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股文比法的前驱.pdf
下载文档

ID:2748787

大小:2.14MB

页数:10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1-2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八股文 前驱
骈文研究第六辑 八股文比法的前驱日铃木虎雄撰 蒙显鹏译内容摘要:八股文的“比法”与四六文的对法同中有异,在字数、句数、助词使用等都有各自特点。八股文在明代初期的先驱者有刘基、吴伯宗、姚广孝、黄子澄等人。据元史选举志记载以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于王充耘书义矜式、袁俊翁四书疑节、倪士毅作义要诀等的论述,可以推测明代八股文可能是模仿元代相关文章而形成的。上溯至宋代,朱熹的经论文对元以后的经义文产生了极大影响,且其代圣贤立言的代言体也是八股文的前驱。除此之外,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论,其前驱还有刘安节的刘左史集以及经义模范等所收宋代经义文。从其渊源来讲,或许还要追溯到欧阳修、苏轼等的四六文、宋代词科等,甚至唐代陆贽的四六文、韩愈、白居易等散文的某些部分,乃至更早的连珠、七体乃至辞赋。关键词:八股文;四六文;比法;制义;渊源这里所要论述的是(甲)距离八股文发生时代较近的前驱,(乙)可以视作其渊源的东西。下面依次论之。八股文是从明代某个时期至清朝末期官吏登用时用来考试的文体。“比法”指用于此文体中某种形式的对句法。单论对句之法,诗经尚书周易等古经典已经屡屡用之。其最简单者称为单对,由甲乙两句分别以相同数量的字构成,其各字由同性质的品词两两相对,譬如以下。例一,周易乾卦文言云:云从龙,风从虎。例二,尚书大禹谟云: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例三,尚书皋陶谟云:八股文比法的前驱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自东汉末至六朝,四六骈俪体之文流行,不仅用四字句、六字句单对,其隔对亦屡屡用之。隔对法由四个句子的关系而形成,即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例一,徐陵玉台新咏集序云:琉璃砚匣(第一句),终日随身(第二句);翡翠笔床(第三句),无时离手(第四句)。以上即隔对。同样的方式也可作六字句的隔对。例二,同上云:惊鸾冶袖(第一句),时飘韩掾之香(第二句);飞燕长裾(第三句),宜结陈王之珮(第四句)。以上是四字六字句的隔对。将“四六”颠倒而为“六四六四”隔句对亦有之。中国文章中的对句主要有如上所列举的单对、隔对两种。而八股文的对句法与此有何异同呢?八股文的对法虽然不能说与前述截然不同,但也有其特殊之处。先来看其中一例。例如,明永乐时代薛瑄论语题“一日克己”至“非礼勿动”一节(可仪堂制义卷二,第六十四叶):思昔圣人,因颜子问仁而告之,意谓己者一身之私欲也,而吾克之如胜敌然,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而吾复之如赴家然。今日克己,而惟礼是复,则今日天下之好是懿德者,莫不与吾仁,明日复礼,而无己可克,则明日天下之同此秉彝者,亦莫不许吾仁。然速虽在于一日之顷也,而克复之机,我自决尔,人何所庸其功焉?大虽极乎天下之归也,而克复之机,我自尽耳,人何所措其力焉。岂非论为仁之效,而言机之不预于人乎?骈文研究第六辑 上文中“己者”“礼者”一联、“今日”“明日”一联,“速虽”“大虽”一联并用“比法”。由此观之,八股文的对法为:(一)一句的字数如四六文不拘泥于三、四、六等字数。(二)对句的句数范围不限于四句之间,四句以上亦频频有之。四六文的对法多在于四句。四句以上的对句,前人称之为“长偶对”。我姑且将四句以上的八股文对法称为“长对节”。八股文的“对”或称“比”。之所以名之为“股”和“比”,是因为字句两部分是相对的。“对”的一半称为“扇”。(三)四六文的对偶中助词的位置可以相同,其他位置则相异。八股文可以用同字作对偶。(四)四六文多用实字(名词、动词、形容词)作句,杂用助词时其在句中的位置大概是确定的。例如,六字句的第四字、七字句的第四字,诸如此类。