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卓越计划2.0”背景下“机织学”课程教学探讨.pdf
下载文档

ID:2745026

大小:1.86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1-2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卓越 计划 2.0 背景 机织 课程 教学 探讨
59.2023年0 3 月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3 6 卷第1 期“卓越计划2.0”背景下“机织学”课程教学探讨王坤1王伟?(1 湖南工程学院,湖南湘潭4 1 1 1 0 4;2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河北邯郸0 5 6 0 0 5)摘要:介绍了卓越计划培养学生的理念及发展历程,卓越计划实施的必要性。以湖南工程学院纺织工程专业为例,分析了“机织学”存在的问题,为了贯彻落实卓越计划2.0,培养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对课程进行了改革。通过强化师资力量,运用信息技术,搭建虚拟仿真平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关键词:卓越计划;机织学;虚拟仿真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0 0 9-5 4 6 2(2 0 2 3)0 1-0 0 5 9-0 3前言2010年6 月教育部联合工信部、人社部、财政部等2 2 个部门共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创立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全国高校积极响应,培养了一批创新型、能够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各层次人才,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卓越计划”是教育部实施的一项重大改革项目,对促进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提高工程人才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是“卓越计划”的升级版,即新工科建设,主要是指教育部实施的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计划。主动应对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服务制造强国,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紧密对接经济带、城市带、产业链布局2 ,建设一批体现产业和技术的最新发展的新课程。1“机织学”孝教学目的与任务“机织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为各种纱线原料加工成机织物的工艺理论、加工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工艺参变数的设计,它是纱线原料加工成织物的机械加工工艺学。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获得纱线原料加工成机织物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掌握机织物的主要织造工艺流程,包括络筒、整经、浆纱、穿结经等织前准备工程和开口、引纬、打纬、卷取、送经等织物在织机上的形成过程,主要加工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工艺参数的一般确定原则及其优化等基础理论和有关实验技能,用于机织物织造工艺的设计和优化、各加工环节质量控制等,具有初步针对机织产品进行工艺设计的能力;使学生了解机织工业的发展动向和先进机织技术、设备、工艺的应用现状,对机织产品生产加工中发生的工程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和判断能力。通过机织学的理论学习,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品质和人文素养的纺织专业人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和今后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2现阶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1传统教学模式单一“机织学”是纺织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也是纺织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络筒、整经、浆纱、穿结经、开口、引纬、打纬、卷取、送经等工序的流收稿日期:2 0 2 2-0 8-1 6基金项目:河北省机构编制研究课题(项目编号:ZJ2022088);“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 0 2 1 BKJGLX233);邯郸职业技术学院2 0 2 1 年校级教学改革课题(课题编号:2 0 2 1 1 0 2)作者简介:王坤,女,河北衡水人,湖南工程学院讲师;王伟,女,河北衡水人,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60.Vo1.36 No.1Mar.2023Journal of Handar/technicCollege程、工艺与设备原理、质量控制及技术发展趋势,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均较强的课程。课程具有内容多,课时少,教学进度快的特点。在“机织学”开课前学生只进行了“纺织材料学”课程的学习和1 周时间的认识实习,学生对机织的生产流程缺乏了解。目前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线下教学,教学过程以老师授课为主,学生参与较少,课下师生间的交流较少,学生对“机织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比较被动,学习效率低。通过总结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及学生的反馈意见可知,为了实现培养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目标,呕需对该课程进行改革。2.2实验仪器设施落后实验过程中用到的设备小样机因为价格较高、生产企业少的原因更新换代较慢,现在实验课用的还是几十年前的仪器设备,落后的实验设备导致实验内容和现代企业生产脱节,更不能适应智能化生产的需要。学生对落后的设备不感兴趣,实验过程中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2.3缺之综合性实验由于课程内容多课时少,分配给机织学实验的课时更少,并且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包括络筒、整经、浆纱机构的认识,开口、引纬、打纬、卷取和送经机构的认识,缺少以企业生产过程为背景的实验内容,仅仅是对课堂理论知识的验证,对设备工作原理的认识,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较少,缺少理论联系实际的实验设计。实验过程中也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参与较少,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得不到提高。3“卓越计划2.0”背景下“机织学”改革3.1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应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学带来新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的教学平台如雨课堂、学习通、慕课等,有效调动学生对“机织学”的学习主动性。备课时将课程的电子教材、PPT、教案、教学动画、视频、机织设备和机织工艺的最新发展、纺织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等知识点上传到教学平台,课前给学生分配预习任务;课中要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并通过平台的提问、抢答、讨论等功能进行课程内容的考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课后通过平台作业库给学生布置作业,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通过平台设置平时成绩的考核指标和比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动态化、全程化的考核,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以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丰富“机织学”的课堂教学内容,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多样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4 。