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八大山人
价值
取向
八大
研究
的当
意义
27八大山人的价值取向与八大研究的地方文化研究当下意义2023年第1期(总第6 1期)姚亚平(南昌大学,江西南昌,3 3 0 0 4 6)摘要 本文从五方面论述了八大山人书画作品的价值取向和与八大研究当下意义。八大山人画的动物花鸟,都有一种气定神闲、悠然自得的意境,都能给人力量、尊严、自信和淡定。八大山人和他的作品具有深邃的思想内涵、文化力量,具有特别浓郁的儒、释、道的思想魅力,体现了中国的文化基因、审美情趣、价值观念、处世方式和人生态度。更重要的是,八大山人作品中呈现、洋溢、散发出来的那种中国风格、中国意味、中国气派,那种美丽隽永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价值观念,能引发当下人们深深的思考和久久的回味,它正是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来源之一,是当代中国人为人处世的底气,是当代中国走向世界、与其他文明对话的软实力。关键词 八大山人;绘画与书法;价值取向;现实意义中图分类号:G122八大山人的作品具有特别深邃的思想内涵,中国文化的儒、释、道的思想魅力,江西禅宗的思想意味,特别浓郁。八大山人的作品,具有十分充足的文化力量。八大山人作品中有一种气定神闲、悠然自得、底气十足。八大山人画的鸟、鸡、鱼,都能给人力量、尊严、自信和淡定。八大山人和八大山人作品有着中国的文化基因、审美情趣、价值观念、处世方式和人生态度。这些东西并不是由八大山人说出来的,而是从八大山人作品中自然而然地、无处不在地呈现出来、洋溢出来、散发出来的。八大山人的作品,具有一种当代价值,具有一种浓郁的现代感,更重要的是,八大山人作品中呈现、洋溢、散发出来的那种中国风格、中国意味、中国气派,那种美丽隽永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价值观念,能引发当下人们深深的思考和久久的回味,它正是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来源之一,是当代中国人为人处世的底气,是当代中国走向世界、与其他文明对话的软实力。一、一个卑微的人一生都做着一个清洁的梦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 0 8-7 3 54(2 0 2 3)0 1-0 0 2 7-0 8中国人都喜欢画荷花,中国画家也都喜爱画荷花。荷花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一个题材,在儒家观念中荷花是君子的象征,在佛学中荷花是清洁的象征。画荷花在中国文人中很常见,八大山人一生更是画了大量的荷花,但他和一般人画画莲叶、画荷花不一样。比如南昌八大山人纪念馆藏墨荷图轴(图1),八大山人纯以水墨画成,在其立意、构图、风格上突破前人画法,通过墨色干湿浓淡的变化,将抑扬顿挫的笔触表现圆润修长的荷茎,大面积荷叶,轻柔婉转的荷花,产生了极强的视觉效果。首先,是观赏荷花的视角不一样。一般人画莲叶、画荷花,多半是从上看下,俯视鸟瞰,比如莫奈的睡莲;或者是由近而远,放眼望去,“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往往是先画荷叶,荷作者简介:姚亚平(19 55一),男,江西南昌人,法学博士,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地方文化研究。28姚亚平:八大山人的价值取向与八大研究的当下意义叶上停一只小蜻蜓,“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俯视也好,平视也罢,眼晴里或画面上只见荷叶与荷花,与中国画从上往下看的传统不同,八大山人是从下向上看荷花,透过水体、仰起头来看荷花。这一独特的视角,就出现了许多没有的东西。人要看到荷梗,那只有透过水才能看到,这样,画家没有画水,眼前却是满湖清水,画面似乎是从水底拍摄一般,有一种空灵感,妙趣横生。所以,这幅画要抬高来看,我们可以静静地观察到这个荷叶的秆子是在静静地动,是艺术的、生命的律动,撑起了自已的一方天,心静如水,一湖清水般明澈。