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桂俗风谣》中的悲怨歌谣探微.pdf
下载文档

ID:2744738

大小:1.33MB

页数:7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1-2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桂俗风谣 风谣 中的 歌谣
第 卷第 期 河池学院学报 年 月 桂俗风谣 中的悲怨歌谣探微韦亮节,杨玲意(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广西南宁 )摘要 民间的悲怨歌谣是在内容、情感、思想等方面展现“悲”与“怨”的歌谣。桂俗风谣 收录了广西各族人民的悲怨歌谣。这些歌谣主要书写男女爱情的悲剧、女性婚姻生活的不幸以及家庭伦理的失序。歌谣背后蕴含着广西乃至岭南人民对自由恋爱的向往、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及人们对和谐家庭的渴求。悲怨歌谣的审美特征包括展现生命力与反抗精神的悲剧美,以及展现广西风情的地域美。关键词 桂俗风谣;歌谣;广西;女性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作者简介 韦亮节(),男(壮族),广西忻城人,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南方民族文化。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滇黔桂越边区百部珍稀土俗字文献收集译注与研究()”;广西民族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牝鸡司晨:广西乐业县甘田镇壮族妇女经商活动研究”()。引用格式 韦亮节,杨玲意 桂俗风谣 中的悲怨歌谣探微 河池学院学报,():投稿邮箱 被文学艺术化之后,人类情感中的悲怨便形成了影响民族心理趋向、“以悲为美”的悲怨母题 。悲怨母题作品既出于作家笔下,如曹植、江淹等人的作品,也发自民间百姓的歌喉,如 诗经 古诗十九首 中的若干篇目。悲怨何以成为经久不衰的创作母题?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悲怨“是人的生命本能要求受到挫折和阻碍,群体超稳定心态扭曲乃至断裂的必然结果”。目前悲怨诗歌的研究,在探析汉代楚歌、六朝诗歌、唐代闺怨诗 ,解析柳宗元、白居易、徐志摩作品 等方面的成果颇丰。就当下而言,围绕“悲”“怨”而展开内容叙事、情感抒发、思想表达的民间歌谣可称悲怨歌谣。商璧辑解的 桂俗风谣 共收录歌谣 首,其中悲怨歌谣 首,占总数的 。这些悲怨歌谣涉及广西各市县,产生的时间为民国时期,歌唱主体有壮族、汉族(包括客家人、粤方言使用者、桂柳方言使用者)、瑶族、毛南族等。除了搜集自民间,部分歌谣还摘录自 民俗 艺风 北大歌谣周刊 红水河 等期刊,故而壮族学者蓝鸿恩在 桂俗风谣序 中写道:“这是一本民间风俗歌谣的集子,是辑解者用多年的心血,主要从解放前的报纸和刊物辗转抄录下来,又加上自己多年下乡访问、采集的材料,给予注解,然后编辑成册的。”