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产品设计中“雷同”问题的系统化讨论.pdf
下载文档

ID:2747020

大小:2.68MB

页数:6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1-2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产品设计 雷同 问题 系统化 讨论
产品设计中“雷同”问题的系统化讨论090 张 剑(广州美术学院 工业设计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摘 要“文本间性”理论表明了设计师在构思、编写产品文本时必定会受到“前文本”的启发与影响。前文本对产品文本启发影响的方式及内容可以分为五个层级。解读者判断“雷同”问题主要围绕同类型产品与设计作品间的意图意义与指称表达中的相似性展开讨论。“雷同”问题的复杂性需要放置在系统中围绕各组成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讨论。关键词 前文本;文本间性;层级;雷同;系统化 中图分类号 J5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75(2023)04-0090-06收稿日期:2023-03-25作者简介:张 剑(1972),男,江苏仪征人,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产品设计感知原理及实践。基金项目:2022 年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产品符号学感知表达的有效性研究(2022JGXM143)阶段性研究成果。产品设计中“雷同”问题的系统化讨论一、“文本间性”中的前文本与前文本的层级1.伴随文本中的前文本概念产品文本在构思、编写与解读的过程中必定携带了一些伴随的文化规约一同表意,赵毅衡将它们称为“伴随文本”,他继而对伴随文本按照符号文本传递过程“编写者文本解读者”进行三段式分类:生成性伴随文本;显性伴随文本;解释性伴随文本三大类。它们在产品设计活动中的表现可概括为:(1)生成性伴随文本:设计师在构思、编写产品文本时所受到的文化规约影响。(2)显性伴随文本:产品文本所在类型与体裁的诸多框架因素,它们是对设计师编写与使用者解读的控制。(3)解释性伴随文本:使用者在解读产品文本时所受到的社会文化规约影响。具体细分如下(表 1):赵毅衡将“前文本”归属于生成性伴随文本类型中,他认为,前文本是一个文化中先前的文本对此文本生成产生的影响,此种影响必然在这个符号文本产生之前。狭义的前文本包括文本中的各种引文、典故、戏仿、剽窃、暗示等;广义的前文本包括这个文本产生之前的全部文化史。前文本是文本生成时受到的全部文化语境的压力,是文本生成之前的所有文化表意文本组成的网络。2产品设计活动中讨论的“前文本”大多指向狭义的前文本,是指在设计活动先前已经有的文本,它们启发设计师的产品创意、影响产品文本的编写。2.前文本与设计活动的“文本间性”“文本间性”(Intertextualite)学界也称之为“互文性”或“文本互涉”。伴随文本中的“前文本”与“文本间性”理论相近。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在1966年撰写的 词语、对话和小说 一文中正式提出“文本间性”的概念。她认为任何文本的编写都是对于之前引用语的镶嵌,或者是再加工;3任何文本的编写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换;任何一个文本的表意也都会或多或少借助其他文本作为表意的参照;任何文本的形成都以吸收和转换其他文本作为编写的基础。4它们相互参照、彼此牵连,形成一个潜力无限的开放网络,以此构成文本过去、现在、未来的巨大开放体系和文学符号学的演变过程。5文本间性的理论明确了任何一个文本不可能独立创造而成,在编写时必定会受到其他文本的影响。国内学者秦海鹰对“文本间性”的定义为:一个文本把其他文本(前文本)纳入自身的现象,体现了一个文本与其他文本之间发生关系的特性。这种关系可以在文本的编写过程中通过明引、暗引、拼帖、模仿、重写、戏拟、改编、抄袭等一系列互文编写手法来建立,也可以在文本的解读过程中通过解读者认知经验的搜寻、主观意识的联想,以及研究者的实证研表1 伴随文本的类型细分1设计与设计史研究 091美术与设计|FINE ARTS&DESIGN 2023_04究和互文分析等各种互文阅读方法来建立。