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春秋
文献
研究
第 44 卷 第 3 期2023年 6 月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Vol.44 No.3Jun.2023收稿日期:2023-02-11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1BTQ095)作者简介:孙振田(1973),男,安徽利辛人,西安工业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详可参笔者 汉书 艺文志 总序意涵疏理以刘歆 移让太常博士书 为证明 一文,载上海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传统中国研究集刊 第二十七、二十八合辑。春秋 学文献研究二题孙振田(西安工业大学 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032)摘要:刘歆 移让太常博士书 所谓的“得古文于坏壁之中”不涵盖“及 春秋 左氏丘明所修”,根据二者得不出孔壁所出包括 左氏传、刘歆认为 左氏传 出于孔壁的结论。汉志 之 春秋 类的序文所称的“免时难”,指的是避免“大人当世君臣,有威权势力”者对 左氏传 的毁坏,不指“避免当时之祸乱”等;春秋 类的序文所称的“口说”,指的是基于“(孔子)口授弟子,弟子退而异言”之“异言”而产生的 春秋 经的解说本身,具体即 公羊 谷梁 邹 夹 四家之 传 的“前身”,不指 春秋 经的解说的存在与传播的形式以口头而非书面的形式存在与传授。关键词:移让太常博士书;左氏传;春秋 类的序文;“免时难”;“口说”中图分类号:G2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683(2023)03-0015-06毋庸置疑,刘歆 移让太常博士书(下称 让博士书)是一篇极为重要的经学文献。专就 春秋 经而言,其中论及古文 春秋左氏传(下称 左氏传)的部分,则又是极为重要的 春秋 学文献,尤其所谓的“得古文于坏壁之中及 春秋 左氏丘明所修”云云,是讨论孔壁所出究竟有无 左氏传,或者说刘歆是否认为 左氏传 出于孔壁的重要依凭。笔者近因从事相关研究之需要,对 让博士书 的意涵做了疏理,其间,也对“得古文于坏壁之中及 春秋 左氏丘明所修”云云进行了分析。鉴于孔壁所出究竟有无 左氏传、刘歆是否认为 左氏传 出于孔壁仍为 春秋 学未决之案,兹将分析的结果述之于下。同时也对 汉书 艺文志(下称 汉志)之 春秋 类的序文(亦为春秋 学研究的重要文献)所称的“免时难”“口说”的含义进行讨论,并联缀成篇,以就正于大方之家。一、让博士书“得古文于坏壁之中”不涵盖“及春秋 左氏丘明所修”刘歆 让博士书 云:及鲁恭王坏孔子宅,欲以为宫,而得古文于坏壁之中,逸礼 有三十九、书十六篇。天汉之后,孔安国献之,遭巫蛊仓卒之难,未及施行。及 春秋 左氏丘明所修,皆古文旧书,多者二十余通,臧于秘府,伏而未发。孝成皇帝闵学残文缺,稍离其真,乃陈发秘藏,校理旧文,得此三事,以考学官所传,经或脱简,传或间编。11969-1970论者或认为其中的“得古文于坏壁之中”涵盖了“及 春秋 左氏丘明所修”在内,并据“得古文于坏壁之中”“及 春秋 左氏丘明所修”得出孔壁所出包括 左氏传、刘歆认为 左氏传 出于孔壁的结论。如辨伪学家张心瀓先生即称:“(左氏传)照刘歆说是得之于孔壁,许慎说是张苍献的,王充说是武帝遣吏发取的。这就要研究刘歆 移让太常博士书。书内说 得古文,就是 逸礼 书 和春秋左氏 三种。皆古文旧说,是指这三种,所以下文说 得此三事。但 书 十六篇 之下加天汉之后,孔安国献之,遭巫蛊仓卒之难,未及施行 几句,及 春秋左氏 下加 邱明所修 一句,15而 天汉 几句长些,读者不细看,以为文气已断,下文乃另一事,和孔壁无关。所以班固不说孔壁有 春秋左氏,廖平因此说孔壁所得只 逸礼佚书 二种,左传 不出于孔壁,不如王充所云。”2472显然,在张先生看来,“得古文于坏壁之中”本涵盖了“及 春秋 左氏丘明所修”在内,因“天汉”云云将它们隔开了,致人误以为孔壁所出只有 逸礼 书 二种。