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陈兰英
中国
临床
药学
奠基人
封面人物10 2023 年第 3 期 总第 202 期把“副业”搞得闻名全国的药学家,陈兰英算一个。北京协和医院“镇院之宝”“小药”硅霜就是陈兰英的“作品”。但鲜有人知,这个著名的院内制剂的背后,是陈兰英为我国医院药学事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一路小跑”,我国医院药学萌芽1921年,陈兰英出生于四川宜宾的一个中医世家。在家庭的熏陶下,1940年,陈兰英考入四川华西协合大学理学院制药系。刚到成都时,还未赶赴考场,陈兰英就先遭遇了成都被日军轰炸。虽然惊恐万分,但是当她看到缺医少药的伤员,又想起洋诊所外一药难求的陈兰英:中国临床药学奠基人 孔瑶竹陈兰英陈兰英(19212016),共产党员、九三学社社员,医院药学专家。曾担任中国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药学会北京分会副理事长,中国药学会药剂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第一届学术委员会药学委员会委员,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主任等职务。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主译首都医院制剂汇编疾病的临床药物治疗等著作。曾获“北京市三八红旗手”“教书育人先进工作者”,北京协和医院“杰出贡献奖”。乡亲,便打消了逃回家的念头,不但顶着炮火坚持完成学业,毕业后还主动投入军医署的工作。1948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战后复院,陈兰英由齐鲁大学药学系主任、著名药学家,也是九三学社北京市分社创始人薛愚介绍,到北京协和医院药房任药师,时年27岁。北京协和医院从管理到技术都参照美国霍普金斯医院,在当时的中国可以说是极为先进的。在这里,陈兰英很快便切身体会到医院建制的重要性。在这里,陈兰英把全部热情与才华献给了中国药学事业,影响了一个学科、几代人才的发展。1950年,陈兰英升任药剂科主任,成为北京协和医院史上最年轻的科主任。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范围内都存在药品规格和剂型不全、供不应求的问题,尤其是许多药典中收载的方剂,需要临时进行混合、称量、分包、装袋、书写服用说明并检查后发出,液体药也要临时配制。因此这一阶段,药剂科的主要业务就是按方调配。即使是最基本的按方调配工作,在陈兰英接手时也是压力巨大的。当时科内只有员工十余人,设备不齐、建制不全,要支持这么多临床科室和病房的用药,压力可想而知。于是,在丈夫王鸿辰的支持下,陈兰英把家搬到了距协和医院仅百米的一座小院里,守着协和医院,即使是深夜,封面人物 112023 年第 3 期 总第 202 期只要门铃一响,外面的人说一声“医院找您”,陈兰英起身就走,随叫随到。邻居说,陈主任进出,永远是一路小跑,从未见她悠闲漫步。就这样“一路小跑着”,陈兰英开始在协和医院着手展开我国医院药剂科的模式改革。模式改革的第一步是要明确药剂科在医院药学事业中的地位和功能。长期以来,药剂科被边缘化为替医院买药、配药、发药的服务窗口,薛愚早就提出过药剂科的重要性,以及轻视药学工作将造成的巨大危害。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陈兰英更加坚定了把协和医院药剂科开拓成为一个集临床医疗、科研和教学三大功能的前沿阵地的决心。调剂是药剂科的基础,调剂室的药品配发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医疗效果和病人的生命健康。陈兰英重新制定了科学严谨的科室制度,使协和药剂科发药的错误率骤降这个看似简单的工作,实际上就包括了调剂、质检、药事管理、职业道德建设等现代药学的细分学科。仅仅依靠调剂室按照配方调剂是无法满足患者需求的,因此出现了协定处方配药由医师开具协定处方,药师按协定处方规定预先配制、分包、装袋这就是制剂室的主要工作。制剂室主要生产那些用量少、稳定性差、效期短、利润率低但疗效确切,以及市场上没有供应的药品种类,同时还肩负对一些剂型进行工艺改良的任务,以弥补药厂在临床需求上的一些空白,陈兰英的那些著名院内制剂,都是来自制剂室与临床科室的默契配合。