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当代
妈祖
文化
传承
发展
路径
研究
中心
考察
2022年 第 1期总 第 021期 妈祖文化研究 MAZU CULTURE RESEARCHNo.1.2022 Sum No.21当代妈祖文化的#承与发展路径研堯以闽粤为中心的考察王福梅(莆 田 学 院 马 克 思 主 义 学 院,福 建 甫 田 351100)摘 要:拥有一千多年传承历史的妈祖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妈祖文化的社会与国际影响 力与日俱增。如何传承和发展妈祖文化,以便让这种古老的乡土文化煥发出新时代的光芒?这是值得社会各界深入 探讨的问题。文章结合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认为当前通过复兴宫庙、编制灵验故事、融合本土文化等途径,可让 闽粤妈祖文化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展。关键词:妈祖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妈祖文化肇始于宋代福建莆田湄洲渔民对妈祖(俗名林默、林默娘)的信仰,后在朝廷、地方乡绅以及海商、渔民、船工水手的扶植与崇奉下,伴 随 着“海上丝绸之路”的不断开拓和 发展,逐渐传播到全国各沿海港口乃至世界各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有近万座妈祖宫 庙、3亿多妈祖信众,分布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尤以“海丝”沿线国家为甚。经过一千 多年的传承与发展,对妈祖的崇拜早已超出了宗教的范畴,与各地的本土文化相融合,发展成 为一种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文化。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妈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妈祖信俗”列 人 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促使国家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 重新认识和定位妈祖文化在当代中国的文化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就曾强调指出:既是乡土文化 也是重要旅游资源的妈祖文化,是凝聚两岸同胞的一条纽带,要充分发挥其在促进两岸交流合 作中的重要作用。2016年,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更是将“发挥妈祖文化等民间文化的积极作 用”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那么,应该如何传承和发展妈祖文化,以便让这一古老的乡土文化能够焕发出新的时代光 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这是值得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深人探讨 的问题。对此,政府相关部门、妈祖宫庙、妈祖信众在实践层面不断探索,推陈出新,取得卓 有成效的成绩。十多年来,学者们也就如何保护和传承“妈祖信俗”这一我国首个信俗类的世 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建言献策。如乌丙安教授在 关于妈祖文化遗产保护的必由之路一文基金项目:本文为2019年福建省社科基地重大项目“申遗十年福建妈祖信俗的传统保护与当代发展研究(FJ2019JDZ 42),莆田学院教改项目(JG20198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作者简介:王福梅(1976),女,福建仙游人,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闽台道教、妈祖文化。2022年妈祖文化研究中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性意见;陈淑媛、蒋长春、吴鹏、赖怡芳、龚娜等人分别从旅游开发、法律保护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总体而言,相关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待拓展,尤其 是学术界对冉代妈祖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实践还缺乏深人的调查和系统的总结,理论研究远远 落后于社会实践。