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1871
年后
德国
61INTERNATIONAL TALENT国际人才交流202371871年后的德国文/胧 明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如果你漫步德国街头随机采访路人,询问他们在历经沧桑的德意志历史上,有哪一个年份最能激起德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大多数德国人会不假思索地把他们的答案齐齐整整地锁定在同一个年份:1871年。这一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将曾经四分五裂的德意志统一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国家。然而,1871年统一为后来的德国历史带来的仅仅是荣光吗?或许,荣光背后的阴霾更引人深思。德意志:它在哪里?1871年是苦难深重的德国历史上一个浓墨重彩的年份,我们可以从当时的德国文豪、诗人留下的文字中窥见其分量之重。统一之前,德意志的土地上邦国林立,分崩离析。诗人席勒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那块地方。”德意志在哪里?在1871年普鲁士统一德国之前,这是一个长期困扰德意志人的历史大课题。1830年大文豪歌德曾痛苦地说:“我们没有一个城市,甚至没有一块地方可以使我们坚定地指出:这就是德国!如果我们在维也纳这样问,答案是:这就是奥地利!如果我们在柏林这样问,答案是:这就是普鲁士!”诗人海涅也毫不矫饰地表达了对当时德国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对埋葬旧德意志的渴望:“一重诅咒给虚假的祖国,这里只繁荣着耻辱和罪恶,这里花朵未开就遭到摧折,老德意志,我们在织你的尸布。”一首在19世纪德国统一之前流传广泛的德意志爱国歌曲形象地描述了当时这片土地上的分裂情形,真挚地表达了民心热切期盼统一的心情,歌词写道:“什么是德意志祖国?是不是普鲁士王国?是不是士瓦本公国?是不是巴伐利亚王国?是不是施蒂里亚公国?是不是波美拉尼亚公国?是不是威斯特伐利亚王国?是不是葡萄生长的莱茵河?是不是波光粼粼的多瑙河?是不是海鸥聚集的贝尔特海峡?哦,不、不、不!我的祖国一定比这更加强大!”直到1871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铁血宰相”俾斯麦辅佐下统一德国,“德意志”一词才能真正体现了国土和国家相一致的含义,把“德意志”翻译成“德国”才名实相符。1871年德国统一使一个四分五裂的德意志民族团结了起来,停止了相互之间的争斗,实现了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的一体化,从而促进了整个德国的经济社会发展。1888年,威廉一世去世,德意志帝国上下萌生了为他建造雕塑的想法,以感谢他在统一德国的历史进程中立下的功绩。了解了上述这些背景,你就不难想象,当时建造雕像的消息一出,德国各地的申请如雪片般纷至沓来,人们纷纷表达了希望在自己的城市为功勋卓著的威廉一世建造雕像的愿望。1891年,德意志帝国年轻的威廉二世皇帝最终选定了科布伦茨(Koblenz)作为建造雕像的所在地。两河交汇:莱茵河父亲与摩泽尔河母亲为什么选中科布伦茨建造威廉一世的雕像?答案是:荣光汇聚于“德意志角”。科布伦茨有一座环境优美的宫殿。宫殿花园的喷泉之上,一座古典雕塑吸引了众人的目光:雄浑高大的父亲莱茵河与柔和妩媚的母亲摩泽尔河相偎相依,彼此投去深情眷恋的目光。这座雕塑迷人的地方就在于,将大自然的造化以拟人和浪漫抒情的方式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更绝的是,雕塑呈现出一个正立的三角形,正好与莱茵河和摩泽尔河的交汇处的三角洲地形相呼应,使整座雕塑呈现出形神兼备的特质。这座由雕塑家Johann Hartung塑造于1854年的作品现在已成为科布伦茨的城市标志。从这座雕塑沿着莱茵河一直向北行进,就来到了雕塑所表现的父亲莱茵河与母亲摩泽尔河交汇处所形成的62三角洲地带“德意志角”。站在“德意志角”的顶端前望,两侧翠绿青山相对而出,左侧的摩泽尔河蜿蜒流淌,缓缓汇入右侧宽阔的莱茵河河道。与雄浑壮观的莱茵河相比,摩泽尔河则显得轻盈婀娜,难怪德国人把莱茵河称为“父亲河”,把摩泽尔河称为“母亲河”。德国的父亲河与母亲河温柔交汇的地方就是科布伦茨,科布伦茨的拉丁语名“Confluentes”正是“两河汇流”的意思,科布伦茨因此成为一座象征德意志民族源流的城市。