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草原
旅游业
开发
传统
村落
文化
变迁
合作市
草原旅游业开发与传统村落文化变迁 以合作市 村为例卓玛吉 才 高(西北民族大学兰州)摘 要:通过分析合作市特别是 村草原旅游业发展的背景及优势阐述了当地草原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对传统村落文化的影响 提出应对草原旅游业的发展重新审视布局调适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对立重构良性村落秩序和价值观关键词:草原旅游业村落文化变迁 ():.:草原旅游业是“草原景观、草原人文历史遗迹、草原游牧生产方式及相关接待设施为客体的多层次游憩活动”是以草原自然、人文景观和生产方式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 其基本要素有游客、草原资源和设施、草原旅游服务者 主要目的地在牧区草原旅游既有自然资源的观赏性又有民族文化属性 合作市 村凭借草原旅游发展的资源和政策优势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旅游标杆一、合作市草原旅游业发展背景与优势(一)草原旅游业发展背景.地方特色和产业升级合作市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北部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是内地通往青藏高原以及川蜀的重要通道 合作市原称为“黑错”意为羚羊出没的地方境内草原辽阔发展草原旅游业的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随着经济的发展合作市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从事第三产业的比重明显上升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用于旅游文化消费的支出显著增加.旅游热和旅游环境优化乡村振兴战略下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地区治安和人口素质有很大提升基本设施和整体功能建设 年 月第 卷第 期鹿 城 学 刊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卓玛吉()女藏族甘肃合作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民族语言文化有所改善政府对乡村文化建设和旅游业投资的项目增加发展草原旅游业的契机已经来到 通过草原旅游获得经济效益成为很多村落的选择参观和体验民族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成为吸引众多内地游客的亮点.文旅融合发展的政策支持合作市已经举办了二十一届香巴拉文化旅游艺术节这是合作市承办的州内最高规格的大型综合性旅游节庆活动集草原风光、宗教文化、民俗风情、文体活动于一体让旅游与文化相结合 旅游文化艺术活动在当周草原开展邀请了国内知名度较高的歌手宣传并现场展演配套民俗一条街文化特色旅游产品和旅游房车展演促销等活动(二)草原旅游业的优势.地理区位优势合作市发展旅游业重要的区位优势在于交通条件 从大的区域位置上看甘南处于甘青川交界处是兰州通往九寨沟的必经之地 合作市是甘南州内各县市的人口流动和物资集散中心 合作市东连卓尼县南靠碌曲县西接夏河县北临临夏州和政县、临夏县市区与兰合高速、国道 线、省道 线等公路相连接夏河机场距市区 公里 随着兰合、西成铁路和合作至卓尼、碌曲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全市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民俗文化优势合作市为多民族聚居区不同民族风俗、服饰、节日、仪式丰富了草原旅游业的内容 全市有藏族、汉族、回族、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满族、土族、蒙古族、裕固族、朝鲜族等 个民族总人口约 万人其中藏族人口占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 年 月合作市常住人口为 人具有多民族聚居区丰富的民俗特征和人文风情 市区附近为半农半牧具有多样性和各民族文化交融的特征牧区绝大多数使用藏语草原民歌、安多吉他弹唱亦成为旅游者体验草原风情的内容 市境内有安多藏区佛教名刹米拉日巴佛阁、神奇美丽的当周草原、独具特色的太子山、风光旖旎的勒秀洮河、天然奇特的岗岔溶洞等众多景观 宗教寺院成为旅游目的地之一藏传佛教寺院就有 座传统的晒佛节、插箭节、香浪节与传统民族体育运动从不同侧面展示着合作市独特的民族风情.