6文本间性理论在产品设计中表明了两点:(1)不存在“无中生有”的产品创新,任何产品文本不可能独立创造而成,它在创意构思以及编写时必定会受到其他文本的影响。(2)影响与启发设计师的前文本也必定在设计作品中遗留程度各异的痕迹。对设计作品是否存在抄袭、雷同的质疑,几乎都源自前文本遗留的痕迹与产品文本在“意图意义”或“指称表达”上相似性程度的比对。3.前文本的上下层级关系与“雷同”关注的层级皮亚杰认为,无论是抽象的构造过程还是发生学的构造过程,所有的文本结构在构造的过程中都存在上下层级的关系。7121即一个文本的结构在建造过程中必定存在具有相对性的“上下”层级关系,以及文本结构在规模范畴上必定存在“宽窄”与“大小”的概念。其次,皮亚杰为不同层级的结构形式与不同层级文本内容之间的研究方式总结出这样的规律:一个结构层级的内容是下一个结构层级的形式,一个结构层级的形式是上一个结构层级的内容。7122在产品设计活动中的“前文本”同样具有系统结构的层级关系。从符号学的文本宽窄与规模、以及“前文本”对“产品文本”的影响方式而言,笔者对产品设计活动中“前文本”的类型,以及它们之间的上下层级关系做出如下五个层级的分类(图 1):(1)层级一:符号来源的事物或事件这一层级的事物或事件作为前文本提供设计师产品文本编写的始源域符号来源。或者说,事物或事件为所有文化表意的文本提供符号的来源。需要强调的是,解读者对第一层级符号来源的文本间性分析,都会要放置在“第二层级”的文化表意文本中进行判断,他们不会直接针对文化符号本身的来源以及其所在系统进行文本间性的讨论。这是因为,文本间性对解读者而言,主要关注“文本”与“文本”之间的吸收与转关而形成的关联性与相似性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几乎都需要在同类型的两个文本之间进行讨论。(2)层级二:文化表意文本泛指文化环境中以编写的方式存在、以表意为目的的各类型文化表意文本。其中主要以同类型的产品文本;跨类型的产品文本;跨体裁的其他文化领域的表意文本三大类为主。对于解读者而言,判断“产品文本”与“前文本”之间是否存在“雷同”,主要关注第二层级的前文本,尤其对同类型产品与设计作品间的“文本间性”内容:诸如产品的造型、功能、操作、体验、材质、肌理、技术工艺、心理感知等相似性是否存在“雷同”的问题展开讨论。这些众多繁杂的文本间性内容按照表意目的及表意方式可以概括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意图意义意图意义”间的文本间性,倾向两个文本在意义解释层面的内容。第二大类,“指称表达指称表达”间的文本间性,倾向两个文本在造型形态、品质特征层面的内容。(3)层级三:设计方法或表达方式第三层级的设计方法与表达方式作为影响产品设计活动的“前文本”主要担当着设计师实践操作与文本表达的指导工具作用。“设计方法”是指在某一类型的设计活动中,设计师通过分析、演绎、归纳等逻辑思维方式总结,或提出某种有效的理论依据、理论模型作为设计实践的指导方略,指导并贯穿整个设计活动。8第三层级的前文本更多会在设计圈中被众多设计师群体进行评判与讨论,虽然设计师的学习过程肯定脱离不了向优秀设计方法的效仿与借鉴,但过度效仿或遵循会制约设计师个性化风格的发展与设计方法的创新。(4)层级四:思维方式的系统理论第四层级的前文本从内容而言已上升到“形而上学”的哲学层面,它们几乎都是对无形世界的一种非经验化、非理性化的哲学研究。可以说,第四层级的前文本是指导所有设计活动的思维工具。学术界的专业群体对这一层级的前文本与产品文本间的关联性很感兴趣,因为他们坚信,设计师有怎样的思维方式的系统理论,就会指导出怎样表意的设计作品。(5)层级五:影响产品设计活动的世界观第五层级的前文本是以某种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形式对设计师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会指导设计师形成某种设计风格或流派,可以说它们是产品设计活动中最高层级的前文本类型。对于解读者而言,这类前文本会变成解读时的价值观或风格的期待,即引领解读者以怎样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感悟、风格流派等各种预设的文化态度去解读产品文本。