第二,是画面的布局有所不同,这幅墨荷图轴是中国画传统的“门”字结构,两边的荷梗从左右徐徐上升,像是撑起两根门柱,上面宽宽大大的荷叶像是搭起一个门框,透过这个荷叶之门,八大山人为我们透视出一个深远和幽静的艺术空间。图1墨荷图轴纸本墨笔另外,画面的布局上,上面荷花的荷叶很大,下面荷花(纵17 8 厘米,横9 2 厘米,八大山人全集,的秆子很细,这样一来,荷叶大而面宽,荷梗小而细长,布局第3 册,第54 2 页)上大下小,就形成不稳的构图。但就是这种不稳,造成了荷叶的摇曳摆动,这样,八大山人没画风,风也难画,却让人感觉到了有风,清风传送荷香,荷香沁入人心,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所以才会有人说,你把八大山人的荷花图往家里厅堂一挂,就感觉到犹如清风徐来,送来阵阵香气。后人评八大山人擅长画“松、莲、石”,而画莲、画荷最佳,他画的荷、莲,长长的荷柄顶着一片片巨大的荷叶,迎风摇曳。第三,是“笔”和“墨”的使用和走向很有特点。八大山人的荷叶,“墨”用得很好,“笔”用得很妙,荷叶有了生意的氮盒,荷秆有了生命的律动。张大千先生的荷花图有这么大的荷叶,却没有这样长的秆子。而八大山人的荷花图,却以荷茎见长。荷叶与荷秆的搭配,形成上大下小的结构和生命气息的律动。清代龙科宝认为八大山人松树、石头与荷花都画得特别好,荷花更是八大山人的强项。八大山人的荷之所以画得好,不在花,而在叶。的确,八大山人的画中,荷花不常见,荷叶常见,叶叶生动,但笔者以为,八大山人的荷画得多且好,好不在花,而在叶,更在荷茎、荷梗、荷柄。八大山人的荷梗,细细的、修长的,拔地伸起,婉蜓而上,细而修长的荷梗高高地擎顶起大大的荷叶,那种婉蜓向上的动态感,那种曲折不定的节奏感,使人似乎听了某种音乐,使人感受到“向上、向善”的鼓舞。八大山人这幅荷花图纯以水墨画成,在其立意、构图、风格上突破前人画法,通过墨色干湿浓淡的变化,用抑扬顿挫的笔触表现圆润修长的荷茎,大面积荷叶,轻柔婉转的荷花,产生了极强的视觉效果。中国画讲究笔,也讲究墨,这种笔墨的搭配让人感觉特别好。第四,要特别强调的是,八大山人的荷花不但是视角的变换,更是表现出一种生存状态,表现出一种生活的态度、生命的价值、人生的思考。荷花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和特殊的意义,在中国文人那里是一种特殊的象征符号。周敦颐爱莲说说“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不染”这正是中国文化、中国文人的一个基本理想和道德追求。中国人画荷花是要表达出淤泥而不染,把重点放在不染上,突出君子之风,所以,俯视看荷、放眼望荷,都是田田的荷叶、艳艳的荷花,甚至那碧绿的荷叶上还有晶莹透亮的水珠,非常干净,这正好象征人格、道德、精神、思想等的“一尘不染”。这种道德观念也反映一种自我身份的体认。中国文人有一种文化高贵、精神优越、道德高尚的清高感,陈鼎八大山人传:“张堂中,如清风徐来,香气常满室。”(载于张潮:虞初新志,上海:上海进步书局印行,民国刊本。)自己是荷花,环境是污泥,荷花是高尚的,污泥是卑下的,荷花是看不起污泥的,荷花和污泥是互相排斥的。但是,八大山人的荷花似有不同,他不只是画叶,还画梗,更把荷梗下的泥土都画得清清楚楚。他的注意点似乎不是放在“不染”上,而是强调“出淤泥”,他强调的是“淤泥”环境,强调的是从“淤泥”中“出来”,这表现了他的人生处境,更表达了他在恶劣环境中的人生理想,强调不能脱离现实来谈道德理想。因此,八大山人画荷花,不仅是一种技法的转换,更是一种人生态度的表达。荷花是不染的,但它是出于淤泥,甚至是污泥。八大山人的生存环境确实是一片“污泥”,是苦境,是困境,甚至是绝境。但是,他在一片污泥浊水中,咏叹人世的花香清风;他在这个污浊的世界中却努力做到“不染”。正像朱良志先生概括的那样:一个卑微的生命一生都在做一个清洁的梦。这种生活态度是非常了不起的,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华民族本来就是个苦难的民族,但处于苦境、难境、甚至绝境,也能淡定面对,越挫越奋,向上、向善。八大山人受尽了人世磨难,他的道德观念是结实的。“出淤泥而不染”,要“不染”,首先就要立足淤泥、立足现实,从小事做起、从自已做起、从当下做起。八大山人墨荷图轴中表达出来的这种人生观,是哪里来的呢?这思想来自他的社会经历,来自他的人生感悟,也来自江西的禅宗思想,具有江西的文化传统。