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坚持
人民
至上
诠释
第 卷 第 期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年 月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 张 梦,女,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坚持人民至上”的四维诠释张 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 芜湖)摘 要“坚持人民至上”是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一条主线,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叙事生动诠释了“坚持人民至上”四个维度的价值意蕴:坚持人民生命至上、坚持人民地位至上、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及坚持人民向往至上。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起点,“坚持人民至上”四个维度意蕴的统一,有利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凝聚人民群众的力量,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不竭动力。关键词 人民至上;国家安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共同富裕;美好生活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年,习近平同志就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的话语越来越丰富,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人民至上”这一理念,它以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体思想为理论奠基,汲取中华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为养料,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实践的创新中丰富发展。十九届六中全会又明确将“坚持人民至上”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沉淀的历史经验之一写入了“第三个历史决议”。从以人为本的宗旨理念到“坚持人民至上”的历史经验,“人民至上”比“人民主体”“以人为本”等相近概念的内涵涵盖的范围更加广泛,涉及了人民生命与健康、人民权力、人民地位、人民力量、人民幸福、人民利益、人民向往等各个方面,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的根本依据所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叙事生动诠释了“坚持人民至上”的部分内涵。本文拟基于此,从人民生命至上、人民地位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和人民向往至上四个维度对“坚持人民至上”进行论述。从“坚持人民至上”的前提出发,探析“坚持人民至上”的本质及内核,并落脚于坚持人民向往至上这一根本,爬梳中国式现代化叙事中所体现的“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意蕴主线,对于肯定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性地位,发挥人民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的力量具有重要意义。一、前提维度:坚持人民生命至上人民生命至上是坚持人民至上的前提,生命是一切历史活动的前提,生命的延续意味着持续创造历史的可能。在今天的国际大环境中,国家安全是人民安全的保障,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首要方面,个人的生命安全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人具有自然属性的同时也具社会属性,但有生命个体的存在是一切实践活动的前提,正如马克思所说,“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切东 第 期张 梦:“坚持人民至上”的四维诠释西”。而“吃喝”作为维持生命活动最基本的要求,必然是要放在第一位的。从历史维度看,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本身就是物质资料生产的过程,也就是人民群众进行实践活动、创造历史的过程。从生理维度看,人生命的终结就意味着物质资料生产的终止,也就意味着自身历史的消亡。因此,没有个体生命的存在,任何实践活动将成为“空话”,任何历史的创造将成为“幻想”,彰显了人民生命的至上地位。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也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坚持“仁爱”“重民”的底蕴色彩。“仁爱”“重民”等代表人文主义传统的价值观念,在中国古典文化典籍中有诸多体现。“民可 近,不 可 下,民 为 邦 本,本 固 邦 宁。”(尚书五子之歌)作为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之一,主张亲近人民,不能对人民轻贱失礼,强调人民是国家的根基,只有人民安定了,君位才能稳固,天下才能太平。荀子也曾用“舟”指代君主,用“水”指代民众,提出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荀子哀公)的重要政治论断,荀子提出这一思想的逻辑是“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荀子大略)意思是:上天生养了人民,不是为了供君主统治的,相反,上天确立了君主是为了人民。这种以天命凸显民之重要的观点,也彰显出人民至上的意蕴。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既继承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又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对这一理念的践行充分体现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在抗“疫”阻击战的实践中,从襁褓婴儿到百岁老人,党都始终把人民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面前,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我们也能够做到不惜一切代价。”事实胜于雄辩,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赢得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面对中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且发展不平衡等客观存在的情况,中国出台各种防疫政策,始终坚持防控不松懈,平衡医疗资源,充分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国家坚持人民生命至上的具体体现。(二)坚持人民生命至上的生动诠释:国家安全与人民安全相关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与第二十次大会报告中,“安全”与“国家安全”等词出现的次数之多,彰显出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安全问题的重视。“国家安全是指一个国家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领土、主权等不受侵害。”“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首位,当国家的安全受到外部、内部威胁和侵害的时候,人民各种安全特别是生命安全也将遭受迫害。因此只有提高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有效应对来自外部的威胁和内部的混乱、疾患,人民的生命安全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同样,只有“生命的延续”,国家才有未来。国家安全是人民生命安全的必要条件。中国式现代化 年的总体目标之一,就是要使得国家安全体系逐渐完善,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全面加强,肩负起国家安全更为巩固的使命,扎实推进平安中国建设任务的落实。因此,中国必须谋求自身的发展,寻求提高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而西方以资本为中心追逐利益的现代化道路不可取,既不符合我们的国情,也不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中国必须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即“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这说明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是在求和平中谋发展,致力于为人民营造和平稳定、持续发展的生存环境,和平的稳定持续意味着对战争湮灭的期望,意味着人民的生命权能够得到保障。因此,只有国家安全,人民自身才是安全的。人民生命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价值指向。“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而国家安全的宗旨在于维护人民安全,特别是人民生命安全。年接连发生的多起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决不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年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年,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传播的范围较广,波及许多人的生命安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在这一刻按下了“暂停键”。在应对来势凶猛的疫情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成为中国处理国家具体安全问题时的重要价值指向。二、本质维度:坚持人民地位至上人民地位至上是坚持人民至上的本质,人民是权力的主体、力量的主体及服务的主体。中国式现代化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叙事,生动地诠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的人民至上地位。(一)人民是实践与价值的主体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民主体思想表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实践的主体及价值主体。这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的逻辑起点。百年奋斗进程中,党一直践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和人民观点,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让人民“站起来”了,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成就,又让人民从“站起来”开始走向“富起来”。进入新时代,党的实践理论也始终依托人民,依靠人民,带领人民向着“强起来”的方向迈进。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极大的提高,真正成为社会的主体和国家的主人,在社会和国家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也一直强调:“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地位至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人民是权力的主体。人民的权力地位在法律规定中得以彰显。从我国的国体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对中国共产党的定位来看,中国共产党章程 也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充分肯定了人民的权力地位。其次,人民是推动社会发展力量的主体。在历史地位上,人民群众一直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主力军,彰显着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力量地位。新时期,人民群众也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文明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力量,人民群众团结一心,发扬奋斗精神,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勇毅前行。最后,人民是服务的主体。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中国共产党自从诞生以来,毫无自己的私利,始终把实现和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并将自身定义为人民的公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二)坚持人民地位至上的生动诠释: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重大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的民主思想和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发展的深邃思考。在 年的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全过程人民民主”进行全面系统的论述,他指出:“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叙事,也着重强调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肯定了人民的地位和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擘画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中着重强调“全过程人民民主”,肯定了人民在未来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叙事中出现 次: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时,提出了在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要求;在规划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总体目标时,也明确提出到 年要“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 第 期张 梦:“坚持人民至上”的四维诠释制度更加健全”;在叙事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局目标时,还提出要将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作为中国未来五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关键期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中国式现代化叙事中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视,进一步体现党和国家对人民地位的高度肯定。“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了人民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发挥,肯定了人民力量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新时代已经站在了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折点、向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目标迈进的新起点,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大。”即需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力量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全过程人民民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保障人民有序地参与政治,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契合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力量需求。因此,提高中国式现代化的认可度和支持度,必须充分发挥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作用,做到集民智、聚民心。三、核心维度: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是坚持人民至上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在各个方面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提高国民经济发展水平,追求“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对“人民共同富裕”的叙事,彰显了人民利益的至上地位。(一)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立场的价值体现,在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致力于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主要表现在制度建设上。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立场。马克思、恩格斯在 共产党宣言 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就是在为大多数人谋利益,时刻将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