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奥地利学派货币理论述评:从门格尔到许尔斯曼.pdf
下载文档

ID:2748813

大小:1.06MB

页数:5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1-2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奥地利学派 货币 理论 述评 门格尔到许尔斯曼
一、引言货币的本质是分工和结构分化社会形态下经济资源流转、分割和配置的制度安排。奥地利学派作为非主流经济学流派一直进行着货币及其经济效应的研究,本文则试图梳理该学派代表性人物门格尔、米塞斯、哈耶克、罗斯巴德和许尔斯曼在货币理论方面的相关论述和主张,并提炼出该学派独具特色的货币理论。奥地利学派虽然作为被边缘化的经济学流派,其主张并不能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但该学派的货币理论却能够给各国政府在制定货币政策时提供一种不同的视角,或者说提供一种更为长期、更为审慎的视角,这种视角对抑制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的通胀水平具有深远影响和现实意义。二、门格尔:自发演化的货币奥地利学派的开创者卡尔 门格尔在 国民经济学原理 一书中,首次对货币的产生与发展进行了演化视角的解读。在人类物物交换的初期,与单纯的原始文化相对应,人们进行交换的目的只是针对最眼前的需要,即交换所能获得的各种财货的使用价值。而交换的成立仅限于这样的场合,“即财货所有者认为其自己所拥有的财货的使用价值,较另一人所拥有的财货的使用价值小;而此另一人对于这两个财货,则作相反评价。”1门格尔认为,这种交换发生的可能性非常微小,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对于将要进行交换的财货,交易双方对其的主观评价恰好相反,这就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需要交易双方具有一定的异质性;第二,即使交易双方对相关财货的评价恰好相反,但交易双方还必须能够在恰当的时机会合,这也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需要交易双方同时出现在某一场所。所以,一项交易的发生受到主观不确定性和客观不确定性两方面因素的约束,成功率非常低,这也是交换初期面临的主要困难。面对这一困难,奥地利学派认为,每个行为人身上所潜在的“企业家精神”便显现出来,即行为人开始寻求一些辅助工具去协助完成交易,最终达到满足需求的目标。也就是说,当最终目标不能立即达到或直接达到时,人们就会采取接近这个最终目标奥地利学派货币理论述评:从门格尔到许尔斯曼陈博(保定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摘要】由于货币具有配置经济资源的功能,所以各国政府一直都非常关注货币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而奥地利学派的货币理论从门格尔到许尔斯曼一直都坚持一种演化与自由的视角,其政策主张也极其独特鲜明:或提倡金本位制;或提倡自由银行体系。在全球通胀危机重新来临之时,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也许应该放弃对凯恩斯的盲目推崇,试图向奥地利学派寻求一些启发。【关 键 词】演化;货币;通货膨胀;人类行为【中图分类号】F8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768(2023)08-0127-05【收稿日期】2022-11-22【作者简介】陈博(1981-),男,河北安国人,博士,保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奥地利学派经济理论。交易双方的异质性即不同行为人个体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比如喜欢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味道、不同的形状等等,导致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环境等因素,而这些差异的集中表现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偏好。所以说,偏好的主观特征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偏好具有极大的异质性,这是交换发生的前提,也是奥地利学派主观主义思想的重要体现之一。企业家精神是一种促使个人不断去移动生产可能性曲线的行动自发力。