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
教学
理论
探索
实践
创新
专访
教学法
创始人
邱学华
第1 0卷 第4期教师教育学报2 0 2 3年7月V o l.1 0 N o.4J o u r n a l o fT e a c h e rE d u c a t i o nJ u l.,2 0 2 3D O I:1 0.1 3 7 1 8/j.c n k i.j s j y.2 0 2 3.0 4.0 0 1尝尝试试教教学学的的理理论论探探索索与与实实践践创创新新 专访尝试教学法创始人邱学华邱 学 华1,张 良2,金 海 楠2(1.常州大学 尝试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 常州2 1 3 1 6 4;2.西南大学 教育学部,重庆4 0 0 7 1 5)摘要:邱学华先生是我国著名教育家,毕生致力于尝试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其主张将学生的“练”置于教师的“讲”之前,并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与尝试的机会,由此提出了“先练后讲”的尝试教学法。尝试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都具有重要意义。邱学华先生还创造性地提出了“尝试成功说”,主张“请不要告诉我,让我先试一试”观点,并建立了自主探究、学生为本、关注合作的尝试教学理念。尝试教学不存在固定不变的操作模式,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基本模式、灵活模式和整合模式等3种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邱学华先生认为,尝试教学的实施策略可以分为3个阶段:尝试前,教师要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尝试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尝试的机会,使学生养成自主尝试的学习习惯;尝试后,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反馈,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查缺补漏、持续反思。尝试教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关注学生自立自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间合作的教学特色。邱学华先生还指出,尝试教学在未来发展中要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国家“双减”政策、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等时代要求紧密结合,为我国教育教学的理论发展与实践创新贡献新力量。关键词:尝试教学;学生为本;尝试精神;创新精神;自主探究;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 6 2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0 9 5-8 1 2 9(2 0 2 3)0 4-0 0 0 1-1 1被访者简介:邱学华,常州大学尝试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先后获得特级教师、中小学荣誉教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一生从事尝试教学法的研究与推广,研究成果荣获2 0 1 4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出版著作3 0 0多本,国内外发表文章8 0 0多篇,受聘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现兼任常州工学院师范学院名誉院长、常州市湖塘实验中学名誉校长职务。访谈者简介:张良(通信作者),教育学博士,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发展中心研究员;金海楠,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1 9 8 2年1 1月,福建教育 杂志刊登了邱学华先生一篇关于尝试教学法的文章 尝试教学法的实践和理论,由此开启了全国尝试教学研究的序幕。这篇文章犹如一粒种子,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现今已长成参天大树。尝试教学法从最初酝酿发展到现今的茁壮成长,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尝试教育理论体系,历经这几十年的发展,其影响范围已遍及全国3 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被近百万的教师运用于教学中,使30 0 0多万名学生受益,已然成为全国有巨大影响力的教学流派之一1。尝试教学法从普通教育拓展至职业教育、幼儿教育、特殊教育等领域,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规模巨大的教学实验之一。那么,尝试教学法有怎样的内涵与理论基础呢?尝试教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哪些理念与模式呢?在实施过程中有哪些具体策略与特点供广大教师学习和参考呢?未来的尝试教学又如何继续焕发新的生机呢?带着这些疑问,张良教授接受 教师教育学报 委托,对尝试教学法创始人邱学华先生进行了专访,力求从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两个方面加深对尝试教学的理解。1一、尝试教学法的内涵与依据访谈者:邱先生,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长久以来,您一直致力于尝试教学研究,不仅创立了有我国特色的尝试教学法,还构建了完整的尝试教学理论体系,对我国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发展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根据您的理解与体会,尝试教学法有着怎样的内涵呢?邱学华: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强调教师灌输和教师讲解,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忽视了学生尝试与练习的作用。这不仅引发了学生在学习上过于依赖教师讲解、不会主动学习等问题,还使学生对学习丧失兴趣,甚至将学习视为沉重的负担。基于此,我提出尝试教学法,将学生的“练”置于教师的“讲”之前,旨在以学促教、以练促讲,重视学生自学意识的激发与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并获得学习上的主体地位。什么是尝试教学法?简单来说,就是教师先 不 进 行 讲解,而是让学生在已有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尝试练习,然后通过自学课本内容,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而后再由教师展开讲解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不仅要相信学生能够主动尝试,还要相信学生通过尝试能够取得进步、获得成功。具体而言,尝试教学法包括准备练习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等7个步骤2。教师在正式讲解之前先出示尝试题,尝试题可以仿照课本中的例题来编写,便于学生通过自学课本的方式解决尝试题。这样一来,自学课本成为了学生的内在需求,教师不必对学生耳提面命。此外,在学生阅读课本前,教师可以预设一些带有思考性的问题作为教学导入环节。学生带着明确的问题自学课本知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学生练习时,要充分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组织学生讨论,为学生提供交流互动的机会。在讨论中,教师除了帮助学生分析尝试题做对或做错的原因,还要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表达与分析推理能力。