春秋 学家杨伯峻先生持论与张氏相同,认为张氏“把这段文字读懂了”3116,并对 让博士书 这段话重新标点,使“得古文于坏壁之中”能够直观地涵盖“及 春秋 左氏”,从而清晰地表达出孔壁所出包括 左氏传 在内、刘歆认为 左氏传 出于孔壁的意思:“及鲁恭王坏孔子宅,欲以为宫,而得古文于坏壁之中,逸礼 有三十九,书 十六篇天汉之后,孔安国献之,遭巫蛊仓卒之难,未及施行及 春秋左氏丘明所修皆古文旧书,多者二十余通,藏于秘府,伏而未发。”3116杨先生认为,“天汉之后未及施行”(及“丘明所修”)为插入语。张、杨二位先生之外,也有研究者认为“天汉之后未及施行”为错简,如胡安顺先生即持此论,胡先生并将“天汉之后未及施行”移至“及 春秋 左氏丘明所修多者二十余通”之后、“臧于秘府,伏而未发”之前,对原文进行恢复:“及鲁恭王坏孔子宅,欲以为宫,而得古文于坏壁之中:逸礼 有三十九,书 十六篇,及 春秋,左氏丘明所修,皆古文旧书,多者二十余通。天汉之后,孔安国献之,遭巫蛊仓卒之难,未及施行,臧于秘府,伏而未发。孝成皇帝闵学残文缺,稍离其真,乃陈发秘臧,校理旧文,得此三事,以考学官所传,经或脱简,传或间编。”4今按,“得古文于坏壁之中”不涵盖“及 春秋左氏丘明所修”,根据“得古文于坏壁之中”“及 春秋 左氏丘明所修”得不出孔壁所出包括 左氏传、刘歆以 左氏传 出于孔壁的结论。说如下:这段话:1.“及鲁恭王坏孔子宅未及施行”为一个段落,专门叙述古文 逸礼、古文 书 的发现,其中的“天汉之后未及施行”为对古文书 十六篇进行补充说明;“及 春秋 左氏丘明所修伏而未发”为一个段落,整体叙述孔壁古文 逸礼 三十九篇、古文 书 十六篇与 左氏传的文字、篇数及收藏等情况。两个段落各自独立,不相连属。这样说,主要是基于这一事实:“及鲁恭王坏孔子宅未及施行”已经明确交代了 逸礼 三十九篇、书 十六篇为古文经(“得古文”)及其数量(篇数:“三十九篇”“十六篇”),“及 春秋左氏丘明所修伏而未发”又重复交代了 逸礼 三十九篇、书 十六篇为古文经(“皆古文旧书”)及其数量(通数:“多者二十余通”)。这一重复交代,表明“及 春秋 左氏丘明所修伏而未发”必为另起一个段落,也就是“及鲁恭王坏孔子宅未及施行”与“及 春秋 左氏丘明所修伏而未发”必然是两个各自独立的段落,互不连属。在已对“古文”予以重复交代(“皆古文旧书”)的情况下,又对数量予以重复交代(通数:“多者二十余通”),表明这一重复交代必非偶然为之,而是出于特定的目的,诸如强调 逸礼 书 及 左氏传 为古文经,进而证明据之立论能够成立等。2.“及 春秋 左氏丘明所修伏而未发”,承前省略了“逸礼 三十九篇”“书 十六篇”:(1)“皆古文旧书”之“皆”,表明“及 春秋 左氏丘明所修伏而未发”所论必然不止 左氏传 一种,还应包括 逸礼 三十九篇、书 十六篇二种在内。(2)“多者二十余通”之“多者”,也表明“及 春秋左氏丘明所修伏而未发”所论必然不止 左氏传 一种,还应包括 逸礼 三十九篇、书 十六篇在内。“多者”,为举例说明。“多者”,也证明“皆古文旧书”之“皆”必然是针对 逸礼 三十九篇、书十六篇及 左氏传 三者而言的。(3)让博士书 自身,“及 春秋 左氏丘明所修伏而未发”之前就有承前省略的做法:“逸礼 有三十九、书 十六篇”,其中的“书 十六篇”即为承前“逸礼 有三十九”省略了“逸”字。核之 汉志 之 书 类的序文,可知孔壁所出古文 书 本为四十五篇,除去与今文 书 重复的二十九篇,恰为十六篇,即“书 十六篇”之“书”本当写作“逸书”(汉书 儒林传 即称孔安国家所藏 古文尚书 为“逸书”13607),其“逸”字为承前“逸礼”之“逸”省略了(孔壁所出古文 礼 本为五十六篇,除去与今文重复的十七篇,即 逸礼 三十九篇)。让博士书之外,类似的承前省略的做法,如 汉书 艺文志 六艺略 之 礼 类的序文:“礼古经 者,出于鲁淹中及孔氏,与十七篇文相似,多三十九篇。及 明堂阴阳 王史氏记 所见,多天子诸侯卿大夫之制,虽不能备,犹瘉仓等推 士礼 而致于天子之说。”11710其中,“及 明堂阴阳 王史氏记 所见犹瘉仓等推 士礼 而致于天子之说”云云,为承前省略了“礼古经”。方技略 之形法类的序文:“形法者,大举九州之势以立城郭室舍形,人及六畜骨法之度数、器物之形容以求其声气贵贱吉凶。”