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家米塞斯和甘宁认为,每个人先天都具有行动自发力,只要他对现状感到不满而且同时又具有如何去改善的知识。生产力研究 No.8.2023财政金融生产力研究 No.8.2023骳髇髛的一切办法,这也体现了行为人的能动性。所以,随着物物交换的发展,行为人逐渐发现一些财货与其他财货相比具有更大的销售力,从而持有这种财货更容易发现其所需财货的交换者,因此,作为理性的行为人更愿意接受这种销售力更大的财货以间接满足自身需求。“随着各个行为人对经济利益认识的提高,纵使没有任何协约与法律强制,纵使不是为着公共利益,各个行为人也将情愿提供其商品以与那些虽非自需、而销售力较大的商品交换。”1这种销售力较大的财货就是最为原始的货币形态,因此,货币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而且,行为人并不是同时发现这种做法的好处,也就是说,货币的产生也是一个不断扩散的市场过程。在最初阶段,只有少数聪明能干的经济主体为着自己的经济利益,长期接受销售力较大的商品,以与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采取这种行为模式的经济个体更容易获得交易的成功,进而使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并逐渐在群体中占据优势地位。从演化生物学的角度来看,也就是说,具有这种特定表现型的生物个体的适应度更高。其他行为人看到这些少数人的成功,逐渐意识到这种行为模式的优势并进行模仿。这样,最具有销售力的商品不仅为多数行为人所接受,而且为一切行为人所接受。就如黄春兴(2010)2所说,“创新、跟随,然后成为新风尚,这就是市场过程。”而特定的商品经历这样的市场过程便成为货币。所以,货币的产生既不是有意识的设计,也不是先前就可预测的产物。经过这个过程产生的制度绝非人类可以追求的结果,而是各个个体有意识的经济行为所导致的无意图结果。三、米塞斯:回溯定理与货币非中性路德维希冯米塞斯是奥地利学派在 20 世纪最为杰出的代表之一,研究领域涉及经济学方法论、市场过程、货币理论、经济周期和利率等方面。而他对货币问题的关注从参加庞巴维克的讨论班时就已经开始,米塞斯对货币问题的研究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将边际效用理论从商品领域扩展到货币和信用领域,实现了主观价值理论在所有领域的真正统一;二是对货币数量论进行了批判性的研究,提出了“货币非中性”的概念。这两个方面的研究集中体现在米塞斯于 1912 年出版的著作 货币与信用理论。(一)回溯定理与门格尔特别强调货币的演进与制度因素不同,米塞斯重点研究了货币的价值问题,并提出了非常著名的“回溯定理”,这一定理解决了“循环论”,将货币价值理论结合到奥地利学派主观价值理论的主干之中。在米塞斯的回溯定理出现之前,经济学界普遍认为标准的边际效用价值理论不能被用来解释货币价值,原因正如黑尔弗里希所说,“边际效用理论是用潜在的消费者对商品的效用评价来解释商品的交换价值的。类似地,单位货币的交换价值或购买力也需要用货币的边际效用来解释,而货币的边际效用就是用它交换可获得的一定量的消费品。所以,用货币的边际效用来解释货币的购买力会陷入循环论证”3。米塞斯将供求分析应用于货币领域,他认为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共同决定货币的购买力,而货币供给或者由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金本位制决定,或者由市场之外的政府权威决定,所以分析的重点在于货币需求,而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又取决于货币的购买力。米塞斯通过将时间或历史因素引入货币购买力之中解决了循环论证问题。根据回溯定理,人们对货币的潜在需求取决于手中单位货币的预期购买力,而米塞斯认为,“这一预期购买力一般来说可以假定为就是过去瞬间的实际购买力。”3也就是说,今天的货币需求并非取决于货币今天的购买力,而是取决于以行为人对货币昨天购买力的体会为基础形成的知识。而货币昨天的购买力又取决于昨天的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而昨天的货币需求又取决于货币前天的购买力。这一过程一直回溯到历史的某个时点,“即货币商品第一次作为交易媒介的时候,而在这个时点之前,这一商品的市场价值完全取决于它的边际效用,因此完全排除了购买力的因素。”4由此可见,米塞斯的“回溯定理”是门格尔货币演化生成理论的延续与发展,是一脉相承的。(二)货币非中性米塞斯除了将门格尔的主观主义思想应用到货币领域,建立起全新的货币价值理论之外,还对当时盛行的货币数量论进行了系统的批判。货币数量论者认为,货币数量和对货币的需求之间的比率柯兹纳认为市场过程是由一系列发现而造就的变化构成,这些发现是因为有构成最初不均衡状态的无知的存在。表现型是指有机体上可观察到的物理或生化特征,其由遗传组成或环境影响所决定。