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践约传
别样
崔莺莺
践约
文本
定位
探讨
文山学院学报Vol.36 No.4Aug.202361第 36 卷第 4 期2023 年 8 月JOURNAL OF WENSHAN UNIVERSITY收稿日期:2023-05-06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文学视角下 14-20 世纪域外汉语教材女性形象研究”(19A251)。作者简介:林彬晖,女,广东汕头人,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及其域外传播研究;沈弋翔,男,江苏南通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及其域外传播研究。别样崔莺莺与践约传文本定位探讨林彬晖1,沈弋翔2(1.湖南女子学院 文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2.北京外国语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北京 100089)摘要:清末北京官话教材语言自迩集中出现了基于西厢记故事框架改写而成的践约传,经删减改编的践约传重构了西厢故事,展示出一个有别于传统文学形象的崔莺莺。文献显示西厢记被编写进入域外汉语学习材料存在偶然性,但依“禁果效应”的规律分析,西厢记本身超绝的艺术品质是这部经典作品成为域外汉语学习材料的必然因素,并在改编后的文本中刻下强大的文学烙印。作为汉语读本的践约传不仅具有初步的“文学性”,其语料中丰富的文史信息亦为我们展现出生动的时代生活图景,其本身更是经典文学作品通过从艺术走向实用的方式产生广泛传播力的典型案例。践约传为当代对外汉语教材编写以及通过汉语学习传播中国文学经典提供了参考。关键词:践约传;西厢记;崔莺莺;禁果效应;汉语读本中图分类号:I207.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200(2023)04-0061-06A Study on the Different Image of Cui Yingying and the Positioning of The Graduates WooingLIN Binhui1,SHEN Yixiang2(1.Department of Literature,Hunan Womens University,Changsha 410004,China;2.Schoo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Diplomacy,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Beijing 100089,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framework of Hsi Hsiang Chi(Xixiang ji),The Graduates Wooing emerged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textbook,Y-yen Tz-erh Chi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This reconstructed story presents a different image of Cui Yingying from the traditional one.A fortuitous emergence as it was,Hsi Hsiang Chi gradually became a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material,during which the Forbidden Fruit Effect and the high artistic quality also played a decisive role.The book not only functions as a language learning material,but also offers literary value,depicting a vivid picture of life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It also serves as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adapt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textbooks for foreigners in contemporary days,and helps in spreading the Chinese literary classics correctly through language learning.Key words:The Graduates Wooing;Hsi Hsiang Chi Xixiang ji;Cui Yingying;The Forbidden Fruit Effect;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materials崔莺莺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女性形象,经过唐代元稹会真记(莺莺传)、宋代赵令畤商调 蝶恋花鼓子词、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董西厢)和元代王实甫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王西厢)的一系列流传,她从最初出身名门、美丽而有才情却被始乱终弃的、有着悲剧形象的弱女子演变成内心强烈向往爱情、冲破封建礼教束缚、追求幸福的勇敢女性。崔莺莺身上被赋予了美丽、敏慧、深情、善良、温柔、才华横溢等女子典型美德,并通过戏曲案头文本和场上演绎在明清时期为大众所知。同时期,随着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以及新航路的开辟,意欲进入中国的传教士们认识到了“最要之条件,首重熟悉华语”1,于是掀起了中西文化交流史上首次西方人学习汉语的高潮。