3.2互动式教学模式传统教学过程,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参与感低,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互动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问题教学、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总结归纳等方法加入到教学过程中,增强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鼓励学生创造性的思考,为学生表达个人想法提供机会5。通过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氛围,给学生高质量的课堂互动感,教师对学生予以积极的反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体验感,充分利用课堂的时间,获得最多的知识。在互动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好胜心,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让学生形成持续学习的习惯。3.3强化师资力量机织学教学团队的教师,大部分是高校毕业后就直接进人教师角色,缺少工程实践经验,教学效果不理想7。为提高教学能力,需要提高教师队伍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经验。通过传帮带的形式由经验丰富的教师带领年轻的教师,对年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考核,并及时解决年轻教师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8 。鼓励年轻教师进入企业,熟悉企业生产流程,熟悉工程项目实施过程,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教师自身特点,进人不同的企业,担任不同的职位,获得工程经历,提升教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实现教师兼具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标,实现“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适应“卓越计划2.0”对教师的要求 9 。3.4搭建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机织学”实验中涉及大量的机织机械工作原理、工艺流程,由于大部分设备都具有封闭性的特点,学生不能了解各构件之间的运动关系,不能掌握其工作原理。同时因为经费、场地、维护等问题,实验室设备更新换代慢,造成企业和学校的实验设备差距较大(1 0-。“机织学”实验课具有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特点。利用发展成熟的信息化技61【责任编校:张彩红2023年0 3 月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3 6 卷第1 期术,搭建虚拟仿真平台,为“机织学”实验带来新的教学模式,也为学生带来新的学习体验感。VR技术使抽象的、模糊的、难以观察的机械工作过程变成具体的、直观的、可以随意启动暂停的虚拟仿真过程,将单调乏味变成丰富多变的实验过程2。通过虚拟和现实的交互,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机织设备的拆解、操控等过程,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丰富学生的经验,有效解决理论知识抽象的问题3 。虚拟仿真平台解决了实验室设备不足的问题,无需花费巨额经费购买使用频率低的设备,也不需要花费人力、物力去维护设备1 4 。采用虚拟仿真,不用担心实验过程中产生危险,即使实验过程操作失误也不会对人身产生伤害或者造成财物损失。3.5实训基地建设现有的实习实践因为时间短,实践内容多,造成很多实践环节流于形式,走马观花,学生不能深人到实践过程中,只为了应付报告。通过实训基地的建设,学生真正参与到实践过程中,有充足的时间,足够的设备完成实践内容。通过校企联合培养,鼓励企业参与到“机织学”教学大纲的修订、课程的建设、教材的编写,参与到学生的实训过程中。鼓励企业以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作为学生实训内容,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以企业要求为标准,以实现产品价值为导向,实现产学研的协同育人。学生的培养要以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能够适应企业转型升级为出发点,通过校企联合培养,为学生打造真实的实践环境。结语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的号召,在卓越计划1.0 的基础上进行持续改进,针对“机织学”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卓越计划2.0 的背景下进行改进。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和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师资力量,提高教师的理论教学能力,丰富教师的工程经历,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按照“卓越计划2.0”的培养模式,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参考文献1蒋菲,杨倩倩。“卓越计划”2.0 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路径研究 .高等建筑教育,2 0 2 1,(0 1):26-33.2朱正伟,李茂国.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 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 0 1 8,(0 1):4 6-5 3.3刘衍聪,李军.基于OBE理念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J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 0 1 8,(1 4):7 2-7 6.4徐祥征.新工科背景下电气工程专业“卓越计划2.0”应对策略研究 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 0 2 0,3 6(1 2):111-113.5王冬良,李璐璐,樊德平,等“卓越计划2.0”背景下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 J.大学教育,2 0 2 0,(0 4):1-5.6刘志军,夏远景,朱泓.以卓越计划2.0 版为契机推进高等工程教育改革 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1 8,(01):35-39.7林健.新工科建设:强势打造“卓越计划”升级版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 0 1 7,(0 3):7-1 4.8谷林,黄国兵,牟莉,等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卓越工程师计划的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研究 J.高教学刊,2 0 1 8,(09):157-159.9许崇海,方斌,张鹏,等.面向卓越工程师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机械类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高教学刊,2 0 1 5,(21):52-54.10王冬良,李璐璐,樊德平,等“卓越计划2.0”背景下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 J大学教育,2 0 2 0,(0 4):1-5.11周静,刘全菊,张青新工科背景下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构建 .实验技术与管理,2 0 1 8,(0 3):1 6 5-1 6 8.12刘志军,夏远景,朱泓.以卓越计划2.0 版为契机推进高等工程教育改革 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1 8,(01):35-39.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