适应度是指生物体对当前环境的适应能力,一般用其在种群中的频率分布来表示。奥地利学派在 20 世纪的另一位杰出代表是 1974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弗里德里希 冯 哈耶克。骳髇髜发生变动,将导致货币的客观交换价值按比例的变动。米塞斯批评了费雪的这一观点,他认为货币从本质上来看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是作为一种动态因素参与到市场交换之中的。正如他在 货币与信用理论 中写道,“所有应用货币数量的变化和单位货币价值之间逆向关系进行分析的人,都是把一个只适用于静态条件的方法应用到了动态条件”。5米塞斯并非首次提出这种观点的学者,重农学派坎蒂隆淤早在 18 世纪就已经指出,货币存量增加所产生的影响对整个经济体并不是同一的,相反会引起不同部门的价格以不同的速度上升,因而会改变经济过程中的相对价格。而米塞斯将“坎蒂隆效应”与奥地利学派的边际效用理论相结合,进一步阐明了货币供给的变化对经济结构所带来的冲击。米塞斯认为,货币供给或者由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金本位制决定,或者由市场之外的政府权威决定。如果货币供给由政府、中央银行及其控制下的银行体系控制,而这些机构通过支出或将其借给受到优待的债主将新发行的货币注入经济之中。但是增发货币所产生的影响对每个人是不一致的,货币供给的增加有利于最早收到新货币的群体,比如政府机构、银行系统以及特殊的债主等,进而对这些群体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需求就会上升,最终提高其价格;新增货币所产生的作用随着货币的流通逐渐扩散至整个经济体,所以较晚获得新发货币或收入较固定的群体将面临实际收入的下降和财富的隐形损失。用穆雷罗斯巴德的话来说就是,“货币膨胀是政府、其控制的银行系统和受到优待政治阶层部分地剥夺其他社会阶层的财富的一个方法”。6所以,货币供给量的改变不可避免地会带来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奥地利学派正是从这点出发,坚决反对政府对货币的干预,米塞斯更是一位金本位制的坚定拥护者,其学生哈耶克则提出了货币非国家化的设想。综合来看,米塞斯是奥地利学派货币理论的开创者和完成者。他不但运用门格尔的主观效用价值理论对货币需求进行了全新的解读,并提出“回溯定理”,而且从货币供给的角度对货币数量论进行了批判,并提出货币非中性的思想。所以,简单地说,米塞斯从货币的需求和供给两个角度对货币进行了分析。从此,货币理论不再与个人行动和效用、供给、需求和价格的一般经济理论相分离,也不再孤立地存在于费雪的货币方程中。四、哈耶克:货币非国家化对于货币理论,哈耶克的观点随着时间的演进而变化,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期阶段,即 20世纪 30 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即 20 世纪 40年代末;晚期阶段,即 20 世纪 70 年代。在他的早期著作中,哈耶克像他的老师米塞斯一样是赞成金本位制的,但他的这种观点是基于政治因素考虑的。他说,“尽管金本位制具有不可避免的缺陷,但是出于政治上的考量,实行金本位制是完全必要的”。7哈耶克之所以对货币有这种认识很大可能是受米塞斯理论的影响,因为米塞斯曾经说过,“由于受到稀缺性的限制,黄金并非货币体系理想的基础。但是在现在的环境下,货币体系没有其他可以选择的办法来避免政治影响和政府干预金本位的重要性在于它使货币单位购买力的决定不受政府政策和政党的影响,可以避免当权者作为利益集团的代表滥用金融和预算权力”。8所以,从这点来看,哈耶克与米塞斯关于货币的看法在该阶段是一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哈耶克不再坚持纯粹的金本位制,转而主张货币存量应该根据商品数量变化而扩张或收缩。在哈耶克的著作 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 一书中,他对纽约大学的本杰明格拉海姆和普林斯顿大学的弗兰克格拉海姆提出商品储备货币方案表现出极大的赞同,并进行了拓展性分析。这种计划的基本理念认为,“货币应当只根据一种固定的仓单组合进行发行,而且还应当用相同的商品单位 加以兑换”。9比如,100 英镑不应当被界定成多少盎司黄金,而应当被界定成一定数量的小麦、加上糖、加上铜、再加上橡胶等原材料商品。在这种商品与货币的联系方式中,国家金融当局担当非常重要的中间协调者的角色:当原材料商品的需求比较旺盛时,其价格开始上升,那么金融当局就可以卖出任何不可能在市场上按照固定价格买进的商品单位;相反,当原材料商品的需求开始回落,其价格开始下降时,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