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AGIL
模型
高校
青年
志愿
服务
参与
乡村
振兴
路径
探究
摘要 志愿服务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对社会发展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参与乡村振兴以AGIL系统模型为框架,针对外部系统适应前提、目标达成基本保障、整合内部关键要素、维持支撑体系四大子系统层面进行分析,指出当前仍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摆脱困境的出路在于聚焦高校资源,夯实专业适应;明确服务需求,制定目标导向;党建引领赋能,协同要素整合;系统优化维模,巩固体系建设,以此促进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参与乡村振兴模型持续演进升级,实现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战略最优化。关 键 词 高校青年;志愿服务;AGIL系统模型;乡村振兴基金项目 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民办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研究课题“基于AGIL模型民办高校党建与乡村振兴的融合研究”(2022MBGJ062);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党建引领下民办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实践研究”(2021GXSZ130);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民办高校同心圆校地党建共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2022JKDJ107)。作者简介 韩露,广州南方学院商学院副教授。陈淑仪,广州南方学院商学院学生。李慧,广州南方学院商学院学生。、引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认识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点,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1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历史任务。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高校青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以志愿组织为主的社会力量是承接社会建设重任,对接社会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依托和着力点。现阶段,我国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参与乡村振兴的领域逐渐多元化,乡村振兴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渗透融合,要立足于新时期新的历史定位,将青年大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运用到乡村实践中,围绕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提供农业农村发展所需的理念、知识、技术和精神支持,做好乡村振兴战略的宣传工作,打造强有力的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团队,并健全志愿服务的保障机制,不断探寻优化路径,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同向共行,对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论党的二十大精神视野下共青团历史经验的再认知AGIL模型下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参与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究韩露陈淑仪李慧第 33 卷第 4 期2023 年 7 月Vol.33,No.4Jul.2023YOUTH DEVELOPMENT FORUM-81青年发展论坛2023.4二、AGIL系统模型下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参与乡村振兴的应用分析美国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于20世纪40年代创建了社会结构功能主义。该理论认为社会系统都存在实现四种功能的子系统,分别是:适应功能(Adap-tion)、目标达成功能(Goal Attainment)、整合功能(Integration)以及潜在模式维持功能(Latency Pattern Maintenance)。2四个主要的子系统构成了一个互补的整体,旨在维持整个操作系统的动态平衡,解决子系统之间的冲突,不断满足系统的内部和外部功能要求。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参与乡村振兴涉及资源获取、目标导向、要素整合、模式维持等方面,符合AGIL理论所建构的系统模式,四个子系统良好运作得以构成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参与乡村振兴这一复杂完整的总体系统,能够实现系统内各要素耦合联动从而高效运作,最终更好实现乡村振兴总方针。3图1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参与乡村振兴的AGIL模型(一)适应: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前提”在AGIL模型中,适应是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先决条件。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一项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部署,其贯彻落实涉及各地方高校、周边村镇、教师、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平台、政策制度与乡土文化等诸多外部因素,故而完善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参与乡村振兴的外部系统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高校志愿服务团队只有在具备适应外在环境需要的能力时,才能获得相应的资源。在社会大环境下,我国有明确的政策与法律助力乡村振兴发展:2021年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4立足于政策背景,各高校青年志愿乡村振兴服务组织可在与外部环境持续的良性互动中获取发展所需的各类资源5,通过聚焦周边村镇资源,以各区域内一所或若干所重点建设高等院校的青年志愿服务乡村建设特色品牌为核心,形成相关志愿服务在各个乡村振兴点的集群,通过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服务资源集中化。而且,各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组织需构建政府、学校、企业、村镇等层面的共融体系,以相关扶持政策为依托,立足于全方位、宽领域、高层次的发展布局,适应不同地区村镇的发展需求,从中汲取助力乡村振兴壮大的基本成长要素,以此匹配合理的乡村志愿组织结构。加之,各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组织立足于周边村镇因地制宜的发展战略,助力地方经济消费升级,以专业优势助推产业赋能,可达到组织团队专业化的良好效果。可见,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参与乡村振兴能从法律、政策、周边村镇等社会环境中获取各类资源,通过集聚各高校的志愿服务资源,分-82散式地覆盖周边村镇,因地制宜地适应不同村镇所需要的服务,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此构建合理的组织结构,匹配专业的组织团队,从而满足高校志愿服务参与乡村振兴所需要的适应要素与前提条件。(二)目标达成: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夯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保障”在AGIL模型中,目标实现即根据内外部环境的要求制定发展目标,关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同时改进系统资源的使用以促进目标的实现过程,从而指导外部系统的发展,保证系统的整体功能。换言之,外部系统必须以目标为导向,并调动系统的内部能量,集中力量以实现系统目标。在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团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中,各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点带动周边村镇实现全方面振兴是长期的远景目标,依托周边村镇的特色产业、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实现优化升级是近期的具体目标。