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三教
改革
背景
高职
院校
美术
工作
培养
路径
探究
2 3 3艺术 教育摘要:自“三教改革”政策提出,各大高职院校开始对各项教学环节进行改革。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根本要求,美术教育对于培养非艺术专业大学生的全面素质有着特殊的作用,同时也为“三教改革”思想的实践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文章从“三教”改革的角度出发,立足专业特色,融入工作坊教学模式,通过课程实施能力的提升,全方位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建构课程体系及美术实践环节中,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课程设计上进行创新与构建,不断探索研究新的美术教育改革路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关键词:三教改革;高职;美术课程;工作坊教学作者简介:杨杰(1994-),女,汉族,安徽合肥人,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美术学。“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 美术工作坊培养路径探究 杨杰(合肥财经职业学院)2019年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明确提出了教师、教材和教法“三教”的改革路径。教育部等多个部委于2020年10月发布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教职成20207号),其中明确指出,要办好类型特色突出、公平有质量的职业教育,实现“提质培优,以质促强”,加速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为国家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一直承载美育以及德育使命,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工作坊教学模式以其开放性、主题性、互动性、实践性的特点,为高校美育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能够在短时间内调动参与者交流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实践平台,本文拟基于美术课程的构成要素,探讨高职院校美术课程培养策略。一、“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一)重知识性学习,对学生审美感受与体验的关注不够根据大部分高职院校美术教育课程开设情况来看,许多教师美术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没有形成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意识,导致了学生在艺术实践中缺少实际的体验与感受,与“美”相去甚远。传统的“以师为主、以学为辅”的教育方式依然存在。其中,美术基础类课程、手工课程,在处理与之相关的问题的时候,会运用到大量的理论和实践。但是,学前教育美术课程的种类很多,在教材内容上也是比较复杂的。教师和学生在艺术层面上缺乏思考和交流。而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学生的基础普遍比较薄弱,所接触到的美术课程知识比较少,课程结构缺乏特色方向。这种情况在高职院校美术教学中非常常见,究其原因,美术教师忽略美术课程能力系统化地培养。学生很难形成自主意识,无法形成创新能力。(二)专业美术教育与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之间的教学差异不清晰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既取决于“教什么”,也取决于“怎么教”,其中,与课程内容相比,更多地取决于教师的学习能力和方法。任何阶段的学生都离不开美术教育,而作为美术老师需要学生学习系统的美术知识,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以后面对的36岁学前儿童,而学习和掌握学前儿童绘2 3 4河北 画报H画能力以及鉴赏相关美术作品能力很重要,专业的教师需要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认真研读课程标准,若对学情分析不足,会导致教学策略、教学活动缺少针对性,美术学科与学前教育美术侧重点不同,美术学科的学习更加系统和全面,而学前教育美术针对幼师专业的学生,儿童绘画和手工制作是培养的重点,对于学前儿童美术及美术教育的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这会导致进入幼儿园后难以组织基于儿童审美素养的美术教育活动。(三)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缺少完善的美育教学体系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中美术课程,可以影响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相应的审美观念和美术思维,通过融入情感进入画面,更深入的去解读画面,培养一定审美和创造能力。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没有美术基础,相关专业系统学习和实践,对于他们是一种全新的尝试,通过讲解、示范可以让学生较快的实现目标,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是被动的学习者,传统的教学模式,其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对于艺术的感知力,很难调动起来,学生不愿主动探索新的创作思路,不愿思考,降低学生的主动性,在创作中学生更多的是去模仿教师或临摹一些作品,完成作业。缺乏主观意识对作品的独立思考和理解,对艺术创造力缺乏自信。因此,教师需要改进教学方式,使学生可以独立自主的进行美术创作,建立创作风格,鼓励学生进行创造力的培养。二、“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美术教学培养路径工作坊教学模式具有互动、开放的特质,被引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可以全面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增强师幼之间互动。(一)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堂与社会相结合学前专业美术课程教学要实现创新,课堂需把好关,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美术绘画教学,课堂之外定期开展美术教学活动,进一步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举办绘画大赛,玩教具技能大赛,幼儿园环境创设等技能型比赛,借助这一创新教学模式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和幼儿园有更多的接触机会,通过校企合作,来传播展示校园风采,激发学生的潜能和美术绘画技能,在每一次的展览中提升和发展,不断的总结,更好地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通过每一次展览,技能竞赛去激励学生不断的进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取得经验,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堂与社会结合。在课堂上进行探索型学习,围绕一个目标,小组协作,互相探讨,从而激发出他们的创造力,美术工作坊的建立可以全方位培养学生,全面提高他们对美术的兴趣,让课堂变得更加有趣。促进学生积极性,增加师幼之间互动。从传统教学模式变成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美术课程融入工作坊教学模式,创新意识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将模仿与创新相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以后也是老师,也要走上讲台,逐步激发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新,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在课程导入前,可加入复习讲解,让学生主动上台引导回顾,并通过讲解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分析和点评画面。