草原资源优势合作市有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高度浓缩区 当周草地公园还有美仁大草原和太子山景区等 美仁大草原位于甘南州合作市合冶公路旁平均海拔 米占地面积 公顷是青藏高原特有的高山草甸草原地貌有宽阔的牧场还有山丘、高原湿地二、合作市草原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一)草原旅游标杆村近年来合作市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旅游业稳步提升产业布局持续优化 村被纳入到文化旅游“一十百千万”工程改变了传统半农半牧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 村在合冶公路黄金旅游线路上西距合作市区约 公里东连美仁大草原自然风光优美、区位优势显著、地域形态良好具有草原特色的生态美 村原本是以畜牧业、种植业为主的传统藏族村落耕作、放牧、打零工是这个藏族村落以前的生活方式 前些年村民把自己的家改造为高端民宿发展起旅游业 目前村里集中高端民俗、帐篷餐厅民俗土特产、马队驿站等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元素为一体已经成为游客休闲旅游的打卡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全村 户牧民群众实现旅游增收为全市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标杆(二)草原旅游业的经济价值旅游标杆村于 年正式运营当年年底全村 户牧民群众 人得到了第一笔分红累计分红资金达 万元其中村集体分红 万元 村民的草场不仅能放牧还能作为旅游资源赚钱 此外旅游业的发展还带动了合作市特色产业的发展(三)草原旅游业的社会效益通过草原旅游业 村建了游客服务中心、综合服务中心、马队驿站、民居院落和民宿客房建设 民居设施条件有大幅度提升村道全部硬化村里的排水设施和垃圾回收服务设施完备村落周边的水渠和绿化建设整洁整体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 此外草原旅游业的发展有效解决了农牧村闲散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并且使村民的闲暇时间增多 牧区不同于农区年轻人出门打工较少部分年轻人也没有打工的劳动技能因此闲散劳动力比较丰富 草原旅游点开发对于部分不能出门打工的年轻人有了自家门口打工挣钱的机会(四)草原旅游业的发展困境草原旅游业目前仍未形成长期稳定的经济效益 究其原因一是旅游的季节性 合作市四季分明除了夏季其余季节寒冷干燥不利于旅游业的卓玛吉等:草原旅游业开发与传统村落文化变迁发展 旅游业基本依托草原自然景观和宗教文化受自然条件的制约旅游季节性特征非常鲜明 香巴拉旅游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举办期限短特色美食街等活动实际收入低总体形式大于内容 二是商业品牌效应差 村草原旅游业刚刚起步没有打造出具有核心吸引力的标志景区 合作市内尽管有很多藏传佛教寺院和草原景点但是尚未形成知名的、国内具有影响力的旅游景点 因此合作市目前主要依靠交通条件便利的优势发展旅游业对游客的实际吸引力不够 途经的游客较多但以合作市为旅游主要目的地的游客较少以草原旅游业为目的的游客更加稀少 三是草原旅游引发次生污染近年来合作市及周边县市草原旅游点发展迅速在草原、河流、森林等自然风景较好的地方均有旅游点这种旅游点为私营使用帐篷或者三合板等低成本材料建造小木屋设施简易经营成本低 一般夏季游客多而其他季节无人管理 由于旅游点的经营手续简单工商部门不便于管理 经营者与周边村民约定租金便开始经营约定双方只注重经济利益而忽视生态环境问题 因此旅游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特别严重比如肆意挖掘草滩、河流交通车辆随意开进草原造成植被破坏等 另外为了追求眼前利益旅游点内食品安全和卫生状况也是问题频出 这些因素在游客体验、旅游业长期发展方面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三、合作市草原旅游业开发对传统村落文化的影响(一)村落物质文化变迁.民居文化变迁随着草原旅游业的发展村民的物质文化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其中最明显的是住房条件的变化 住房作为容身之所与生活密切相关 住房条件的改变反映了村民生活条件和经济能力的改变 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 村的村民住房大多是土木结构房屋居住条件比较艰苦 墙以泥土为主畜房是木头与茅草搭建的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村民的住房明显改变有二层平顶房也有瓦房村道基本都是水泥硬化路面 住房的规划也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沿着主干阳面建造规划合理 村大多数民居都是二层结构特色民居高四五米外层是敞亮的铝合金窗户高大气派房子的底层适用于民宿或店铺.生产生活方式变迁农业生产方式的变迁非常明显 村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都是小规模的、传统的耕犁技术农业的产出依靠密集的劳动而不是新技术的使用 随着旅游业发展村民经济来源增多信息渠道多样农业生产的工具越来越先进 种庄稼或收割的过程中使用了收割机和脱粒机取代了镰刀和犁 依靠畜力和人力工作的状况得到了彻底的改变 现代化劳动工具的使用大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村民从繁琐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有了大量的空余时间进入了打工和旅游服务业当中 牧业生产方式同样发生着变化很多年轻人骑摩托车而非骑马放牧还用手机直播放牧过程 村庄的土地利用方式也出现了变化除了住宅和种植之外还会有一部分土地用于特色旅游业开发和游客体验场所等 农牧业生产方式变化反过来又促进着草原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二)村落制度和价值观变迁.