尽管近年来也有个别学者对妈祖文化的生存机制进行考察,如万建中以广东 汕尾妈祖信仰为个案,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机制;胡玉福考察了惠东巽察天后宫的复 兴机制。但相关少数研究均为个案研究,无法反映当代妈祖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整体面貌。有 鉴于此,笔者先后考察了湄洲妈祖祖庙、天津天后宫、深圳赤湾天后宫、龙岗天后宫、汕尾凤 山妈祖祖庙、陆丰福山天后宫、巽察天后宫、南沙天后宫等妈祖宫庙,也查阅了许多文献资 料,认为各地传承和发展妈祖文化主要途径如下:一、复兴妈祖宫庙复兴妈祖宫庙宫庙既是妈祖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也是传承和发展妈祖文化的重要活动场所,复兴妈祖 宫庙是传承和发展妈祖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自1840年至上个世纪80年代的100多年时间里,特 别 是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中国大陆几乎所有的妈祖宫庙都遭到不 同程度的破坏,或庙宇被毁,或神像被焚,甚至香火断绝。改革开放后,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 策的出台和落实,妈祖信仰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不仅旧的宫庙被修葺一新,而且还出现了 不少新的宫庙。改革开放以来,妈祖宫庙的复兴和运行有以下三种模式:(一)民间模式。世界上的第一座妈祖宫庙是湄洲祖庙,始建于宋雍熙四年(987)。初 建的湄洲祖庙十分简陋,仅“落落数橡”。后经过宋、元、明、清等朝代的不断修缮扩建,湄洲祖庙渐成规模,到清康熙年间时,已拥有“正殿、偏殿等五座主祀庙宇,16座殿堂楼阁,99间斋舍客房”的宏伟建筑群,堪 称“海上龙宫”。“文化大革命”期间,祖庙的主体建筑大 多被毁坏,“除中军殿和圣父母祠外,其余殿阁全部被拆毁,原址被夷为平地”。自1978年 起,湄洲岛上的妈祖信众在林聪治(因排行第八,故 人 称“阿八”)的带领下,自筹资金、建 材,自带粮食、工具,冲破重重困难,在废墟上重建祖庙。至1994年,祖庙陆续完成了大牌 坊、长廊、山门、仪门、钟鼓楼、正殿、寝殿、升天古迹、朝天阁、升天楼、观音殿、五帝 庙、圣父母祠、中军殿、梳妆楼、佛殿等西轴线建筑群建设。1998年祖庙又开始南轴线建筑群 建设,至2002年完丁,建有天后广场、大牌坊、宫门、钟鼓楼、顺济殿、天后殿、祈福殿、妈 祖文化展览馆、灵慈殿等。南轴线建筑群沿轴线对称布局,南北走向,气势恢宏,被 誉 为“海 上布达拉宫”。在重建祖庙的过程中,湄洲岛的热心信众和各宫庙代表于1986年组建了祖庙董 事会。迄今为止,已组建了六届董事会。董事会下设办公室、人事科、保卫科、慈善科、接待 科、财务科、基建科、后勤科、环卫科、水电科、妈祖文化园、小车队、劳动服务公司、天后 艺术团、培训中心、泰福公司等机构。其中,办公室下设电脑室、档案室、文秘室、收发室、文保所,接待科下设咨询中心,后勤科下设诵经团,环卫科下设医疗所,妈祖文化园下设妈 祖文化展览馆和贡品制作组,劳动服务公司下设糕饼制作坊等。董事会全权负责祖庙的重建、信俗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及日常运行等各项工作。由于董事会及其下设各科室成员均为当地妈祖 信众,当地政府根本无从干预,因此,祖庙的重建、管理和运行是典型的“民间模式”。事实 上,改革开放以来,大多数妈祖宫庙的复兴和管理运行工作均属于“民间模式”。(二)官方模式。改革开放后,妈祖被视为海峡和平女神、世界和平女神,在全球华人 特别是在两岸关系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妈祖文化受到官方异乎寻常的重视,不 少 原 来“民间 模式”的妈祖宫庙逐渐转变成“官方模式”。如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湄洲祖庙“庙宇的重建T程、仪式活动和日常管理已经逐渐由当地政府接管,而 原 来 的 民间模式也势必为 官方模式所取代”。由于不少妈祖宫庙历史悠久,见证着港口城市的兴起与发展,是重要的文物古迹和旅游胜 地,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改革开放后,为了发展文化旅游事业,吸引港澳台同胞及海外侨胞投资办厂,一些地方政府采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做法,通 过运作妈祖文化,直接推动天后宫的重建,甚至将天后宫与民俗博物馆、海事博物馆合二为 一,纳人官方管理范畴,其典型代表有深圳赤湾天后宫、天津天后宫、宁波庆安会馆等。限于 篇幅,下文仅以赤湾天后宫为例加以说明。赤湾天后宫,也叫天后博物馆,坐落在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赤湾村旁小南山下,始建年 代不可考,相传建于宋代,但缺乏资料佐证。