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镇化的回波-扩散效应:基于共同富裕的视角.pdf
下载文档

ID:2744584

大小:5.03MB

页数:12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1-2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城镇 回波 扩散 效应 基于 共同富裕 视角
31【区域经济】Business EconomicReviewJun.,20232023年6 月Vol.24,No.3第2 4卷第3 期上海商学院学报城镇化的回波-扩散效应:基于共同富裕的视角康锋莉周晓彤摘要: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缩小城乡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本文基于可行能力的视角实证分析了城镇化在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共同富裕方面的回波扩散效应。结果表明:第一,城镇化在改变城乡收入与教育差距方面先“回波”再“扩散”,而对城乡医疗差距并没有显著的回波或者扩散效应。第二,城镇化缩小城乡差距的中介变量为村级公路。城镇化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尤其是村级公路的修建,进而缩小城乡收入、教育差距。关键词:共同富裕;城镇化;可行能力;回波效应;扩散效应作者简介:康锋莉,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广东510006);周晓彤,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广东5 10 0 0 6)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可行能力视阈下城镇化的回波一扩散效应及其诱导机制分析研究”(18YJA790039)DOI编码:10.19 9 41/ki.CN31-1957/F.2023.03.003一、引言2020年中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2 0 2 1年8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之一。共同富裕的关键在于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表现为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与人群之间的不平衡,其中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最严重,不充分表现为发展的维度较单一、重物质轻精神。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因而,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多维富裕”。改革开放40 多年来,中国城镇化不断推进,2 0 2 1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4.72%,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然而,城乡之间的差别仍然很大。由图1可以看出,2020年,城乡收人实现了双增长,农民收人提前一年实现翻番,达到17 13 1元,城乡322023年第3 期上海商学院学报之间的收入差距由2 0 19 年的1:2.6 4缩小到1:2.5 6。耐人寻味的是,19 7 8 年中国农民收人134元,城镇居民收人3 43 元,城乡收人差距也是1:2.5 6。这表明城乡收人差距的缩小具有复杂的螺旋式运动趋势,我们实现城乡一体化、城乡居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还很艰巨。城镇化带动劳动、资本流向城市地区,由于循环累积因果关系,城镇化会产生回波效应与扩散效应。回波效应是指城市地区的发展会给周围农村地区带来不利变化。不过,当中心地区在技术、结构和规模跨过某一门槛后,就会带动外围地区发展,扩散效应就初露端倪。显然,只有回波效应而没有扩散效应的城镇化不可能带来共同富裕。不仅如此,中国的高质量发展要求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多维度的,追求多维富裕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多维富裕的本质是人们的可行能力(capabilities)的不断提升与均衡。可行能力即一个人过有价值生活的能力,既涵盖那些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也包括受教育、身体健康、感觉快乐、获得自尊等方面的能力。当下中国,人们不仅关心收人,也关心教育与身体健康,因此,收人、教育与健康成为人们可行能力的重要内容。因而,本文基于收人、教育与健康三个维度的可行能力检验中国城镇化的回波扩散效应,探索其形成机制,以期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政策依据,为深人实施区域协调战略、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提供路径参考,助推全面实现中国式现代化。45000.0040000.0035000.0030000.0025000.0020000.0015000.0010000.005000.000.0011000090022006000农村人均收入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图12000一2 0 2 0 年的城乡可支配收入Myrdal G,“Twenty Years of the United Nations Economic Commission for Europe,i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1968,Vol.22,No.3,pp.617628;Pred A R,The Spatial Dynamics of U.S.Urban-Industrial Growth,18001914:Interpretive and Theoretical Essays,Cambridge,MA:The Mit Press,1966.Richardson H W,Growth Pole Spillovers:The Dynamics of Backwash and Spread,in Regional Studies,1976,Vol.10,No.1,pp.19.Sen A,“The Welfare Basis of Real Income Comparisons:A Survey,in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1979,Vol.17,No.1,pp.1-45:Nussbaum M C,Creating Capabilities,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11;Sen A,Gender and Cooperative Conflicts,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33周晓彤:城镇化的回波扩散效应:基于共同富裕的视角康锋莉二、文献综述回波扩散效应最早由Myrdal提出,市场力量自发作用的结果是区域之间的不平衡发展。