最后,通过以上对各层级前文本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产品文本与第二层级的前文本都属于以编写的方式存在、以表意为目的的各类型文化表意文本,它们可以是同类型产品文本,跨类型产品文本,也可以是跨体裁的平面设计、建筑设计、工艺美术、舞蹈、音乐、诗歌、影视、小说、绘画、雕塑等各类文化领域的表意文本。但解读者都会聚焦于同类型产品间的“意图意义意图意义”(前文本与设计作品间的创意内容)与“指称表达指称表达”(前文本与设计作品间符号指称中对象的造型、形态,再现体的品质、肌理、工艺等)这两大类文本间性中的相似性是否存在“雷同”的问题展开讨论。二、讨论“雷同”问题的态度与内容实质图1 产品设计活动中前文本的层级关系产品设计中“雷同”问题的系统化讨论092 1.抄袭、撞车、还是雷同?从前文本与产品文本间的“文本间性”视角而言,解读者经常混用的抄袭、撞车、雷同是三个不同的概念。(1)抄袭,这是设计师借鉴同类型产品作为前文本的主观态度,并以吸收与转换的方式造成的。表现在设计师主观故意地造成文本间性中“意图意义意图意义”或“指称表达指称表达”的高度相似或一致。抄袭的主观态度及行为对于设计师而言是绝对不允许的,也是设计界不可容忍的,一些设计师或艺术家往往因抄袭而东窗事发,自毁了前程。(2)撞车,设计师在没有借鉴同类型的前文本产品的情况下,设计作品在“意图意义意图意义”或“指称表达指称表达”上与某一件产品产生相似的巧合。出现“撞车”的情况在创意过程中非常普遍,这是因为设计师与解读者具有共同的认知内容,以及结构主义产品修辞活动表意有效性这两点原因,导致“撞车”大多是因为始源域符号来源,以及修辞两造符号间的意义解释相似造成的,因此它们经常出现在第一层级文本间性中。(3)雷同,解读者在自身的认知经验中寻找与产品文本具有文本间性的前文本,进而依赖自身的解读与分析能力,对文本间性中的相似性做出“雷同”的判断。另一方面,文化语境中解释性伴随文本中的“评论文本”以及“链文本”提供给解读者明确的“前文本”指向,以及文本间性的具体讨论内容,甚至讨论的舆论导向。由此可见,“雷同”是解读者对文本间性中相似性的主观判定,“雷同”判定的话语权始终也必定在解读者一端。至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两点结论:第一,“抄袭”与“撞车”是针对设计师一方而言,是指他们在文本构思、编写时对前文本借鉴的主观态度,以及吸收转换的方式。第二,“雷同”则是解读者一方对文本间性中相似性的主观判定。如果解读者没有确凿的证据以及丰富的认知经验,对设计师“抄袭”的指责很大程度上是不负责任臆想。这就如同在日常生活中,张三手里拿着与李四相同的钱包,有两种可能:一是张三偷了李四的钱包;二是张三有一款和李四一样的钱包。在产品设计活动中,前者视为“抄袭”,后者视为“撞车”,钱包的相似性则为“雷同”。因此,本文主张采用“雷同”一词,以理性的方式展开文本间性中相似性问题的讨论。希望既可以站在解读者的视角,分析文本间性中“雷同”问题的判断方式;同时从设计师视角讨论“雷同”的形成原因以及如何规避等问题。2.文本间性中“雷同”问题的内容实质解读者会聚焦于第二层级前文本中,同类型产品与设计作品间文本间性的“意图意义意图意义”或“指称表达指称表达”的相似性是否存在“雷同”的问题展开讨论。(1)“意图意义意图意义”的相似性解读者对“雷同”问题的讨论,首先会聚焦于第二层级前文本中,同类型的产品间“意图意义意图意义”的相似性。这是因为“意图意义”即是产品设计的创意内容,任何同类型的产品文本间存在设计创意的内容相似,也就表明两位设计师的主观意识在产品文本意义上的“雷同”。这是最容易被解读者判定的文本间性中相似性的“雷同”。(2)“指称表达指称表达”的相似性解读者对“雷同”的判定也会聚焦于同类型的产品间“指称表达指称表达”的相似性,这是因为产品文本的指称内容都是理性经验层的内容,任何产品的“指称表达”都直接指向这个产品所属范畴、类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向了产品特有的指称特性,诸如产品“对象”的造型、形态,“再现体”的品质、肌理、工艺等。可以简单地说,同类型产品间的“指称表达指称表达”的相似性是建立在产品类型一致性的基础上,它们是所有“对象再现体”指称中可直接感受到的理性经验层内容,这些内容强迫解读者去探究文本间性中的相似性在表达方式上是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