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课程开发建设的哲学审思与路径实施.pdf
下载文档

ID:2743432

大小:2.64MB

页数:8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1-2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地方 本科 院校 应用 课程 开发 建设 哲学 路径 实施
第43卷 第3期2023年08月Journal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Vol.43 No.3Aug.2023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我国“十四五”教育的重要战略任务,地方本科院校已进入向应用型转型的深水区。应用型课程开发建设是向应用型转型的“牛鼻子”,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所在。教育部 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出,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1本文从教育哲学的视角审思应用型课程开发的逻辑机理,追问应用型课程的本质属性,明晰应用型课程开发建设的理念思路,探索应用型课程建设的实施路径,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助力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顺利转型,建设新型应用型大学。一、探究应用型课程建设的逻辑机理应用型课程是基于应用型大学建设,旨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而提出的课程概念。笔者结合课程建设的逻辑,给其做了界定。所谓应用型课程是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突出“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要求,遵循“四真三化”为原则,构建新型师生学习共同体,创设师生学习情境,能力导向,任务驱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创,做中求进步,教学做合一的课程。从教育哲学角度对其进行审视,有以下六种逻辑。(一)理论指导逻辑应用型课程开发要遵循课程及课程开发的基本规律。于 20 世纪 90 年代由 SPADY 等人提出的 OBE理念已成为我国各类评估与专业认证秉承的核心教育理念,“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原则对应用型课程开发具有很强的指导价值。2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了线性因果框架,提出任何课程设计都要解决课程的目标、内容、组织和评价这四个问题。3新建构主义认为,在信息化新时代,学习是一个零存整取、不断重构的过程,创新比继承更重要,应用型课程应该改变仅仅从传授知识向培养能力、训练思维转变。传统的教学以讲授和示范为主,教学过程为“是什么”,传授事实性知识,“为什么”,传授原理性知识,“怎么做”操作性知识,而新建构主义的现代教学理念下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课程开发建设的哲学审思与路径实施艾姗姗1,李克军2(1.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教务处,河北 承德 067000;2.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摘 要:在国家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积极向应用型转型发展,应用型课程建设是地方高校教育提质与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应用型课程建设要遵循理论支撑、价值引领、应用定位、教学目标、课点重构、持续改进的逻辑机理,理解应用型课程“目的性与价值性”“一致性与创新型”“普适性与规律性”的本质属性,明晰OBE理念下应用型课程开发建设的总体思路,探索应用型课程开发建设的方法路径,靶向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关键词:应用型课程;逻辑机理;本质属性;建设路径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63(2023)030010908DOI:10.16729/ki.jhnun.2023.03.017收稿日期:2023-02-21作者简介:艾姗姗(1990-),女,河北衡水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教务处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英语教育教学。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新型大学应用型课程建设升级迭代的逻辑机理与实践路径”(2020GJJG387);2022年度承德市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OBE理念的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探索与实践”(2202018)。【教育教学研究】110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的应用型课程开发重视创设真实情境和真实项目,首先探讨“怎么做”引导大家思考,进而自然过度到思考“为什么”,最终学生自己建构“是什么”。(二)价值引领逻辑2020 年 5 月 28 日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4应用型课程开发建设应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师应从知识点、技能点背后挖掘人文精神等态度点,重视课程内容与中国价值、区域文化间的“融通”关系,培养能够将个人发展与时代发展、民族复兴结合在一起,善于在岗位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满足企业、行业、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高素质应用型人才。5这与新文科建设要培养知中国、爱中国、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文科人才的目标是高度一致的。(三)应用定位逻辑应用型课程建设应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重点解决应用型人才培养核心内涵问题。应用型课程建设应与应用型办学使命、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相适应,重实践、重技术、重合作,提升学生实操能力,主要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突出行动体系下学生能力培养的课程变革与创新。应用型课程建设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关键,高校应以应用型课程开发建设课程为抓手,促进产教供需对接、资源转化、价值交换和利益共享,把产业理念、产业技术、产业文化、产业力量融入课程建设,方能实现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贯通融合,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6(四)教学目标逻辑 教学目标逻辑是应用型课程开发的重要底层逻辑之一。应用型课程开发建设以课点三要素-知识点、技能点、态度点为依托,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三级矩阵的方法,7将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目标、项目目标自上至下分解,自下而上达成,形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完整闭环。根据 OBE 理念,应用型课程开发,首先要根据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以及本课程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确定课程目标,根据目标反推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并随时根据课程评价情况进一步优化课程。课程目标既是课程实践的指导,也是课程评价的依据。