可以说,桂俗风谣 呈现了广西悲怨歌谣的基本面貌。目前,对广西的悲怨歌谣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壮族悲歌的探讨,包括思想性、悲歌成因、个别地方悲歌艺术等 。未见以广西各民族悲怨歌谣作为整体观照对象,故而本文以 桂俗风谣 作为核心文本,探讨广西民间悲怨歌谣的书写及其文化意蕴,进而解析其艺术特色。韦亮节,等 桂俗风谣 中的悲怨歌谣探微一、桂俗风谣 中歌谣的悲怨书写悲怨书写,就是 桂俗风谣 中相关歌谣对“悲”与“怨”的书写。“悲”与“怨”在不同歌谣中或各有侧重,但这两种元素始终彼此缠绕,汇成抒情主人公复杂而深刻的情感。纵观 桂俗风谣,悲怨歌谣主要涉及不幸爱情、婚姻生活与家庭伦理的书写。(一)不幸爱情的悲怨书写爱情是人类最重要的情感之一,也是文学无数次书写的对象。在所有爱情书写中,悲怨往往是爱情的重要基调,如 诗经关雎 云:“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在 桂俗风谣 中,爱情悲怨歌谣数量较多。流传于广西合浦的 纸扇 写道:“新买纸扇白蓬蓬,一边蝴蝶一边龙。蝴蝶归山龙归海,不知何日得相逢。”这是一首主人公性别不明的爱情悲怨歌,因离别而悲,因不知相逢日期而怨。同样流传于合浦的 银篮买菜挂金钩 写道:“妹金钩,妹金钩,你无嫁媪(白话音译字,即“我”)媪无忧,金罐煮饭银壳挠(白话音译字,同“舀”),银篮买菜挂金钩。”它书写男性的自夸富贵与“我(媪)无忧”,其背后却是失恋之悲的自我慰藉,也表达得不到女方爱意的愁怨。流传于邕宁(今南宁市邕宁区)的 笑倒哭昏醒就痴 写道:“亚(小)妹有心郎也知,可惜亚(小)哥娶里妻。俩人柬(白话音译字,相当于“这么”)好唔(白话音译字,相当于“不”)成对,笑倒哭昏醒就痴!”这是以女性的视角,埋怨心上人移情另娶的歌谣。环江的毛南族歌谣 我们还许愿吗?唱道:“情妹呀,河水落下滩头了,还能转回来吗?蓝靛溶成染水了,还能装下篮吗?陪娘扶你拜堂了,我们还许愿吗?”以“情妹呀”开篇,表明歌谣以男性口吻诉说其爱情悲怨。以水落滩、蓝靛染水起兴,叙述心上人改嫁他人后无法挽回的悲痛,“我们还许愿吗?”一句则表达对心上人背弃情义的埋怨。毛南族歌谣 爹骂娘骂只管骂 以被迫出嫁女性的口吻,埋怨父母将自己外嫁给他人:“爹骂娘骂只管骂,唾沫打脸当雨刮。割妹成块放轿子”且传达不获心上人谅解、死愿同穴的悲伤:“魂魄飘去情哥家,情哥不怜我投坝”。毛南族歌谣 早嫁歌则在表达出嫁多年的女性对丈夫家暴的怨恨中传达对心上人的矢志不渝:“十岁过头就成亲,我郎抬拳不认情。蹦蹦鲤鱼跳锅里,一口粗气十年命。悄悄拿话给情哥,情路太远只通坟。”此外,流传于柳州雒容镇的 小小文章十二篇表达与心爱之人音信不通的悲叹,认为鱼腹传信、鸿雁传书均不可靠,是以发出“寄鱼又怕鱼下水,寄鸟又怕鸟飞天”的愁怨。百色壮族民间歌谣 不见他 写道:一花碗饭九回茶,妈问口渴为什么“妈呀,妹发痧!”后门搓喉泪珠挂,妈问眼辣为什么“妈呀,泥浆打!”“今天插秧数燕鸦,隔垌隔岭你不差。”“妈呀,不见他!”这首歌以母女的三问三答展开悲怨叙事,真切体现女子不得与心上人相见的三种异常表现:吃饭时多次饮茶(可理解为食欲不振,饭菜难以下咽),在无人处(后门)暗自流泪,插秧时心神不宁。前面两问,女子以发痧、泥浆入眼等搪塞,第三问时终于忍不住说出“不见他”的实情。