煤焦油,是皮肤科常用制剂的主要原料之一,但由于20世纪50年代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禁运煤焦油,直接导致大量皮肤病患者面临断药。陈兰英便和皮肤科主任李洪迥合作,搜集厂矿生产煤气所余的煤焦油,研究出蒸馏、分馏、筛选、测定等优化工艺,得到了较为满意的医用煤焦油。临床对比发现,用他们自主研发的提取工艺生产的国产煤焦油,完全能够达到与进口产品相同的效果。以这些国产煤焦油为原料,陈兰英配制出了多种洗剂和软膏制剂,解了病人的燃眉之急。该研究填补了我国皮肤科用药研发的一项空白,以陈兰英和李洪迥共同名义发表在中华皮肤科杂志上,也成为我国医院药学模式的一个成功经验。陈兰英还带领急诊药房自录各科药品资料和药物中毒急救手册,提供给临床医师作为临床用药指导,药剂科编写印发的临床常用药物资料月刊在各临床科室都大受欢迎,直至“文革”时期才被迫停刊。根据20世纪80年代对临床药学的研究,陈兰英的这些工作都属于对临床药学的探索实践。“大小右派”,两代药学家坚守初心作为药剂科主任,从发药、制剂、采购、贮藏到人员安排、设备卫生,陈兰英事无巨细样样操心,同时陈兰英还在中国药学会、药学杂志、九三学社、北京市妇联等处担任多项专业和社会职务,忙碌程度可想而知。陈兰英把所有节假日都用在科研上,每年一个月的假期,陈兰英一次也没有休过。正当工作热火朝天之际,1957年,陈兰英被打成右派。当时,薛愚不仅在北京医学院任教授,同时也是北京市人民政府委员。整风运动中,薛愚认为药学工作者有义务为“重医轻药”的不良现状振臂疾呼,让药学这一战略产业在我国得到健康发展的空间。于是薛愚不仅在北医尽力争取,在各个场合积极阐述观点,同时也让陈兰英在协和医院组织药剂科主任座谈会,听取一线工作者的意见。陈兰英从一线经验出发,十分认同薛愚的观点,因此在座谈会上实事求是地提出了“重医轻药”的问题。谁知不久,薛愚被打成北医“四大右派”之一,而陈兰英也被扣上了“为大右派提供炮弹”的罪名,也成了“右派”。陈兰英当即被停职反省,免去职务,从基层做起。但陈兰英并没有因此而颓丧,而是兢兢业业地每天在1932年,读小学时的陈兰英(中)封面人物12 2023 年第 3 期 总第 202 期门诊药房发药,站在窗口呼喊患者姓名,核对人名、药名、药价、收据,再向病人逐一叮嘱服法用量。如此繁琐枯燥的工作,陈兰英一天要重复上千遍,不仅终年不出差错,还顺便替其他各环节把关纠错。由于窗口工作接触人员复杂,加上工作繁重,不久陈兰英患上肺结核和肝炎。为了避免陈兰英在窗口与病人接触引起更复杂的传染,她又被调入制剂室。在制剂室,几十斤的药品,陈兰英自己搬上搬下,还能抽出时间为临床医师和病人答疑解惑。虽然是被“下放”到制剂室,但陈兰英充分利用条件和机会,理论联系实际,反而作出了许多成果。一次,外院转来一名久治不愈的中耳炎病人,耳科医生找到陈兰英想办法。当时许多原料都紧张,但陈兰英发现库房存有大量新霉素,她便利用这些新霉素设计了新混液滴耳剂,病人用后迅速痊愈,于是医院进行了推广使用。利用新霉素,陈兰英还设计了“新麻滴鼻液”,因为疗效显著,沿用至今。妇科常用磺胺噻唑散剂治疗阴道炎,费时费事,往往需要别人协助使用,病人苦不堪言。陈兰英研究了许多国外的先进技术,研制出磺胺噻唑阴道发泡片新剂型。这种新剂型不仅填补了妇科用药的空白,后来更由于使用方便,得到药厂批量生产。此外,制剂室给内科研制的镇咳特效药“咳四”,给呼吸科研制的抗感5号,给消化内科研制的七味散片,给乳腺外科研制的乳核平,给肾内科研制的复方三黄片等新型院内制剂,几乎都是陈兰英研制的。日积月累,这一时期协和医院的院内制剂竟然增至500种之多,尤其是皮肤科和儿科,90%的制剂由制剂室提供,并受到临床医师和患者的好评。11978年,当陈兰英接到平反文件时,她已经戴着“右派”帽子在一线岗位干了22年。陈兰英激动地哭了,她郑重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请求,并于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家”“小药”,推动多个临床学科发展不仅让临床医师和患者满意,陈兰英还能够结合临床需求帮助药厂解决难题。一次,药厂慕名找到协和医院,希望请陈兰英帮助解决药厂九氟长期积压的难题。陈兰英研究了一段时间发现,九氟当时已被国外开发为外用甾体类激素用来治疗皮炎。