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的研究.pdf
下载文档

ID:2747086

大小:1.09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1-2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产业 转型 升级 背景 高职 教育 创新 发展 策略 研究
2023 年第 6 期64科技、经济、市场经济研究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教育创新 发展策略的研究马 倩(九州职业技术学院综合事务科,江苏 徐州 221116)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产业转型升级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作为培养专业化和技术型人才的主阵地,高职院校需要对标社会时代和产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人才供给出现了矛盾,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文章指出了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了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教育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关键词:高职教育创新;创新型人才;产业转型升级0 引言高职院校育人结构体系并非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结合产业升级和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动态调整,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支撑。高职院校对标市场实际需求,实现对人才供给侧的创新发展。通过打造双师队伍、课程建设、校企合作等形式,优化育人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增强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1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1.1 提高高职教育质量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市场亟需专业化和创新型人才。传统的育人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新时代的发展要求。高职教育通过平衡需求侧和供给侧,实现对学生知识、能力和发展本位的综合培养。一方面,以时代导向为预判,推动高职教育的科学化发展。另一方面,立足现实就业基础和产业岗位的用人需求,借助高职教育的优化调整,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围绕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优化高职教育结构,提高育人质量。1.2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专业化和创新型人才的技术支持。作为培养专业化和职业化人才的主阵地,高职院校持续输出复合型人才,能够有效落实产业转型升级。高职院校推行国家、社会和个人发展的整合教育,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社会经济趋势,明确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个人职业规划与国家发展的相互协同过程中,培养一批思想坚定和专业技能强的高素质人才。在岗位工作中,创新工艺和技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2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教育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2.1 教师专业素养不高高职院校实施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依赖教师讲解理论知识。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新时期的育人发展要求,对产业升级缺乏关注,局限于理论知识的讲授。没有认识到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结构优化,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发展。一些教师专业素养不高,实践技能的不足,缺乏对学生的技能拓展训练,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创新发展。2.2 专业课程建设不足在专业建设过程中,部分高职院校设置的课程难以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变化。部分高职院校依然采用传统的大专业课程,知识内容涵盖宽泛、课程类型较为单一。学术型和理论化教学内容过多,学生需要记忆大量的内容,学习积极性不高。部分高职院校没有进行跨学科和专业群的整体建设,导致课程体系之间缺乏逻辑衔接,无法实现对学生的系统性教育。课程内容与岗位对接不紧密、专业建设与职业发展不匹配等问题影响了课程教学的实效,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学习转化为相应的实践能力。科技、经济、市场2023 年第 6 期65经济研究2.3 学生综合能力不强产业转型升级更注重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的育人体系中,学生呈现出能力单一的特性,对知识技能掌握不全面,对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缺乏有效拓展。学生对当前的社会发展缺乏深刻地了解,导致自身职业能力无法满足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学生综合能力不足,难以达到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人才标准。3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3.1 转变教育观念,完善办学体系高职院校要认识到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结合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的相互作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职教育的融合。教师需及时转变育人观念,立足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构建完善的办学体系和制定落实计划,确保育人教育达成预期的发展目标。高职院校要根据国家职业教育的建设标准,围绕职教办学标准、办学管理制度和经费保障制度等方面的科学建设,促进高职教育的有序开展。高职院校根据国家政策规范文件,明确职业教育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教育导向,推进职业教育标准体系的建设,为高职教育的创新发展战略明确目标和方向。高职院校落实办学管理规章制度,优化高职院校运行机制和管理结构。教师要围绕自身的教育职能和育人责任,在相互协作和齐抓共管过程中推动创新教育的有序开展全员、全程地落实,确保教育实效。做好经费保障,利用专项资金拨款改善办学条件。通过设立教师培训专项、建设实训基地和创业园区,助力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完善制度体系,推动创新教育的常态化发展。3.2 打造“双师型”队伍,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作为高职创新教育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直接影响着高职教育成效。高职院校在师资力量建设过程中采用专兼结合的形式,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对于专职教师,高职院校定期开展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职前教育涉及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趋势,帮助教师理解新时期的育人发展要求。同时,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训练,强化教师的实践技能,提升其专业素养。为了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高职院校应拓展人才吸纳渠道,邀请社会、企业和产业专业化人才为兼职教师。由行业骨干牵头,联合专兼教师队伍,开展教育研讨和课题研究。根据需求端的变化,综合交流产业转型升级和职业教育的融合措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落实方针、特色化职业育人体系的建设等内容。兼职教师结合自身一线工作经验和市场预判能力,细致讲解产业升级过程中的新技术和新工艺,提出自己对专业教学和产业升级的融合看法。专职教师根据日常工作经验,落实教学设计,分享创新育人模式的构建经验,教师可以自由表达观点。