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中国方案的实践之路.pdf
下载文档

ID:2742996

大小:3.43MB

页数:4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1-2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创新 驱动 可持续发展 中国 方案 实践
52 环境教育观察 Observation 论坛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中国方案的实践之路为积极推进国际气候系列公约的有效落实,中国以合作共赢推进可持续发展,以科技创新保障可持续发展,以绿色能源体系赋能可持续发展。文/李千玙董玉瑛*刘思彤李乐全球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引发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目前世界关注的中心聚焦全球气候变化。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签署到京都议定书的生效,历经了艰难的谈判之路1。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等系列文件,确立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无论是中国、欧洲的洪灾,美国高达 50的热浪,还是南美连续两年的干旱,都在向人类发出警示。不同阶段的国际气候公约回顾全球气候治理的历史进程(图 1),人类不断探索与自然的相处之道。1992 年,世界环境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各国首次达成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指出和平、发展和保护环境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本次会议虽然确立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但没有规定具体实施方法。1997 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直至 2005 年 2 月 16 日才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行动上迈出的坚实的一步。2009 年,在丹麦哥本哈根举办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哥本哈根议定书传达了全球控制气候变暖的愿望。2012 年,在卡塔尔多哈举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 18 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 8 次缔约方会议,本次会议在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发挥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从第一承诺期进入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2015 年巴黎协定规定,各缔约国应把全球平均升温控制在比工业革命前水平高出 2之内,并努力限制在高出 1.5。图 1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时间节点10 年前,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习近平主席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创造性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提供中国方案。十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体系不断完善、实践成果日益丰富。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中国方案最新碳排放差距报告中显示,各国自主贡献目标仅在 2030 年预测排放量上减排了 7.5%,实现 1.5则需减排 55%。从图 2 可以看出,除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碳排放量产生明显下降以外,其余 9 年依旧在稳步上升。这意味着必须确保在未来 8 年内,每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近 1/2,这是个巨大的挑战。近年来,我国碳减排取得明显成效,2020 年我国单位 GDP 碳排放比 2005 年累计下降 48.8%。据世界银行统计,20102020 年,我国森林面积*董玉瑛为通讯作者 2023 年 7 期 53http:/ 193.7 万公顷,居全球首位。中国取得的气候治理成效,源于合作共赢推进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保障可持续发展以及构建绿色能源体系赋能可持续发展,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以合作共赢推进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加入了 30 多项与生态环境有关的多边公约或议定书,与 100 多个国家开展了广泛的环境保护交流。坚持遵守“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根据国家发展的实际情况承担国际义务,按照融合、深化、拓展、创新的思路,不断地发展广泛合作理念。中国始终在碳减排问题上做出表率,努力在技术、能力建设等方面为其他国家提供支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发布了“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签署了 关于建设绿色“一带一路”的谅解备忘录。2019 年成立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启动了“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发布了“一带一路”绿色高效制冷行动倡议 “一带一路”绿色照明倡议和“一带一路”绿色“走出去”倡议,以此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绿色生态建设,并且做出了“将力争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向国际社会发出守护地球家园的中国倡议,提供完善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中国方案。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利雅得峰会“守护地球”主题边会上,呼吁国际社会携手应对气候环境领域挑战;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呼吁国际社会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完善全球环境治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2022 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以展现中国古老历法独特文图 2近十年全球碳排放量冬奥场馆“冰丝带”向社会开放。54 环境教育观察 Observation 论坛化魅力的“二十四节气”的倒计时短片,中国式浪漫惊艳世界的同时,强烈传达了“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的中国境界。冬奥会向世界发出明确信息,即任何国家、民族、宗教的人民都可以超越分歧,实现团结与合作。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以科技创新引领可持续发展促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高效安全的能源体系,科技创新无疑是高质量实现“双碳”目标的正确方向和关键环节。科技创新映照北京冬奥,一大批科技成果呈现于世人眼前。比赛场馆内,利用二氧化碳制冷、制冰,余热还能进行能源回收;延庆赛区为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建立了动物通道;张家口赛区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冬奥会所有比赛场馆均达到了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我国通过各场馆、办公、交通等低碳运行模式,最大限度地减少碳排放,同时采取林业碳汇、企业捐赠等方式实现碳补偿,成功实现了碳中和的冬奥会,向世界展现中国实力,证明了碳中和实现的可能性。科技创新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冬奥会只是一个小小的缩影。科技冬奥重点专项氢能出行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示范,实现高强度、高寒、高海拔陡坡等特殊场景下的高效、安全运营,为我国成功研制氢燃料电池客车做好铺垫。在技术与政策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了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结合源汇评估分析、生物能源与碳捕获和储存(BECCS)及空气捕集等负排放技术的基础研究,在“十三五”期间,我国二氧化碳捕集能耗降至 2.4GJ/t,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利用二氧化碳实现淀粉的全人工合成技术取得突破,在二氧化碳矿化利用、制备化学品和微藻固碳等利用技术方面进步飞速,已建成了年注入量 10 万 t 级二氧化碳驱油与封存集成的示范工程。目前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近 10 年光伏发电成本下降了约 75%。风能技术实现了从陆地到海上、集中式到光伏电站助力绿色发展。2023 年 7 期 55http:/ 项绿色建筑示范工程,能耗比现行标准约束值低30%,固体废物减排 70%,建设工期缩短 50%。科技创新揭示碳汇机理,形成碳源汇监测、核算的科学方案,为国家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2。2018 年,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形成“生态系统固碳”项目群系列研究成果,证明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在过去的几十年一直扮演着重要的碳汇角色,可抵消同时期中国化石燃料碳排放的 14.1%,从科学严谨的角度阐释了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成就,为中国在碳减排方向上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经验与启示,彰显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以绿色能源体系赋能可持续发展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和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地分步实施碳达峰行动。先立后破、以立为先,构建绿色高效能源体系,首先要稳妥有序地利用化石能源。能源结构调整不是一蹴而就的,应当立足于我国国情,统筹谋划。以清洁高效开发利用为发展方向,推进先进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增强快速调配和运输能力,为经济平稳发展提供能源保障。同时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推动沿海核电项目建设,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安全。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逐步替换传统能源。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建设国家级新能源实验室和研发平台,加大基础理论研究投入,超前布局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推行“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推动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针对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可靠等问题开展系统性研究,提出解决方案。加大对产业智能制造和数字化升级的支持力度。实施智能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提升产品全周期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推进高效太阳能电池、先进风电设备等关键技术突破,加快推动关键基础材料、设备、零部件等技术升级。推动退役风电机组、光伏组件回收处理技术和相关新产业链发展,实现全生命周期闭环式绿色发展3。结束语2021 年 10 月 25 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50 周年纪念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说:“我们应该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面对全球性气候变化问题,世界各国都应该承担起责任,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主导地位,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积极推动巴黎协定的全面有效落实,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基金项目:首批国家一流课程建设(2020);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重点项目(2021)。(作者单位:大连民族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参考文献1 丁祖荣.气候变暖与国际社会的责任兼论京都议定书的意义与作用 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7(3):278-282.2 杨伊静.强化科技支撑 扩大绿色供给 国家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加快推进 J.中国科技产业,2022(6):32-33.3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R.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2(17):24-27.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