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2
我国
犯罪
研究
述评
本现理论研究犯罪研究2 0 2 3年第2 期2022年我国犯罪学研究述评王瑞山【内容摘要】2022年,我国犯罪学研究成果数量上较前两年少,关于犯罪学本体的研究关注域外理论的引介,犯罪现象研究成果中犯罪地理研究突出,原因研究视角多元但成果分散,犯罪治理研究中评估研究成果偏少。因此,针对未来研究有以下建议:一是要进一步加强犯罪学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的研究;二是加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期间犯罪规律的研究;三是加强对犯罪下降规律的区域研究;四是加强犯罪原因及其政策转化研究;五是加强犯罪治理评估研究。【关键词】犯罪学研究;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治理本述评的取样方法综合了前两年的做法,但略有不同。1)目前检索的19 1篇论文来源方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中国知网检索中文核心期刊、中文非核心犯罪学研究期刊中的犯罪学研究成果,检索结果有16 9 篇期刊论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8 5篇,非核心犯罪学研究期刊论文8 4 篇。2)二是英文期刊论文检索方法是根据笔者阅读范围,在“crime&delinquency”“criminology”“deviant behavior”“Asiajournal of criminology”等英文期刊中检索到12 篇关于中国的犯罪学研究成果。上述文献成为本文的主要考察对象,对它们的分析仍按照犯罪学本体(总体)、犯罪现象、犯罪原因和犯罪防治四个部分进行,最后进行总结和展望。一、关于犯罪学本体的研究近年来,学术界关于犯罪学基本概念和整体发展的成果不多,2 0 2 2 年对犯罪学本体的关注主要体在对国外犯罪学前沿理论的引介,以促进国内相应的研究。(一)生命历程犯罪学理论继2 0 2 1年讨论过生命历程犯罪学基本原则之后,3】张小虎在2 0 2 2 年再次撰文讨论了生命历程犯罪学的历史演进、研究方法和内容特征,最后提出本土化期待。4)生命历程犯罪学持有一种理论整合的视角,尽管生命历程犯罪学理论有一些不同的侧重点,但它们*王瑞山,法学博士,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教授。【1】诊该方法检索目标包括核心期刊论文和非核心犯罪学专业期刊论文两部分。核心期刊论文是来自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和南大CSSCI期刊的论文,分别以“犯罪”“暴力”“强奸”“杀人”“性侵”“伤害”为篇名进行高级检索,并逐一筛选;非核心犯罪学研究期刊是指以犯罪研究为题名或者设有犯罪研究专栏的、复合影响因子排名前10 的非核心犯罪学研究期刊;相比前两年略有变动,上海公安学院学报的复合影响因子超过了江西警察学院学报而进人前10,因而今年综述的非核心犯罪学研究期刊有青少年犯罪问题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犯罪研究中国刑警学院学报山东警察学院学报湖北警官学院学报北京警察学院学报浙江警察学院学报河南警察学院学报上海公安学院学报。参见王瑞山:2 0 2 0 年我国犯罪学研究述评,载犯罪研究2 0 2 1年第2 期,第30 4 9 页;王瑞山:2 0 2 1年我国犯罪学研究述评,载犯罪研究2 0 2 2 年第2 期,第2 一13页。【2】检索日期截至2 0 2 3年1月3日。由于有些期刊出刊或中国知网收录有一定的滞后性,有的期刊只能检索到2 0 2 2 年的部分期数。【3】参见张小虎:生命历程犯罪学的本土探究:典型罪案与核心原则,载社会学研究2 0 2 1年第4 期,第10 9 一132 页。【4】参见张小虎:生命历程犯罪学的关键性维度及本土化期待,载社会科学2 0 2 2 年第4 期,第156 一16 5页。理论研究犯罪研究2 0 2 3年第2 期通常都聚焦于生命历程的不同阶段:婴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成年早期及其之后反社会行为、越轨和犯罪的开始和终止,以及影响导致这些“开始”或“终止”的生命事件,如同伴的影响、参军、就业、婚姻等。生命历程犯罪学持一种整合的视角,不仅借鉴了许多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角度对犯罪的解释,同时也利用了来自儿童和发展心理学方面的成果,受到来自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背景的犯罪学家的支持。