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不同
肥料
灯塔
地区
玉米
应用
效果
试验
粮油农资162023.8不同肥料在灯塔地区玉米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王洪秋(灯塔市农业农村事务服务中心,辽宁灯塔111300)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安排时间:2020年410月。地点:灯塔市铧子镇荣官村玉米田。1.2 试验地概况上季种植作物及其产量:玉米,750公斤/亩。上季种植作物用肥指标(每亩折算纯养分含量公斤数)(公斤/亩):氮15、磷6、钾6。试验田土壤农化性状:有机质1.08克/公斤,碱解氮107毫克/公斤,有效磷26毫克/公斤,速效钾95毫克/公斤,pH6.5。1.3 供试验肥料试验肥料名称:9种不同品种缓控肥料;剂型:颗粒。1.4 供试验作物作物名称:玉米;品种:良玉99。1.5 试验设计本次试验采用田间对比校验试验,将9种不同品种缓释肥料按密码顺序排列,每个密码编号设两个处理,每个处理0.5亩,两个处理分别采取“一次性施底肥”和“一次性施底肥加种肥”两种施肥方式,具体安排详见如下:试验小区各处理布置摆列(南北垄,从东至西排列,两个密码编号的处理排列相同):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处理5处理6处理7处理8处理9。注:处理19试验肥料代码:处理1为东北风,氮、磷、钾=26-10-14;处理2为东北风,氮、磷、钾=25-12-11;处理3为辽野,氮、磷、钾=28-15-12;处理4为辽野,氮、磷、钾=25-10-16;处理5为辽野,氮、磷、钾=26-10-12;处理6为盛源,氮、磷、钾=26-11-13;处理7为盛源,氮、磷、钾=27-13-15;处理8为绿得,氮、磷、钾=26-12-12;处理9为绿得,氮、磷、钾=28-12-12。1.6 两个处理的施肥方式施用方式一:一次性底肥50公斤/亩;施用方式二:一次性底肥每亩40公斤+种肥5公斤/亩。1.7 田间管理本次试验采取底肥一次性施入土壤,以后的各生育期不再施肥。玉米试验田于5月7日播种,采用机械点种,株行距为28.3厘米55厘米。苗后及时视苗情间苗定苗。药剂灭草:在玉米叶龄达到4叶半龄时(5月22日)进行了玉米茎叶田间药剂除草处理,喷施33%金根除(三元复配烟硝莠去津)进行茎叶喷雾除草,施药量为165克/亩,金根除(一瓶)兑水17.5公斤定向喷雾除草,除草效果很好。7月10日玉米进入新叶末期(即大喇叭口初期),用氯虫苯甲酰胺每亩10毫升兑水17.5公斤喷雾防治二代玉米螟,对玉米螟和黏虫等玉米病虫害防治效果很好。其他同大田生产管理。田间试验跟踪调查:于6月15日出苗,试验田出苗率为75%,有缺苗情况,但幼苗长势良好。7月18日玉米进入拔节期,7月29日为玉米抽雄、吐丝期,其间对试验地块各处理的玉米叶色进行观察,各处理植株叶色均为浓绿色,长势旺盛。于10月10日试验玉米棒穗苞叶松散发黄进入成熟期,进行田间测产,10月24日取样,10月25日实收单产实测,11月1日室内考种记录。粮油农资172023.82 结果与分析2.1各处理试验小区玉米在生育性状上的表现(一次性底肥50公斤/亩)通过对玉米整个生育期长势调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株高:处理7的株高表现最高,为280厘米;处理8次之,为277厘米;处理5第三,为276厘米;处理2第四,为275厘米;处理9为274厘米;处理3为273厘米;处理1为272厘米;处理4、6均为269厘米。玉米棒位调查结果由高到低:处理5为106厘米;处理2和处理7均为105厘米;处理3和处理9为104厘米;处理1、处理4和处理8为103厘米;处理6为100厘米。茎粗调查结果由粗到细:处理4为2.68厘米;处理2为2.66厘米;处理1为2.63厘米;处理3为2.58厘米;处理5为2.56厘米;处理7为2.48厘米;处理8为2.46厘米;处理9为2.36厘米;处理6为2.35厘米。穗长调查结果依次为:处理6为20.2厘米;处理1和处理8为20.0厘米;处理5为19.9厘米;处理3和处理9为19.8厘米;处理2和处理4为19.6厘米;处理7为19.5厘米。穗粗调查结果依次为:处理2为5.6厘米;处理7为5.5厘米;处理3和处理5为5.4厘米;处理8为5.3厘米;处理1、处理4和处理9为5.1厘米;穗粒数调查结果依次为:处理2为606.5粒;处理1为587.9粒;处理5为585.2粒;处理7为581.3粒;处理3为578.3粒;处理9为578.2粒;处理8为573.0粒;处理4为566.5粒;处理6为540.9粒。百粒重:处理3为42.8克;处理6为42.4克;处理9为42.4克;处理4为42.1克;处理1和处理5为41.5克;处理8、处理7和处理2为39.3克。