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
导师制
视域
学生
校园文化
活动
参与
机制
研究
现代商贸工业2023 年第 18 期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 No.18.2023本科生导师制视域下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参与机制研究宋宏越 杜岱峰(泰山科技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摘 要:高校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为了更好地发挥本科生导师制在推动校园文化活动发展与进步中的积极作用,对高校本科生导师制视域下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建立参与机制,实现“以生为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最终目的。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校园文化活动;参与机制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23.18.043 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国高等教育由传统转向现代,由精英化转向大众化的一个重要研究主体。中国统计年鉴 2022数据显示,截至2021 年底,我国普通本科在校人数1825.746 万人,针对日益增加的庞大人数群体,本科生的校园文化活动参与研究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本科生导师制作为高等教育公众化背景下的精英教育进入到了高校体制改革中,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是现目前特色高校建设化进程中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也是富有学校特色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结合,导师制视域下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建设是推进校园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正确指导并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服务意识等。1现行国内本科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的现状本科生导师制是由清华大学率先提出和实施的一种全新校园文化管理制度,它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也是我国部分高等院校目前开始采用的一种培养人才模式,它要求学生自主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教师在活动中指导学生参与或者共同参与开展相关活动。通过对学生实行全程、全方位的指导和管理,充分发挥本科生导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和优势,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素质。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三十一条指出,高校需要以培养人才为重点目标,以此围绕来开展教学与科研以及社会实践等活动。通过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行,能有效加强对本科生学业与生活的指导,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激发学生自主管理意识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学会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评价并不断调整努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今后走上社会打下坚实基础。2 目前高校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参与机制中所存在的障碍2.1 校园文化活动参与建设中缺乏整合性高校活动开展过程中,在各二级学院之间容易出现重复性,一是活动名称的含糊不清,导致学生在筛选活动中容易出现偏差;二是活动的重复性开展导致校级活动与院级活动的混淆,特别是在一些纳入学分统筹的活动中,因为承办部门的原因导致期末综合测评计算的困难;三是活动归类不明确,部分活动因活动性质的划分容易出现多个部门同时管理,活动协调和责任划分出现很多问题。2.2 校园文化活动参与建设中缺乏影响力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于校园文化活动的关注度较低,甚至有些学生表示不愿意参与,究其原因突出表现为校园文化活动与专业的脱节,普遍的主题教育类和文化艺术类较多,但是涉及学校特色和专业特色的活动却少之又少;另外一点是活动质量没有保证,针对活动的开展缺乏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缺乏获得感。2.3 校园文化活动参与建设中缺乏创新性现目前随着本科高校的特色化办学理念的建设和推行,校园品牌活动建设以及“一院一品”活动的确定,高校开始陆续将校园活动建设的“品牌化、精品化”理念推上了新高度,但在推进过程中对于活动的创新性建设的目光也逐渐转移,因为固化的活动开展模式和固有的教育意义使得活动针对新生参与并想取得成绩存在很大障碍,想要创新非常困难。3高校本科生导师制视域下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机制基本特征本科生导师制是现目前高校教育改革背景下,帮助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最快捷且有效的一种互动式教育模式,通过对学生的指导和培养,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在“第二课堂”的开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1)导学性。本科生的年龄阶段和人生阅历,导致了他们在接收新鲜事物时的辨别力缺失和认识的明显不足,容易出现思想上的困惑和行动上的盲目。但本科生导师制的“导学”定位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增强对自身专业的了解并且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校园活动,积极创造有利的条件,521现代商贸工业2023 年第 18 期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 No.18.2023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生产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科研能力,指导学生参与导师学术类或兴趣类的活动,在帮助学生获得专业知识和社会经验,培养其环境适应力,促进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方面,其功效往往要超过课堂教学。(2)创新性。校园文化活动在各高校中呈现出不同的特色,但究其根源,都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通过导师的带领指导,能更加精准的从校园文化活动的管理、开展及娱乐中汲取营养。并且,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主体作为社会的专业人才,不再满足于简单、传统的知识反复,通过导师的指导,能高效提升活动开展的最终效果及过程管理,并且不断实现活动开展的传承性和创新性。(3)教育性。目前“00 后”本科生作为大学生主要群体,身处中国社会转型期,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及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高等教育的知识和文化传播以及为社会、人类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教育特征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加突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课堂教育的延伸和补充,通过本科生导师制的指导,能够有效建立健康、良好、可持续的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更能够有效强化和发展课堂教育,扩大学生学习知识面并且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困难问题的能力,促进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创新和自我提高。4本科生导师制视域下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参与机制的构建4.1 构建多元化本科生导师制校园文化活动参与机制本科生导师制以“老师+学生”的团队形式组织或参与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传统的本科生导师制由单一的导师进行指导开展,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维度具有局限性和固化性,很容易因为性格、专业、活动特征的不同等造成指导困难。成功的本科生导师有赖于师生之间性格的高度投合和兴趣爱好的高度默契,建议在建立校园文化活动开展指导的师生导学关系中可以具有灵活性,允许师生互甄互选,增强师生之间的适应性,促使师生间更加平等地交流与沟通,形成相对灵活导学关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升本科生导师制建立的价值产出。4.2 构建激励化本科生导师制校园文化活动参与机制目前,我国各高校针对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建设中存在一个普遍问题就是重视程度不够,各方协作机制没有提供合理恰当的激励保障,高校应将校园文化活动的建设开展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一个正确价值导向,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指导并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建立监督机制避免学生参与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中的行为不端现行;建立保障机制保证本科生导师在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合理性和创新性。4.3 构建科研化本科生导师制校园文化活动参与机制导师制在本科生的成长发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导学和培养,积极建立导师制“以研促学”的育人模式,引导本科生参加科研类的校园文化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很多本科生在大学阶段的科研能力较弱,在校期间参加的活动质量参差不齐,甚至部分出现在进入研究生阶段后倍感吃力。因此充分发挥本科生导师制的作用,本科生在导师指导下,选择高质量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有效提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科研素质的培养,不再局限于科研项目制育人模式下导师角色的专一性,更加提升了师生的交流互动感及共同参与感,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思辨能力。5 总结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154 号)指出:“实施以导师制为主要内容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并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行导师制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的目标。本科生导师制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校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地提升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学校行政工作机制中存在的缺陷,激发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热情和动力,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然而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导师指导活动的参与度不高、激励不足等问题,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推进本科生导师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保证制度体系的完整性、规范性和连续性,积极完善相关制度规定与监督检查工作,从构建师生共同参与机制、激励机制以及保障机制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多层次的制度体系和全方位的制度保障。参考文献1 魏霞.基于调查分析的本科生导师制发展动力分析J.高教学刊,2018,(03):194-196.2 陈瑞华.应用型本科院校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2017.3 冯乐安,辛文波,何瑛,等.高校共青团组织对大学生思想引领现状及路径探寻 来自甘肃 6 所高校的调查研究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27(01):42-45.4 刘萌.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管理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5 黄锁义,黎巧玲,林梦瑶,等.以科研和竞赛为特色的导师制实践型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10):168-171+182.6 方大春,裴梦迪.本科生导师制功能定位与育人模式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6(05):78-79+94.7 陈余丹.基于学生需求的本科生导师制探讨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3.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