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
拓展
中小学校
体育
育人
功能
第 卷第期年月 陕 西 国 防 职 教 研 究S h a a n x iG u o f a n gV o c a t i o n a lE d u c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V o l N o J u n e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刘良军(),男,湖北荆门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党的建设.不断拓展中小学校体育的育人功能刘良军(中共荆门市委党校,湖北 荆门 )摘要: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实践证明,体育在培育人、塑造人、提升人方面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与时俱进认识、发掘体育育人的多重功能,把中小学校体育作为体育育人的主阵地、主渠道,高质量推进中小学校体育育人的同时,也注重家校社协同体育育人,就能促进中小学生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面进步,日渐成长为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关键词:拓展;中小学校;体育;育人;功能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S Y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学校体育的功能同样如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毋庸置疑,从彼时总体上、普遍性要求“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到新时代注重分门别类,尤其对青少年提出“促进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的新理念新要求,充分说明体育在培育人、塑造人、提升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要求着眼基点基础,不断拓展中小学校体育的育人功能,于推进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同时,努力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充分认识新时代体育育人的多重功能诚然,体育最为直接的育人功能,就是在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独有独特乐趣的基础上,能够促进当事人锻炼身体、塑造形体、增强体质、提高对于疾病疾患的免疫力,等等.然而正所谓行之力则知愈进,随着体育逐渐成为满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多体育的育人功能被发现发掘、彰显展示.就中小学校体育而言,其在多个方面凸显育人成效,也由此推动体育越来越深受学生喜爱,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相得益彰.增强学生的团体协作意识应该看到,中小学校体育面向全体学生,绝大多数体育课程既需要大家共同参与,又于实践中要求大家不能行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而必须注重上下左右协调一致、团结协作、协同共进,依靠集体的力量顺利推进.无论篮球运动也好,进行拔河比赛也好,设若没有团体意识、集体观念,不能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必然稀稀拉拉、松松垮垮,遑论达至预期,取得好成绩.正基于此,拓展中小学校体育的育人功能,要求聚焦团体协作意识的增强,使学生深感“孤掌难鸣”,不论做任何事情,只有发挥自己优势特长的同时,也善于抱团取暖、相互借鉴,才能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强化学生的契约规则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规则经济,而这种契约规则观念要求市场主体进入市场之前就有高度的清醒和自觉.毋庸置疑,中小学校教育、引导学生恪守规则、遵守契约,是育人的题中之义.实践中,体育运动谁先谁后、如何进行、怎样判定胜负等,无不之前有既定的明确规定、俗成规则,要求学生只有遵照执行,才能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由此进一步坚持体育育人,于体育运动中将这种契约规则观念深植学生心间,方能推动其走向社会,在与人相处、实现愿望等各个方面,始终以规则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用契约维护自身的应得权益,进而推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蔚然成风、蒸蒸日上.锤炼学生的进取追求品质应该看到,中小学校体育虽然重在群体性活动,却也不同程度地暗含着拼搏进取、追求卓越、勇创一流的价值取向,要求组织学生开展体育活动,应该于内中激发他们树立要么不干、干就干好的竞争意识、向上观念.无疑,有意识地于体育运动中锤炼学生这种积极主动的进取追求品质,就能推动学生于整个人生成长过程中都拒绝平庸,耻于慵懒,而是尽可能挖掘自身潜力,激发内生动力.青少年有力量,国家有希望,民族有未来.众多中小学生矢志拼搏、勇于进取、不懈追求,就能形成你追我赶、奋勇向前的浓厚氛围,为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转化为求真务实的行动奠定坚实基础.砥砺学生的吃苦耐劳意志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实践一再证明,一个人只有从小多吃苦、不怕苦、苦不怕,才能往后遇到困难挑战,也越是艰险越向前,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而中小学校体育恰好具有这种砥砺学生吃苦耐劳意志的独特功能,能够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感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蕴含的深刻道理、朴素哲理.无论是长跑胸有成竹,还是短跑胜券在握,无不需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把功夫下在平时,勇于超越自我、挑战个人极限.从体育锻炼中的吃苦,至学习进步中的吃苦,再到日后履职尽责、干事创业中的吃苦,吃苦既是一种意志,也是梦想成真的重要法宝.涵养学生的创新创造精神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体育中的竞技项目固然需要脚踏实地,来不得半点虚假,但有无创新创造精神,能否结合自身身体条件扬长避短,弯道超车,最终练就自己的“独门绝技”,却是保持“常胜将军”的制胜秘诀.进一步言,中小学校体育中始终秉持涵养学生创新创造精神的价值取向,便能推动学生凡事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经验,勇于进行新的尝试.因此于体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思维能力,必能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化学校体育育人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高度重视学校体育课实践一再表明,凡事只有重视,才能聚焦眼光、聚集资源,齐心协力、凝聚力量.