歌谣虽未指出“不见他”的具体原因,却将壮族女性的娇羞、相思之苦与“不得见”之怨表现得恰如其分。(二)婚姻生活的悲怨书写 桂俗风谣 中的婚姻悲怨歌谣多书写封建时期强迫、买卖、包办婚姻而造成的人生不幸。金秀茶山瑶的 花轿抬到妹门口 由原修仁县(今荔浦县)传入,歌词唱道:“花轿抬到妹门口,鼓手吹到妹门边。妹在房中想跳井,娘在后院想吞烟。”这首歌谣描绘旧社会被恶势力抢婚的悲剧,跳井与吞鸦片说明被嫁女及其母亲都反对这门婚事。与此歌主旨相类似,毛南族歌谣 好妹像残月落西了 以男性口吻揭露恋人被封建势力“迫嫁”的悲怨,故而以杯子碎无法斟美酒,剪刀崩无法裁布为喻,又道“米完了就别买锅了,马死了就别买鞍了”,最后以日月喻自己与心上人,唱道:“好妹妹像残月落西了,太阳出来天也空了!”“迫嫁”除了源于外部势力,还与女性父河池学院学报母兄嫂的贪财好利有关。流传于柳州的 要妹陪伴白头翁 唱道:“妹爷妹娘心太凶,贪钱逼妹嫁老公,年纪轻轻嫁老汉,要妹陪伴白头翁。”流传于桂林的 念岁姐 言:“念岁姐,嫁个七岁郎,鼻头拖涕做新郎。脱鞋脱袜抱上床,半夜三更哭爷娘。”年轻女性无论是被迫嫁给老汉还是孩童(当童养媳),买卖婚姻造成的人生不幸都是可悲的,而婚姻背后的促成力量是可怨、可憎的。在旧社会的“妻妾制”下,“迫嫁”为妾的女性更显婚姻不幸。象县(今来宾市象州县)的 鸡冠花 描述了女子被夫家“大娘”“三娘”“四娘”的种种咒骂,歌尾哭诉道:“我又不是跟来的,我又不是跑来的,花花轿儿抬来的娘呀,娘!害得女儿几时好回乡!”因买卖婚姻而造成夫妻生活不和谐也是此类歌谣悲怨书写的内容,如流传于都安的 妹在河边洗手巾 言:“旁人问妹因何事(哭泣)?丈夫年老妹年轻。”流传于柳江的 怎好日头怎好天 直言:“怎好娇娥郎又老,活人睡在死人边”。十八姑娘六十郎 写道:“十八姑娘六十郎,斑斑白发对红妆,床头枕上同交颈,好似枯桐对海棠。”该歌谣以老夫少妇不和谐的夫妻生活为内容,展现年轻妇女的真切哀怨。怨丈夫年幼的歌谣有如平南的 十八姑娘九岁郎,歌词道:“十八姑娘九岁郎,丈夫要妻抱上床,若用年龄来相比,夫做仔时妻做娘。”此类悲怨歌谣还表现了夫家成员对女性身体与精神的戕害。壮族歌谣 在家做女是女王唱道:“在家做女是女王,早晚吃饭笑洋洋。有日做了人媳妇,鸡啼狗叫妹心慌。”歌谣将女性当闺女时与当媳妇时的境遇作比较,前后的巨大差别说明女性婚姻生活的不幸。流传于邕宁的 早早起身都话宴 诉说媳妇因起晚被婆婆打:“早早起身都话晏,又被家婆柴(打)三餐”。家婆 更是控诉道:“灶门有根巴火棍,家婆打妹一身青”。因经常受婆婆的家暴,所以歌谣也描述抒情主人公(儿媳)对家暴的恐惧。如 媳妇打烂茶盅碗 讲述媳妇不小心打烂茶盅碗后的心理:“姑呀姑,无使对。”。流传于融县(今融水苗族自治县)的 担水妹 则描写媳妇不小心打破水桶后的恐惧:“担水妹,打烂水桶不敢回。一来又怕家婆骂,二来又怕老公捶。”除了控诉婆婆带来的伤害,流传于宾阳的 宁愿出家做尼姑 叙述妻子因丈夫的家暴而痛不欲生:“朝敲夜打真难受,宁愿出家做尼姑”。流传于武鸣 顺得姑来失嫂意 中“顺得姑来失嫂意,做人媳妇实在难”句则展现姻亲中的妯娌矛盾。(三)家庭伦理的悲怨书写 桂俗风谣 中家庭伦理的悲怨书写主要反映抒情主人公在原生家庭中遭受的种种不幸。壮族歌谣 指甲花 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女性,叙述她在自家中受到爷娘兄嫂的咒骂,自叹:“一阵南风吹了去,八字落在苦人家”。