11715其中,“人及六畜骨法之度数、器物之形容以求其声气贵贱吉凶”云云,为承前省略了与“大举”相对应的成分,诸如“微观”“微查”之类。“人及六畜骨法之度数、器物之形容”不能以“大举”冠之,故所省略的必为“微观”“微查”之类。再如 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53010其16中,“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为对之前的“其志洁,其行廉”进行展开论述,则可知“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故死而不容”必为对“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展开论述,也就是“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承前省略了“其文约”,“举类迩而见义远”承前省略了“其辞微”,或者“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整体上承前省略了“其文约,其辞微”。“及鲁恭王坏孔子宅未及施行”与“及 春秋 左氏丘明所修伏而未发”两个段落各自独立,意味着“得古文于坏壁之中”必不涵盖“春秋左氏丘明所修”;“及 春秋 左氏丘明所修伏而未发”承前省略了“逸礼 三十九篇”“书 十六篇”,进一步意味着“得古文于坏壁之中”的确没有涵盖“及 春秋 左氏丘明所修”,不当将二者牵合为一,混为一体。如此,据“得古文于坏壁之中”“及 春秋 左氏丘明所修”,自然也就得不出孔壁所出包括 左氏传、刘歆认为 左氏传 出于孔壁的结论了。汉志 之 书 类、春秋 类的序文也表明,孔壁所出的确不包括 左氏传 在内,刘歆也的确不认为 左氏传 出于孔壁:1.书 类的序文:“古文尚书 者,出孔子壁中。武帝末,鲁共王坏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 及 礼记 论语 孝经 凡数十篇,皆古字也。共王往入其宅,闻鼓琴瑟钟磬之音,于是惧,乃止不坏。孔安国者,孔子后也,悉得其书,以考二十九篇,得多十六篇。安国献之。遭巫蛊事,未列于学官。”11706这段序文以插叙的方式,专门叙述了孔壁古文经书的发现过程、具体发现了哪些古文经,却丝毫不及 左氏传,不云孔壁所出包括有 左氏传 在内。则据之前推,可知刘歆 七略 辑略 之 书 类的“序文”(汉志 为据刘歆 七略改编而来,其大小序文为据 七略 之 辑略 改写而来)述孔壁所出必然不及 左氏传,亦即在刘歆那里,孔壁所出无 左氏传,其本人亦不认为 左氏传 出于孔壁。倘孔壁所出的确包括 左氏传在内,刘歆亦以 左氏传 出于孔壁,必会于 七略 辑略 之 书 类的“序文”中予以交代,而班固也必然于这段序文中予以交代。孔壁所出,意味着神圣性、权威性与可信度(观“闻鼓琴瑟钟磬之音”云云可知),刘歆没有理由不予交代,同样,班固也没有理由不予交代。能够交代古文 礼、古文 论语、古文 孝经 出于孔壁,就能够交代 左氏传出于孔壁。2.春秋 类的序文,从“以鲁周公之国”至“所以免时难也”(详见下“汉志 之 春秋 类的序文免时难口说 之含义”部分所引),专门叙述 左氏传 的产生及其流传,并特意交代 左氏传 没有被损毁、得以完整流传是因为“隐其书而不宣”,然而却丝毫未提及 左氏传 出于孔壁,则据之前推,可知刘歆 七略 辑略 之 春秋 类的“序文”述孔壁所出必然不及 左氏传,也就是在刘歆那里,孔壁所出并无 左氏传,其本人亦不认为 左氏传出于孔壁。如上所论,孔壁所出意味着神圣性、权威性与可信度,倘孔壁所出果然包括 左氏传 在内,刘歆也认为 左氏传 出于孔壁,当 七略辑略 之 书 类的“序文”不予交代时,七略 辑略之 春秋 类的“序文”就一定会予以交代。再加之,刘歆是极力赞同 左氏传 的(观 让博士书 相关内容可知),这更决定了如果孔壁所出的确包括左氏传 在内,刘歆也认为 左氏传 出于孔壁,当七略 辑略 之 书 类的“序文”不予交代时,七略 辑略 之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