直言不讳地讲,一段时间以来,少数、个别中小学校体育存在虚化、弱化、淡化、边缘化的倾向,正缘于当事学校重视不够,以素质教育之名行应试教育之实,觉得与语数等主课相较,体育课不足挂齿、微不足道.须知,今天的教育是全方位育人,既需要促进学生智力发育、知识丰富、能力提升,也强调有“强健的体魄”“野蛮的精神”.由此把体育提上议事日程势所必然,要求广大中小学校高度重视体育课,实现德智体美劳一体建设、同步推进.一方面,坚持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要求学校党组织更好发挥把方向、谋大局、管大事、促落实的主导作用,推进学校体育纳入校长负责制的有机组成,使重视体育成为办学治校的一项重要内容;另一方面,教务、年级也好,班主任也好,都应该重新认识体育的地位和作用,坚决不因不必要的借口和理由,进而有意取消体育课,抑或减少上体育课应有的频次.切实做到德智体美劳等量齐观、并驾齐驱,才能让体育回归应有的课程地位,做到始终开展正常的体育教学.开齐开足开好体育课能否真正让体育育人的目的实现、育人的功能充分彰显,关键在实际推行过程中是否开齐开足开好体育课.首先,开齐体育课.应该看到,今天一些中小学校所谓上体育课,不少时候大都满足于跑跑步、做做操、设置几个趣味运动游戏等等,既让学生不能认识到体育内涵内容的丰富性,自然也谈不上对某一体育运动项目有特别特殊的爱好与执着.因此,体育课要么不开,开就要开齐,应严格按照国家中小学校体育课教程循序渐进、稳中求进、稳步推进,使学生深感体育是不折不扣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而非单一的嘻嘻哈哈、蹦蹦跳跳.其次,开足体育课.坚持体育育人,要求对每一体育运动项目,如篮球、乒乓球、足球、网球等,都必课前有前瞻性思考、系统性谋划、科学性决策,确保有足够的时间作保障的同时,更由浅入深,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的技能技术技法,能够针对自己的身体特点、兴趣爱好,于某一体育运动项目中钻之弥坚、锲而不舍、精益求精,而非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最后,开好体育课.好者,质量、标准也.让体育发挥育人功效,开好体育课是决定性因素.即只有坚持严要求、高标准,既保持学习练习的数量,更强调实际教学过程的质量,才能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既释放体力,也激发智力,从中品味体育特有的功能、特别的魅力.选优配强体育老师应该看到,随着体育育人的内涵在丰富、作用在增强、成效更明显,今天绝大多数中小学校都配备有专职专门的体育老师.但另一方面也得承认,有体育老师与有没有好的体育老师,却是能否深入实现体育育人的重要分水岭,要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刘良军:不断拓展中小学校体育的育人功能推动体育老师从有到优,不断有质的改观、革命性变化.一方面,要优化存量,持续提升现有体育老师的体育能力.如定期选派体育老师到相关院校学习进修,既系统掌握中小学校体育课程,学会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开展体育运动,更深化意识、革新观念,善于把上好体育课与坚持体育育人有机衔接、融合贯通、相辅相成;另一方面,要厚植增量,确保新进体育老师在体育育人方面展现作为、有所建树.如坚持科班出身的基础上,更注重岗前培训、经常性考察考核,使新进体育老师既善于教授体育知识、体育方法、体育技能,更精于在一个个具体的体育运动项目中有意识地培养人、塑造人.汇聚体育育人合力独木难成林,一花不是春.肯定体育育人的同时,也须承认仅靠体育育人并不能达至好的效果,实现预期目标.换言之,只有多方汇聚合力,才能众人拾柴火焰高,促进体育更好向着育人的方向行稳致远.事实也是如此,如同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学校体育时时可行,要求推动除体育老师之外的其他学科老师同样可参与,才能在点滴中成风化俗,潜移默化地推动体育育人.还要看到,即便是语文、数学、外语、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等文化课程,因其内中不时就有体育画面、运动场景的出现,完全可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于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有意识地强化学生对于体育育人的透彻认知,进而越发爱上体育课,在体育运动中强化自己的意志品质、吃苦精神、进取毅力.如小学语文课上,向学生传达放风筝是春天特有的风情风景的同时,也引导学生知晓其也是一种群体性体育活动,设若不细心、不投入、无耐心,必然既让风筝飞不起来,也无法在天空长久翱翔,等等.建立健全考评体系“清澈的爱,只为中国.”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于中小学阶段帮助他们扣好胸怀强国志、心蓄爱国情的“第一颗扣子”,不能停留于口头上、止步于思想认识环节,而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教学评估体系、教学成效考察体系,倒逼广大教师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矢志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方面不断有新作为、新进步.由此把体育育人落到实处,也必须建立健全完整而科学的考察评估体系,既坚持目标导向,让体育育人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也强化问题思维、问题导向,以解决内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抓手,更好推动体育育人.尤其对于体育老师而言,在其位,当谋其职、尽其责,彰显体育育人的主体地位,发挥体育育人的主导作用.要把体育课开展情况与体育育人成效同部署、同要求、同推进、同考核,使体育老师不能仅仅满足于课上了、上完了,而必须整体上注重体育育人的同时,更对学生建立细致入微的成长档案,看一学期下来当事学生在哪些方面有明显进步、显著改善.与此同时,也应把体育育人成效作为激励体育老师爱岗敬业、潜心治学、热心从教的有效方法与手段,使体育老师敢于创新、善于作为,真正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构建家校社协同体育育人新格局从广义角度言,无论是家庭内,还是户外活动,孩子的一举一动皆为体育,都能于其中进行体育育人,让孩子们活络筋骨、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的同时,也渐至实现上述体育育人的多重功能.因此强调学校发挥体育育人之主阵地、主渠道作用的过程中,也应顺应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新要求,着力构建家校社协同体育育人新格局,使体育育人葆有坚实基础、浓厚氛围、有力支撑.激发孩子体育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疑,中小学生有否参加体育的热情,能否持之以恒地进行体育锻炼,把进行体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应该、也必须始于家庭,要求家长、尤其父母勇于成为孩子的“第一任体育老师”.如日常生活中,父母不仅注重自身经常性地开展体育锻炼,也鼓励孩子一起参与、共同参加,就能润物无声地让孩子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逐渐对某一体育运动项目产生热爱、挚爱.要循循善诱、从易到难,鼓励、激发孩子越是面对挑战性强的体育运动项目,越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