毛南族歌谣 拆情歌 唱道:“谷穗连连山中摇,溪里有人漂布条,小牛对头吃青草,坪上玉伞连金帽。我娘撒谷喂鸡仔,我姐裁布做袖条,我弟打牛离山坳,我爹挂帽上篱梢。”歌谣以谷穗、布条、牛、金帽等物为喻,以“谷穗连连山中摇”等句寄寓物得其所,故而前半段叙述他人的如意生活,后半段哭诉家庭成员对自己的压迫,特别是对自己情感的破坏。一个鸡蛋两个黄 的抒情主人公男女不明,主要抒发自己因受后娘虐待的悲怨:“一个鸡蛋两个黄,一个老子两个娘,亲娘杀鸡留把腿,后娘杀鸡留鸡肠!鸡肠挂在柳树上,抱着柳树哭亲娘!”当抒情主人公为未嫁女时,悲怨歌谣主要叙述兄嫂对自己的虐待。流传于柳江的一首 燕子鸟 讲述未嫁女无爹无娘,与兄嫂共同生活的不幸境遇:“堂前洗脸哥又骂,房里梳头嫂又嫌”。而在兄嫂看来,妹妹的价值就在于出嫁时收获的彩礼,所以歌尾以嘲讽的语气唱道:“今年明年来下定,金簪银簪来算钱!”流传于藤县的 嫂嫂其一 讲述父亲、母亲、哥哥分别给抒情主人公(未韦亮节,等 桂俗风谣 中的悲怨歌谣探微嫁女)金笼箱、象牙床、银板凳作为陪嫁礼,嫂嫂却只给一条烂手巾,并恶言叮嘱:“快快拿去,莫来打丑我家门!”流传于柳江的另一首 燕子鸟 讲述出嫁女回娘家时父母与哥哥欢喜相迎,却受嫂子的怨恨:“嫂嫂板下棺材脸,说妹脱衣又落食。不喊坐,不喊吃,爱富嫌贫连不理。”嫂嫂其二 讲述出嫁女性回娘家时父母“前门按到后门来”,嫂嫂则“黑神板脸不出来”。二、桂俗风谣 中悲怨歌谣的文化意蕴(一)民众对自由恋爱的向往 桂俗风谣 中关于爱情的悲怨书写具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广西通志民俗志 对民国时期的“婚制”有所记载,“汉族受封建伦理道德束缚,婚姻尊崇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青年无婚姻恋爱自由。”“多数壮、汉、仫佬、毛南、京族以及其他民族仍以包办婚姻为主要形式”。纵然如此,广西乃至岭南各族人民依然向往自由恋爱,如客家情歌充分展现客家人对自由爱情的追求 。广西境内操桂柳方言的汉族族群同样向往自由恋爱,人们在彩调中就对自由恋爱进行歌颂,其中的代表作就是以壮族传说中歌仙为原型的彩调 刘三姐。壮族传统上以歌为媒,推崇自由恋爱。壮族的歌圩或称“浪花歌”,与“溱洧之风”背景相当,所以潘其旭认为歌圩是壮族青年男女群体开展社交活动的场所,“他们通过唱歌来交朋结友,欢会 情依(情人、爱侣),寻求配偶”。壮族除了创作大量赞颂自由爱情的歌谣外,还根据自身需要重新演绎汉族经典爱情故事,故而壮族民间出现了 梁山伯与祝英台 张四姐与崔文瑞 李旦和凤娇 等古壮字歌本。瑶族中的茶山瑶“各节日活动都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寻觅知音的好时节。他们大都从唱情歌入手,伴以吹木叶逗引。情投意合时,就告知父母,由父母在形式上撮合,然后讨婚”。毛南族“青年男女可以自由谈情说爱,但要结婚必须征得父母的同意,由他们请媒人谈判包办”。如此一来,毛南族传统上的自由恋爱能否成就美满婚姻还取决于双方父母是否开明。封建礼教与买卖婚姻使各族人民的恋爱自由受到压抑。不平则鸣,大量的爱情悲怨歌便被创作与传唱。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