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画中女”故事文本流变及意涵阐释.pdf
下载文档

ID:2744749

大小:6.25MB

页数:14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1-2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画中女 故事 文本 流变 阐释
画中女”故事文本流变及意涵阐释郭倩倩,李扬摘要:“画中女”故事是以人类男子与画中女子产生恋爱、婚姻等情感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故事,在“AT分类法”中作“40 0 B画中女”。中国“画中女”故事自魏晋南北朝产生以来呈现出较为复杂的面貌,在搜集故事文本的基础上梳理“画中女”故事的流变,能够揭示故事在不同时代的呈现特点,探寻古今“画中女”故事文本在语言与程式、主旨与情感方面的明显差异。“画中女”故事在本文结构与人物角色、民俗事象背后,隐附丰富的叙事与文化意涵:叙事层面,关乎性别、身份与伦理的二元对立结构在叙事中完成关系的调和;文化层面,“画中女”角色与呼名、食饮等民俗事象映射原始思维与多重文化意蕴。关键词“画中女”故事;文本流变;古今载录;深层结构;文化阐释中图分类号:12 7 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 0 3-6 6 44(2 0 2 3)0 3-0 17 9-14作者郭倩倩,女,汉族,山东省诸城市人,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 0 2 1级博士研究生(山东青岛2 6 6 10 0);李扬,男,汉族,四川省自贡市人,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青岛2 6 6 10 0)。“画中女”故事,是以人与画中女子之间产生的恋爱、婚姻等情感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故事,从故事情节上界定,“画中女”“恋爱婚配”是两个基本要素。19 37 年,艾伯华(W o l f r a m Eb e r h a r d)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以“画中人”型为名,整理故事本文出处并进行初步的母题分析,指出该型故事的四个主要情节。19 7 8 年,丁乃通(Ting Nait u n g)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以AT分类法为参照详索“画中女”故事文本,将该型故事命*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海外藏珍稀中国民俗文献与文物资料整理、研究暨数据库建设”(16 ZDA163)阶段性成果。艾伯华整理“画中人”型四个主要情节为:(1)一个穷人得到一张美女的画,他诚敬地供奉这幅画;(2)有一天他回家时,饭都做好了;(3)数天后,他暗地窥视从画上下来的美女,把她抱住,娶她为妻;(4)过了很久,当生下几个孩子后,妻子又回到画中去了。参见艾伯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王燕生、周祖生译,刘魁立审校,北京:商务印书馆,19 9 9 年,第6 6 页。:179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名为“40 0 B画中女”。进人2 1世纪,金荣华编纂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类型索引,按AT分类法取其情节相近者进行类别划分,将“画中女”故事归于“神奇的妻子”类,作“AT400B画中女”;祁连休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研究将“画中女”故事列人“隋唐五代时期的民间故事”,命名为“画中人型故事”;顾希佳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将该型故事作“40 0 B画中女”;漆凌云在中国天鹅处女型故事研究书中将该型故事作“画中人型”故事,归于“得妻类天鹅处女型故事”。“画中女”故事在流传过程中不断扩展其情节内容,呈现出若干值得深入探讨的叙事与文化意涵。学者们的既往研究大多将精力集中于“画中女”故事的情节界定及类型划分,而鲜少关注文本流变的历时性研究和故事叙事的深层结构及文化意涵分析。