转过身,人们的视角从两岸青山、河流磅礴的景象,转向德意志角广场的石阶上一座高高耸立威武的青铜塑像,这正是威廉一世。他骑着战马,仰观俯察之间,宇宙之大,品类之盛,目光所及正是这气象万千、令英雄豪杰竞相折腰的两河交汇之处。这威风凛凛的雕塑矗立在巨大雄伟的罗马式石座上,石座又建在宽阔高大的石阶平台上,整个基座和塑像浑然一体,人们无不被它那宏伟的气势震撼。1871年德意志统一前夕,从社会的各个角落都发出了人民期盼国家统一的呼号。从这个意义讲,1871年的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威廉一世雕塑就是这种民族情绪的直观写照,雕塑的底座上刻着德国诗人马克斯的话:“只要团结和忠诚,帝国将永存不灭。”“德意志角”从竖立起这座雕塑起,对德国就有了非凡的意义,它象征着民族的团结一心和国家力量的汇聚,是德意志统一的标志,正如德国的国歌德意志人之歌的歌词:“统一、正义和自由,为了德意志祖国;让我们一起为了这个目标而奋斗,像兄弟那样团结起来,献出我们的双手和真心。在繁荣昌盛的光芒中绽放,绽放吧,德意志祖国!”历史之手:为什么是普鲁士完成1871年德国统一?19世纪五六十年代,工业革命浪潮席卷整个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仅举一例:赫赫有名的克虏伯公司1860年员工数约为2000人,1870年已经急遽增至约16000人。到1870年,德意志工业生产已占世界工业总值的13%,仅次于英国(32%)、美国(23%),跃升至世界第三位。德意志经济上的崛起势必带来政治上实现国家统一的要求,小邦分裂的状态已成为严重束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桎梏,要求国家统一的呐喊势不可当。在德意志统一问题上,存在着两条道路的根本之争:一条是马克思、恩格斯当时指出的革命道路,即在工人阶级领导下,通过自下而上的革命手段消灭封建势力,建立一个统一的共和国。这条路没能行得通,原因有三:一是直到19世纪60年代末,德国工人阶级政治力量尚薄弱,还未能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活动;二是工人阶级政治团体的领导权被机会主义者和资产阶级野心家拉萨尔窃取,他以工人阶级“当然代表”的名义,支持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统一德国;三是德国社会当时更为强大的社会力量容克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大多支持由贵族地主阶级统一德国。第二条道路就是由普鲁士或奥地利王朝领导的、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保留贵族地主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统治地位。主张走第二条道路的,内部又分为两派,一派叫“小德意志派”,主张由普鲁士领导,排斥奥地利,建立统一的君主国。1859年9月,普鲁士和北部诸邦的资产阶级自由派和民主派,结成所谓“德意志民族联盟”,鼓吹“小德意志”道路。另一派叫“大德意志派”,支持由奥地利领导,建立一个包括全德各邦的瑞士式的联邦制国家。奥地利和德意志南部的一些邦,鼓吹“大德意志”道路。普鲁士和奥地利的统治集团,都想把德意志的其他各邦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因而展开了争夺德意志统一领导权的斗争。最终,普鲁士占据了上风。德国的统一不是由奥地利而是由普鲁士完成的,这是由历史的那只看不见的手作出的选择。普鲁士在当时具备几个非常有利的条件。一是人和。德国著名学者威廉格斯曼在其著作德国文化简史中写道:“普鲁士的崛起是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因为这种崛起并不是历史循序发展的结果,而是统治者坚毅人格的杰作。”这种所说的统治者指的是自1415年起成为勃兰登堡选帝侯的霍亨索伦家族。该家族的代表性人物弗里德里希大帝深受启蒙思想影响,他一方面施行严厉的统治,另一方面则试图通过限制农民劳役、建立新的法律关系、减轻刑罚等方式改善社会关系。在弗里德里希大帝设计和塑造成形的普鲁士的精神文化中,国家占据着最高地位,国王仅仅是国家的最高仆人。义务,是一切国家成员不论地位高低都应当服从的命令。普鲁士成为一个政治上、文化上、精神上具有高度凝聚力的邦国,并从诸多小型邦国中脱颖而出,确立了奥地利、普鲁士“二强分立”的格在海外OVERSEAS63INTERNATIONAL TALENT国际人才交流20237局,从而使普鲁士有了与奥地利争夺德意志统一领导权的最重要的资本。