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徽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测度及空间分异特征分析.pdf
下载文档

ID:2746023

大小:2.88MB

页数:10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1-2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安徽省 城乡 融合 发展 水平 测度 空间 特征 分析
第 卷第 期 年 月河 南 科 技 大 学 学 报(社 会 科 学 版)()【经管探新】:./.安徽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测度及空间分异特征分析周 慧刘 杨(安徽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蚌埠)摘 要:以安徽省 个地级市为样本基于城乡融合的科学内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综合测度安徽省城乡融合发展度采用 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对空间分异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 结果表明安徽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区域内部整体差距有所拉大区域发展不太平衡各市之间差距较显著合肥及周边发展水平高且速度较快皖北发展进程总体缓慢关键词: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空间格局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安徽省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安徽省高校科研重点项目()安徽财经大学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作者简介:周慧()女安徽淮北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刘杨()女安徽淮北人硕士生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 一、引言马克思指出城乡关系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产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把“城乡融合”发展作为国家战略这是新的发展阶段对我国城乡关系作出的科学研判符合我国城乡发展的现实逻辑和实践要求有助于解决城乡结构性矛盾对实现共同富裕与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我国已全面步入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安徽作为兼居中部崛起与长三角一体化两大国家发展战略的唯一省份已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城乡融合发展已成为促发展、提质量、调结构的根本抓手 从理论层面来看开展城乡融合机制研究和实践路径分析是深刻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化道路理论逻辑的必然要求对探索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理论具有重要价值 城乡关系演进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 周加来等认为城镇化的发展规律从城乡联系到协调、统筹、融合再到城乡一体化城乡融合发展是主要节点 因此开展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测度及空间格局研究对全面认识城乡融合发展现状及各地差异精准分析存在差异的原因具有重要意义梳理现有文献发现国内学者主要从以下 个方面对城乡关系进行研究 一是城乡融合内涵的阐释 梅浩、许彩玲等以唯物史观作为发展论基础解释了马克思城乡融合思想的内蕴提出了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理论构想 康永超坚持体制机制创新用政策来改变重城轻农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 陈文胜强调城乡融合发展应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需合理配置城乡资源流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是开展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周凯等认为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是一个综合系统彼此间相互联系、制约、渗透、转换 李文宇以空间经济学的视角从县域尺度审视城乡关系设定 模型得出城乡分割必然会走向融合 三是城乡融合空间格局研究 俞龙生等选取卫星轨道影像为研究数据通过景观格局、梯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得出了广州番禺区融合水平逐渐向外围扩散的结论 车冰清等根据城乡建设用地的变化数据得出江苏省具有枢纽链接、融合扩展及集聚吞并三种空间模式揭示了该省城镇空间扩张较快的方式及原因 四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研究 陈钊等认为地区间有不同的历史底蕴不能以偏概全走相同发展之路要破除二元户籍制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卷度使每个人都有公平的发展机会 刘彦随从人、地、业三方面进行评估提出城镇有机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载体 国外学者的研究现阶段主要集中在城乡社会问题、政策制定方面例如要促进农村地区繁荣发展就要在制订公共政策时确保政府项目惠及农村城乡融合交通是关键因素要增强基础设施及农村社区的宜居性城乡教育间存在差距农村地区的儿童无法享有平等的教育等安徽地处我国中部贯通南北连接东西区位优势显著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安徽省城乡地区协调发展提供了新的驱动力 李刚等通过构建因子分析模型对安徽省乡村振兴水平进行测度得出合肥、芜湖、马鞍山是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市 项松林对合肥市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发现当前合肥市存在一系列问题例如农村产业融合度不高、公共服务提供不均及城乡人口自由流动水平较低等 现有文献在区域研究层面聚焦安徽省城乡融合发展的研究相对不足 本文的边际贡献在于较为系统地探究安徽省 个市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对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试图为安徽省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及分析思路二、模型设定、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一)模型设定.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可以反映区域差异化的总体特征系数大小表现区域内收入平等的程度 公式如下:()式()中 为地级市个数 为 的均值 和表示不同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样本收入差的绝对值 系数处于()间值越趋近 表明各城市间发展水平的分布越不均衡反之则表示均衡.莫兰指数 莫兰指数可以判定空间实体间的相互制约和影响关系 为探究安徽省各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分别采用全局、局部莫兰指数进行分析先来看全局空间自相关 因其全局性和稳健性的特征而较为常用本文也依此分析样本空间集聚的城乡融合发展特征 公式如下:()()()式()中分母为样本方差与空间权重和的乘积、为不同地区得分 表示均值是空间权重矩阵 为城市个数 表示空间正相关 时表明第 个地区与毗邻市正相关 负相关 则表现出单位值与均值间的离散程度.空间模型 不同空间分布会导致各城市间融合发展水平的差异 为使融合发展的空间分布、差异的影响因素解释更加科学构建空间回归模型:()式()中 ()邻接矩阵:()式()中 表示相邻区域 表示两地不相邻 式()中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为自变量科教水平()、医疗水平()、收入差距()、基础设施()、消费水平().