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
出发
中国社会
工作
数字化
转型
影响
应对
社会工作从社会性出发:中国社会工作数字化转型的影响与应对文黄雨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北京10 0 8 7 2)摘要】中国社会工作的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澄清数字化应用的影响对于推动专业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社会工作的数字化转型本质上是一个技术应用的过程,本文基于技术的二重价值论,将作为社会工作核心特质与运作关键的社会性视为衡量技术运用是否有效的重要尺度,重点考察社会工作的数字化转型与其社会性的契合程度。研究指出,中国社会工作的数字化转型并不试图取代现实社会工作服务,而是基于“从社会工作中寻求数字化的原则,在不改变社会工作专业属性的前提下将数字技术整合到业务范围内。其中,坚持以社会性作为指标决定社会工作数字2023年第3期第38 卷总第17 8 期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化转型的方向和程度,应以持续促进社会工作的关系性和公共性为基本原则。本文据此提出了中国数字社会工作的实践策略。关键词社会工作数字化社会性影响实践策略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乡村转向及其城乡协同演进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 2 BSH127)。【作者简介】黄雨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工作、社会政策。中图分类号 C91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 0 8-7 6 7 2(2 0 2 3)0 3-0 0 42-15一、引言世界进入数字经济和信息时代,中国社会正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加速迈进,从休闲娱乐到商业往来,从社会治理到公共服务,数字设备和信息通信技术已经进入并改变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作为社会工作重要的工作内容和场景,其数字化转向使得传统以面对面服务为主要工作形式的社会工作在服务覆盖和效果上稍显不足。同时,疫情时起时伏使长期、频繁的线下服务难以完全实042现。而伴随疫情滋生的大量民生难题、民众心理困境甚至是社会治安问题迫切需要社会工作的及时干预。因此,社会工作开发线上服务,实现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这既关系到重大现实难题的解决,也是社会工作提升服务能力、促进专业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在线咨询最早出现在心理健康领域,萨默斯于19 9 5年成立了第一家已知的付费线上心理健康服务中心。而社会工作专业在19 9 9 年开始探讨从业者对于电子工具的使用,譬如社会工作者的线上社团、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网站等,到今天已经发展出电话咨询、视频咨询、短信留言、虚拟形象疗法、专业移动应用程序等多种形式。中国数字社会工作在疫情期间得到极大发展,包括社会工作者为疫区居民提供一对一线上心理辅导、通过“网络直播”开展工作坊及小组治疗,彰显了社会工作服务的弹性。与此同时,社会工作的数字化转型也引起了一些从业者的恐慌。社会工作者有规避技术的漫长历史,在当代更是演变为一种“计算机恐惧症”(computer phobia),他们担心线上的虚拟联系取代了线下的关系建立、对数字化信息无比重视而放弃富含情感的叙事。数字技术的理性特征被认为与社会工作同情、同理心、积极的尊重、社会关怀、社会公义等属性相悖,而后者正是以救助人、保护人、服务社会为宗旨的社会工作最为珍贵的价值品质,对技术不加控制地使用会造成专业的人文价值危机。综上,数字化是时代大势所趋,是社会工作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当前对于社会工作数字化转型的担忧集中于其对关系与社会公义等社会属性的削弱和冲击。因此,数字化对于社会工作社会性的影响及其二者如何实现契合,这是中国社会工作数字化转型首先要回应的重要议题。二、机遇还是挑战:数字化之于社会工作数字社会工作又称网络社会工作、虚拟社会工作,是指以网络为媒介而开展的社会工作,即社会工作者凭借互联网的各种技术优势,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协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或社区 Fr e d e r i c G.R e a me r,“Cl i n i c a l So c i a l W o r k i n a D i g i t a l En v i r o n me n t:Et h i c a l a n d R i s k-ma n a g e me n t Ch a l l e n g e s,Clinical Social Work Journal,Vol.43,No.2,2014,pp.120-132.Dick Schoech,Human Services Technology:Understanding,Designing,and Implementing Computer and InternetApplications in Social Services.NY:The Haworth Press,1999,p.68.Je r r y Fi n n a n d A z y Ba r a k,A D e s c r i p t i v e St u d y o f E-c o u n s e l l o r A t t i t u d e s,Et h i c s,a n d Pr a c t i c e,Co u n s e l l i n g a n dPsychotherapy Review,Vol.10,No.2,2010,pp.268-277.St e p h e n M.M a r s o n,A Se l e c t i v e H i s t o r y o f In t e r n e t 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 So c i a l W o r k,Co mp u t e r s i n H u ma n Se r v i c e s,Vo l.14,No.2,1997,pp.35-49.Guido van de Luitgaarden and Michelle van der Tier,“Establishing Working Relationships in Online Social Work,Journal of Social Work,Vol.18,No.3,2018,pp.307-325.Nigel Parton,“Challenges to Practice and Knowledge in Child Welfare Social Work:From the Socialto theInformational?,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Vol.31,No.7,2009,pp.715-721.