(五)课点重构逻辑课点重构,是指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进一步优化重构教学内容,解决的主要是课程设计的问题。课点既是应用课程开发的“起始点”和“落脚点”,还是质量保障体系的“着力点”。课程改革的根本就是课点的重构。应用型课程开发应根据本校的办学特色在行动逻辑和学科体系的双重指导下,按照课程目标对课点进行取舍、组合,形成项目(章节)组织实施教学。教学内容的优化是课程设计的重中之重,是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基础,因此课点的重构是课程改革承上启下的核心环节,是对 OBE 理念的落地性实践,只有重构课点的教学改革才是真改革。(六)持续改进逻辑应用型课程要求建立有效的质量监控和持续改进机制,持续检查和评价课程的各个环节,并跟踪改进效果,以此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高校可根据PDCA 循环模式的4个阶段,即 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处理)来构建应用型课程的质量保障体系。8教师从一级矩阵、二级矩阵到三级矩阵自上而下分解目标,自下而上达成目标。以考核课点或者项目教学目标为基础,由课点项目(章节)门课的考核链,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可操作,质量可控制,评估可追溯,交流可复制,深度落实 OBE 理念中的持续改进原则。二、追问应用型课程的本质属性充分了解应用型课程的由来,理解应用型课程的底层逻辑,有利于研究者进一步追问应用型课程的本第3期111质属性,并作出全面且理性的回答。(一)应用型课程的目的性与价值性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要实现由“新建”到“新型”的跨越发展,认真学习新型本科院校的基本内涵、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对焦需求,聚焦服务,变焦应用,服务与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9把新建本科院校办成新型本科院校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应用性课程的开发建设,不同的学者对应用型课程的重要价值进行了阐述。曹勇安认为,“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转变观念是先导,转到深处是课程,转到难处是教学,转到痛处是教师。”10刘献君指出,“课程是制约人才培养质量的首要因素,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是学校一切活动的中介”。11杨慷慨指出,“课程改革是产教融合发展战略的驱动,是双万计划实施的必然要求,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态势的延续。”12 很多高校在应用型课程建设上不断迭代升级,改革创新,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以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为例,该校在不断探索中总结到,应用型课程开发是支撑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师范性、民族性、应用型、开放式”办学定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有效达成的“关键阀”,是实施“一流课程”和教学创新,支撑学校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杀手锏”,是贯通“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OBE理念13在课程教学层面有效实施的“金钥匙”。应用型课程是学科与专业的“共享区”,是教师和学生的“承载体”,是学校与社会的“融合剂”,是质量文化与人生胜任力的“度量衡”。(二)应用型课程的一致性与创新性应用型课程开发,不是另起炉灶,而是与时俱进,回归教育初心、提升人才质量。应用型课程建设应从专业标准、专业认证、职业需求、学生发展整体考虑,深度贯彻落实 OBE 理念,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遵循“四真三化”的原则,将课程内容项目化并创新性地提出了“课点”这一概念,采用了“三级矩阵”这一脚手架,是解决应用型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之举。应用型课程开发的理念与“两性一度”的一流课程标准相一致,与“四新”建设的内涵相吻合,与新一轮审核评估要求相衔接。课点是课程的最小单位。课点由知识点、技能点、态度点通过具有互涵关系的数量、质量、序量单独或组合构成的信息单元。14课点也可以理解为“微课”。课点的提出使 OBE 理念下的课程开发深入到了教师的每一堂课,解决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落地问题。(三)应用型课程的普适性与多元性应用型课程开发的原则和方法对所有专业所有课程都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具有应用特色的课程要与行业企业产业紧密对接,校企双元育人,共同开发教学资源,编制应用型教材,上好一门课。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要遵循 OBE 理念,突出能力培养的核心,用学习科学的视角,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重新定义“四真三化”的原则,利用三级矩阵做好课程设计,建设课程资源,创新教学模式,建设多元化评价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应用型课程既具有共同的特征,也要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层次的学校、不同类型的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应用性课程应该具有不同的特征。对于高职学生具有挑战性、高阶性的课程对于一些本科学生而言不具有挑战性;双一流高校的优质课对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而言也不是好课。三、探索应用型课程开发建设的方法路径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课程开发与建设的实践和反思中,发现近年来的应用型课程建设出现了教师的课程理念陈旧、课程目标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结构与企业对接不紧密、课程评价缺乏诊断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课程资源源建设跟不上,实践基地建设不稳定等问题。本部分将按照 PDCA 质量管理循环模式下的 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处理)四阶段介绍应用型课程开发建设的新方法与新路径,解决应用型课程建设中出现的现有问题。艾姗姗,李克军: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课程开发建设的哲学审思与路径实施112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PDCA 循环是管理学中用来提升质量的一个通用模型,又称戴明环(Deming Circle)。8一轮循环中的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将纳入课程建设的标准,而发现的问题又将在下一轮的循环中进一步解决,从而形成课程提质增效的完整闭环,实现应用型课程开发建设从始至终、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闭环式保障体系,深度贯彻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 OBE 理念。(一)Plan 阶段:应用型课程建设的规划作为 PDCA 循环模式的第一阶段,学校应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 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 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和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评估标准等文件精神,出台应用型课程的管理办法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