相似地,Hirschman提出了极化效应与涓滴效应。城镇化最初阶段,城市比农村拥有先发优势条件,人口迁移、资本流动、贸易成本与产业聚集等都有利于中心城市地区的发展。随着城市内部通勤成本上升、城乡通勤机会出现、知识外溢、住房需求增加等等,扩散效应开始出现。然而,缪尔达尔认为上述过程并不会自发形成,Rodriguez-Pose的实证研究也验证了这一观点,回波效应比扩散效应具有压倒性优势。回波效应一旦产生,由于其循环累积因果作用不断强化,并不必然会过渡到扩散效应,扩散效应所需要的知识的扩散和技术溢出具有空间局限性与距离的衰减特征。由于市场不完善,价格机制偏离均衡后不会被相反的力量所纠正,社会系统在最初的运动方向上持续强化,可能会形成一种要么持续增长,要么持续衰退的循环累积过程。因此,需要政府干预使得回波效应转变为扩散效应。一旦城市的扩散效应形成,便有助于农村地区的就业增长、农村的贫困减轻。K e 发现在百公里内,中国西部中心城市之间存在相互轻微的扩散效应,但对附近农村县域则存在回波效应;相反,东部中心城市在5 0 千米内具有扩散效应。这可能是因为中西部地区相对地域广阔,城乡通勤成本较高,对于该地区的农村居民而言,流向本省或临近中心城市收益更高,城市与农村间的远距离也限制了扩散效应的发挥;而在东部地区,中心城市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的通勤成本相对较低,农村地区的居民选择更多,并有可能因为在城市获得收入带动农村地区的消费与产业发展。8Myrdal G,Economic Theory and Underdeveloped Regions,London:Gerald Duckworth,1957.Hirschman A O,The Strateg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58.Rodriguez-Pose A,“Economists as Geographers and Geographers as Something Else:On the Changing Conception ofDistance in Geography and Economics,in 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2011,Vol.11,No.2,pp.347356.Rodriguez-Pose A.“Spatially-Blind Strategies as Place-Based Development Strategies,Seminar on TerritorialDimension of Development Policies.Ostroda,201l.Stough C,Scholey A,Lloyd J,et al.,“The Effect of 90 Day Administration of a High Dose Vitamin B-Complex onWork Stress,in Human Psychopharmacology,2011,Vol.26,No.7,pp.470476.Feser E,Isserman A,“Harnessing Growth Spillovers for Rural Development:The Effects of Regional SpatialStructure,in Report to USDA Rural Development,Urbana: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2006.Partridge M D,Rickman D S,“Distance from Urban Agglomeration Economies and Rural Poverty,in Journal ofRegional Science,2008,Vol.48,No.2,pp.285310.Ke S,“Determinants of Economic Growth and Spread-backwash Effects in Western and Eastern China,in AsianEconomicJournal,2010,Vol.24,No.2,pp.179202.342023年第3 期上海商学院学报多数文献将回波扩散效应的研究对象限定为中心与外围地区的经济增长水平、就业或者人口增长方面的差异。Ke和Feser发现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在就业增长方面对临近类似级别城市或县级城市产生回波效应,但在非农产出与就业增长方面对农村县具有持续的扩散效应,县级城市对农村县具有回波效应。Chen和Partridge认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亲城市”,结果是扩大了城乡之间的不平等,与陆铭和陈钊的研究结论相反。近年来,关于中国城镇化对城乡收人差距影响的相关文献本质上也属于回波-扩散效应这一研究框架。Wang基于19 9 7 一2 0 15 年3 0 个省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量法考察了农业生产投入和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发现加快城镇化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作用。Yao和Jiang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也得出相似的结论。回波扩散效应的相关文献主要采用单一城市模型、以距离倒数为加权的多城市模型和以非都市区通勤流为加权的多城市模型,但是就本文的研究对象而言,我们主要关注城镇化带来的城乡差异结果。对于农村居民而言,无论是获得进城务工的机会还是临近中心城市产业转移或者服务外包带来“足不出村”的机会,进而收人增长,其本质都是收入维度上扩散效应的显现。由于中国近几十年的大规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任何一种独立模型都很可能屏蔽其他模型产生的扩散效应,因此,本文并不采用传统的单一城市模型或者多城市模型,而是从城乡一体化的视角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多个维度考察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