该品种各处理试验区玉米棒穗无秃尖现象。2.2各处理试验小区玉米在生育性状上的表现(一次性底肥40公斤/亩+种肥5公斤/亩)株高数据结果由高到低依次为:处理6为281厘米;处理2为277厘米;处理5为276厘米;处理1为275厘米;处理9为273厘米;处理3和处理8为272厘米。穗位数据结果依次为:处理5为110厘米;处理3和处理7为105厘米;处理1和处理4为103厘米;处理2和处理6为102厘米;处理8和处理9为101厘米。茎粗数据结果依次为:处理8为2.69厘米;处理1为2.68厘米;处理6为2.65厘米;处理4为2.63厘米;处理5为2.60厘米;处理3为2.56厘米;处理9为2.53厘米;处理2和处理7为2.50厘米。穗长数据结果依次为:处理8和处理4为22.1厘米;处理7和处理2为21.4厘米;处理6为21.3厘米;处理3、处理9和处理5为20.5厘米;处理1为20.0厘米。穗粗数据结果依次为:处理9为5.61厘米;处理5为5.20厘米;处理8和处理1为5.13厘米;处理3为4.98厘米;处理2、处理4为4.83厘米;处理7为4.80厘米;处理6为4.78厘米。穗粒数:处理6、处理5处理4、处理1处理7处理8处理9处理2处理3,数据结果依次为,653粒、642粒、635粒、630粒、625粒、620粒、610粒。百粒重:处理2处理7处理4处理6和处理9处理8处理1、处理3和处理5,数据结果依次为,43.1克、42.5克、42.0克、41.8克、41.3克、41.0克。该品种各处理试验区无秃尖。2.3不同处理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一次性底肥50公斤/亩)各个小区玉米的产量在每个处理的表现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小区处理产量实产实收:处理5产量性状表现最好,理论产量每亩可达682.4公斤,实打实收亩产达到了635.4公斤。处理4理论产量每亩可达682.0公斤,实打实收亩产达到了632.0公斤。处理7理论产量每亩可达678.5公斤,实打实收亩产达到了629.8公粮油农资182023.8斤。处理3理论产量每亩可达668.2公斤,实打实收亩产达到了620.2公斤。处理2理论产量为每亩667.2公斤,处理9理论产量为每亩661.2公斤,实打实收亩产并列,亩产均为618.2公斤。处理8理论产量为每亩665.7公斤,实打实收每亩617.7公斤。处理6理论产量为每亩653.6公斤,实打实收每亩609.6公斤。处理1产量最低,理论产量为每亩620.9公斤,实打实收每亩575.9公斤。2.4各处理试验小区玉米在产量上的表现(一次性底肥40公斤/亩+种肥5公斤/亩)各处理小区中玉米产量性状表现不同,通过室内处理小区的实际收获质量的排列顺序为:处理5产量性状表现最好,理论产量每亩可达684.4公斤,实打实收每亩648.6公斤。处理7理论产量每亩可达682.8公斤,处理2理论产量每亩可达678.7公斤,两处理实打实收亩产均达到了642.5公斤。处理6理论产量每亩可达673.5公斤,实打实收每亩635.8公斤。处理4理论产量每亩可达663.7公斤,实打实收每亩628.5公斤。处理1理论产量每亩可达656.0公斤,实打实收每亩623.2公斤。处理9理论产量每亩可达651.8公斤,实打实收每亩615.6公斤。处理3理论产量每亩可达642.8公斤,实打实收每亩608.7公斤。处理8产量最低,理论产量每亩可达642.7公斤,实打实收每亩605.2公斤。(注:亩产=亩穗数穗粒数百粒重100000)3 结论通过本次试验,可以得出玉米不同控减施肥对玉米的生育性状有一定影响,但影响差异不大。产量性状调查结果,室内考种实测产量(一次性施用底肥50公斤)处理5的产量最高可达635.4公斤/亩;处理4的产量第二632.0公斤/亩;处理7和3分别为629.8公斤/亩、620.2公斤/亩;处理2、9的产量并列为618.2公斤/亩;处理8为617.7公斤/亩;处理6为609.2公斤/亩;处理1的产量最低为575.9公斤/亩。室内考种实测产量(一次性底肥40公斤+种肥5公斤):处理5的产量最高可达648.6公斤;处理2、7并列第二亩产642.5公斤,处理6、4、1、9、3依次为635.8公斤、628.5公斤、623.2公斤、615.6公斤、608.7公斤,处理8亩产最低仅605.2公斤。通过本次试验调查数据对比可以得出,在此次试验中,处理5在两种施肥方式中的产量均表现最高可达648.6公斤,且一次性施用底肥40公斤+种肥5公斤的施肥方式比一次性底肥50公斤的施肥方式增产13.2公斤/亩,增产率为2.08%。由于今年气候等原因造成试验田地块缺苗情况较为严重,因此,难免对试验有一定影响,建议继续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