在学生练习后,教师的讲解也是必不可少的,但并不是传统意义上按部就班、从头到尾进行讲授,而是根据学生的尝试练习情况以及教材的重点进行有针对性讲解,最终帮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概括来说,尝试教学法遵循的是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先学后教的思路3。因此,尝试教学法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强调学生亲自尝试、主动探索,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与创新精神的教学方法。访谈者:尝试教学法几十年来经久不衰,不仅得到了教育理论界的广泛认可,还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推广与运用。您认为尝试教学法如此备受关注的原因是什么?邱学华:我从2 0世纪6 0年代开始思考并酝酿尝试教学法。我的小学教师生涯为我打下了教育实践基础,大学阶段教育类课程的学习又为我打下了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这些都为我从事尝试教学研究做好了准备。在做小学教师期间,我对教育教学产生了一些困惑:为什么教师辛辛苦苦教学,学生还是学不好?为什么有些学生能学好,有些学生学不好?为什么教师千叮咛万嘱咐的问题,学生还是会一再出错?为此,我希望探寻一种能够普遍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既可以让教师轻松地教,又可以让学生愉快地学。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学习时,我阅读了大量的世界教育名著,发现古今中外教育家都提倡相信学生、尊重学习、让学生自己学习等观念44。1 9 6 0年,我毕业并留校任教,一边在大学上课,一边在小学搞实验。在此期间,我发现学生学不会的根源可能在于“先讲后练、先教后学”的教学方式。为了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我产生了将“先讲后练”“先教后学”改为“先练后讲”“先学后教”的想法。后来,我在中学教授数学课程,当时自己数学基础薄弱,就一边自学,一边教学。在自学例题、做练习题、查参考书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自己能够学会过去不2懂的知识,于是,便试着将这种学习方法教给学生,结果学生的数学成绩得到了明显提高。尝试教学法的雏形就这样形成了。尝试教学法实验从1 9 8 0年就开始了,能够持续发展至今,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抓住了“尝试是学习的本质,符合教育规律”这个根本5。一方面,我们要明确在教学这个双边活动中,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如果学生不愿意学、不会学,那么教师的教也必将大打折扣。尝试教学法正是基于“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中忽视学生主体性、违反教育规律的做法,通过强化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来恢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当然,这一过程并非完全否定教师“教”的作用与意义,而是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上,达到教师“教”与学生“学”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最优教育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尝试是学习的本质,也是人类学习的基本形式。人类大脑为思维活动奠定了物质基础,使人拥有了思维的能力。如果人善于运用思维能力,那么学习就能取得举一反三、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的效果。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学生头脑中已经储备了大量的知识与经验,建立起了复杂的知识网络,这为学生调动已有旧知识、通过尝试学习获得新知识提供了可能6。简言之,尝试是人的本性,尝试学习是学生的权利,尝试教学法符合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正因如此,尝试教学法才受到了专家与师生的广泛好评。访谈者:尝试教学法有着显著的优势,这与其背后所蕴含的思想理论息息相关。您认为尝试教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呢?邱学华:首先,尝试教学思想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早在20 0 0多年前,孔子便指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7。其中:“不愤不启”,即“先愤后启”;“不悱不发”,即“先悱后发”。这与“先学后教”相近,都是主张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思考后,教师再针对学生的问题去引导、启发和讲解,从而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孟子是我国第一个明确提出“尝试”的教育家,认为“我虽不敏,请尝试之”8,强调将尝试、自学、自得作为教学过程的一部分。礼记学记 中也明确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育思想9,主张教师的指导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其中,“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1 0,更是直接指出教师要掌握“教”的时机,这与“先练后讲”的尝试教学法如出一辙。朱熹、陶行知、胡适、叶圣陶等大学者也都重视自主尝试。叶圣陶先生更是系统论述了尝试教学思想,认为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尝试1 1。显然,尝试教学思想在我国有着悠久且深厚的历史渊源,深深根植于我们的教育传统与文化血脉中,与我国的教育教学有高度的适配性与契合性。其次,桑代克(T h o r n d i k e)的试误说和维果茨基(V y g o t s k y)的最近发展区理论都为尝试教学奠定了心理学基础。我对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观点进行了批判与继承,并进一步提出了“尝试成功说”。桑代克通过开展“饿猫迷笼”的动物实验发现,动物是在不断重复尝试,逐渐排除错误反应、保留成功反应的过程中学习的,由此得出结论:人类的学习也是在一次次的尝试与练习中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从而强化导致满意效果出现的反应与行为。桑代克曾指出:“甚至在生活常规中,也存在反射类型和各种反应与尝试和成功选择的联结链的混合。”1 2显然,桑代克不承认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其将动物盲目的“试误”直接套用到人的身上,不仅忽视了人的思维作用与社会属性,还增加了不必要的时间成本。我主张尝试成功说,是因为学生的学习并非盲目性的、一般性的尝试活动,而是在教师、教材、同伴的引导、启发与帮助下,在自身原有知识结构与水平的基础上,通过迁移旧知识,实现循序渐进、按部就班地掌握新知识、构建新体系,从而获得成功并向更高水平发展的过程。“尝试成功说”是基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而提出的。其基本观点是: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通过教师指导3学生自主尝试,为学生打造一个又一个的最近发展区,在学生现有水平不断向最近发展区拓展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自然而然得到了提升。此外,“尝试成功说”通过对30 0 0多万名中小学生的实践检验,被证明其教学过程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将成功而非错误作为尝试的结果,不仅能够让广大师生树立“教”与“学”的信心,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帮助学生获得学业上的成功。再次,尝试教学法以唯物主义认识论为哲学基础,坚持辩证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