赵万林、张洪英:信息通信技术与社会工作实践:研究现状与前景,学术论坛2 0 19 年第2 期。贺善侃:论科技的人文价值,自然辩证法研究2 0 0 4年第7 期。043社会工作解决问题。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期间滋生需求的推动下,信息和通信技术已经加速渗透到社会工作实践中。社会工作专业对于数字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一是将其作为和服务对象沟通的媒介,比如社会工作者借助电话、视频、短信等向案主提供咨询服务。二是将其作为一种治疗和教育工具。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残疾案主通过在“第二人生”这一虚拟网络空间中扮演化身(avatar)获得了社会和情感益处,抑郁和焦虑症状以及孤独感显著下降。社会工作者平时也可以在网络空间进行模拟练习以提高临床实践技能。三是将信息和通信技术用于管理和保存治疗记录以及收集有关调查数据,包括建立案主服务记录与资料库、共享高危人群信息系统、汇总常用法规政策等以供从业者服务时查询。学界对于将数字技术应用至社会工作实践的做法一直存有争议。一方面肯定数字社会工作的实践效果,认为数字技术给社会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具体而言,数字工具使社会工作得以接触到地理位置偏远或病理原因难以行动的服务对象,优化社会工作服务资源和教育资源配置,提供多样化的治疗和咨询工具,提升服务效率和透明度,建立起长期稳定的治疗关系,整合专业内外资源,获得社会认同等。简言之,数字化给社会工作提供了新的服务对象、治疗环境和工具、教育媒介和社会资源,以及更高的社会认受性,从而在服务规模、工作能力、专业地位方面推动社会工作发展。2023年第3期另一方面,也有研究指出,社会工作的数字化应用中处处蕴藏风险。比如,社会工作依托数字化工具打破了服务的空间边界,但仍难以接触到未授权和无意向的潜在服务对象?,反而将部分无能力使用第38 卷总第17 8 期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44陈劲松:网络社会工作的特性及基本原则探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 0 14年第5期。Fa y e M i s h n a,M a r i o n Bo g o,Je n n i f e r R o o t,Ja mi-Le i g h Sa w y e r a n d M o n a K h o u r y-K a s s a b r i,It Ju s t Cr e p t i n:T h eDigital Age and Implications for Social Work Practice,Clinical Social Work Journal,Vol.40,No.3,2012,pp.277-286.Lauri Goldkind,Lea Wolf,Paul P.Freddolino,Digital Social Work:Tools for Practice with Individuals,Organizationsand Communities.NY: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9,pp.13-35.Micki Washburn.,Shu Zhou,“Teaching Notetechnology-enhanced Clinical Simulations:Tools for Practicing ClinicalSkills in Online Social Work Programs,”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Vol.54,No.2,2018,pp.1-7.同,Pp.129-144.Marian Mattison,“Social Work Practice in the Digital Age:Therapeutic E-mail as a Direct Practice Methodology,Social Work,Vol.57,No.3,2012,pp.249-258.吴越菲:迈向跨区域服务传送的乡村振兴:网络社会工作的实践可能,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1年第5期。Frederic G.Reamer,“Clinical Social Work in a Dgital Environment:Ethical and Risk-management Chllenges,”Clinical Social Work Journal,Vol.43,No.2,2014,pp.120-132.Brian E.Perron,Harry O.Taylor,Joseph E.Glass and Jon Margerum-Leys,“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Technologies in Social Work,Advances in Social Work,Vol.11,No.2,2010,pp.67-81.陶宇、石小龙、金秀玉:公益网络与社会工作机构的互嵌共生一一以C社工机构与腾讯9 9 公益的合作为例,社会建设2 0 19 年第4期。Bryanne Harris and Rachel Birnbaum,“Ethical and Legal Implications on the Use of Technology in Counselling,Clinical Social Work Journal,Vol.43,No.2,2015,pp.133-141.数字技术的贫困人口排斥在外,背离社会工作的初衷。又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