八股文则可以使用除了上述实字以外的字。前人称之为“散语”,大概是因为其相当于普通散文所用的句法。以上四点是八股文对法所带有的显著特点。那么用此种对法的文体的前驱如何?下面我将从明代开始探索。据梁章钜之说,诸家选本中多以刘基敬事而信题文为有明一代制义之祖,且评其文云“是初体之尤者”(梁章钜曰:“按,各选本多以刘文成公(基)敬事而信题文为有明一代制义之祖,然是初体之尤者,其提一机字,以为敬之原,衬一势字,以为信之影,究未精的。”(制义丛话卷四)我没有见过刘基之文,因此没有资格评论之,但是刘基于元朝至正二十年(据明通纪为十八年)谒见明太祖,后来即成为备顾问之人,刘基不可能为考试而作文。或者刘基在元末某种机会下创作此文,也未可知。明史选举志云: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这是概括性的记述,八股文是从何时开始的并不明确。顾炎武日知录(集释卷十六)引太祖实录云:洪武三年(庚戌,)八月,京师及各行省开乡试。初场四书疑问,本经义及四书义各一道。原注:元制有四书疑、本经义,洪武三年开科,以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二节、孟子“道在迩而求诸远”一节合为一题,问二书所言平天下大指同异,八股文比法的前驱此即宋时之法。这大概是最早的公开举行的考试。当时考试作文的实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百六十九著录吴伯宗荣进集四卷,记其集末载关于科举的文章乡试会试御试卷。明史本传卷百三十七云,吴伯宗名祐,金溪人,洪武四年()廷试第一(提要云洪武辛未进士第一,“辛未”为“辛亥”之误,洪武四年为辛亥),“时开科之始,帝亲制策问,得伯宗甚喜,赐冠带袍笏,授礼部员外郎,伯宗成进士,考试官则宋濂、鲍恂也”。此荣进集中经义之文,即明代最早的制义,其形式如何还俟他日之调查。之后有姚广孝(至元元年生,明永乐十六年卒,)的所谓诚其意者二节题文。此当是洪武中礼部试时所作,而在洪武几年则不详,与下述黄子澄所作文章的时间孰先孰后则不能确定。观姚文的形式,中间有我所谓“长对节”处,其他部分对法不工整。制义丛话卷四所收全文如下:所谓诚其意者(二节)姚广孝诚意之功在独,非慎不可也。夫不慎独,则意得欺之。此君子而小人也。盖闻明德以天下为体,然每为天下之念所昏。圣经以致知言诚意,而求端于格物。此有深意焉。夫所格者何物也?若曰一人明德耳,何为天下国家之皆贯其间?则必有为人一念,欺吾初心,是与小人之不格物者一也;如何修身然后齐治平皆在其间?又有求人一念,并欺我知,是与小人之不能致知者一也。凡好恶发于赤子之真,皆可通之天下。此圣贤之意,亦帝王之意,自慊也;凡好恶为天下而饰,即非赤子之真,此杂霸之意,即盗跖之意,自欺也。虽以圣人帝王,而不能无杂霸之心,即不能无盗跖之心。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慎之何如?时时格物,则时时知致矣。少人惟致知格物之间,略有不慎,而求之天下;圣人王者,方持大鉴,以照心中之盗跖,而天下之盗跖皆入其鉴。此小人之所以不免也。嗟乎!小人亦误,求之天下之间,而失之于先后焉者也。其害如此。可不慎哉。惟慎,故格物致知;格物致知,正慎也。此明明德也,诚意者可不知哉。梁章钜曰:当洪武中,道衍尝以通儒书僧试礼部,入格,不愿为官,仍赐僧衣。事见明史本传。此作殆即试于礼部之文,存此以见明初仕途之广。明史太祖纪云:骈文研究第六辑 洪武十七年三月戊戌朔,颁科举取士式。同上选举志云:颁科举定式,初场试四书义三道,经义四道,四书主朱子集注,易主程传、朱子本义,书主蔡氏传及古注疏,诗主朱子集传,春秋主左氏、公羊、穀梁三传及胡安国、张洽传;礼记主古注疏(附记:永乐间,颁四书五经大全,废注疏不用,其后春秋亦不用张洽传,礼记止用陈澔集说)。二场,试论一道,判五道,诏、诰、表、内科一道。三场,试经史时务策五道。按其实例,有洪武乙丑十八年()科黄子澄文。子卯午酉举行乡试,丑辰未戌举行会试,例如,黄文当作于会试之时,文题云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制义丛话卷四录其全文。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黄子澄治道隆于一世,政柄统于一人。夫政之所在,治之所在也。礼乐征伐,皆统于天子。非天下有道之世而何哉。