宗教信仰和节庆活动淡化宗教法舞活动一般是七月在寺院展演是一种对于美好生活的祈愿 由于年轻人外出打工或者从事旅游服务业目前多为老人和孩子去参观法舞.传统价值观的变迁宗教习俗逐渐淡化保持过节只是一种传统的程序 现代元素融入精神观念改变 村民的生育观和男女观都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三)族群认同与边界观念变迁.宗族观念、自然信仰观念减弱宗族观念对于传统村落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是村落组织结构中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旅游经济发展村民之间集体分红、集体入股经商的观念开始萌生村户之间集体协作的利益集团开始形成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族关系开始疏远村干部和基层组织得到更大程度认可 旅游经济对村民的生活观念影响较大生态保护和自然信仰的根基动摇很多地方不惜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得经济利益.相邻村落同质性竞争加剧边界观升温紧随草原旅游的潮流相邻村落都相继开始发展草原旅游同质性竞争加剧 区域交流的频度加大促进了更大范围的物质和文化的交流紧随而来的是内部成员之间为争夺自然资源的竞争加剧 不同群体之间的交流和冲突中开始为保护群体利益的需要而强化边界强调“我区”与“他区”“我村”与“他村”边界边界观念不断升温“边界”成为了竞争和斗争中维持利益的工具 与此同时意识和心理的边界之战也随之打响为树立边界而对群体历史文化追根溯源夸大群体之间文化传统和历史渊源上的差异性(下转第 页)卓玛吉等:草原旅游业开发与传统村落文化变迁养模式研究.教育与职业():.胡烨丹陈正江王玉龙.“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路径.创业与就业():.李猷.专创融合视角下行业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路径探究.南方职业教育学刊():.金欣.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校创新创业社团递进式发展模式研究.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牛文欢解永辉刘志艳.基于科技社团的机电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育人实践.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李俊琦.“双高计划”视域下高职双创教育升级建设研究.创业与就业():.徐飞.高职院校专业社团与创新创业教育耦合研究.教育改革与发展():.徐杨巧谢守成.双创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新任务 基于湖北省 所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调查的思考.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张旭郭菊娥郝凯冰.高等教育“供给侧”综合改革推动创新创业发展.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责任编辑 赵毅彬)(上接第 页)四、结语(一)反思村落草场支配和占有权属地争议是随着草场旅游业的发展而产生的也会随着草原旅游进一步的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得到解决 尊重和包容差异性增进共同性是顺应时代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所在 由旅游经济同质化竞争导致的村落之间的冲突传统农牧业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冲突还有传统村落文化秩序与旅游市场经济观念之间的冲突我们都应该积极引导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使事物的发展朝着对社会进步的方向发展(二)调适由于经济环境的改变村落的经济制度发生改变生产方式和经济来源多元土地资源化和草场资源市场化 村民传统的宗族和权威观念逐步减弱乃至消失村民行为规范和村落权力组织由基层干部和基层党组织履行职责 民俗文化传统仪式简单化婚礼、葬礼、宗教庆典逐步改变 血缘和地缘共同体的村落认同减弱逐步过渡到市场化经济和利益集团的认同 村长权威向有经济实力支撑的旅游开发户倾斜 因此草原旅游经济的发展传统村落文化和传统秩序的环境正在悄然改变对于传统文化和现代市场经济观念的调适要求同存异在继承传统与适应现代中获得生机在多元基础上和谐共存才是未来村落旅游经济持续发展的生存之道(三)重构草原旅游业的长远发展需要对地区产业布局进行合理规划 草原旅游经济发展使得很多村民意识到土地、草场可以成为发家致富的资源很多村落相继承包草场开发旅游点由此带来的是市场同质化的竞争加剧 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