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靶向发力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靶向
强化
企业
科技
创新
主体
地位
http:/http:/靶向发力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殷凤春刘波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作为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企业离市场最近,对市场需求反应最灵敏,是创新需求的主要提出者和科技成果市场价值的最终实现者。江苏一直高度重视企业创新工作,坚持把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作为事关长远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任务。迈向新征程,江苏需聚焦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重大原创技术突破中发挥作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当前,江苏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创新要素加速向企业汇聚,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企业科技创新的主导能力不断提升。2022年,全省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700亿元,对全国的贡献接近12%。研发投入强度超过3%,达到创新型国家和地区中等水平。全省85%以上的研发投入由企业完成,80%的科技平台和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在企业,70%的有效发明专利由企业创造。企业科技创新的贡献能力不断增强。2022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4.4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8.7万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48.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7%。规上高新技术企业以占规上工业企业30%的数量创造了39%的工业产值、51%的利润、69%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企业科技创新的融合能力不断提高。2022年,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指数水平达到66.4,其中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分别为74.2、63.5、54.8。2.2万家企业完成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诊断,1万家企业完成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项目,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达到88.3%、62%。企业科技创新的可持续能力不断拓展。2022年,全省人才资源总量达1400多万人,研发人员超108万人,全国65%的院士、40%的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专家在江苏开展科技合作或创新创业。全省累计建成2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和12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有国家高新区18家、国家创新型城市13个、国家创新型县(市)14个,并率先实现了设区市全覆盖。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江苏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中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科技创新动能不足、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不强、基础研究支出不高、科技资源配置结构不均衡等突出问题。继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需要从创新合力、核心技术、科创环境和资源配置等方面重点发力。凝聚创新合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组织主体地位。聚焦创新主体培育,多管齐下培育高新技术企业,量质并举引培科技型中小企业,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创新动能。一是促进科技型企业增量提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培育”计划和“小升高”计划,按照“科技中小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雏鹰企业瞪羚独角兽企业”培育路径,全力推动科技型企业“登高、升规、晋位、上市”,构建多层次、分阶段、递47智库报告202316进式的科技型企业成长体系。二是打造企业创新矩阵。遵循不同类型、不同阶段企业成长规律,积极推进省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落实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三级梯度培育体系,壮大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代表的创新型企业集群。三是构建企业创新联合体。聚焦国家战略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和重大产业创新需求,以科技领军企业和产业链链长企业牵头主导、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集中资源打造一个集有组织的科研、有组织的成果转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枢纽型的战略集成创新平台。聚焦核心技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竞争主体地位。突出需求导向,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强化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强化关键环节技术攻坚,培育高精尖产业新动能。一是强化原创技术供给。进一步发挥企业作为科技创新出题人、答题人的作用,健全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的科技计划项目形成机制,通过“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方式,让更多企业加入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化等科技创新活动中,推动科技创新从跟跑转变为并跑、领跑,努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二是占领关键领域有效卡位。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协同创新,构建企业、研究院、研发中心、实验室、联合创新中心等多层次、多领域、职责定位清晰的研发组织体系,努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字号”重大创新平台,加快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的能力。三是组建国际一流科创团队。鼓励企业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与国外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技创新项目。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牵头成立产业创新领域的国际性科技组织,吸引国际优秀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才加入,组建由不同国籍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组成的研发团队。优化科创环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投入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一是加强企业基础研究投入。建立健全多元化的科技资源投入机制,鼓励企业加大对需求驱动的基础研究投入力度。一方面在企业内部设置基础研究机构,出资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联合研究或支持其开展独立的专题研究,另一方面可以建立科学基金会,投资与产业需求相关的科学研究。二是深化政企合作。鼓励政府增加科技创新投入,提高科技创新经费占GDP比重等多种方式,对企业基础研究特别是针对有市场前景的应用性基础研究进行直接支持。不断完善企业基础研究税收制度,适时提高优惠力度,加强相关企业基础研究的激励与考核,从源头激发企业开展科学研究的内生动力。三是加大金融与科技融合。加大对苏科贷、科创贷工作的推进力度,综合运用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科技风险补偿贷款等举措,创新还款方式,扩大现有专利质押风险补偿资金规模,设立专项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引导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专利质押等贷款业务,着力缓解创新型企业基础研究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为企业创新插上“金融的翅膀”。统筹资源配置,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决策主体地位。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加大企业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主导权,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应用方面的主体作用。一是共建“科创飞地”。围绕“苏北有科技创新的需求,苏南有科技创新的生态”,创新南北帮扶合作机制,通过飞地建设实现资源集聚与利用能力、科研攻关与联动能力、人才引培与共享能力、产业培育与协同发展能力的显著提升,推动南北产业链创新链双向融合。二是共享科创优质资源。统筹推进企业创新各项政策落地落实,不断完善国家级科研平台与欠发达地区合作的体制机制,形成各类企业“创新不问出身”的政策环境,从政策和制度的顶层设计上确保国家级科研平台以及各类高端和优质科研资源向苏北有序流动和良性转移。三是共商科技创新大计。建立企业常态化参与科技创新政策、重大专项决策机制,加大省市科技创新规划和重点领域专项规划面向企业的力度,推动更多任务由企业提出,并让企业作为研发的主体。策作者分别系盐城师范学院商学院院长,苏北现代化决策咨询培育研究基地教授,中韩(盐城)产业园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苏北现代化决策咨询培育研究基地教授责任编辑:孙秋香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