并通过工作坊教学模式,实施“任务导向性”教学方式,通过所拥有的的学习资源的建立,进行互动合作,共同完成相应的目标任务,以成果为导向,锻炼学生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操作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也为开展接下里的工作,促进良好的基础,更为未来从事儿童视角、合理应用组织美术教学活动做好充足的准备。在课程学习中,建立系统的培养体系,并为后期在幼儿园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和平台,让学生学有所获,真正的独立自主的在学习中获得实用性美术体系。(三)重新调整并优化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美术绘画课程教学内容适当优化,在课程中主要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主要内容,其中美术理论知识主要是以美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优化课程,增设传统文化相关、绘本相关课程,加入一些综合类实践课程,儿童画创作、水墨画、版画、综合材料应用等传统美术内容,让学生多元化将理论与实践课程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美术认知能力,把一些常见知识融入到美术教学中,设置专门课程及幼儿园玩教具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组织引导学生更好的融入相关传统文化元素,理论与实际结合,实现美术绘画的创新,使学生意识到创新的价值所在,贴合幼儿园教学需求,开发学生们的创新思维,采用“模块化”课程设置,在教的环节,启发诱导学生善于发现和思考。通过把新知识与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进而在实际学习和工作中融会贯通,据此思考更多的问题和提出更多的想法,以及形成自己的思想。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及吸收新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让学生在欢乐状态下培养独立的审美意识,建立良好的自主探究式学习,在课程建设中增加选修课,让学生主动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培养方式上,有针对的设置相关课程。三、“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美术教育培养策略(一)渗透“三教”改革理念,创建美术工作坊教学路径“三教”的改革以教师改革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要推动“课堂革命”,就要让课堂的教学诸要素围绕学生需求为导向展开,既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就需要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作为课堂的三个最重要维度,教师、教材、教法都必须围绕“以学生为中心”为理念进行改革。全面分析工作坊模式教学设计与实践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体,研究设计出一种基于需求与就业导向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一种标准构造样式和2 3 5艺术 教育具体运作范式。优化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方式:“培养职业化、学习个性化、规格多样化、数量动态化、过程柔性化”目标。倡导美术教育工作坊的一坊一品,划分区域,打造特色化的艺术项目,对不同的美术课程,结合项目化教学。采用不同的工作坊进行教学,从而形成有针对性、有特色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教师来搭建学习支架,去跟随学生的步伐,指导学生。艺术工作坊的使用不仅限于教师,学生也应有使用的机会,自发开展小组或团队活动。还可以与幼儿园合作互动,把“艺术工作坊”与幼儿园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在与幼儿园等用人单位的深度合作中,高校可以深入了解到社会对幼教人才的能力需要。进而,为高职院校美术类课程人才培养模式的进行改革,在课程的架构上实施有效、有趣、有用,三有化课堂,提出了较为明确的实施思路和方案架构,优化课程体系。(二)加强美术理论和实践教学,组建高水平美术类创新团队组建一支高水平、结构化的教学创新团队。“谁来教”,既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又是推进高校教师队伍改革的重点,更是关系到高校教师队伍发展的核心。加强师资力量,推荐中青年教师参与省级、“国培计划”与学前教育、美术教育等有关的培训,补充强化专业知识及实践技能,培养美术教师多样化实践教学能力,提高技术应用能力。除了要掌握好学科知识之外,还要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美术能力的发展情况有所了解,要做到融会贯通,对幼儿心理的发展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平时要和学前心理学的老师多多交流,增加相关学科知识补充,获取知识经验呈螺旋式上升。同时要对相关的学前教育原理进行深入的研究,设立团队负责人,引领团队的建设,并定期进行教学主题的研讨,将儿童美术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校还可以邀请相关的一线教学名师团队,为高校教师提供培训,这样才能让美术专业教师对学前教育师范生教学的内容及特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难度上来安排美术课程的类型,并对课程设计进行优化。(三)职业教育特色的培养途径与知识发展方式改革在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中,需要对学生评价体系进行调整和转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特别是美术学习,需要发挥创作和表现能力,我们要重视这部分的培养。从而构建出一种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在评价体系上,将学生的作品按照相同类型进行分类整理,组合形成作品集,培养自己独立风格的作品,编辑成册,在作业的环节,学生遇到问题,老师要及时地给与指导建议,在足够的自由创作中,进行针对性训练,培养学生独立的审美素养,养成独立探究的习惯,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审美素养及鉴赏能力,绘画能力的等培养环节上。对于学生美术作品,会通过每学期成果汇报展进行展览,让更多优秀作品被更多人欣赏,鼓励学生创作更多的作品,另一方面,教师要和大赛结合起来,如校级展览,省级美术展,相关汇报演出,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手工艺术设计大赛,玩教具设计大赛,多元化的培养,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提升专业特色,将培养途径与知识发展进行创新改革,丰富课内课外获取知识的途径,全方位培养学生。按照能力、兴趣、就业需求,进行针对性训练,让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多样性的专业知识,提高他们对环境的适应性,调动学生已经具备的学习经验,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系统,从而为社会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四、结语基于“三教”改革背景下的美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为现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各项环节提出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美术教师应充分借助美术课程专业特点。建设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美术课程,教师是课程改革与教学创新主体,也是改革的关键,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拓展专业知识的深度,明确美育、德育是美术课程思政改革目标方向。整合教学资源、提升教学实践性。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培养途径与知识发展方式改革。落实一坊一品,打造专业美术教学特色,培养更多高水平人才。以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调整课程内容、建立课程评价与反馈机制为实践路线,进一步扩大和提升整个学院的美术教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