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遗忘的台湾闽南“义民军”与其“忠义”史实——以林爽文事件时诸罗、台湾两县为例.pdf
下载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遗忘 台湾 闽南 义民 与其 忠义 史实 文事 件时诸罗
第 卷 第 期 年 月龙 岩 学 院 学 报 历史社会被遗忘的台湾闽南“义民军”与其“忠义”史实 以林爽文事件时诸罗、台湾两县为例张正田(龙岩学院 福建龙岩)摘要:清代台湾府诸罗县大约包括今云林、嘉义等县市及台南市北半部一带,台湾县则位于今台南市区一带。若将两者合为一观察区观察清代林爽文事件,可知该地区除府城台湾县外,该事件不太像以往农民起义或“天地会反清复明”说法,也并非如台湾民间方面纠葛的“闽客情结”,而是呈现“漳、泉”两籍闽南人彼此敌视攻战史实。但无论如何,“嘉南闽南义民军”确实和台湾“客家义民军”一样曾抵御漳州林爽文部,其“忠义”史实实不该被“历史遗忘”。关键词:台湾闽南“义民军”;诸罗县;历史记忆;历史失忆;台湾南部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清代台湾社会可分为“漳州”“泉州”两系闽南人及“闽西、粤东客家人”等三大类汉人族群,彼此“畛域”分明,相互竞争械斗亦偶有合作。在清代林爽文事件()中这三大族群各扮演什么角色,如何互动竞争?在朝廷眼中“孰忠”“孰奸”?林爽文事件是否可属农民起义的一种?皆是可观察焦点。清代台湾府诸罗县境,约相当今台湾南部云林、嘉义等县市及台南市北半部一带;台湾县则为今台南市南半部的市区一带,所以可将两县合为一观察区,观察该事件时本区的汉人各族群互动关系。林爽文事件之后诸罗县被乾隆改为今名嘉义县,为统一称呼,此处仍用老地名称为诸罗县。一、清代诸罗、台湾两县境范围清代诸罗县继承自郑成功所设天兴县,年郑成功复台后将全岛奏设为福建省承天府,府城设在今台南市区。明郑承天府仅管两县,即府城以北天兴县与以南万年县。明郑天兴县辖区貌似辽阔,从今台南市区直到台北、基隆等地都是其“法理上”辖区,但实际上天兴县只能统治到今台湾南部云林、嘉义、台南等数县市,约当今嘉南平原一带。郑成功过世后其子郑经“接班”,将天兴县改为天兴州,万年县改为万年州(明代散州但不辖县)。到 年施琅复台后,清廷除在台湾府城一带新设附廓县台湾县外,又将天兴州改名诸罗县,万年州改名凤山县。清代诸罗县与台湾县以今日曾文溪为界;凤山县与台湾县以今二仁溪为界,两溪距府城很近,所以台湾县实际面积很小,却是当时全岛精华所在。因施琅复台两岸一统造成“利多”,使闽粤两省人鉴于台湾、诸罗、凤山“三县皆称沃壤”卷十七,遂纷纷移民到台,造成台湾“自入(大清)版图后,人民辐辏、庐舍殷繁”卷二二,的移民高峰,人口激增也会加速台湾的中、北部开发。所以施琅复台 年后的雍正元年(),清廷已因台湾中部人口暴增而新设彰化县;雍正九年()时更在台湾北部新设淡水厅(清代县级散厅)。也因台湾中部、北部皆已新设县级单位,到林爽文事件前,诸罗县辖区就大致固定管辖今日嘉南平原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张正田,男,台湾苗栗人,龙岩学院师范教育学院暨闽台客家研究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唐宋史与两岸客家历史文化。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台湾林爽文事件及清廷褒忠旌义历史意义研究”()。被遗忘的台湾闽南“义民军”与其“忠义”史实 以林爽文事件时诸罗、台湾两县为例历史社会一带;台湾县仍局限在面积狭小的今台南市区一带。二、相关研究回顾林爽文事件研究成果相当多,尤以台湾省为盛,这是因台湾民间“历史记忆”常误以为该事件是场闽客械斗事件,而“历史遗忘”了该事件其实更像一场全台漳泉大械斗;加之因这场事件衍生的台湾“客家义民信仰”为台湾北部“南桃园”与新竹县一带客家人虔诚祭祀,常使部分台湾闽南人不悦,著文诋毁台湾客家“义民信仰”只是“孤魂野鬼”的“阴庙”,连出身台湾南部闽南籍的台湾“中研院”研究员亦不例外。