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和诗
现代
语境
南音
传播
普及
可行性
探索
福建艺术4 3“和诗以歌”:现代语境下南音传播普及的可行性探索文/陈香萍(供职于福建省闽台文化交流中心)近年来,为保护和传承南音艺术,福建省评定2 9位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 0 位;出台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推进南音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投入专项资金扶持厦门市南乐团和泉州市南音传承中心,推广南音进中小学课堂,连续举办南音各类比赛,卓有成效。许多南音艺术家们积极探索,深入推进南音创作创新,加强南音学术研究,整合编辑南音数字化资料,培养接班人,促进南音艺术繁荣发展。但是,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史进程中,因为传承人断层、珍贵资料流失、保护意识淡薄等诸多因素逐渐沉寂,甚至消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普及工作,是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一环,连接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去和未来。因此,如何提升南音传播普及水平,让更多的人欣赏南音、了解南音,进而主动成为南音的保护者、传承者、弘扬者,是一个非常有意义且值得深思的命题。2022年,一场非遗进校园一一闽台艺术家南音音乐会在福建艺术职业学院内举办,此次音乐会的一大特色是用“和诗以歌”的形式,以中华诗词为基础,结合南音特有的唱腔,通过创新创作,将唐风宋骨的古韵表现得淋漓尽致,形成新颖独特的艺术形式,配以古琴、洞箫等具有民族精神、审美情趣和传统艺术特征的器乐同台演奏,为观众带来一场高质量、高水平的南音音乐会。该场音乐会的一大特色是将南音和中华诗词相结合,让中华诗词唱成南音的韵味。同样是走过干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碰撞,激扬时代浪花,这也给南音的传播普及提供了一次宝贵的探索实践机会。从诗与歌的分合可以看出唱中华诗词是自古有之的。中华诗词融入南音再创作,主要在于二者有相似之处。在思想情感上,南音除了描绘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四时风光、自然等现象外,其他大多表现人物境遇,最突出的是离别之情与哀怨相思之情。中华诗词发展时间久、体系庞大,豪放派、婉约派、山水田园派等诗人灿若星辰,孕育了诗词中的多样情感,有忧国爱民的情怀、山河破碎的苦楚、游子思乡的愁绪、报效国家的拳拳热情等。二者在思想情感上的相通之处,让南音和中华诗词的结合在表达情感上更为契合。在历史起源上,南音主要是由两汉、西晋、唐朝、两宋等朝代中原移民南迁,在福建省泉州市地区,把传统音乐文化和当地民间音乐文化融入,从而产生了具有中国古音遗韵的艺术表现形式。南音拥有一套完整的记谱体系,该体系可上溯至先秦“宫商角徽羽”五声音阶,而诗歌早在西周至春秋时期,就已经有大批辉煌篇章,后期从民间集体歌唱发展转变为诗人独立创作,这可以看出二者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民间音乐。近年来,在南音的传播普及上,南音艺术家和爱好者做了很多的尝试,探索“贴近非遗文化内涵,适应当代受众需求”的传播方式,比较大众的是南音加上其他艺术形式,如在网络上大火的南音新作节气歌,通过“文读音”唱念,将二十四节气唱成南音,令人耳44FUJIAN ARTS目一新,还有电子说唱与南音混搭的歌曲泉州,巧妙地将泉州非遗、美食、建筑等元素融入,在保留南音韵律的同时,又不失流行气息。这样的尝试不在少数,除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中西结合也有例可循,在“2017中国一一中东欧国家文化季”泉州分场上,波兰乐团携手泉州南音传承中心奏响南音传统曲目满空飞,实现了南音传统乐器和西洋乐器的结合。这些有益的尝试都为南音艺术的大众化和普及化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忽略的是南音的载体是闽南语,地域性明显,曲谱大多晦涩难懂、复杂,传播范围和受众相对局限,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加之南音文化的传播无法进行商业推广,这些都是南音传播普及需要直面的难题。中华诗词的普及范围和受众群体广泛,很多诗词口口相传、耳熟能详,这就使得南音和中华诗词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消除由于语言带来的理解,并且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从闽台艺术家南音音乐会“和诗以歌”的实践,可以结合音乐欣赏层次来分析探讨现代语境下南音传播普及,丰富传播模式,扩大南音普及范围。音乐的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分为三个层次,包括官能的欣赏、联想的欣赏和理智的欣赏。三个层次由浅入深,欣赏者的体验也在步步推进。在官能的欣赏上,这一层次的欣赏主要作用于耳朵的听觉,被音乐的声响所吸引,产生兴趣去听,若是遇到“听不懂”或主观觉得“不喜欢、不好听”的乐曲就会放弃这一层次的欣赏。这就是说,他可以凭自我的感觉去选择听与不听,不需要对音乐作品有理解。南音是非常有吸引人官能欣赏的特质,一曲南音起,你会驻足欣赏,感受到明清风骨的悦音。但是大多的南音曲目节奏缓慢,尾音较长,若不是爱好者很难听完。因此,南音的再创作方面可以适当追求“简”,曲音简,适于官能上的“喜欢”,这考验着南音艺术家们对南音演唱方式和曲谱的把握,在“简”中又不失南音的风韵。同时,南音文化可以通过现场展演、技艺体验、文创衍生产品等多种方式成为福建旅游名片的一部分加以推广。在联想的欣赏上,需要欣赏者对音乐作品有一定的了解,可以在欣赏时进行分析和理解,产生共情和联想,进而享受音乐。达到这一层次的欣赏者积累了一定的音乐素养,了解到这个音乐作品“是什么”,并变成音乐带给自身的感受,这需要一定的实践积累。一方面,南音艺术家们进行再创作要寻找适合的曲牌谱曲,就像花朵的嫁接要配以适合的土壤和温度才能存活一样,南音的曲牌与演唱腔韵息息相关,合适的曲牌使得南音曲目和谐顺畅,给人以舒适和联想。例如:福建省级非遗南音代表性传承人卓圣翔在南音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谱曲中采用了【鸿娇叠】的曲牌,该曲牌的一大特点是乐句没有尾韵,而是一个字紧接一个字,就像是讲话中加入一些音韵,与该首词的意境相吻合,韵腔明丽动听,带领观众进入一个焕彩绮丽的浪漫境地。另一方面,欣赏者需要日常的熏陶积累和生活体验才能形成联想的欣赏,这可以依托学校、社区举办南音赏析展演以及南音体验活动,让南音走进街头巷尾,中小学校、社区家庭。在理智的欣赏上,欣赏者对音乐作品的主题思想、作品表现手法和手法有着充分的认识,通过欣赏,可以丰富自我的精神世界,愉悦人生。这是欣赏南音这一艺术行为的升华,能够达到这一层次多为南音的传承者和爱好者。传播普及要达到这一层次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久久为功。一是南音艺术家和爱好者们的守正创新和不断钻研、实践,创作推出更多大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二是拥抱数字技术,激发南音传播普及的多种可能性。数字技术带来了文化载体创新,可以通过视频平台、公众号等多种途径分享、讲解南音曲目,融入文字、背景等元素,叠加传播效应,拓展传播面。三是培养南音艺术的传承人和接班者,将南音融入国民教育体系,针对各教育阶段开设南音通识课程或兴趣课程,激发大中小学生对南音艺术的兴趣,开设研习课程,潜移默化中,欣赏南音,听懂南音,爱上南音,传承南音。责任编辑:吴思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