一、“画中女”故事的文本流变“画中女”故事在中国流传时间跨度大,流传地域相对广泛:魏晋时期“画中女”故事初具雏形;唐代“画中女”故事出现了具有代表性的故事文本,并显现出民间文化色彩;宋明时期,“画中女”故事进一步发展,明代出现故事文本与戏曲创作并行流传的趋势;清代“画中女”故事文本的叙述更为详细,内容更加多元,部分文本出现叙议结合丁乃通将“画中女”故事的主要内容确立为:“英雄爱上肖像中的女子,或她已应允许配给他。她和他在一起住了些时,是真人的样子。但由于各种原因后来离开了。有时他忧伤而死。有时他去寻找她,终于把她找回。”参见丁乃通编著: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郑建威、李惊、商孟可、段宝林译,李广成校,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8 年,第7 6 页。祁连休将“画中人型故事”定义为:“某人得一画轴,上有一美女,见而心生爱慕之情。一夕,美女下画轴与某交好。后来竟变成真人,与某婚配、生子。或言多年后因尘缘已尽而诀别,或言人以女为妖,赠剑令某斩之,女遂携子进入画轴。”参见祁连休: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研究(卷中),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 0 0 7 年,第58 1页。顾希佳论述“40 0 B画中女”的主要内容为:“一青年男子得到一幅画,他爱上了画中女子,天天呼唤她(或用别的办法表达爱慕之情)。终于有一天,此女子从画中走出,与他成为夫妻。后来往往因为某个缘故,此女子重新回到画中。或是历经磨难,他们最终仍旧团圆。”参见顾希佳: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 0 14年,第48 页。漆凌云认为,该故事基本内容为:“(1)男子拥有一张画有鸟的画;(2)画中的鸟便为女子为男子解忧;(3)男子与姑娘结合;(4)姑娘让男子变富。其复合式是“两兄弟型+画中人型”:“(1)哥哥不孝为独霸家产,把弟弟和父亲赶出家门;(2)男子和父亲带着孔雀画离开,画中的孔雀变成女子为男子解忧;(3)男子与孔雀变成的姑娘结合后变富;(4)哥哥到弟弟家讨饭,被认出后羞愧而死。”参见漆凌云:中国天鹅处女型故事研究,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 0 0 8 年,第6 1页。180“画中女”故事文本流变及意涵阐释的叙事方式;当代“画中女”故事则呈现出更多样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亦趋于复合。对“画中女”故事文本进行历时性梳理,不难看出故事的古今载录在语言与程式、主旨与情感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一)“画中女”故事文本的历时性梳理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画中女”故事魏晋南北朝是志怪之书兴盛的时代,涌现了大量情节新颖、构思巧妙的志怪之作,北齐书记录一则“男子在梦中与画中女子相会而生痴病”的故事,因具“画中女”和“婚恋”两大要素,可视为“画中女”故事的雏形:北齐书日:“崔子武,季舒之族孙也。幼时宿于外祖扬州刺史赵郡李宪家,一夜,梦一女,姿色甚丽,自云封龙王女,愿与崔郎私通。子武悦之,牵其衣裙,微有裂绽。未晓,告辞,结带而别。至明访问,乃是山神。遂往祠中观之,傍画女,容状即梦中见者,裂裙尚存,结带犹在。子武自是通梦,忽恍成疾。后逢医禁之,乃绝。”画中女借梦与男子私通的行为背后,表达了女子主动追求爱情的美好意愿。“梦”,是恋爱发生的背景,亦是沟通人类男子与画中女子之桥梁,这种“梦即真实”的混沌态度,在呈现浪漫相会的同时,体现了原始思维无法严格区分主观和客观、想象和实际的特征。2.唐代的“画中女”故事“画中女”故事在唐代体现出浓厚的民间色彩。画中女子不再局限于梦的虚拟空间,而于现实之中与男子婚恋,是唐代“画中女”故事区别于前代故事的重要表现。画中女子下画于人间,最早见于酉阳杂粗卷十四诺皋记上“屏妇踏歌”,晚唐则出现了极具代表性的“画中女”故事文本-唐进士赵颜,于画工处得一软障,图一妇人甚丽。颜谓画工日:“世无其人也,如何令生,某愿纳为妻。”画工日:“余神画也,此亦有名,日真真。呼其名百日,昼夜不歇,即必应之。应则以百家彩灰酒灌之,必活。”颜如其言,遂呼之百日,昼夜一画工:李防等撰:太平御览,北京:中华书局,19 6 0 年,第32 6 7 页。段成式著,张仲裁译注:酉阳杂(上),北京:中华书局,2 0 17 年,第557 页。:181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不止。乃应日:“喏。”急以百家彩灰酒灌,遂活。下步言笑,饮食如常。日:“谢君召妾,妾愿事箕帚。”终岁生一儿,儿年两岁,友人日:“此妖也,必与君为患。余有神剑,可斩之。”