在大陆学界,林爽文事件常被视为农民起义一环,如刘如仲台湾林爽文起义台湾林爽文起义资料选编二书与试论林爽文顺天政权的性质及意义台湾林爽文起义及其发布的委札和军令等文是较早期研究成果,着重从农民起义角度观察林爽文事件的历史意义;曹凤祥曾著文探讨清廷平定林爽文事件的战略布局;谢茂发曾著文探讨当时福建绿营水师的软弱无能;李智君也曾分析过该事件时清廷对漳州府的社会控制;吕柏良则侧重探讨平定该事变的八旗官兵在海峡西岸的分布地。对林爽文事件性质的不同看法方面,季云飞曾著文对林爽文事件性质做一辨析,认为林爽文事件其实是危害台湾地方社会的动乱与企图分裂国土的叛乱行为。刘平曾有两篇文章认为清代台湾移民社会矛盾尖锐,是会党与暴力产生的温床,也认为天地会与林爽文起义间该没有直接因果关系。上述诸文实承继孔立 年清代台湾林爽文起义的性质问题一文学术脉络而来,此文对林爽文事件“是否由地主还是农民阶级来领导”或“有没有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等角度曾有所质疑。一些学者也开始发现可从台湾汉人内部族群关系角度观察林爽文事件性质,如祁开龙以此探讨台湾三大民变中的林爽文事件。谢重光探讨清代台湾朱一贵与林爽文等三大民变中曾替清廷出力甚多的台湾南部“六堆客家义民”历史评价问题,认为六堆“客家义民”是在南台湾具优势的漳、泉两系闽南人压力下不得不保卫家园之举。张正田被遗忘的大清与苗栗“英雄”:程峻、寿同春、钟瑞生与苗栗义民军台中神冈北庄客家“义民首”李安善事迹考林爽文事件时汉人内部族群关系 以今大台北地区为例等文,分别对林爽文事件中的台湾不同地域,如台湾北部“桃竹苗客家地区”与今日“大台北地区”,以及台湾中部地区各做探究,认为在大台北地区、桃竹苗地区和台湾中部的林爽文事件是呈现以漳泉械斗为主轴的漳、泉、客三籍对立;但台湾南部凤山县境则一定程度呈现闽客械斗的族群关系。吴正龙则以类似角度分析该事件时台湾中部彰化县的“战争史”与族群对立问题。所以目前就台湾南部诸罗、台湾两县之林爽文事件中汉人内部关系文章尚少见,虽然李天鸣曾以“战争史”角度探讨当地林爽文事件中的诸罗战役,但并没有谈及当地汉人内部族群关系。可见在探讨台湾南部诸罗、台湾两县的汉人内部族群问题与林爽文事件关系上尚有一定发挥空间。三、林爽文事件肇端林爽文系福建漳州平和县人,乾隆 年()随父渡台,住清代彰化县大里杙(今台中市大里区),后加入天地会并成为该会分舵领导人之一,又在乾隆 年()月率会众“反清复明”攻打彰化县城卷十四,;,县城陷落后林爽文自称“盟主大元帅”,建年号“顺天”卷三,;卷十二,。与此同时,原籍漳州亦同属林爽文部的王作、林小文,在彰化县以北的淡水厅起而响应,但都同遭淡水厅的泉州“义民军”与客家“义民军”强力反击。此外在清代彰化县也有泉州“义民军”与客家“义民军”反击林爽文部,差别在于淡水厅的泉、客“义民军”成功抵御住林爽文部,但彰化县境内的则互有胜负,其中“北庄义民军”首领李安善(李乔基)惨死。在台湾南部凤山县境则有同属林爽文部的庄大田(漳州平和人)部也遇到台湾南部“六堆客家人”的“客家义民军”反击而败。虽然林爽文是利用天地会“反清复明”为口号“起事”,但实际上因其部众大多数是漳州闽南人,又因当时台湾处于“移民社会”,生存不易,常造成汉人各方言群彼此矛盾摩擦械斗,当时台湾三大族群中的泉州闽南人与客家人并不愿意帮助甚至敌视以漳州人为核心的林爽文部。在台湾南部诸罗、台湾两县之林爽文部是否也会遭遇类似的方言族群问题,使当地泉、客家不愿与林爽文部站在同一阵线?在当时诸、台湾两县的客家人数是否够成为一区域势力?被遗忘的台湾闽南“义民军”与其“忠义”史实 以林爽文事件时诸罗、台湾两县为例历史社会其实在林爽文事件前四年,台湾还曾发生波及当时汉人已开发区的漳泉大械斗事件,见台湾采访册载:(台湾)漳泉分类,起自乾隆四十七年()秋冬之际,彰化(县)刺桐脚庄民林阿铿因赌争较铜钱数文起衅,斗殴致命于是村民有插居者,漳人及漳籍者移于漳庄;泉亦如之,各党其众,以神佛大旗为号。泉大书“泉兴”二字;漳大书“兴漳灭泉”四字,伐木为棍斩竿为枪持相斗杀。祸延诸罗(县),日甚一日抢杀焚毁官不能制。上引文知这场 年台湾漳泉大械斗后的台湾漳、泉双方仇恨加剧,这影响到 年后的林爽文事件,使台湾许多地区呈现“爽文本漳籍,故泉人不从乱”,乃至泉州人响应朝廷号召主动组成泉州“义民军”征讨林爽文部。