5)不过,生命历程犯罪学理论也受到一些学者的批评,如赫希(Travis Hirschi)坚信理论整合弊大于利,整合只会产生“理论浆糊”;甚至一些支持理论整合的学者也认为,理论整合可能会减少这些理论的“清晰度和强度”;不过,巴坎(Steven E.Barkan)却认为,犯罪学的理论整合虽存在风险但充满了希望。6)当然,生命历程犯罪学理论在国内的发展情况并非如该文所说“一片荒野”“连生命历程犯罪学”这个术语似乎都需要普法”7)。近年来,生命历程犯罪学理论已经引介到国内,8】该理论框架以及以其为理论基础的发展式犯罪预防已为个别学者用以具体犯罪治理的讨论。9)此外,样本中还有关于犯罪断念(desistance from crime)的相关成果,对犯罪断念的含义、测量、影响因素和实践进行了介绍。10)犯罪断念是生命历程犯罪学视角下的重要概念,对国内学者而言,犯罪断念也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11)生命历程犯罪学理论的引介构成了2 0 2 2 年我国犯罪学本体讨论中一个比较聚焦的话题。如何能将生命历程犯罪学理论(包括犯罪断念理论用于中国的犯罪治理实践值得期待。(二)现代生物社会犯罪学罗力群将现代生物社会犯罪学称为“西方犯罪学研究的新取向”,他追溯了生物社会犯罪学的发展历史,强调“生物社会犯罪学倡导结合生物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洞见来解释犯罪行为”,它包括进化犯【5参见【美斯蒂芬E.巴坎:犯罪学:社会学的理解,秦晨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11年版,第2 53页。【6 同上书,第2 532 59 页。【7 张小虎:生命历程犯罪学的关键性维度及本土化期待,载社会科学2 0 2 2 年第4 期,第16 4、16 5页。【8 吴宗宪先是在西方犯罪学第10 章第一节、第二节分别以“综合型犯罪学研究和理论”“发展犯罪学研究”为题对它们进行了介绍,后在西方犯罪学史(第四卷)第九编第4 2 章以“其他研究与整合理论”对它们进行了更加详细地梳理。美国学者斯蒂芬巴坎所著的犯罪学:社会学的理解(第四版)一书第7 章中专门介绍了生命历程理论,包括生命历程犯罪学的总体范式、主要观点和四个代表性理论。刘仁文等译介的牛津犯罪学指南(第四版)第19 章介绍了大卫法林顿的儿童期风险因素与以风险为中心的预防。参见吴宗宪:西方犯罪学,法律出版社2 0 0 6 年版,第4 4 9 50 4 页;吴宗宪:西方犯罪学史(第四卷)(第2 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 0 10 年版,第12 9 5137 0 页;【美】斯蒂芬E.巴坎:犯罪学:社会学的理解,秦晨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11年版,第2 532 6 0 页;【英 麦克马圭尔、罗德摩根、罗伯特赖纳:牛津犯罪学指南,刘仁文、李瑞生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 0 12 年版,第4 6 4 一480页。【9】参见王瑞山:当前我国城市流动未成年人犯罪特征及发展式预防以2 0 132 0 17 年S市未成年人检察案件为例,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18 年第5期,第10 一18 页;崔海英:生命历程理论对未成年人犯罪危险防控的启示,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 0 17 年第1期,第5一12 页;马岩、张鸿巍:生命历程理论视野下的未成年人犯罪防控,载犯罪防控与平安中国建设中国犯罪学学会年会论文集(2 0 13年),中国检察出版社2 0 13年版,第58 9 59 8 页。【10】参见【美 迈克尔洛克:论犯罪断念的定义与测量,杨艺朝译,载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 0 2 2 年第3期,第4 8 6 2 页;美丹尼尔博伊斯沃特:生物社会因素对犯罪断念的影响(上),牛智辉译,载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 0 2 2 年第4 期,第6 6 一7 2 页;美 丹尼尔博伊斯沃特:生物社会因素对犯罪断念的影响(下),牛智辉译,载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 0 2 2 年第5期,第52 一6 1页;【美】克里斯托弗布雷特巴克伦:以犯罪退出理论为导向的刑事司法实践,殷海峰译,载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 0 2 2 年第1期,第59 一7 0 页。