其夕,乃遗颜剑。剑才及颜室,真真乃泣日:“妾南岳地仙也,无何为人画妾之形,君又呼妾名,既不夺君愿。君今疑妾,妾不可住。”言,携其子却上软障,呕出先所饮百家彩灰酒。睹其障,唯添一孩子,皆是画焉。故事以进士赵颜见画求女始,叙述南岳女仙真真被画其形、呼其名而来到人间,却因男子的猜疑携子重回画中,内容表现哀思婉转,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杜苟鹤松窗杂记、陶宗仪南村辙耕录、冯梦龙情史类略对此故事皆有记载,后世诗歌对其亦多有引用和描绘,见范成大去年多雪苦寒梅花至元夕犹未开诗“花定有情堪索笑,自怜无术唤真真”,张煌言和中峰韵题友人画像诗“冰雪聪明林下客,烟霞色相画中人”等。明清小说和戏曲作品亦不乏对画工真真故事的引用,剪灯转话渭塘奇遇记言“小小乘油壁,真真醉彩灰”,療姑羹有“他为你昏朝只把真真叫”。牡丹亭不乏从中寻得灵感,“画里真真故事,往往见诸词章说太离奇,本不足为典实。然词家既习用其事,不妨姑妄听之。或谓汤玉茗牡丹亭传奇,乃暗从此事脱胎者”。杜丽娘则引真真事作伤怀之语:“虚劳,寄春容教谁泪落,做真真无人唤叫。”画工故事呼名下画、以彩灰酒灌活等情节,亦体现出若干民间俗信事象。3.宋明时期的“画中女”故事宋明时期,“画中女”故事进一步发展。宋代记载一则发生于旅店之中的“画中女”故事,言贡士张暮宿旅店,见画中女而求之,女子出画与之同寝,及期诀别,贡士求娶女子遭拒,却被指引得与画中人容貌一致之妻。寓宿客店,邂逅佳人,收获爱情,这种奇遇为每一个孤居的旅人所希冀,浪漫的文人想象在此中得以拓展。画中女在该故事中承担了恋人和媒人双重角色,情节上别具一格。李防等撰:太平广记,北京:中华书局,19 6 1年,第2 2 8 3页。范成大著,富寿苏标校:范石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6 年,第351页。张煌言:张苍水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 8 5年,第55页。徐扶明:牡丹亭研究资料考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16 年,第2 7,2 7 页。蒋瑞藻编,江竹虚标校:小说考证(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 8 4年,第117 页。汤显祖著,陈同、谈则、钱宜合评,李保民点校:牡丹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17 年,第41页。洪迈:夷坚志,北京:中华书局,19 8 1年,第16 37 16 38 页。182“画中女”故事文本流变及意涵阐释明代的“画中女”故事文本与前代相比数量有所增加,内容也较为多样,有见画求女、思妻等情节,出现故事文本与戏曲创作并行的趋势。见画求女,见陶宗仪南村辙耕录一则故事:女子因病而卒,父母为其设画像祭奠,某监郡之子得其画,画像中的女子便下画陪伴,监郡知晓此事后,力劝女子食用凡间食物,画中女也因此不能重回画中,二人结为夫妻;思妻情节,见冯梦龙情史类略薛雍妻,记薛雍失妻而倍加感念,日夕视妻画像而叹,画像由此具有精神、以妻形下画陪伴,薛雍却由此身体困痒、少时而亡,志怪之余,展现出浓厚的悼亡色彩。4.清代的“画中女”故事清代“画中女”故事发展更为繁盛,文本叙述更为详细、故事内容更为多元,曾衍东小豆棚、解鉴益智录、程趾祥此中人语、蒲松龄聊斋志异等对此类故事皆有所记载,叙述与议论的结合,极大丰富了故事的文本意义与文化内涵。小豆棚涉及画版小青两则“画中女”故事,小青记“官宦公子于古董铺见一美人卷,重金购之,日夕焚香瞻拜,女子下画与之共结连理”,买画、拜画、生子的连贯情节,意味着“画中女”故事的程式化叙事形态初具雏形;画版则记“黎姓少年得僧赠画女图后耽于美色而形容枯稿”,有较强的戒示意味;解鉴益智录美人图故事言“楚人秋子丰之子盛食以供美人画,见女下画取食,与之结为夫妻,后男子家道中落,女子助其科高中举、兴旺家业,焚画离开”,情节婉转,叙后兼议,不吝赞美画中女子的美好品质一“图中人笃于友爱,南岳真真不如也”;聊斋志异画壁则颠覆了女子下画与男子婚恋的情节,由男子人画中异境与女子相会,以男子下画的“帐然若失”表现“幻由心作”的主题;程趾祥此中人语画中人则具有鲜明的报恩色彩,男子见画中女子被凶神胁迫,不忍其遭遇而对画添笔、助女脱困,女子感念其情,下画与之婚恋,报恩后离开,是民间“善报”思想融于文人浪漫情思的典型情节。陶宗仪撰,李梦生点校:南村耕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12 年,第12 9 页。冯梦龙:情史类略,长沙:岳麓书社,19 8 4年,第2 6 12 6 2 页。曾衍东著,徐正伦、陈铭选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