四、诸、台两县闽南“义民军”“忠义”战事(一)诸、台两县境为漳、泉两系闽南人优势区林爽文事件前的诸罗、台湾两县境内,几乎都是漳、泉两系闽南人优势区。按康熙末编纂的诸罗县志载:(诸罗县)佃田者,多内地依山之犷悍无赖潮人尤多,厥名曰客号曰“客庄”自下加冬(按:今台南市后壁区一带)至斗六门(按:今云林县城斗六市),客庄、漳泉人相半,稍失之野,然近县(城)故畏法。斗六(门)以北,“客庄”愈多。卷八,上引文后半句“斗六门以北”的台湾中部,到雍正元年()时,清廷以斗六门北侧不远处浊水溪为界新设清彰化县后,将属彰化县辖地,至今仍同。所以“斗六以北,客庄愈多”的彰化县偏南境,当地客家后裔其实早被具有人数优势的闽南人同化为“福佬客”,今日这一带俗称为“南彰化(福佬客)地区”。又上引文前半句说明浊水溪以南的清诸罗县境“自下加冬至斗六门,客庄、漳泉人相半”。这一带在康熙末时尚是“漳泉闽南与客家、潮州各半”,但到约六十年后的林爽文事件时,此处客、潮两族群也都被闽南人逐渐同化。自郑成功复台以来,因郑成功是泉州府南安县闽南人,最早开发的城镇即是今台南市区,其麾下军民除闽西长汀县客家人刘国轩所部外,其余大部分都是漳、泉闽南人居多。此后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台北开港”为止,台湾府政治中心一直都在府城台湾县,使台湾南部拥有全台最优势的闽南文化,至今仍然,号为“南台湾特色文化”,在三百多年来曾同化了台湾许多小族群如台湾福州人、莆田人、潮州人等,如今也只剩台湾客家人与 年前后随蒋介石“迁台”的“台湾外省人”,以及位于台湾中央山脉一带的台湾少数民族三者没被完全同化。(二)诸、台两县“义民军”“忠义”战事举隅林爽文事件之际,因当时台湾政治经济重心尚在台湾南部而非台湾北部,关于这事件的史料记载也大多着重事发当地的台湾中部彰化县,与台湾南部诸、台两县乃至府城南邻凤山县,在北台湾淡水厅的记载史料并不多,所以诸、台两县相关史料繁多只能择要举之。但也因台湾南部相关史料很多,所以有前引以“战争史”角度研究台湾南部林爽文事件的成果,也有讨论该事件时曾率领官兵与“义民”坚决防守诸罗县城却被乾隆下狱的柴大纪将军之文。但其实在林爽文事件事发之初,已有诸、台两县闽南“义民”被召帮助平乱:乾隆五十二年()二月十七日黄仕简谨奏(追述去年十二月)台湾道永福等招募乡勇、义民协同官兵守御,自十二月初九、初十、十三等日打仗,杀死贼匪甚多。卷一,这是林爽文事件事发之初,驻今台南市区的台湾道台永福等官方招募当地乡勇“义民”力抗林爽文部,其所招的“义民”该是诸、台两县乃至凤山县之漳、泉籍闽南籍“义民”为主。又台案汇录庚集卷一记载:福建台湾镇总兵官臣柴大纪谨奏十二日探得贼匪聚众三千余人,离诸罗县城二十里之大坪顶。臣随饬台湾游击杨起麟带兵八百名,又武举陈宗器、黄奠邦带领义民(朱批:此等出力之人,皆交常青议奏)于十二日夜五更起行,黎明齐赴大坪顶围拿,杀毙贼匪多名。卷一,被遗忘的台湾闽南“义民军”与其“忠义”史实 以林爽文事件时诸罗、台湾两县为例历史社会上引文陈宗器、黄奠邦是当时诸罗县表现十分“忠义”的泉州籍闽南“义民军”首领,黄奠邦是今台湾省嘉义县一带历史先贤,其麾下“义民军”表现亦佳。又台案汇录庚集卷四载:武举陈宗器、黄奠邦、监生蓝应举各率义民为大兵向导,护送同往,亦属可嘉,陈宗器、黄奠邦、蓝应举俱着予以官职,用示奖励。卷四,上引文可见两位武举人“义民首”陈宗器、黄奠邦并列,另还有监生蓝应举也是“义民首”。但爬梳诸史料,暂不能知蓝应举原籍。又有诸罗县“义民”追随驻防诸罗县城的总兵柴大纪力抗林爽文部事:乾隆五十二年五月十六日柴大纪驻守诸罗两月有余,贼首纠合匪徒万余屡次侵扰,该总兵督率官兵、义民奋勇截杀,连得胜仗,斩获甚多。卷一,又有乾隆为嘉勉诸罗县“义民”奋勇抵抗林爽文部,“忠义”过人,将诸罗县改名今称的嘉义县史料:台湾逆匪林爽文纠众倡乱以来,提督柴大纪统兵剿捕收复诸罗后,贼匪屡经攻扰,城内义民帮同官兵奋勇守御,保护无虞。该处民人急公向义,众志成城,应锡嘉名,以旌斯邑,着将诸罗县改为嘉义县。卷一,又见治台必告录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