直至晚清,传教士和西方驻华外交人员一直是西方学习汉语的主体,能够展示中国思维与生活第 36 卷文山学院学报2023年 第 4 期62方式的通俗小说戏曲作品被选取和改编进入到汉语口语教材中,西厢记便是其中之一,出现在马礼逊(Robert Morrison)中文会话及凡例(1816)中的“Dialogue 31”、晁德莅(Angelo Zottoli)中国文化教程(第一卷,1879),以及威妥玛(Thomas Francis Wade)语言自迩集(第二版,1886)中。中文会话及凡例中相关内容不足 200 字;中国文化教程中则主要用纯粹白话叙述了“惊艳”与“白马解围”,缺少西厢故事的完整轮廓。本文讨论的践约传出自语言自迩集第二版第六章,以西厢记故事框架为依托填充口语例句而成,共 40 段,除去“张生如何进场,出场后如何报喜高中,如何即日授了官职,如何衣锦还乡的,顺道儿回到普救寺来合莺莺拜了天地夫妻入了洞房”2324之外,内容自成整体。践约传里崔莺莺形象与以往不同,而在明清大众文艺传播背景下探讨西厢记成为外国人汉语教材的缘由,明晰践约传文本性质,有助于拓展和深化对古代文学史上经典作品域外传播的认识,并给当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走出去带来启示。一、别样之美的崔莺莺践约传出自 19 世纪外国人的汉语教材,从文学角度出发并开展研究的学者不多,提及其中的崔莺莺,有研究者认为“比起原著中构造的那一副小姐脾性的形象,践约传中的崔莺莺多了一份人情味”3,而文学史上的崔莺莺,仙子般的外貌、身形娇弱、才情非凡、出身高贵,身上汇聚了封建社会审美观下对贵族小姐应有之美的综合想象,这一形象在会真记 董西厢 王西厢及后来的诸多续书中一以贯之,以“惊艳”为例可见一斑(见表 1)。表 1 会真记 董西厢 王西厢中崔莺莺描绘对比文本会真记董西厢王西厢崔莺莺的形美与神美“常服睟容,不加新饰,垂鬟接黛,双脸销红而已。颜色艳异,光辉动人。凝睇怨绝,若不胜其体者。”1.宫样眉儿山势远多半是神仙尽人顾盼,手把花枝撚。琼酥皓腕,微露黄金钏髻绾双鬟,钗簪金凤;眉弯远山不翠,眼横秋水无光。体若凝酥,腰如弱柳;指犹春笋纤长,脚似金莲稳小。2.朱樱一点衬腮霞,斜分著个庞儿鬓似鸦也没首饰铅华淡净的衣服儿扮得如法,天生更一般儿红白手托着腮儿,见人羞又怕。3.整整齐齐忒稔色,姿姿媚媚红白;小颗颗的朱唇,翠弯弯的眉黛。滴滴春娇可人意。慢腾腾地行出门来。舒玉纤纤的春笋,把颤巍巍的花摘。低矮矮的冠儿偏宜戴,笑吟吟地喜满香腮。解舞的腰肢,瘦岩岩的一搦。簌簌的裙儿前刀儿短,被你风韵韵煞人也猜!穿对儿曲弯弯的半折来大弓鞋。1.呀,谁想着寺里遇神仙!我见他宜嗔宜喜春风面,偏、宜贴翠花钿。2.只见他宫样眉儿新月偃,斜侵入鬓边。未语人前先腼腆,樱桃红绽,玉粳白露,半晌恰方言。3.恰便似呖呖莺声花外啭,行一步可人怜。解舞腰肢娇又软,千般袅娜,万般旖旎,似垂柳晚风前。4.恰便似檀口点樱桃,粉鼻儿倚琼瑶,淡白梨花面,轻盈杨柳腰。妖娆,满面儿扑堆着俏;苗条,一团儿衠是娇。崔莺莺的才情善属文,往往沉吟章句。(红娘语)诗:待月西厢下,迎风半户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佳人对月,依君瑞韵亦口占一绝“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1.只生得个小姐,小字莺莺,年一十九岁,针黹女工,诗词书算,无不能者。(老夫人语)2.有人墙角吟诗。好清新之诗,我依韵做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从文字对比中可以看到,莺莺的美丽,从会真记到董西厢 王西厢,“美”通过旁人之眼观察、旁白之文叙述,渲染细节,描写愈发细腻。在董西厢和王西厢“闹道场”一节,还有道场中旁人见到莺莺后癫狂之态的描写,用以衬托莺莺之美不是虚言。董西厢里“诸僧与看人惊晃,瞥见一齐都望,住了念经,罢了随喜,忘了上香。”“添香侍者似风狂,执磬的头陀呆了半晌,作法的阇黎,神魂荡扬贪看莺莺,闹了道场。”王西厢中“击磬的头陀懊恼,添香的行者心焦。烛影风摇,香霭云飘;贪看莺莺,烛灭香消。”在莺莺才情的展现上,从 会真记 中“善属文”发展到王实甫笔下、老夫人口中“针指女工,诗词书算,无不能者”。在明、清两代西厢记的各类翻改续写本中,也延续了对莺莺才貌双全的描绘。如明李日华南西厢记第五出“佛殿奇逢”【江儿水】写张生眼中的莺莺,是王西厢里文辞的重组;明陆采南西厢记第六出“遇艳”,张生眼里的莺莺“看他一团香63林彬晖,等:别样崔莺莺与践约传文本定位探讨怯翡翠体,别样轻盈燕子腰。觑他脸儿呵!腮儿腻,笑靥小,桃花两点晕红潮。”4莺莺的美是在中国传统文学作品流传过程中积淀而成的。践约传在西厢故事的框架上重构,用通俗口语写事件,对应前文场景,描绘出一个依然美丽却给人们不同感受的崔莺莺。这莺莺正在妙龄的时候儿,长得眉清目秀,又典雅、又庄重,很有福气。而且是才貌双全。古往今来无所不知,真草隶篆四样儿的字全都会写。(第一段)那姑娘脸皮儿雪白,嘴唇儿鲜红,头发又漆黑的,梳着个元宝纂,头上插着清香的玫瑰花儿,耳朵上戴着碧绿的耳环子,手腕子上还有一对焦黄的金镯子,身上穿的是翠蓝布大衫。加上佩着一些珠宝玉器都是金子镶成的,是人没他打扮的那么齐整。(第八段)作为语言教材的践约传,文本里对难解词汇都有释义。第一段对“典雅”解释为“有高度教养的:她的雅,优秀,典,正统类型的,教育上中规合矩谓之典。”2282这个释义是对莺莺是“唐朝时候一位退归林下的大人的女儿”这一高贵身份的再度说明。她的才情依旧,其诗不逊于张生。第二十七段里莺莺曾送给张生一首诗,这首诗在第三十七段的张生旅途中偶被他人见到,赞不绝口,“张生想着,这诗的名望原是莺莺的,如此称扬我,我实受之有愧!”而在形貌上,莺莺肤白、唇红、发黑,美丽的基本要素未变,却因为汉语教材运用日常口语化表达,以及没有使用形容词叠加描绘和创设情境氛围的原因,让莺莺的美少了高高在上的“神仙”境界。只是这样的莺莺同样美得让道场上的众人分了心神:都是莺莺相貌出众的缘故,不但是小和尚一个人儿失神,连厨房里有个和尚天生的又聋又哑,在院子里拿斧子劈劈柴,一个不留神,把斧子头儿也摔掉了。当时又有个和尚,是个一支虎,也跑来看莺莺,不料被斧子头儿绊了个大趴虎儿。(第十五段)践约传里的崔莺莺,“眉清目秀”还“很有福气”。当一位未婚少女被形容为“有福气”时,她会给人以体健、和善、平易近人的感受,从而远离弱柳扶风的姿态,配着一身翠蓝布大衫并挂着闪亮的珠宝玉器,践约传展示了一个出自西方汉语教材文本的有着别样之美的崔莺莺。二、“禁果效应”与西厢记成为汉语教材从作为文学作品被欣赏和传承的西厢记,转变为用于汉语学习的文本材料践约传,这一过程中西厢记如何被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