构建的原则。课程思政逻辑建构的原则包括整体性思维原则、辩证思维原则、协同性原则、实践性原则。“以生为本,持续改进,结果导向”的逻辑视域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是一种强调实践与理论相互结合的整体发挥作用教学方法。以生为本的底层逻辑是坚持辩证法思维原则,让学生有获得感、教师有存在感、课程有价值感,才能真学、真信、入脑入心。这是思政教学立德树人的价值发挥作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