在集中备课环节,帮助教师形成完善的理论认知,采用说课、讲课提高教师的实践应用素质。在强化师资力量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再打造“双师型”队伍,为创新教育的落实奠定坚实的基础。3.3 构建课程体系,实现综合培养在课程体系构建环节,高职院校应结合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加强引入新工艺、新产品、新业态。通过实践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完成对课程体系的构建,实现对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感的综合培养。高职院校可围绕“主干+拓展”“专业+岗位”“职业+产业”三个维度进行专业课程建设。在基础理论课程的规划中,实现主专业与拓展专业的协同,实现对教学内容的增删或减改,打破原有的专业壁垒,实现教学内容的跨学科融合。在系统性的知识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在拓展课程的设计中,增加实践训练课程,结合“专业+岗位”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结合岗位工作的实际要求,让学生在知识迁移和转化应用形成对应的知识技能。在拓展课程中,着重引导学生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发展。在特色课程建设中,教师通过“职业+产业”的联合,根据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动态调整专业教学内容,鼓励学生根据自身职业发展规划进行针对性的课程拓展学习。在特色课程教学中,教师渗透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忽略了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信念的塑造,限制了学生的综合发展。教师应借助行业标准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引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和职业追求。3.4 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结合新时代的信息技术,创新专业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培养学2023 年第 6 期66科技、经济、市场经济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用信息技术重构教学模式,课前可以将教学课件上传至班级资源库。学生自主进行课前预习,完成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数据分析,掌握学生群体的实际学习情况。在课堂教学环节,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将产业转型和工艺升级的应用项目作为小组探究任务,鼓励学生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在科学探究和互助合作中共同解决学习问题。以项目为导向,学生借助移动设备收集网络资源、资料视频,在梳理和整合信息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在小组内部交流环节,学生共享和创新学习资源,其他学生围绕对方提出的观点和困惑,提出自己的见解,促进学生进行思维重组,归纳出正确的解决方案。教师则在学生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和梳理知识,加深学生的学习理解。在课后环节,教师构建移动交流平台,针对学生的学习问题进行主题案例解析和在线答疑指导,便于学生及时弥补自身的学习不足。在系统性的全方位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对学生的教学指导,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3.5 校企深度合作,提高实践应用能力高职院校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在两者的优势互补和协同育人中,培养适应企业岗位要求的综合型人才。校企合作可促进学生由知识技能向职业能力转化。在校企合作环节,企业能够降低人员成本。定向培养可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专业化的人才储备。高职院校还可以助力企业经营管理和工艺革新。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践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解决学生就业问题。校企合作,围绕阶段性教育发展目标,合理运用产教融合、订单式培养和工学结合等合作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例如:在第一学年,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企业作为市场需求端,对市场行业的变化有直观的感知,也有明确的人才需求。高职院校应根据市场发展需求,不断优化育人模式。通过高职院校与企业联合办学,实现对专业化人才的针对性培养。在第二学年,推行工学结合的模式。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进行现场学习,了解新工艺和新技术对产业的优化变革,引导学生了解自身适应岗位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或者由企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和讲解,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了解整个生产流程,形成对应的职业能力。在实践环节,教师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科学优化产品工艺和工作流程,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个性创造力。在工作学习、理论实践的合力教育中,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3.6 孵化教育成果,提高“双创”能力产业转型升级明确了产业优化、工艺变革和技术创新的基本特征。高职院校应结合创新发展战略,重视对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应用平台,完成对教育成果的孵化,提高学生的“双创”能力。高职院校应明确产业转型升级的时代趋势,联合企业、政府和投资人,加强对创新园区、众创空间的建设,助推“双创”人才培养。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加强指导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需求的学生,完成对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在创客空间,学生自由进行科学知识的互动交流。在跨界知识创意组合中,实现创意落地的产品化,学生围绕原型项目、创意样品、产业赋能和转型升级环节,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学生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以创新创业为导向,实现对传统产业的变革,在智慧赋能中推动区域经济和产业的创新发展。高职院校为学生提供开放性的实训平台,在理论教学和实践的基础上深入培养学生研学、创新和创业能力,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创新思路、独特见解进行新技术成果转化,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4 结束语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院校要实现职业教育的创新变革,将高职教育与产业转型升级对接,加强构建育人体系,在专业化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提升产业转型升级的成效。高职院校明确高职教育与产业转型的潜在联系,实现对创新发展教育的宏观调控和细致落实,进而提高育人质量。参考文献:1 徐骁.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职教育专业优化设置的协调关系研究 J.科技风,2022,45(3):159-161.2 唐军,闫志龙,范兆媛,等.“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适配度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J.职业技术教育,2022,43(8):12-16.3 张秀云,吴春芳.基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地方高职教育教学体系改革摭探 J.成才之路,2021,23(19):10-11.4 戴文静.政校企协同推进高职教育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路径研究 J.职业教育研究,2020,43(7):57-6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