【11】从中国知网检索结果来看,关于犯罪断念的研究,集中出现在2 0 0 7 年和2 0 0 8 年,之后较为鲜见,直到2 0 2 1年河南警察学院学报刊登了引介英国“断念与脱离项目”为主题的论文。参见房师营、赵军:域外去极端化策略的探索与思考一一以英国的“断念与脱离项目”为例,载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 0 2 1年第2 期,第4 554 页;王庆法、谢思军:论犯罪断念的塑成路径,载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 0 0 8 年第3期,第8 9 9 2、9 6 页;王庆法、钟石:塑造犯罪断念的综合途径,载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 0 0 8 年第3期,第10 510 9 页;沈立、赵志方、谢思军:论犯罪断念与青少年犯罪预防,载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 0 0 8 年第3期,第14 18 页;蔡军:青少年犯罪预防理论的新径路:犯罪断念,载求索2 0 0 8 年第2 期,第14 2 14 4 页;谢思军、JayX.Urban、吴盛青少年犯罪预防理论的研究视角:从犯罪原因到犯罪断念的转向,载政法论丛2 0 0 7 年第3期,第37 4 1页;谢思军,ParisHilton、李鹏:断念:犯罪预防语境下的基础构造,载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 0 0 7 年第1期,第56 一6 3页。犯罪研究2 0 2 3年第2 期理论研究罪学、犯罪的行为遗传学研究、神经犯罪学三个主要研究分支。12)上文提到博伊斯沃特(DanielleBoisvert)的生物社会因素对犯罪断念的影响也是从生物社会犯罪学对犯罪断念进行了解释。13)我国学术界通常将生物社会犯罪学称为犯罪生物学。罗力群认为,犯罪生物学研究能够丰富传统犯罪学研究的解释层次,为犯罪研究带来新的知识和洞见,进而为犯罪预防和矫正提供更有效的对策。14 当当然,犯罪生物学研究也面临一些问题:首先,犯罪的多样化问题。生物学因素可以解释一些暴力的侵犯行为,但它们无法解释大多数犯罪行为。同时,它们无法合适地解释越轨行为的相对性,即为什么有些具有生物学犯罪倾向体质的人会卷人街头犯罪,而有些则会参加足球之类的含有身体暴力接触的活动。其次,群体之间的犯罪率差异问题。社会学理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不同群体、不同地点的犯罪率差异及其变化,但生物学解释无法很好地做到这一点。最后,犯罪生物学对社会政策可能影响的担忧问题。15】女如果想要减少犯罪就必须纠正引起犯罪的生物缺陷,那么这将会带来伦理问题。犯罪生物学研究面临的问题并不是让我们裹足不前,而是让我们更加科学、全面地认识犯罪问题,并将生物技术运用于犯罪治理。特别是针对持续性的杀人犯罪、性侵犯罪等人身犯罪,通常个体生理因素被认为是主要的原因,在这些犯罪的治理中生物学理论有着较大的用武之地。至于是否从犯罪生物学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制度,往往是国家根据犯罪形势衡量利弊的决定。以化学阉割为例,随着国际上化学阉割制度的不断完善,有学者针对国内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现象的发生情势,提出应该对该类犯罪行为人进行化学阉割(并更名为“药物治疗措施)的建议。16)(三)转化犯罪学吴宗宪梳理了国外转化犯罪学的内容、发展状况和案例,检讨了国内转化犯罪学理论和实践现状,并提出我国发展转化犯罪学的建议。17)继去年撰文介绍了转化犯罪学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美国实践及其前景后,18 白羽、肖宇喆合作撰文讨论了公安科研成果的转化研究,将转化犯罪学理论框架运用于我国公安科研成果的转化。19)不难理解,转化犯罪学是一种将犯罪学和刑事司法研究成果与犯罪应对实践连接的研究范式。但不可偏废的是,在犯罪应对实践中检验和评估犯罪学成果,发现和提出问题,为犯罪学研究提供思路、指导实验设计的过程,这两个方面构成转化犯罪学的双循环。2 0)转化犯罪学与犯罪科学二者至少有两个共同或相近之处:(2 1)一是以犯罪学理论成果的有效应用为追求,具有亲政策或亲实践的特征。与探索犯罪原因理论为导向、追求“纯粹”科学的传统犯罪学不同,犯罪科学则以解决现实犯罪问题为导向,追求科学的“应用”,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