据明天顺八年(1464)翰林院学士判广州府事黄 谏撰写的 新建赤湾天妃庙后殿记记载:“天妃行祠,海滨地皆有,而东莞则有二:一在县 西百余里赤湾南山下,凡使外国者,具太牢祭于海岸沙上,故 谓 辞沙。永乐初,中 贵张公源使暹罗国,先祀天妃,得吉兆,然 后 辞沙。天妃旧有庙,公复建殿宇于旧庙东 南,岁久岿然尚存。”0 由此可知,明代以前赤湾南山下已有天后宫。永乐八年(1410),中 使张源出使暹逻(今泰国),获妈祖庇佑,“乃于此立庙”。此后,赤湾天后宫声誉日隆,历代官员感其护国庇民之大功,多次重修扩建不遗余力。继张源之后,“其后左行人加以祀 田,王兵科、陈刑科广以后殿,周海防复广而增之,其庙貌岿然矣!”此后,经过天顺七年(1463)、万历八年(1580)、万历十四年(1586)、清顺治十=年(1656)、嘉庆十九年(1814)的不断修缮扩建,至民国初年,赤湾天后宫拥有山门、牌楼、日月池、石桥、钟楼、前殿、正殿、后殿、左右偏殿、厢房、客堂、长廊、角亭、碑亭等数十处建筑,房屋一百二十 余间,占地九百余亩,其殿宇巍峨壮丽,庙貌气象万千,是中国沿海地区最大的拥有九十九道 门的天后宫庙,也是深圳历史上最负盛誉的人文景观,在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各国久享盛誉。抗日战争期间,日军人侵深圳,为修建兵营,他们拆除了大部分天后宫的建筑,只剩下山 门和一间大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一段不太短的时间里,赤湾天后宫和全国几乎所有的 天后宫一样遭到严重的破坏。I960年在建筑深圳水库及展览馆时,因材料不足,地方政府拆卸 了南山天后宫的木料、琉璃瓦以补充,致使这座文物圣迹被毁坏殆尽。改革开放后,赤湾天后宫开始得到官方的关注。1988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赤湾天后宫 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根据上级精神,南山区开始启动重建赤湾天后宫计划,修复赤 湾天后庙,并以此为龙头,尽快恢复深圳历史上的“赤湾胜概”景观,带动全区文物古迹的 保护、开发和利用,使南山区的文物利用成为深圳市的文化热点。1995年农历九月初九,赤湾 天后宫重光。1995年12月起,赤湾天后宫作为南山区的旅游景点,设置门票收费,对外开放。1997年,南 山(赤湾)天后博物馆挂牌成立,正式成为南山区政府的事业单位,隶属于南山区 文体局。在调研中,天后博物馆的陈馆长也向我们介绍,赤湾天后宫计划在原规模基础上扩 地约1.7万平方米。为了保护、扩建天后宫,深圳市政府已下令将天后宫周边的四家上市公司全 部迁走,并停建赤湾港口。与民间自发集资兴建的庙宇不同,赤湾天后宫不管是历史上的建立 与重修,或是当代的重建与管理运行,均仰赖官方的力量,体现了典型的“官方模式”。(三)商业开发模式。该模式以惠东巽寮天后宫为代表。惠东巽寮天后宫位于广东省惠州 市惠东县巽寮湾,现行政上属于2002年成立的巽察湾滨海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管辖。据巽寮 天后宫负责人介绍,巽察湾原有12座妈祖宫庙,然而保存下来的仅有5座,即金融街的巽寮天后 宫、渔业村的凤池岛天后宫、赤砂村的赤砂天后宫、榄涌村的榄涌天后宫以及松园村天后宫。其中,巽寮天后宫规模最大。对巽寮天后宫的重建过程,天后宫大殿外的 巽察天后宫历史沿_王福梅:当代妈祖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路径研究_第1期2022年妈祖文化研究革介绍牌有详细的记载,兹转摘如下:巽寮天后宫的初立,最早溯自明末天启年间。巽寮先民约于明代中后期由外地迁入,葺 茅为屋,因居东南,故取名巽寮。村民半农半渔为业。一日风雨初霁,村民发现海岸沙丘上端 立一尊妈祖神像,众人认为天赐瑞兆,遂于此地草建小祠供奉。期间风调雨顺,乡间太平。随 岁月流转,巽寮陆续迁入居民。至清顺治年间,乡民将草祠建成石墙瓦屋。乾隆年间,由于巽 寮合境村民虔诚信仰,众志成城。把原小祠扩大规模,取 名“妈祖庙”。庙宇坐东向西。正面 共五间,中间正殿尊妈祖神像。左边两间尊观音菩萨和华光帝君,右边两间尊玄天上帝和关帝 圣君。下面反向五间,中间大门,左右四间各供奉文昌帝君、太白星君和土地神、五谷神。连 接上下庙祠有两道围墙,中间为天井。至解放初,曾经过几次维修。一九六三年,因时势 所致,拆庙建潮闸。为承袭神火,村民临时续建简陋小祠供奉。一九八二年,乡民再次洋精竭 力,按原貌重建本庙。二六年,北京金融街集团落户巽寮,打造最负盛名的旅游景区,为 顺民意而展功业,对本庙重新拆建二一 年,工程全面竣工,取 名“天后宫”。巽察天后宫原来只是一座非常普通的庙宇,1963年被拆毁。2005年,北京金融街投资(集 团)有限公司对巽察湾进行开发建设。由于天后宫位于金融街旅游开发规划的核心区域,为旅 游开发需要,经过多方协商,金融街公司对原天后宫进行重建。重建后的天后宫规模宏大,气 势恢宏,有正殿、古戏台、祭拜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