首先,青年志愿服务团队应以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为旨归,将周边村镇进行目标分解与科学分化,形成一致合力,以此实现服务目标精细化。其次,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涌现出一批具有新时代影响力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庄,这些成功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了一定的经验。青年志愿服务组织需坚持“理论+实践”双管齐下,要求志愿者加强自身管理,保持志愿形象,时刻牢记志愿者身份,注重提升高校青年志愿者综合素质,让高校青年志愿者在投身乡村振兴、疫情防控、高质量发展等中心工作上勇担责任、苦干实干,真正沉入基层一线中,实现服务质量规范化,同时完善志愿者管理工作方案,为周边村镇发展输送应用型人才。再者,面对不同周边村镇的发展情况,应依据不同的服务需求提供差异化服务,精准对点,形成周边村镇服务点与各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乡村振兴示范线形成共联、层递推进的战略部署,从而构建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的青年志愿服务乡村振兴体系。因此,目标达成是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乡村振兴体系的基础保障,通过将远景目标与具体可实施的目标进行科学分化,参考示范村庄的先进模式与管理策略,以村镇需求引导青年志愿者参与,以此提供差异化服务,发挥组织优势,提升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团队的综合素质,以实现服务目标、质量与需求的协同化。(三)整合: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强化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要素”在AGIL模型中,整合是系统内部发挥不同功能的各子系统通过资源相互协调来解决其冲突矛盾,同时也是实现整个系统内部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要素,更是实现行动系统目标的核心。当下,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参与乡村振兴需与企业紧密联系,以产教融合为契合点,推进乡村振兴共同体的发展。首先,基于云技术和大数据,以资源整合、资源盘活、资源重组为切入点,发挥各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优势资源,以此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解决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矛盾与冲突,从而呈现出互利共赢、共谋发展的状态。其次,各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组织搭建集供需对接、互动共享、孵化成长于一体的志愿信息共享平台,能够促进各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数据库互通互联,实现志愿者、项目、资金等志愿服务要素信息对称化与资源平台一体化。再者,各高校志愿服务团队通过改善其内部和外部环境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秩序,夯实党建引领,创建各方引导,进一步探索组织与村庄之间有效的对等合作关系,提高志愿者合作的管理能力和效果,从而达到组织环境协调化的良好效果。由此可见,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团队能够依托校企村的资源整合,盘活青年志愿服务团队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发展要素,通过构建对称化的服务信息与一体化的资源平台,实现青年志愿服务资源的相互协调与互通互联,为乡村振兴体系提供有效的对策。(四)维模: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构建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撑体系”AGIL理论认为,维模功能是指在原有的制度基础上,保证系统的秩序和稳定,确保其正常AGIL模型下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参与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究-83青年发展论坛2023.4运行。这意味着各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组织需要了解乡村价值体系,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农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高质量发展基础上,构建多维度、全方位、立体化的青年志愿服务体系。故而各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团队首先应立足于乡土文化,将青年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和实践活动有机融合,努力将“三全育人”理念融入高校实践育人模式之中,构建“三全”实践育人新模式,围绕地方和基层重点工作领域,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推动实践育人系统化。其次,各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团队应聚焦周边村镇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着力推动新时代乡村建设接地气、有活力、可持续发展,拓宽乡村建设新思路,以此推进志愿服务精神立体化。再者,在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参与乡村振兴过程中,应立足区域资源优势,构建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链”,用特色铸就发展底色,跑出乡村振兴的“加速度”,以此实现青年志愿服务方式多元化。由此可见,维模是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撑体系”,从实践育人系统化、精神立体化与服务方式多元化三个方向夯实青年志愿服务乡村振兴系统的稳步推进,确保青年志愿服务与乡村建设同向聚合,实现同频共振。三、青年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存在的不足(一)适应功能发挥不足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团队不仅需要满足周边村镇的多样化志愿服务需求,还需要契合当地乡村产业优化转型升级的需要,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首先,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各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团队对周边村镇的志愿服务次数相对递减,对周边村镇的发展状况不能做到同步实时跟进。其次,各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乡村振兴尚停留在理论认知阶段,对于周边村镇的实践了解程度尚浅,存在经验不足的问题。再者,在青年志愿团队服务乡村振兴的活动中,前期往往是由学校统一组织参与的,在自建团队开展服务项目后的具体项目运作中,大多由大学生自主进行团队协调,可能存在组织结构较为随意且缺乏综合体系的问题,加之学校指导教师多数时候不会同步跟进,对于自我意识较强,尚未有充分社会实践经验的在校大学生来说,做到有效的团队协作,明确各自的分工协调关系,构建和谐高效的项目团队是比较困难的6。此外,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参与乡村振兴活动开展数量上存在频次少、覆盖面窄的问题。尽管各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团队在周边村镇开展过活动,但策划、组织、宣传、引导、扶持工作不到位,面向乡村的产教对接深度不够,合作机制欠佳7,且村民自身参与度和热情度均不高,活动反响与效果较差,无法形成志愿帮扶良性循环,没有从根本上提升服务质量。(二)目标达成功能缺位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服务必须适应乡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青年志愿者不能盲目地服务,否则会使服务流于形式,效果不佳,导致资源浪费。8当前,因大量农民外出务工,周边村镇居民主体是耆老与幼童,受乡村教育水平的硬性条件限制,许多留守儿童得不到现代教育体系的支持,造成知识匮乏和信息闭塞,这大大影响了教育知识的传播和接受,以至于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的需求。9首先,隔代教育所造成的信息断层一定程度上使得青年志愿服务团队对需要帮扶的乡村人口刚性需求认识不足,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