二是地利。19世纪60年代以来,小德意志地区(即不包含奥地利帝国的德意志地区)在经济上实际已同普鲁士“一体化”。1860年小德意志地区的货物运输,绝大部分由普鲁士掌握和承运。1846年成立的普鲁士联合会于19世纪60年代扩大为德意志铁路管理委员会,在其管辖范围内实行共同税率。普鲁士经济实力的强大,以及小德意志地区经济上的日趋统一,为普鲁士实现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三是天时。普鲁士在德意志内部的头号对手奥地利在1859年对法意的战争中失败,力量被削弱。沙俄为了摆脱克里木战争失败后所受束缚,力图在欧洲重执牛耳,便和普鲁士结盟,支持普鲁士打败其他邦国。于是,德意志统一的领导权落在普鲁士手中。普鲁士通过1864年、1866年、1871年分别对丹麦、奥地利、法国进行三次王朝战争,统一了德意志。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高速行驶的列车:统一后的繁荣1871年统一后,德意志迅速建立了统一的海关立法、银行立法、税收立法,建立了统一的币制和度量衡,改进了铁路运输系统,原先的一盘散沙凝聚成了强有力的经济板块,德意志土地上沉睡着的经济巨人苏醒了。这段“德国往事”令我想起了中国历史上一个相似的片段秦统一六国。这结束了中国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始皇为巩固统一而采取的“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改币制”等措施,对中华民族的长远统一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对德意志而言,1871年以后,一个广阔统一的国内市场如同到处充满机遇的新世界一样展现在资产阶级面前,原先受到抑制的生产力发展潜能,如同火山喷发般排山倒海、喷薄而出。19世纪70年代后,德意志经济如同一列全速行驶、意气风发的高速火车,获得了让世界惊叹的迅猛发展。这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在时间纵轴上,同本国19世纪70年代以前的发展状况相比;二是在空间横轴上,同其他欧洲列强相比。以重工业生产为例:1871年,德国煤产量为2900万吨,老牌工业强国英国为11800万吨,是德国的四倍。1913年,德国为27700万吨,英国为29800万吨,已经不相上下。在生铁和钢产量方面,1870年,德国分别为140万吨和70万吨,英国分别为610万吨和360万吨,大大超过德国。但到了1910年,德国的生铁和钢产量分别达到1480万吨和1310万吨,英国分别为1000万吨和761万吨,德国已遥遥领先。同时,在许多其他工业部门,德国的增长速度在1871年以后比英法两国快了大约两至三倍。其中最根本的原因,首先是1871年德意志完成了国家统一。统一的国内市场和统一的经济领域得以创立,破除了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极大促进了资本主义工农业的发展。其次是大发战争之财。普鲁士1870年在普法战争中击败法国,获得大量赔款,吞并了富有铁矿和碳酸钾矿的阿尔萨斯和洛林,这一地区又正好与德国的重工业区鲁尔区连为一体,构成了德国重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其三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德国在这一时期科技上的重大突破,不仅对本国也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例如,发电机和三相交流系统的相继发明,使德国的工厂可以广泛获取和利用电能,西门子兄弟创立了德国电气工业的基础。德国大多数生产部门采用化学方法加工原料,合成橡胶、化肥、炸药以及合成汽油都在20世纪初研制出来。亚伯、舒特、蔡司共同建立了德国的光学工业,它们在19世纪80年代制造了望远镜、显微镜和照相机。德国的电气工业、化学工业和光学工业开始在欧洲占有支配地位。最后是后发优势。19世纪最后30年,科技史上出现了一次技术革命。当时欧洲最老牌的资本主义工业国英国和法国,资本家不愿花钱更新老旧的企业设备,因而也就不能采用最先进的生产方法。而发展较晚的德国资本主义,却能在工业生产中采用最新的生产方式。例如,19世纪90年代,德国工业广泛建立在电气基础上,而英国的工厂大多数仍沿用蒸汽机。1878年,英国发明家托马斯发明了一种新的托氏炼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