佛教东传以后,慧远大师在庐山东林寺创建净土宗,净土宗认为在现实之外、在来世之中有一片净土,有一个极乐世界,那里有佛。那现实中的人们如何到达那块净土呢?人们口念佛号,心向往之,就能到达彼岸。即使早期的禅宗一祖达摩,也是面壁九年。他认为通过自已的打坐、自已的修行,就可以脱离人间的苦难、脱离人间的龈、脱离人间的险恶,就能到达自已想要去的净土。西游记也是讲要到西天取经,要去西天拜佛。这都是基于一个推论:当下是龈的,现实是航脏的,理想在远方,真经在西天。但到了禅宗六祖慧能以后,特别是到了唐代江西禅宗之时,讲究佛不在西天,而在当下,就在自身。拜佛不必去西天,求佛不如求已,修佛就是修心,修心就是修佛,佛不外在,我心我佛,即心即佛,你本人就是佛。有人会说,当下世界有那么多的不平,现实环境有那么多的龈,哪里会有佛,哪里会有禅呢?而禅宗强调:当下很重要,现实很重要。宜丰洞山的曹洞宗就认为修行修心就在当下的日常生活之中,砍柴担水就是修佛,孝敬公婆也是向善,善待家人也是佛,乐于助人也是修行成佛,这就把修佛成佛的门槛大大地降低了,也把拜佛与中国文人的修心、中国百姓的修行等日常行为结合起来了。江西禅宗的基本思想就是这样认为,心灵的清净、思想的崇高和现实的平常、环境的恶劣是统一的。本来,一切烦恼都是佛的恩惠,一切烦恼都是如来的种子,这是大乘佛学中的精髓。佛讲:我生于人间,长于人间,在人间得佛。佛就在烦恼当中,清洁的莲花就长在污泥浊水中。这样,面对苦难的世界,江西人、中国人从禅宗获得了另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不是逃避,而是接受。这个思想在佛教东传中国尤其在唐代以后,和中国儒家思想、老庄哲学结合,就成为一个非常主流的思想。荷花出在污泥里,理想就在现实中。江西禅宗、中国文化的这种现实性、人间性,是中华文明中精髓。回过头来看,八大山人的画与诗中体现出来的思想观念、生活态度与洪州禅、与江西禅宗乃至与江西的心学是有很大关系的。八大山人一生都处于险恶的困境、绝境,可他心境平和,信念执着,一生都在追求“自在的场头”“清?的世界”。他的荷花图就表达了他的这种世界观,八大山人表达的不是一种宗教信仰,而是一种人生信仰,是一种生活信念,是用禅宗的观念来看待这个世界,来渡过人生的困境。所以,这幅画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结合得非常好,因为它传递了一种生存的境界、生活的困境和生命的态度。这幅墨荷图轴有“八大山人写”的落款,铃有一枚“可得神仙”的白文方形印和一枚“八大山人”的白文方形印。人们不大容易注意得到的,画面的右下角还铃有一枚“何园”的朱文方形印。不难看出,八大山人感觉到在他的“何园”里是“可得神仙”的。八大山人的画作很多都是用“何园”落款。“荷”通“何”,“荷园”,即“何园”,实际上他要追踪一个问题,何处是家园?不是那清净的河塘,不29地方文化研究202323年第一期(总第6 1期)30是那深幽的远山,不是那安静的住所,这都不是他所追求的地方。他不是说,这个世界的一切就都姚与我无关了。不是隐居,出家,出世,他要去那个清净的地方。中国哲学和文化不一定是隐居山林,亚平:八人大山人的价值取向与八大研究的当下意义中国哲学不是停留在眼不见心不烦的地步,中国哲学的核心是立足于人间。离开人间来谈其他东西,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从这一点讲,八大山人要比陶渊明强。二、小生命比大世界要大:人的志向比世界大,人的梦想比历史远1694年,八大山人时年6 9 岁,创作了一幅鸡雏(图2)。欣赏这幅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这幅作品首先是布局大胆。偌大的画面,只画了一只小鸡雏。说来也怪,丝毫没有空疏空荡的感觉,画面饱满、张力十足,元气充沛。八大山人的这只鸡,虽然个头微小,其貌不扬,却像英雄人物登台、出场,虽不气宇轩昂,却气定神闲,镇定自若,压得住阵脚,镇得住场。其次是布局巧妙。八大山人把小鸡置于画面的中线偏下,以小鸡的这一位置为中心,画面被分割成四块空间。每块空间的大小都不一样,平衡而又变化。由于小鸡头部朝左,题诗就题在右上方的第二大块的空间中,空荡的背景顿时活跃起来,起到突破平衡和丰富内容的作用。第三是鸡雏的刻画。细节细致人微,神情生动传神。在八大山人的笔下,这只小鸡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