昔圣人通论天下之势,首举其盛为言。若曰天下大政,固非一端;天子至尊,实无二上。是故民安物阜,群黎乐四海之无虞;天开日明,万国仰一人之有庆。主圣而明,臣贤而良,朝廷有穆皇之美也;治隆于上,俗美于下,海宇皆熙皞之休也。非天下有道之时乎?当斯时也,语离明则一人所独居也,语乾纲则一人所独断也。若礼若乐,国之大柄,则以天子操之,而掌于宗伯;若征若伐,国之大权,则以天子主之,而掌于司马。一制度,一声容,议之者天子,不闻以诸侯而变之也;一生杀,一予夺,制之者天子,不闻以大夫而擅之也。皇灵丕振,而尧封之内,咸懔圣主之威严;王纲独握,而禹甸之中,皆仰一王之制度。信乎非天下有道之盛世,孰能若此哉。录前明制义者,自以洪武乙丑科分宜黄子澄元墨为第一篇文字。解大绅学士批云:“庄重典雅,台阁文字。”徐存庵曰:“时未立闱牍科条。行文尚涉颂体。而收纵之机,浩荡之气,已辟易群英。况此篇文章之始,自应首录,以存制义之河源也。”(书香堂笔记,制义丛话卷四之一)至此文八股文已经具备完全的形体,永乐以后自不待言。顾炎武云:“天顺以前,经义之文,不过敷演传注,或对或散,初无定式”,“经义之文,流俗谓之八股,盖始于成化以后。股者,对偶之名也”,“嘉靖以后,文体日变,而问之儒 八股文比法的前驱生,皆不知八股之何谓矣”,又对八股文构造的破题、承题、原起、起讲、大结等进行说明(参看日知录集释卷十六,第二十、二十一叶)。顾氏意谓八股文具备完全的形体是成化()以后,上述黄子澄之作如果真实可信,那么不用等到成化,洪武乙丑十八年()已经有八股文了。以上仅就明代范围内及八股文内部来论述明代八股文,下面将进一步上溯,探究宋元是否已有八股文,以及是否有从八股文外部催生八股文的原动力。根据元史选举志,元朝也有以下诸制度:仁宗皇庆二年()定科举事宜,第一场出四书题,以朱子的章句集注为主,限三百字以上,策五百字以上,五经五百字以上等,参看日知录集释所引沈氏说,如下:沈氏曰:元史选举志科目篇:仁宗皇庆二年()定科场事宜。蒙古、色目人第一场经问五条,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内设问,用朱氏章句集注。其义理精明、文辞典雅者为中选。第二场策一道,以时务出题,限五百字以上。汉人、南人第一场明经、经疑二问,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内出题,并用朱氏章句集注,复以己意结之,限三百字以上。经义一道,各治一经,诗以朱氏为主,尚书以蔡氏为主,周易以程氏、朱氏为主,以上三经兼用古注疏,春秋许用三传及胡氏传,礼记用古注疏,限五百字以上,不拘格律。第二场古赋、诏诰、章表、内科一道,古赋、诏诰用古体,章表四六,参用古体。第三场策一道,经史时务内出题,不矜浮藻,惟务直述,限一千字以上成。乡、会试同例。元统中()复稍变程式:减蒙古、色目人明经二条,增本经义;易汉人、南人第一场四书疑一道为本经疑;增第二场古赋外,诏诰、章表一道。(日知录集释卷十六,第十三、十四叶)据提要“荣进集四卷”条下所引陆深金台纪闻,云“洪武前三科,犹沿元制,用经疑至二十一年戊辰,始定今三场之制”,明制大体模仿元制,这是可以确定的。这里本应举元明经义文的实例进行比较,但是我未见元文的实例,因此这里不能进行讨论。提要著录元代王充耘的书义矜式六卷。王充耘,字与耕,江西吉水人,元统甲戌进士,以书经登第。此书是其所作经义的程式,关于其形式,提要论述文中有冒题、原题、讲题、结题等部分,云:综其格律有破题、接题、小讲,谓之冒子。冒子后入官题,官题下有原题,有大讲、有余意,亦曰从讲,又有原经,亦曰考经,有结尾。承袭既久,以冗长繁复为可厌。骈文研究第六辑 或稍稍变通之,而大要有冒题、原题、讲题、结题,则一定不可易。充耘即所业之经,篇摘数题,各为程文,以示标准云。提要又著录充耘四书经疑贯通八卷及元代袁俊翁四书疑节十二卷。“贯通”条下云:盖延祐(仁宗年号,)科举,经义之外,有经疑,此与袁俊翁书皆程试之式也。又著录元代倪士毅(著有四书通释)的作义要诀一卷云:是编皆当时经义之体例。明以来科举制文,实因是而引伸者也。提要还举书中数条关于文章本源的论述(第一,要识得道理透彻。第二,要识得经文本旨分晓。第三,要识得古今治乱安危之大体。又云,长而转换新意,不害其为长;短而曲折意尽,不害其为短。务高则多涉乎僻,欲新则类入乎怪。下字恶乎俗,而造作太过则语涩。立意恶乎同,而搜索太甚则理背。)接着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