皮肤科一直是陈兰英的主要服务对象,神经性皮炎和顽固性瘙痒都是长期折磨病人的顽疾,由于缺乏特效药,病人痛苦不堪,一直没有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陈兰英想,如果能利用九氟研发出新药,不仅能为药厂解决实际问题,更将是患者的福音。但九氟距离临床,还差一个理想溶媒。陈兰英专为九氟开发的二甲基亚砜最终解决了这个难题。二甲基亚砜具有溶解性和渗透性强而毒性低的特点,研制成功后,被用来制成了氟万、松万、新万等新制剂,被称为“万能溶媒”。陈兰英的这一研究成果,既为皮肤病患者提供了多种特效药选择,也为药厂解决了原料积压问题,还为药剂学科填补了一项空白。在陈兰英研制的许多新制剂中,最受欢迎的,当属硅霜。硅霜对小儿尿湿疹有很好的防护作用,并且在-70到200之间都非常稳定,501944年,陈兰英华西协合大学毕业照1948年,陈兰英与王鸿辰在北医宿舍前封面人物 132023 年第 3 期 总第 202 期年来在全国家长中间口耳相传;由于硅霜保湿、抗冻裂效果显著,还成为南极科考队的指定护肤品。硅霜作为协和医院的院内制剂,其实只是一种“小药”,但是疗效显著,从放疗、化疗病人的褥疮、瘙痒等皮肤病的防治,到劳动保护和婴幼儿皮肤皲裂、过敏,甚至护肤美容化妆等领域均有很好的效果,自面世以来,常常一药难求,甚至被北京协和医院作为品牌产品建厂生产,将广告印在门诊病历的封底。硅霜的研发初衷,也是为药厂解决实际困难的。20世纪70年代初,化工厂请陈兰英为厂里生产的军用二甲基硅油(简称硅油)寻找向民用转型的出路。陈兰英发现,硅油可算是近代发展最快的有机硅材料,在国外已被广泛用于防护、润滑、抗皲裂等药物和化妆品中。但问题是,硅油很难乳化,必须在国内解决乳化剂原料问题,才有可能使其发挥疗效,进行民用转型。于是陈兰英从查阅外文资料开始,三次奔赴天津助剂厂,取回几十种样品,分组成对试验其与硅油的乳化性能。经反复试验、比较,陈兰英用了一年时间,研制出硅霜,一战成名。而她并没有止步于此,继续用硅油研制成的硅乳,解决了进口胃镜所需消泡剂问题,填补了又一空白。2陈兰英带领药剂科所做的这些工作,使许多临床科室都从中受益。协和医院有多个临床学科都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而当时,一些必需药品的匮乏却成了这些学科发展的限速环节。药剂科为肠外营养项目研制了高张糖、微量元素等制剂,很好地支持了我国临床营养学科的发展。钙磷代谢紊乱是一种少见的内分泌疾病,患者需要复方磷酸盐,药剂科以指定标准定点生产的方式解决了此药的供应问题,这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此外,陈兰英还建立了血液浓度监测室。在国内最早一批引进药物浓度监测仪,先后开展了环孢素、庆大霉素、地高辛、甲氨蝶呤等血药浓度测定,通过检测结果分析提出用药剂量调整建议,有些项目后来成为临床常规检测项目。陈兰英建立的实验室也是国内较早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进行临床药物动力学研究和生物利用度研究的,1996年开始延伸到上市药品的药剂学质量评价研究,为医院药品遴选、质量控制提供了重要科学根据。1981年,卫生部在医院药剂工作条例中提出要结合临床积极开展临床药学科研工作,协调全院计划用药和科学管理,建议医院可根据自身条件组建药事管理委员会,审定监督医院用药计划;研究解决医院医疗用药重大问题及负责指导、检查医师合理用药。1984年,北京协和医院在国内率先成立“药事委员会”,采用专家论证方式决定药品的遴选和进出。协和医院药剂科为委员会提供了专业的权威药品信息,并进行多项药品质量比较研究和文献调研,为各学科专家科学研判提供了有力的支持。31987年起,北京协和医院在国内首先探索了药师参与临床查房的模式,后因种种原因中断。但随着国家对临床药师的需求和法规的逐步要求,至2000年,协和医院恢复药师参与部分临床科室查房的制度,并由药师对出院患者进行出院带药的用药教育,为全国医院药事服务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紧急叫停,扑灭“大输液”灾难隐患1978年,刚刚平反的陈兰英打破惯常的沉默低调,跑遍全国,奋力疾呼,用自己的专业能力阻止了一场可能损害广大人民健康的全国性灾难。早在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