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是分析空间异质性的方法模型如下:()()()式()中、表示样本点的空间坐标 为随机误差项 是参数(二)变量选取被解释变量:安徽省城乡融合水平值()从经济、社会、居民三方面选取指标参考众多学者已有研究来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指标体系(见表)其中解释变量主要是经济发展程度()一个地区的融合程度与本地的经济发展也有紧密联系因此经济发展采用城乡 的比值表示经济可以优化产业结构进而提高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 产业结构()采用城乡第二、三产业从 年第 期周慧 等:安徽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测度及空间分异特征分析表 安徽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正/负经济城乡人均()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城乡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比()城乡 增长率之比()城乡二产增加值/()人均存款()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社会城乡小学生均拥有教师之比()城乡普通中学生均拥有教师之比()城乡登记失业率之比()城乡二、三产从业人员比重之比()征用土地面积()人均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单位 能耗()建成区占行政区面积比重()居民生活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城乡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之比()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之比()城乡人均教文娱服务支出之比()城乡人均收入差距泰尔指数()私人汽车拥有比()人均邮电业务量()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业人员比重来表示 控制变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科教水平():体现城乡间教育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差距用城乡普通中学生均拥有教师的比值来表示医疗水平():体现地区城乡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及看病便捷程度的差别用城乡每万人拥有床位数的比值来表示收入差距():说明城乡居民在收入上的差异采用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来表示基础设施():反映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进程中居民的生活环境与质量采用人均公园面积来表示消费水平():反映不同类型下的经济景气程度采用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金额的比值来表示 基于城乡融合发展的科学内涵本文城乡经济、社会、居民生活三个维度选取 个三级指标构建指标体系(三)数据来源与说明以安徽省 个地级市为研究目标数据来源为 年安徽统计年鉴 被解释变量综合得分经.主成分回归得出三、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测度及空间格局分析 (一)综合水平测度通过主成分分析计算出 年安徽省 个地级市每年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情况(见表)表 年 个市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城市平均得分排名合肥.芜湖.蚌埠.淮南.马鞍山.淮北.铜陵.安庆.黄山.滁州.阜阳.宿州.六安.亳州.池州.宣城.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卷 将表 中各市得分平均值与极差值以图表呈现如图 所示:0.0图 安徽省 年间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演变趋势通过表 分析得出、年各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平均得分分别为.和.由图 可知整体上安徽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区域内部差异显著 合肥市融合水平最高铜陵次之三至五名分别是芜湖、马鞍山和宣城排名居后的城市为阜阳、宿州和亳州基于平均得分结果合肥第一名得分为.亳州最后一名得分是.两地悬殊较大前者平均得分比后者高.表明两地城乡融合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横向对比来看样本期内蚌埠、安庆和六安三个城市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排名提升较快进步幅度在五名以上表明这些城市近十年来城乡差距显著缩小城乡融合度提升 而淮南和铜陵这两个城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排名下降较快表明两个城市乡村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拉大(二)安徽省城乡融合发展的时空格局演变.城乡融合发展的时空分布格局 如图 所示安徽各城市间的基尼系数从 年的.降低到 年的.表明发展水平趋近于平衡 其中 年间基尼系数整体呈下降趋势 年下降较快 年下降速度变缓城市之间的发展趋于平衡表明城市之间的空间分异有减少趋势(JOJ2图 年安徽省城市基尼系数趋势图为更加直观反映安徽省 市融合发展的时空分布基于各市、年城乡融合得分通过 进行时空演变分析其中城乡融合分为高、较高、一般、较低、低区间等级结果如图 所示 安徽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空间分布不均衡 其中以合肥为中心的皖中地带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较高并出现由中心向外逐渐扩散且递减的趋势其中安庆市由低水平逐步提升至中等发展水平阜阳市、亳州市等皖北地区城乡融合水平发展低于黄山市、宣城市等皖南地区 另外合肥、马鞍山、铜陵市属于强水平融合地带芜湖、宣城、黄山、淮北市等地区属于高融合地带皖北区域的亳州、宿州、阜阳市位于低分位区呈现弱弱结合空间分布特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 其一全局莫兰指数 基于各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数据运用.研究城乡融合分布的空间相关性表 是安徽省 年间城乡融合发展的全局 指数赋值均为正且通过了 的显著性检验 年全局 为.表明安徽省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 年指数值为 反映出安徽省城乡融合发展仍表现出空间集聚特征 年后指数有下降趋势表明安徽省城乡发展空间分布差异有所减弱这与前文基尼系数的计算结果对应一致 样本期指数平均值为.高高、低低集聚特征稳定表明各市空间集聚特征较稳定表 全局自相关分析结果年份 值 值.其二局部莫兰指数 为了进一步探究区域内各市城乡融合空间集聚的局部特征基于、年数据运用 绘制 散点图结果如图 所示 空间自相关水平及各市间的空间相关程度大部分城市位于一、三象限分布在一、三象限的城市比例分别 年第 期周慧 等:安徽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测度及空间分异特征分析为.、.、.和.说明安徽省 市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集聚特征较显著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城乡融合发展划分为四种地域类型()高水平均质型如合肥、马鞍山、芜湖等分布在中南部地区构成了安徽省城乡融合发展的热点区这一区域因经济基础、城镇化水平高融合水平较高()塌陷型这种类型区域的城乡融合空间差异较大即自身融合水平较低毗邻城市融合水平较高如池州、安庆、滁州、六安等处于安徽南部的城市 这些城市与合肥接壤人力资源外流自身发展水平有待提升()低水平均质型这类城市空间差异较小自身与毗邻城市融合发展水平都较低主要分布在皖北如亳州、阜阳、宿州等人均资源相对较低产业结构相对不合理融合发展水平整体较低()极化型此类型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空间差异较大主要是淮南城乡融合水平较高但接壤城市融合水平偏低/#;!+K#5#OL7#JK!S#;!+K#5#OL7#JK!S#;!+K#5#OL7#JK!S图 、年空间特征其三 值与热点图 本文通过 测度了 年安徽省 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 值结果表明在 的显著性水平下空间关联以 型为主呈现高高集聚的城市是芜湖、铜陵、马鞍山 三个城市属于高水平均质型这种类型区域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差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猜你喜欢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